妖魔哪里走(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1344

  否则李英和孟忠贤肯定要缠着他去掺和试题盗窃案,他得给自己找点事忙,以此来合情合理的回绝他们。
  他去找林中英要了案宗研究,看完后他问道:“章如晦和李英是同窗,但他们两人却隐瞒这点,为什么?”
  林中英问道:“他们隐瞒了吗?我没查到相关事情。”
  王七麟冷笑道:“不错,他们在这事上有所隐瞒,我就是当事人。而且章如晦来吉祥县的时候身边还有个书童来着,结果这书童不见了,肯定有问题!”
  林中英能被派来调查这案子,他自然不是个草包,听了王七麟分析他回过味来,道:“同窗关系大如天,章如晦和李英却要隐瞒这段关系,肯定有原因,可以从这点来下手?”
  王七麟没回答,他又问道:“两人是在哪个学院读书做的同窗?”
  忽然之间他灵机一动:“是不是秋月书院?”
  秦韬说他曾经在秋月书院读书,又说他是受到一个同窗邀约来到吉祥县,一切有点巧。
  林中英摇头道:“不是,这事我查过了,他们是在元元书院读书时候做的同窗。”
  “元元书院?这书院跟前朝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元元是百姓的意思,书生们不是有句话叫做‘读书本意在元元’吗?说的就是读书是为了百姓这么个意思,所以这书院取名叫元元书院,意思是朝廷有意从百姓中选拔人才之意。”
  王七麟想了想,道:“备马,咱们去府城元元书院看看,打听一下他们的往事。”
  林中英一愣,问道:“有必要吗?他们离开书院都得二十年了,我们能查到什么?”
  王七麟摇头道:“我不清楚,但我有预感,章如晦失踪跟他们的同窗关系有关。”
  其实他有个屁的预感,纯粹是不想留在县城被孟忠贤骚扰罢了,正好这次去府城他可以顺道将县试试题被盗案的案宗交给铁尉。
  林中英却自顾自的分析起来:“不错,章如晦不告而别,着急忙慌离开府城来到吉祥县,他肯定有急事。”
  “而他来了就去拜访李英,这事肯定跟他们二人有关,并且根据我的调查,多年来这两人可没有什么联络,要不是我看过两人档案,还不知道他们是同窗呢。”
  “所以此次章如晦突然上门,必然是有什么事跟他们二人有关,而他们二人的关系都在书院里头,不错!我明白了!”
  说到这里他恍然大悟,抱拳冲王七麟说道:“七爷您果然是神探,您一出手就直入要害啊!”
  王七麟笑而不语。
  这傻逼说什么呢?
  时隔一个多月,他再次来到府城。
  然后再次没有碰到万佛子。
  照例是力士统领金刚接待了他们,无奈的说道:“王大人您来的不巧,万大人昨天刚刚去查一个案子了,府城里出了个叫蒲江的淫贼,坏了好几位大家闺秀的清白。”
  王七麟大怒,道:“万大人该忙就得忙,这种淫贼真是可恨,必须抓了骟掉才好。”
  金刚赞同的点头:“不错。”
  他将案宗留下,与林中英赶往元元书院。
第220章.215.陈年旧事
  元元书院是大书院,它位于府城边缘一座山的山脚下,附近森林茂密、漫山绿树红花,可惜此时是中秋时节,层林尽染,百花凋零,不复盛夏的绚丽。
  林中英给他讲解,说这座山上有许多溪流,跨过山峦还有一条大河,如果站在山顶往下看,那林壑幽深、溪流潺潺,真是茂林修竹,环境清幽,这种远离尘世的地方尤其适合做学问。
  此时是下午时分,书生们并没有完全待在书院里,他们三三两两在山间溪流之间闲游,在树林里读书聊天,或谈人生、或谈时务,神采飞扬。
  看着这些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青年人,王七麟忍不住回忆,自己像他们这么大年纪的时候在做什么?
  在手握权柄、庇佑万民!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与这学院里书生们的年纪相仿啊!
  三人到了学院门口,有门房问道:“三位来我学院是做什么?”
  元元书院可是官学,这种地方不比其他,里面经常有名仕高官前来讲学,里面的学生以后说不准出仕就能成为高官,所以林中英在别的地方可以耍官威,在这里却不行。
  他亮明身份说要来调查二十多年前的一些事,门房为难的说道:“那三位大人且跟我来,我带你们去见学院一位老先生,他专门管理学生的文牍资料,如果他有所印象的话,那就能帮到你,如果他也没有印象,那就帮不到你们了。”
  老先生还真是老,已经是花甲之年,两只眼睛昏花的厉害,看见王七麟后问道:“这俊秀的姑娘是哪里来的呀?”
  林中英想笑,没敢笑。
  王七麟没好气的说道:“老博士,我是男人,纯爷们,纯的!”
  老先生诧异的说道:“你是大小伙子?哎哟,这小伙子长得真俊呐。而且你胸肌练的真好,这鼓鼓囊囊的,比多少姑娘都要大的多。”
  王七麟从里面掏出一只猫一只狗,把书院里的人看的一愣一愣。
  老先生已经有些糊涂了,事情涉及到二十多年前,他念念叨叨了好一阵,却没有一点他们能用的信息。
  林中英很沮丧,说道:“唉,白来一趟。”
  王七麟想了想,问道:“林大人,章大人和李大人在这书院读书是哪一年的事?距离现在是多少年了?”
  林中英道:“看他们档案上记录的是太祖皇帝当政三十五年的事,距离今年正好二十年。”
  王七麟又问门房道:“大哥,您能不能帮我们找一下,哪位先生差不多是二十年前来到贵书院的?”
  门房问道:“二十多年前行吗?三十年前?”
  王七麟摇头:“尽量就是二十年前来到贵书院的,这个时间点很重要。”
  谢蛤蟆明白了他的意思,说道:“对,能记得二十年前发生过什么事的人,应当就是当年刚来到书院的,他们一定会对初来乍到那一年发生的事记忆尤其深刻。”
  门房去打听了一圈,回来说道:“实在抱歉,诸位大人,书院的先生们没有合适的人,不过有个护院恰好是二十年前来到的书院,你们看护院可以吗?”
  王七麟欣然道:“自然可以,麻烦大哥带我们去看看。”
  那护院正在讲堂听先生讲学,元元书院只有一个讲堂,它处在书院中央,前面两旁是成排的斋舍,有学生们在住宿自修。
  讲堂是讲学的地方,但元元书院的学生们主要时间都是在自己读书研究,先生只是不定期地给他们讲课。讲课时也没有固定座位,先生坐在堂上,学生们三三两两自由地困坐在旁边听讲,跟王七麟了解的县内教学完全不一样。
  元元书院是大家一起做学问,县里的书院是书生们在里面坐牢。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中秋的山风徐徐吹动,书生们的衣襟与发箍随风荡漾。
  夕阳晚照,橘光洒在青石板上、照在学生们的脸上、衣衫上,他们神情专注的听着先生讲课声,这情景有一种能抚慰人心的力量。
  王七麟忽然有些羡慕,这才是青春。
  门房将那护院叫了出来,看到护院的样子后,王七麟才明白为什么是门房带他们来找护院而不是他把护院叫过来:这人上了年纪,一条腿瘸了、一条手臂废了,拄着个拐杖走的很吃力。
  但林中英这人枉为官员,一点不懂体恤他人。
  他为自己一介官吏却要主动拜见一名平头百姓感到不爽,可他也知道这点不能拿来做文章,于是看到这护院上了年纪且手脚残疾后,便揶揄道:“你一个废人怎么能做护院?这岂不是坑害书院?”
  老汉彬彬有礼的微笑,道:“杨某是残疾但不是残废,虽然少了一条手臂少了一条腿,可功夫没有耽搁许多。倒是大人一名捕快,看脚步虚浮、精神萎靡,怕是功夫不怎么样,这会不会坑害了百姓?”
  林中英本来只是习惯性嘴贱一句,被他反讽后顿时怒了,道:“好胆,你敢笑话本官功夫?”
  他上前一步作势要教训对方,却见老汉猛然瞪眼,他用残存左手一拍拐杖,一把长刀从拐杖中冒出,接着他反手一刀劈出,单脚配合拐杖往前走,长刀在空中呜呜掠过,夕阳光辉从刀刃反射。
  很刺眼。
  王七麟是用刀行家,他击掌赞叹道:“先生好刀功!”
  老汉年迈干枯,可一刀劈出气势昂扬,骁勇如老虎。
  谢蛤蟆看了他那一刀后说道:“脚步敏捷精灵如虎跑、出刀勇猛矫健如虎跃,你这是五虎断门刀!”
  杨老汉一刀劈出绕着林中英转了半圈随即收刀,他冲谢蛤蟆行礼道:“道长好眼力。”
  谢蛤蟆想了想问道:“你姓杨,那行的一定是杨门五虎刀,我听闻中洲江湖上曾经有位花名‘虎瞪眼’的大侠名叫杨大眼,请问先生……”
  杨老汉苦涩一笑,道:“道长过誉,杨大眼应当说的就是在下,因当年混迹江湖脾气暴躁喜欢瞪眼跟人吵架,得了虎瞪眼这么个诨号,但在下哪里当的起什么大侠名号?”
  听到这里,王七麟问道:“我来自吉祥县,我们县城衙门有一位捕头叫杨大嘴,据说是出自武学世家,请问先生你是否认识他?”
  杨老汉笑了起来,道:“大嘴那孩子啊,哈哈,他是我侄子,说来好笑,这孩子自小喜欢我,因为我叫杨大眼,他就给自己起诨名叫杨大嘴,没想到大人们竟然认识他,真是缘分。”
  王七麟抱拳道:“原来是伯父,我与大嘴大哥平日里走的很近,今日到来不知道竟然有长辈在这里,没能带上礼物,真是失礼。”
  有了这层关系,林中英不好意思发火了,只能灰溜溜的先避到了一旁。
  同样,有了这层关系,王七麟和谢蛤蟆又给足了杨老汉的面子,当得知他们要求后,杨老汉就绞尽脑汁回忆关于章如晦和李英的信息。
  他皱着眉头看向一片小树林,陷入回忆之中:“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事啊,一转眼都这么多年过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13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