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校对)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577

第二章
动手
  李志常深深叹息道:“姑娘是慈航静斋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传人,一定懂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道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何必需要姑娘去寻找真命天子,这样的重担压在你身上,却不嫌太重了。”
  直到这时青衫女子才露出一丝惊容,风雨依旧不曾停歇,三峡的水流依旧湍急,巫山十二峰依旧空空蒙蒙。唯独李志常的面容在这天地间变得无比清晰,但他的神情又无比的神秘。
  青衫女子道:“原来先生早就认出了我。”
  李志常道:“我毕竟不是瞎子,更不是聋子,这天底下如你这般出色的女子本来就少,又有你这般出尘气质那就只有你一个了。当代最出色的静斋传人游历天下,自然是为了在乱世之中寻找一位明主,不过恐怕在你们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青衫女子道:“先生话里有话,是有教于妃暄么?”
  李志常没想到他居然来到了大唐世界,之前的只言片语更让他明白他处于一个何等的世界。普通人的力量来源于吃下的食物,通过消化,获得能量。而修练者却把生殖能力的精气化炼而成真气,变成能量,所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是也。李志常之前的修炼也正是在此过程,不过他返归婴儿之躯,从头修炼,又服食了终南山不少的药材,勤练国术,体内精气之盛,远非寻常修炼者所能相比,故而李志常练气进境远迈常人。
  至于先后天最大分别,则在于先天能吸取天地的能量,而后天则止于本身的精气,高下之别,自不可以道里计。李志常领悟炼神之后,自然能吸取天地能量,他所经昆仑世界,因为天地元气远比这方世界稀薄,所以炼神格外艰难。李志常之前能够水到渠成,突然炼神也是因为他在昆仑世界这些年以及之前许多年厚积薄发的缘故。李志常也由此明白张三丰能在倚天那等稀薄得几乎没有天地元气存在的世界中踏入炼神,是何等的天资。
  也因为倚天世界的元气稀薄,张三丰虽然领悟了炼神之境,其实对自身的功力及战力没有太大的帮助,若是当年他们都在如今世界,即使张三丰年过百岁,也不是李志常能够击败的。
  李志常自炼精化气到如今炼神,能够吸取天地元气,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间,可此时师妃暄不过双十,便能炼神,也是这方世界所言先天之境,即便是李志常也不免心中感慨。若是生在这个世界,李志常自忖也能在这年纪进入先天,只不过比之现在还是远远不及。
  他的武功已经到了无迹可寻,了无痕迹,又千锤百炼的程度。纵然李志常此时并非炼神层次,生死搏杀下也不一定会输给师妃暄。
  李志常凝望着师妃暄,淡淡笑道:“慈航静斋乃是天下白道之首,连道门不世出的大宗师宁道奇也与贵派交好,我一个无名野道,若说有见教于姑娘,只怕传了出去,我可活不过三天。”
  师妃暄道:“静斋并非天下人想象的那般高高在上,我们行走在红尘中,也只是为了找出真命天子,平定乱世。”
  一叶扁舟划过,舟上一名白衣公子,手持折扇,朝他们这边望来。李志常和师妃暄并没有管这在三峡游玩的不速之客。
  李志常听了师妃暄的回答不置可否,轻轻笑道:“姑娘持色空之剑,自然知晓在红尘中当行杀伐之事,我久听闻慈航剑典藏有天下至高剑法‘彼岸剑诀’,可否让在下见识一下?”
  师妃暄淡淡道:“先生并非俗人,慈航剑典我派也并非敝帚自珍,若是先生感兴趣,我可以引荐先生到帝踏峰上观看剑典,岂不比试探妃暄浅薄的剑术更加有价值。”
  就在这一刹那,师妃暄心有灵犀的境界,忽地生出警兆,两边的景色不住从她身旁往前急掠,不是山动,不是树动,而是师妃暄在动。
  她眼孔不住放大,习剑的人都知道,高明的剑客,连拔剑的姿势和力道都十分讲究,他们拔一千次一万次剑,都不会多出一分一毫的力气,而且正好能到出剑的最快速度。
  可是从没有人如她眼前这人拔剑的姿势那般特别,如行云流水,断水水流,剑出时如高天晓月,淡漠无情,李志常拔出了无常剑,仿佛只是做了一剑微不足道的小事,又仿佛像要吃饭拿起了筷子那般自然写意。
  东风细雨愁杀人,风雨之中杀机毕露。
  即便是师妃暄也难以想到这个看似温和的道人,怎么会突然拔剑。慈航剑典不禁赐予了她无上的神通,更进一步发挥她天生的出尘气质,无论是谁和她相处下来,均感受到似乎有氤氲仙气缭绕,生不出半分亵渎之心,更遑论敢于对她拔剑的了。她已经无限接近了慈航剑典的‘剑心通明’之境,心中不染尘埃,几乎快要超脱她本身‘心有灵犀’的境界,论功力已经胜过了自己的师父——当代的慈航静斋斋主梵清惠。
  可是即便她如此出色,面对李志常这突如其来的一剑,也生出一股赞叹、惊讶、不解的情绪,比这感觉更让她震撼的是,在李志常出手之前她竟然不能发现丝毫预兆。任何人出手都有若干征兆,能够把这些征兆消弭的人,个个都是绝顶高手,无一例外。她终归是慈航静斋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传人,当代排名能在前五之内的剑手,除非面对宁道奇这一级数的高手,不会有任何人能够一剑杀了她,李志常也不例外。
  更何况李志常这一剑虽然惊天动地,可是论功力却并不能远远胜过师妃暄,但是李志常能够悍然出剑,这份胆魄气度却足以让她动容。如果李志常不知道她身份也就罢了,明知道她是当年静斋的传人,还敢和她动手,此后必然会面临白道的无休止压力,除非李志常是魔门中人。可是魔门心法和慈航静斋天生相互克制,师妃暄自慈航剑典领悟出的心法,能够在刹那间辨明李志常这一出手的气劲,绝非魔门所有,的的确确是正宗浩然的道门玄功。
  如果李志常的剑是高月,那么色空剑便是江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江水裹挟明月,剑势荡开浮云。当色空剑出鞘时,一股无坚不摧的剑气,从剑锋吐出,刺破空气,向李志常攻去。
  可是师妃暄虽使出了无坚不摧的剑气,心头却生出一分挫败的感觉。若是她能收住这股剑气含而不发,便能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因为师妃暄已经到了神气相合的境界,生出剑气,遥遥伤敌对她来说便如吃饭喝水一样容易。可是这并非师妃暄能够成为年青一代最厉害高手之一的依仗,她所依仗的便是那颗玲珑剔透的道心,即使在交手的电光火石之间,心情仍是通透空灵,不起丝毫杀伐之心。这一点正能让她清楚地判明对方动向,能够拟定方略,让自身的用出鬼神莫测的剑法。
  严格来说,她虽因师门使命而没有剃度受戒,但她却绝对该算是带发修行的方外之人。从没有年青男子能在她心中留下半点印象。不过李志常先是漫步风雨之中,作道歌长吟,飘然出世,如仙佛中人,让师妃暄生出亲近的心思。两人言谈更是如沐春风,即便以师妃暄之清高淡雅,也足以让她觉得这年青男子非同寻常。李志常再突然说破她来历,言下更有未尽的意思。
  不过此间种种并非能撼动她的情绪,更无法影响她通透的剑心。可是直到李志常突然拔剑,这一突兀的转折,仿佛在风光迤逦的山道上,横空出现的断崖,教人膛目结舌。这偌大的反差感,即便以师妃暄的气度,也一时失神。
  她剑法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纵然李志常猛然出手,也不能一剑致她于死地。可是她也不复之前天高云淡不染尘埃的心境,从高高在上,落入凡尘。求生的本能,压抑住佛性,在李志常剑招逼迫下,终于发出了一道剑气。
  她若是神守于内,剑气含而不发,凭借慈航静斋的奇妙心法,李志常总不可能在一时半刻间击败她,有这段时间的交锋,也足以让师妃暄分清形势,更能让师妃暄看破虚实。可是师妃暄不由自主抢攻对抢攻,便着了痕迹。师妃暄的青衫尽数被风雨打湿,现出她玲珑无可挑剔的身段,可是李志常仍旧紧盯师妃暄的眼睛。
  师妃暄透过这双眼睛,看到的是平静,冷漠,淡然,超脱。
  以往都是别人从她眼中看到这些情绪,可是这一次却轮到她来面对这样的人或者说仙。
  电光激闪,剑气弥漫长空。色空剑既然出招,绝不会首尾两端。师妃暄远比任何人都想得更要决绝,这也是她能成为慈航静斋最为出色的传人的缘故。
第三章
罢手
  对于师妃暄这种人来说,一切行动皆以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为前提,这是一场对她来说,十分无所谓的战斗,胜之不喜,败之无谓。师妃暄的色空剑化出千万道光影,但这仍旧不足以对付眼前这个道人。
  道人的剑法至为简朴,每一剑却蕴含有阴阳两道剑气变化。有些类似于是魔门真传道分支道祖真传一脉的镇派绝技——剑罡同流。剑罡同流是道祖真传两大绝艺内功子午罡和壬丙剑法两者融合运用的武学,并以派中宝剑子午剑施展,剑气凌厉霸道又阴森诡异,缺点在于创派以来,除祖师长眉老道外,无人可以将子午罡和壬丙剑法完美结合,一旦被发现剑罡分流的破绽,将陷生死之危。
  李志常的剑气分化并非有剑罡同流那般巨大的威力,可是他的两道奇劲却是由一剑使出,道生一,一生二。两仪相合,变化精微,他每一剑都能在一剑之中,牵引出两道剑气。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相互变化交替,虽则一招,却能分出无数变化。
  或是三分阴寒凌厉的剑气掺杂在七分霸道炽烈的剑气中,或是四分阳、六分阴。种种变化,不一而足。剑招如行云流水,端的不可测度。
  李志常的剑法如高天淡月,色空剑便是轻云蔽月,流风回雪。愈到此时,师妃暄愈加抛开种种杂念。她出道以来,还未曾出过手,这一出手,便遇上了罕见的强敌。而且这个敌手,毫无缘由。
  纵使表面上李志常在师妃暄的色空剑抢攻下,岌岌可危,李志常彷如在风雨激荡中,随时有可能被倾覆的一叶扁舟。但是只有师妃暄才晓得,她已经用出了全力,可对方依旧云淡风轻。
  其实李志常也并非师妃暄想象的那般风轻云淡,师妃暄的剑法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心中已无规矩束缚。在心有灵犀的剑心帮助下,纵然被李志常惊动了心神,可是仍旧能攻出天下至为凌厉的剑势。
  师妃暄的剑法有些类似于独孤九剑,却又完全不同,每一招都信意挥洒,隐约间攻向李志常剑招的薄弱处。当然这薄弱也是相对而言,若是换了任何一个其他未曾到达炼神境界的高手,这些薄弱处,也会强的不可思议。
  师妃暄能做到这一点,并非她能够在刹那间看透李志常的虚实,而是凭借着高明玄妙的心法,把握冥冥中那一线生机,神而明之。自然而然感受到李志常的薄弱处,这一点是神通,却非功力所能体现出来。
  李志常到此时也明白了他在这世界究竟处于如何层次,师妃暄的武功已经超越了当代慈航静斋斋主言静庵,所欠缺的只是几分火候。纵然以李志常之高妙,要杀她也得到百招开外。不过李志常今日要杀师妃暄也绝无可能,他惊人的灵觉,感受到师妃暄身上有一种令他恐惧而又向往的力量。当然李志常绝不会轻易去试探这股力量,如果他没料错,师妃暄身上定然藏有千古异宝和氏璧。和氏璧的种种奇妙,在他所读书中有过描述,但李志常并非愿意在此时,便去争夺这和氏璧。而且若是师妃暄,放出和氏璧,在这异宝的异能下,李志常也难以确定,自己能够不会真气错乱。
  和师妃暄的交手已经让他判断出,自身应当在世上,处于四大阀主之上,却多半尚有不及阴后、邪王这般人物。这并非他境界不及,而是功力火候未至。
  风雨之中,一道白色人影越来越近,正是之前手持折扇,泛游在三峡水道上的那名年轻人。李志常低声叹道:“彼岸剑诀果然不可测度,色空剑也十分厉害,姑娘便接下我这一无名无姓的一招,咱们就此别过。”
  蓦然间,师妃暄只看到似乎有一轮煌煌的一轮红日在风中雨中升起,发出了扫尽了黎明前最后那一缕黑暗的光芒。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而这一剑的深邃,便是划破长夜的那一缕晓光。
  一剑自何所有之乡生出,疾愈闪电,目标直指师妃暄的胸口。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灿烂,更带着生冷的气机,师妃暄也是第一次心底里生出一丝颓唐不可抗拒的情绪。何况这一剑和另外一名绝世剑手,居然有所神似。
  大巧若拙,这一剑正是抛却了无数不应有的剑势,直指人心,秋风秋雨愁杀人,剑一出,比秋风秋雨更令人伤心测度。
  师妃暄心有灵犀的将这一剑的来势照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她犹能感受到无常剑剑尖传来的森寒剑气,冷漠而又无情。彼岸剑诀的三十招剑法在这一刻,从她心中流淌而过,前面四招剑法被她化作了一招,这一招包含天地,也是她迄今为止能用出的最强剑法。在生死压力下,师妃暄整合起了自身所学。这也是她天资之高,世所罕见,就算没有李志常,过些时日,她也能将彼岸剑诀更进一步。
  可是即便如此,这超越慈航静斋历代斋主的剑招,仍旧不可能抵挡住,李志常这好像要刺破天地的一剑。无常剑和色空剑终于第一次交锋。色空剑发出一声哀鸣,师妃暄究竟没能完全挡住这一剑。不过李志常胜了这一招,并没有乘胜追击,一把折扇自他右后侧攻来。
  李志常收回长剑,反手一剑,折扇扇骨和长剑相交,两人同时一震。李志常这看似简单的一剑,蕴含了九道精微奥妙的变化,他要击败师妃暄,也不可能不出全力,因此此时他的真气并非极盛,也难以在仓促间用出全力。而能在他和师妃暄交手时,判断好如此锲合的出手时机,来人也不会弱到哪里去。
  故而这一剑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了极为高妙的用剑道理。可是居然不能完全击败来人,教李志常生出一股这世界英才何其多也的感慨。来人也升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他自出道以来,还未曾遇到能够挡住他十扇的人。以往对手不论是魔道巨擘还是正道名宿,往往三五扇之间,都败在他折扇之下。
  这次他若非为了眼前这女子,决不至于做出这般偷袭之事,在他想来只要制住对方,就劝这位兄台不要和这位仙子般的人物为敌。可是对方随手一剑,变化之精微世所罕见。而且一刚一柔的两道气劲袭入他的经脉之中,仿佛刀割一般,在搅动他的真气。
  道人哈哈大笑道:“慈航剑典果然奇妙,地尼的确是惊才绝艳的人物,小姑娘既然有这门直至破碎的奇功,何苦自困于红尘,今日兴致已尽,就此别过。”
  白衣公子万不料道士能在和他疾若闪电的交手下,仍旧开口说话,气派不凡。他天生便是潇洒不群的人,表现于武技也是这样子,就算被人杀死,临死前仍会潇潇洒洒的,不会像一般人的狼狈。
  道人这番做派大合他的脾气,开口道:“不打不相识,兄台何不留下,寻个地方喝上一杯。”
  道人微笑不语,从两人交手中抽身出来,仿佛一道轻烟,融入愁风细雨之中。色空剑已经入鞘,白衣公子目送李志常的身影在山间中消失。
  师妃暄道:“多谢公子解围,妃暄谢过了。”
  白衣公子道:“那位兄台看来并非有杀心,即便无我,仙子也不会有大碍。”
  师妃暄悠悠叹息道:“大乱将至,龙蛇起陆,不知道如这般的厉害的高手,还有多少,要想平息天下纷争,也不知有多久。”师妃暄这番感慨出自肺腑,她虽不明白李志常的想法,不过如这样的人物出现在世间,天下纷争中又多了一份变数。
  李志常虽然没有到阴后祝玉妍那般宗师级高手的程度,却只是欠了火候而已。师妃暄也正是如此,才觉得李志常的可畏可怖。道门中突然出来如此高手,此人或许为了更进一步,会去挑战宁道奇。或许三年,或许五载,这人一定能到达宁道奇的程度,这是师妃暄的直觉。
  况且李志常的剑法并不像一般道门高手那样,反而有些像五年前自南海出现的那位白衣剑客。
  慈航静斋志在匡扶天下,对于这世上的高手自然要网络详细。五年前南海出现一位白衣剑客,不到半年间败却无数成名的高手,同时那人收服南海一边的势力,在南海群岛上建了一座高大城池,自号白云城主。
  白云城主数年来高高在上,隐约间已然成为南方自宋缺后,又一无敌的人物。不过宋缺不出岭南,这两大高手居然能相安无事。白云城主的剑法也是十分的快,超越人世间的快,从传闻中,十分淡漠无情,喜怒难测。
  李志常也是一样,谁能想到在如沐春风的交谈中,李志常却突然要和师妃暄试手。而且剑法中的无情淡漠,也是师妃暄生平仅见。有那么一刻,师妃暄都差点想要拿出和氏璧,释放其中的异能。
第四章
声名鹊起
  如果说近来武林中最大的大事不是多情公子候希白与慈航静斋最出色的传人师妃暄同游三峡,那么就应该是揭开千古谜题长生诀的寇仲和徐子陵的故事。可惜近来江湖上的最大的事都不是以上两样,曾被誉为慈航静斋有史以来最为出色地传人师妃暄甫一出道,便在三峡遇到第一次恶斗。虽则得了多情公子候希白解围,但这位被誉为当代前五的剑手,仍旧受了小伤,为此次慈航静斋携和氏璧之威为天下人选择明君的举措,蒙上了一层阴影。
  尽管师妃暄风度不凡,在受伤之后,犹自和多情公子候希白同游三天,以示无碍,可是慈航静斋的神秘而不可度,却已经掀开了一处边角。对于斗胆和师妃暄动手的李志常,自然暗中受到了护卫师妃暄的白道高手的嫉恨。慈航静斋在武林中的地位是那样的超凡脱俗,即便当代斋主梵清惠未曾开过尊口,也有无数白道高手乐意效劳。
  是以这段时间李志常过得颇不平静,一月之中他遇上了二十五波高手,无一例外,没有一个人在他手中走过一剑。直到今日,敢于来向李志常挑战的越来越少。从最开始想要捉拿住李志常,为师仙子出气,到如今无数高手只想在剑仙李志常手上走过一招,因之名震天下,不过发生在短短一月。
  而超凡入圣的剑仙李志常,也被誉为自三大宗师之下可以和阴后邪王相提并论的绝代高手。只有李志常明白他离阴后祝玉妍还相差一线,更遑论不可测度的石之轩。这一月来纵然高手无数,却没有如杜伏威、四大阀主那般级数的高手,这也是应有之意,李志常据传言轻伤师妃暄,使其身价倍增,但终究是独来独往的江湖人物,这一级数的高手大都是名震一方的霸主级人物,绝无可能来为了名声招惹李志常。
  慈航静斋在白道武林备受尊崇,可是在有志于争夺天下的枭雄人物眼中,既是潜在盟友,又或是将来大敌。在和氏璧的归属为定之前,没有任何一方霸主会为慈航静斋的事情徒劳奔波,当然也不会刻意去和慈航静斋作对。
  一月间李志常在这大唐世界中已经少有名气,同时也慢慢弄清楚了这世界的如今的大概状况。对于叶孤城居然比他还要早来五年,李志常更是惊讶无比。得这一方世界之助,李志常也不敢确定叶孤城是否已然成为三大宗师一流的人物。不过自从两年之前,再也没有武林中人敢去挑战白云城主,而且这两年间,南海飞仙岛也未曾传出叶孤城其他的消息,这武林中,高手层出不穷,即便叶孤城四五年前诸多灿烂的战绩,也迅速被人遗忘,或者被人刻意淡忘。
  李志常所在处是一处大宅,厅内靠墙一列十多张台子,摆满了佳肴美点,任人享用。在一群宾客李志常也不与任何人攀交情,独自享受美酒佳肴,自酌自饮,好不自在。此宅的主人未曾吐露李志常是何许人也,故而这些大有来历的宾客,并不知此人便是如今江湖中声名最盛的剑仙。这一方世界元气极为浓厚,李志常步入炼神之后,一月间其实只饮清水,未入五谷,吸取天地精气,将全身洗刷的净如琉璃。本来三十许岁之人的样貌,在一月之间,却愈发的年轻,仿佛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模样。他道门玄功深厚,本来气血就内敛,不长毛发,锁住全身精气。炼神之后,天地精气冲刷之下,皮肤晶莹如玉,连一丝毛孔都难以察觉。
  只是并没有人能发现李志常的特异之处,他境界高妙,仿佛平常,在此间大吃大喝,却又一丝不苟,认真品好酒味美食。
  堂侧的一组酸枝椅中,坐了三个人,而其余宾客只能站着,却并不围住三人,给三人留下说话的空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5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