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577


第九十三章
天师道主
  沈落雁没想到李志常会说出这样一个答案,实在出乎她意料之外,但又确实在情理之中。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没有如李志常这般乃是道门的绝顶人物,到了他这地步炼精化气,早就将那点精血炼化的干干净净,哪里还有什么多余的精血来繁衍血脉。
  沈落雁苦笑道:“李兄可知道你这样可会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弄得四分五裂?”
  李志常道:“自古以来都有帝王统领天下,落雁你说当没有帝王的时候,局面会不会更好一点?”
  沈落雁正色道:“蛇无头不行,小至一家一室也要有主话之人,何况若打一个国家?”
  李志常缓缓道:“那古今可有不灭的王朝?”
  沈落雁道:“盛衰自有天意在,若是王上你没有子嗣,可以趁现在抱养一个。”
  李志常轻笑道:“落雁,我到现在才发现你绝不仅仅是个热爱建功立业的人。”
  沈落雁自知此话说得太深,不过若真如李志常所言,那确实是天大的难事。
  李志常接着继续道:“对于这问题我早有解决的方案,沈落雁也不必忧心,其实若是到了合道之后,耗损一些道行,练气化精也未必不能办到,只不过我既没有耐心等到合道之后,培养一位后人出来,也无意于将天下私有。”
  沈落雁涩声道:“王上必然有新的理念要推行世上,可是每一个新的理念的执行,对世上未必便是好事,我终于明白王上为何要统一天下,只因为开国威权最重,破而后立,有些事情自然更好推行,是么?”
  李志常道:“正是如此,是对是错希望落雁将来心中会有个答案,夜已深了,落雁退下吧,你的事情自有虚先生安排。”
  沈落雁知道她是左右不了李志常的决定的,施礼退下,李志常又补充了句“我之所以要和落雁说这么多,只因为我相信落雁绝非一般的女子,你知道么?”
  在沈落雁走之后,石青璇出现在李志常身旁,微嗔道:“为何不收了沈大美人,入你的后宫,人家能文能武,可是你的大助力。”
  李志常轻轻亲吻了石青璇的额头,惹得佳人轻嗔薄怒,李志常道:“我的后宫有你一个就够了,等此间事了,我就陪你在幽谷隐居一段时日,等我到了‘炼虚合道’,可以逆反先天之气化为精血的时候,你若是想要骨血,我也可以答应你。”
  石青璇轻轻道:“算了吧,若是如此,没有三十年的苦修,你恐怕是难以恢复如初,等你对这世界厌倦的时候,我也便按照你的方法去爹爹所在的世界等你,一想到现实之外尚有无穷可能,青璇对于尘世的兴趣更足了,只因当我玩够的时候,还能有另外一条出路。”
  夜色弥漫,李志常和石青璇安然就寝,不必细表。
  天师道盛极一时,即便如今稍有衰落,但是道观也遍布全国各地,由两大总坛统领。而北坛在长安西郊,南宫却是青城山的‘天师洞’。
  ‘青城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天师洞的观门设在山脚下,徐子陵悠然向上望去,只见长阶直登道宫宫门。一个道童站在山脚下,似模似样对徐子陵施礼道:“道友便是徐子陵么,家师在天师洞等候你,随我上来吧。”道童奶声奶气,却语气庄重,颇为成熟,似乎带着宿慧。
  徐子陵惊人的灵觉自可以探查出道童已经百脉俱通,只怕十几岁便可入先天,实可以说是道门不世出的奇才。甚至他生出一种感觉,四十年后,这位道童会成为如宁道奇一样的道门第一人。
  徐子陵微笑道:“却不知道友名字?”
  道童露出庄重的神情,缓声道:“贫道席遥,席卷天下的‘席’,遥不可及的‘遥’。”寻常孩童如他这么大恐怕话都说不全,可是道童口齿清晰,引经据典解释名字,实在令徐子陵惊奇至极。即便他和寇仲这般大的时候绝无可能有这道童一半的稳重,即便天师道道主调教有加,其中泰半也多半是席遥天资妙绝的缘故。
  徐子陵心中不由想到,若是这道童给李志常调教,将会达至什么样的境界。
  心中想着这些事情,脚步不停跟着道童拾级而上。道童步履稳健,轻车熟路,丝毫不因手短足短,而上石阶艰难。
  到了天师洞,俯仰之下,遥遥可见都江堰之水,心神俱澈,难以言表。难怪前贤有云‘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言了。
  席遥:“家师在第三混元顶山崖上等候徐道友,请跟我来。”
  当席遥将徐子陵引向山崖,步出宏大的道场,徐子陵抬头望去,天师道道主姜羽傲立于峭壁之巅,道袍飞扬,仿佛神仙中人。
  姜羽面如白玉,肌肤如婴儿般嫩滑,显然其气功已经到了深不可测的境界,徐子陵一如鸟度长空,来到山崖之上,姜羽身旁,拱手道:“后辈徐子陵见过道主。”
  姜羽神情专注于都江堰的悠悠江水,带着一声莫名的叹息道:“子陵很出色。”
  徐子陵淡然道:“多谢道主赞誉”
  姜羽道:“子陵是一个人来,还是带着李道友的意思来。”
  徐子陵仰望天上的白云,轻声回道:“兼而有之,李师欲观黄天大法,还请道主让我手录一卷回去。”
  姜羽淡淡道:“他为何不自己来?”
  徐子陵道:“我来就足够了。”
  姜羽淡然自若道:“子陵很厉害,但是还及不上本道主,将来更及不上我徒儿,你回去吧,叫李志常亲自来,要知道他在未击败宁道奇之前,还不是名副其实的道门第一人。”
  徐子陵早知道此行必不会太顺利也知晓李志常名为借阅黄天大法,真实原因却是来天师道立威,以震慑道门中某些蠢蠢欲动的人物。
第九十四章
洛水苍苍
  说话间,晴天响了一个霹雳,山雨欲来,将天师道主姜羽的话的威势衬托到了顶点。
  徐子陵知晓这是姜羽把握到了山间天象的变化,故而借用天地之威,说出这句话来,具有至高无上、不可反驳的心灵力量。
  天空中雷轰电闪,山崖绝壁上天师道主姜羽的身影消失在闪电的白光中。借着天雷掩映,即便徐子陵的灵觉亦无法探查出修炼黄天大法的天师道主的身影。
  山雨磅礴而落,道童席遥站在一处遮雨的茅亭,静静看着山崖上徐子陵和天师道主的争斗。对于两人在山崖上如履平地,交手快若电光石火,席遥也丝毫不惊讶,这种定力实非他这种年纪该有。
  当天师道主施展出黄天大法和闪电轰雷相互配合,席遥露出了一分感伤的神色,自语道:“黄天大法不是这么用的。”
  天师道主纵然及不上宁道奇,但也是道门数一数二的绝顶人物,可是他徒儿席遥的口气,却仿佛天师道主的黄天大法练得还不够正宗,实在是天下少有离奇的事情,不过徐子陵却并不知晓这件事。
  在闪电轰雷下,徐子陵也难以保持井中月的境界,全靠感知跟着天师道主硬拼。两人的速度之快,疾若闪电,而劲气横空,直入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徐子陵并指成剑,击向天师道主真身,却如撞上了一堵厚厚的高墙。带着螺旋真气的指劲半分也泼不进去。逸散的劲气击打在山崖峭壁之上,大片石屑簌簌落下,掉入深不见底的万丈高崖。
  数十载的黄天大法,让天师道主的真气浑厚无比,便是比起净念禅院中的禅主了空也不遑多让。
  天师道主姜羽心中的震惊其实半分都不压于徐子陵,徐子陵的长生诀真气是他前所未见的怪异真气,更天然凌驾于他的黄天大法之上。
  论功力当然是他浑厚,论质量徐子陵却胜过一筹。除非他练成黄天大法更进一步的黄天无极,不然休想在真气质量上和徐子陵一较高低。
  可是他的资质并不足以走到黄天无极的地步,就算是黄天大法也没让他走上天人合一的境界,只不过让他稍稍触碰了天人感应的层次,才能借的雷电之威悍然攻击。
  度过最初的慌乱,徐子陵越发的沉着冷静。他已经知晓论真气质量他是胜过天师道主的,扬长避短正是这么多年来他和寇仲能够以弱胜强的不二法宝。
  他当然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应对这一代的天师道主。徐子陵拔身而起,凭空升起三丈之高,落足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双手结印,包裹着漫天风雨,形成天罗地网向天师道主卷去。
  天师道主冷笑一声,若是以为这样就能击倒他,那就太小看他了黄天大法全力运行,天师道主双掌向上一举,做出托天之势。
  就在这时候他足下的山崖却一下子突然裂开,由于真气向上喷薄,带出下坠的力道,让天师道主悚然一惊。
  这时候一根飞抓朝姜羽抛过来,而徐子陵正握着飞抓的另外一头。
  以他的武功自然能够附住绝壁,以壁虎游墙功爬到平地,但前提是徐子陵不捣乱。现在徐子陵扔出钢爪,自然是表明他的好意。
  到了平地之上,天师道主轻轻一叹道:“你要看黄天大法,我教给你便是。”
  这时候弱小的道童席遥却不惧风雨来到两人身边,幽幽道:“师父你不用给他黄天大法看,我要去见李道友。”
  徐子陵讶然道:“贵徒这是何意?”
  席遥淡淡笑道:“我便是下一任的天师道主,而且黄天大法是我亲手录下的,你带我去,却比带走手抄本要强上许多。”
  徐子陵道:“黄天大法传闻是东晋末年天师孙恩所创,来之前李师告诉我,现存的黄天大法卷帛乃是孙恩的嫡传弟子卢循笔录,小道友莫不是说笑。”
  席遥淡然道:“没错,我便是卢循的转世之身。”
  徐子陵不由愕然。
  洛水是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主要河段便在洛阳城中。
  隋炀帝建都洛阳,周围八十里,规模浩大。洛水从城中穿过,有“天汉之象”,故建天津桥,天津,意为银河也。在桥北建皇宫,取名紫微宫,意为天宫。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修建大运河,南达余杭,北抵涿州。洛水水道经拓宽,即为大运河发端。隋炀帝乘三层龙舟,三下扬州。全国的物产经运河,在洛阳集中。洛水两岸兴建起庞大粮仓,如兴洛仓等,储量惊人。
  而如今洛阳却十分残破,不复旧日光景。只有开凿的大运河,仍旧贯通南北,显示出隋炀帝的功业。
  行舟悠悠,无船桨,却自然逆流而上,显得神秘异常。李志常立在船首,前面不远处便是天津桥。
  宁道奇仙风道骨,丝纶垂钓,颇有太公钓鱼的兴致。
  师妃暄改作女装,素白色衣衫,粗布麻衣,不施粉黛,但天地间的灵秀似乎全都集中在她身边一般。
  论容貌师妃暄未必是李志常所遇到最美的一个,论气质未必如石青璇那般孤高出尘,但是若人世间有仙子存在,那必然是师妃暄这般模样。
  李志常深邃的目光微微仰起头,凝望在师妃暄身上,悠悠长吟道:“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妃暄你何必来,我又何必来。”
  宁道奇笑道:“李道友此言差矣,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可是这忽然而已,却又无穷乐趣,上天让我们生于世间,总有一些事不得不做。”
  李志常洒然道:“宁道友知天意否?”
  宁道奇拈须微笑道:“略知一二。”
  李志常神色一如平静的洛水,不起半分波澜,缓缓道:“自古天意高难问,能知一二也不错了,可是天也未必全是对的,道兄以为然否。”
  大衍五十,而遁去一,故而天地之数本就不全,若说天也有错,自然有其道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5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