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577

  李志常道:“现在看来也不晚。”
  张三丰道:“晚了。”
  李志常深深看了张三丰一眼,忽然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张真人是如何做到通神的,可否告知我一二?”
  张三丰微笑道:“自然而然,说出来就不灵了。”
  李志常道:“此刻我能杀你。”
  张三丰道:“确实如此。”
  李志常道:“我能杀你,境界上却不及你。”让李志常这样的人承认在武功方面不如一个人,其实是很难的,可是李志常承认了,承认的干脆利落。他能杀张三丰只因为张三丰老了,可是在境界上张三丰已经比他多走了一步,就这一步,便是天渊之别。李志常的武功招数上没有任何问题,内力也没有任何问题。他已经到了炼气的顶端,再继续修炼下去,内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提高。
  道家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合道,李志常武功高得没边,却还在炼气的层次。他以前说过武学障的境界,第一重便是技,第二重便是气,其实两重武学障没有先后之分,有的人是先破了内力这一道障碍,有的人却是先破了武技这一障碍,两者都破去,天下武功便信手拈来,到了炼气的顶尖层次,往前一步便是炼神,这就是神通了,已经算不上武技的范畴。
  李志常之前只是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和叶孤城交手后,更是看清了前方的路,可是看到了前方的路,并不代表能够走过去,有时候走错了路,还得倒回去,再走一遍,张三分能到今天这地步,也不知道走错了多少路,等他走对路后,已经垂垂老矣,李志常虽然明白了这一点,并不感觉他就能在以后走对路。得道容易守道难,求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他这一地步,就是想要原地踏步都不可能。
  张三丰道:“是啊,你能够杀我,境界上却及不上我,可是李真人我看你身体还在盛年,虽不知道你是怎么办到的,不过将来也许能比老道多走一步。”
  说罢,张三丰失笑了,说道:“在你面前我却不该称一个‘老’字。”
  李志常道:“确实不该。”李志常伸出了手,握住了张三丰的手。他的神照经真气朝着张三丰体内源源而入,张三丰只感觉到他体内进入一道绵绵然、泊泊然,似乎对身体大有好处的真气,慢慢滋养了他本来有些萎缩的经脉。
  他百年真气本就练到无比精纯,纯阳无极功随心而发,消化了李志常送来的真气,体内真气阴阳流转,老阴抱少阳,老阳抱少阴,成了一个一圈又一圈的太极,这一点李志常自然也感受到了。
  李志常赞叹道:“这便是炼神的境界么,浑圆无碍,流转不息,无垢无暇,当真是了不起。”
  张三丰道:“李真人这不是全真教的内功了,真气精纯几乎不下于老道百年功力,甚至还有着勃勃生机,若是普通人断气未久,凭着这股特性也能救回一条命来。贫道本来大概只能活到一百三十岁,李真人把这神功展示给我,让我有所领悟,贫道也许能活到一百四五十岁,到时远桥他们恐怕都得死在我前面。”说到这里,张三丰大为叹息。
  李志常道:“若是我们能走到最后一步,岁月也就没多大意义了,纵使再亲近的人也如死在眼前。”
  张三丰道:“也许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进一步。”
  李志常道:“既然有机会,就要去尝试。”
第四十八章
着了世间相
  似有清风拂过,撩得张三丰胡须微微飘动,他轻轻笑道:“我有武当派足矣,能不能得窥大道反而不是我在意的事情。”
  李志常缓缓道:“三流武者比气力,二流武者比智慧,一流武者比的便是胸襟气度,你有开宗立派的气度,难怪能到炼神的境界,可是你要走的路,不是我要走的路。”
  张三丰拍拍掌道:“诚哉斯言,你我在此论道,却怕小儿辈等久了,可一同出去。”
  李志常和张三丰一起出去茅亭,竟然不再看丘处机荒坟一眼,他此刻胸中澄空万里,连天地也装得,何况丘处机一座孤坟。他虽然不看这荒坟一样,这荒坟已经落入他胸中。
  张三丰和李志常一同出现在广场之中,让广场群豪又惊又喜,他在武林中德高望重,本身更是数百年罕有的大宗师。除了少林一辈众高僧,即便明教之人见到他也不由得微微躬身施礼,纷纷道:“张真人安好。”
  张三丰甚是谦冲,群雄向他问礼他也回之一礼,没有丝毫拿捏做派。他虽百岁高龄,身材不见缩小,仍旧高大挺拔,在群雄中鹤立鸡群。
  群雄有好事者问道:“不知张真人是否和明教李教主切磋技艺。”
  张三丰微笑道:“李教主功参造化,乃是数百年罕有的奇才,老道在他身上所获良多。”只字不提胜败之事,也不提李志常本是百年前全真教的人物。
  他虽不提,但是群豪也暗自骇然以张三丰的身份,说出此话,自然是大大赞扬李志常了,李志常纵然没有和他交手,但也定然露出了惊人的业艺。
  李志常步入明教教众之中,杨逍问道:“教主是胜过了张真人?”
  李志常淡淡道:“张三丰先生已经到了无胜无败、不假外物、无可凭借的道境,他气机混元无漏,我和他交手已经没了多大意义。”
  渡厄、渡劫、渡难三人缓缓走出,手持黑索,高声道:“李教主便请来破我少林的金刚伏魔阵吧。”
  李志常从明教当中按剑,缓步而出,黑发披散,白衣如雪,仿佛剑仙中人。张三丰的传音飘在耳边,“李真人少林的金刚伏魔大阵可不是那么好破,可否要我助你一臂之力。”
  李志常朝着张三丰方向莫名一笑,张三丰已经知晓他的意思,不再多言。
  李志常拔出无常剑,剑光煌煌,令人难以直视,微笑道:“请。”
  渡厄站在正南方位,渡劫站住西南方位,渡难站住东南方位,三个老僧神目如电,黑索一抖,霎时间便伸得笔直,有如长枪,他们动念间这金刚伏魔大阵便成了。
  李志常长剑往前面一递,直如中宫,身形犹如一只仙鹤,长剑便是利喙,朝着渡厄老僧点杀过去。此剑刺出去,寂然无声,渡难的黑索看住往前一缠,剑身轻颤居然让这一鞭没有缠住。这时候渡难、渡劫见得渡厄遇到危险,两条黑索,仿佛两条黑龙,张牙舞爪朝着李志常扑杀过去。
  两条黑龙,灵动非常,纵然李志常用出凌波微步,踏小畜位而转无妄位,似往似还,也居然摆脱不得。李志常纵声长啸,犹若雷霆,三位老僧,听而不闻。可是群豪听见他剧斗之下还能如此中气十足,相顾骇然。
  李志常见得摆脱不了黑索,运劲一掌,拍在一条黑索之上,如击中了黑索所化黑龙的龙头,使个乾坤大挪移的手法,便给将两条黑索缠住。两条黑索的主人,渡难渡劫早就内劲收发由心,黑索一沾即收。力分则弱,李志常顾忌了渡难渡劫两人,长剑便内劲邵建,渡厄早就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内力着实不弱,黑索一抖,如标枪一般笔直,他内劲附在黑索之上,黑索朝着李志常肩头急攻而去。他这黑索暗劲极大,有开碑裂石的力道,若是打在李志常身上非得让他筋断骨折不可。
  哪知道李志常不退反进,长剑如梭,铮然之声大作,这是银河九天第一招‘河汉清且浅’,招式清朗,变化较少,可是这一招全在于真气流转,附上了生生不息的剑芒,以李志常的功力用出来,自然剑上湛湛生辉,青芒无数。
  渡厄见到李志常剑身上的青芒,一阵惊叹,不敢稍有大意,身子陡然一退,黑索一弯,居然朝着李志常脑后勺打去。这一鞭要是落实了,非得揭开李志常的天灵盖不可。
  李志常长笑一声道:“好好好,曲直如意,变化无端,存乎一心,少林武功果然不凡。”他嘴上这么说,反手一剑,点在黑索鞭头,银河九天第二招‘相去复几许’,这一招出招之快,世间罕有,动念之间,便给黑索鞭头点住,无常剑锋利绝伦,加之剑芒的厉害,把这黑索居然弄出一个三寸左右的分叉。
  若是单打独斗,李志常凭着这一招早就赢了,不过这金刚伏魔大阵,非同小可,李志常的银河九天却非不如红尘的仙剑,而是苦苦从红尘挣脱的魔剑,百念纷杂,正和‘金刚伏魔圈’相生相克。
  李志常身影忽高忽低,飘忽无方,三名老僧的长鞭每要触及到他身上时,便给他在千钧一发间闪开,同时剑上掌上生出妙招,迫得三人的黑索,不能逼近。神照经真气悠长,银河九天虽然只有九招,可是在李志常手中却能千变万化,生出无数妙谛。
  三人组成金刚伏魔大阵,他们心意相通毫无破绽,即使有独孤九剑的法理傍身李志常也窥不到这处阵法的弱点。他不由感叹达摩的境界果然不凡,金刚伏魔阵虽非达摩所创,但仍旧在达摩东传的武学道理范畴之内,三名老僧将少林武功练到了登峰造极,自行参透了这门大阵,居然能凭借这处大阵和李志常相互抗衡。
  李志常不由想到张三丰创出的太极功,武学道理丝毫不在达摩东传的少林武功之下,而且是另外一个体系,摆脱了少林武学的桎梏,这又是何等的了不起。
  宋远桥等人初时还跟得上李志常和少林三位老僧的出招速度,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后面只看见一道白影在大阵里面瞻之在前、忽之在后,至于三条黑索,便是三条黑龙,在广场之中吞云吐雾,翻江倒海,他们四人翻翻滚滚也不知道斗了几百招,只见广场的青石板寸寸碎裂,无一处完好所在。
  宋远桥感激李志常之前留情,又对武当多有照顾,便向张三丰问道:“师父,李教主和少林三位高僧,不知道如今谁占了优势。”
  张无忌神情低落说道:“似乎李大哥落入了下风。”
  张三丰抚须微笑道:“无忌所言不差,不过落入下风可不代表李教主会输,胜负还很难见分晓。”
  宋远桥道:“师父这是什么意思?”
  张三丰道:“嘿嘿,金刚伏魔,高明之至,岂不知李教主‘本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牢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张无忌豁然有所悟,说道:“太师父说的是,李大哥剑法之前看似飘逸灵动,可是我总觉得似乎被什么束缚着,不得解脱,他这一套剑法,反复使用,每一次变化都不同,现在看似处于下风,可是出招越来越活泼灵动,意趣盎然,仿佛一阳初生,生机勃发,一抬手,一出剑,便奥妙无穷。”
  ‘银河九天’虽然是李志常自己一生所学的精粹,却是由于他自身经历,里面红尘气息太重,最后一招便十分凶历,虽然威力无穷,可是每使用一次,心中魔性便重一分。
  而三名少林老僧的‘金刚伏魔圈’本是以无上佛法降服一切外道的精妙大法。李志常也是知道这番关键,故而用出银河九天的剑招,于这生死之中洗练剑法。
  他这番想法异想天开,若是稍有不慎,便得陷在这‘金刚伏魔圈’里面,只是李志常心性非凡,任由银河九天施展,让心灵魔头滋长,几百招下来,金刚伏魔看似占了上风,不过是在替李志常消除心中魔性,让李志常的精神层次更加洗练。
  李志常这番作为是无意而有意,为他以后证得大道打下坚实基础,不过这对于他能否迈入炼神的境界帮助不大。银河九天被洗练去魔性后威力也未必会更强,但是会变得更加纯粹。
  李志常魔消道长,精神愈发的旺盛而少林三名老僧面色愈发的悲苦,但见无常剑,变幻无端,妙招接连递出,好似黄河决提,豁然间遍及三僧身遭,剑招的威力也越来越大。
  三位老僧的‘金刚伏魔圈’脱胎于‘金刚经’,其中要旨便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三人还到不了无我无相的至高境界,人我之间还不见分晓,心中成败在心。见得李志常反击的势头越来越大,心下杂念纷呈,染了世间相,鞭法便着了痕迹,出招逐渐变得有迹可循。
第四十九章
天火同人
  岂不知他们鞭法一旦有迹可循,金刚伏魔圈便不再流转如意,生生不息。堪不破我相人相,这金刚伏魔也无从谈起,再也不是无坚不摧,无所不至。虽然三渡手上黑索,仍旧似蛟龙入海,随意变化,妙招层出不穷,可是却有了人气,人道有常,天道无常。
  金刚伏魔圈由天道至人道,李志常独孤九剑的无上剑理便有了发挥的余地,三人毫无破绽的金刚伏魔圈在李志常眼中便有了一丝缝隙。
  李志常似颠似狂,突然一招‘醉里不知身是客’,身子歪歪斜斜,长剑摇摆不定,却大含剑理。
  张三丰见到李志常这招一出,叹息道:“胜负分矣。”三度的‘金刚伏魔圈’并非不如李志常的无上剑法‘银河九天’,可惜三人之中只有被阳顶天打瞎了一只眼的渡厄,不着意胜负之分。渡厄佛法高明,渡劫、渡难仍有嗔怒。他二人不得解脱,这‘金刚伏魔圈’让三人心意相通,受二人感染,渡厄的佛心,也被染上了尘埃。金刚伏魔圈虽无破绽,可是李志常利用独孤九剑的剑理,勘破对方后续变化。
  他这一招‘醉里不知身是客’,便如一粒菩提子种在这金刚伏魔圈之中,随后生出万朵莲花,妙招源源不绝,硬生生把这浑无破绽的金刚伏魔圈,打开一条缝隙。
  这道缝隙打开后,李志常跟着剑招陡变,脚步走得愈发的迅疾,头上长烟袅袅,高耸入青云。这是他功力挥发到极致的表现,同时他脚下踏着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方位,剑招遵循易理,犹如举火燎天,生出天、火二势。天火同人,上天下火,火性上升,同于天。
  这一卦象曰:心中有事犯猜疑,谋望从前不着实,幸遇明人来指引,诸般忧闷自消之。
  这招一出,便脱出困局,诸般忧愁困顿,自然消解。跟着李志常的无常剑,时而往东,时而复西,剑势若万古云霄,皓皓之白,有时轻若浮云,有时重于泰山。心念所动,无所不至,不染尘埃。
  他这生出无上变化,不可言喻的妙招使劲往三人金刚伏魔圈的缝隙,如水银泻地般流淌过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金刚伏魔圈有了缝隙,被他如长河入海的无数精妙剑招塞满,不堪重负,便不能继续圆融无碍。
  之前金刚伏魔圈能够伏魔,可是李志常魔头一去,金刚伏魔圈失了克制,三渡却陡然升起胜负心,又回到了纯粹武学招数上的比拼上。被李志常硬生生制造出了破绽,只见李志常却越来越神采飞扬,信意挥洒间,妙招跌出,看的在场一众高手如痴如醉。渡劫、渡难、渡厄三人神色愈加的愁苦,头上水汽缭绕,经久不绝,在阳光折射下,化作七彩,仿佛庙里菩萨背后的佛光。
  这时候任谁都看得出来李志常胜券在握,气定神闲。忽地一下,李志常窥破三人的错漏处,一招‘长河渐落晓星沉’,刺在渡劫肩头,‘金刚伏魔圈’乃是三人成阵,李志常一剑刺中,一沾即收,渡劫只是僧袍破了一个小洞,没有半滴鲜血流出来。可见李志常剑势有发有心,剑术到了何等造诣。
  三人收回黑索,长长叹了一口气道:“李教主之能通天彻地,我等认输。”
  李志常还剑入鞘,微微一笑道:“侥幸胜了半招多谢几位大师成全。”
  到了最后三人自然察觉了李志常磨练剑法之意,李志常此言虽不免得了便宜还卖乖,不过他有此胆量敢在生死之间,磨练剑意,这份气魄,也让三人生出一股敬意,实无多少怨恨的意思。
  渡厄道:“空闻师侄,我们败在李教主手上,江湖中人言出如箭,不可毁约,你等不要再和明教为难了。”
  空闻迟疑道:“只是怕寺中小辈愤愤不平。”
  渡厄淡淡道:“我三十年冤仇尚能一朝放下,他们有什么放不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5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