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577

  李志常道:“俗名我懒得说,你叫我道君便是。”
  宁不空叹口气道:“我该说的都说完了,道君若是没有吩咐,我就走了。”
  李志常悠悠笑道:“你要走,不要我治好你的眼睛么?”
  宁不空神色淡定道:“这是阁下的事,跟我何干。”
  李志常负手而笑道:“你有没有说谎,我清清楚楚,看在你老死的份上,让你重见光明又有何难,只是还有件事我需要问一下,不论能否得到答案,我都会让你重获光明。”
  宁不空本来也有些怀疑李志常是否能治好他的眼睛,只是抱着万亿的机会,询问一下,没想到他还真敢说能够治好他。
  不由得有些激动,道:“道君有话直说。”他反正该说的都说了,不差多说几句。
  李志常道:“我问你那祖师画像里面有没有一柄长剑?”
  宁不空道:“有。”
  李志常心中了然,道:“现在你瞎了,估计也形容不贴切,我等你眼睛好了之后,再画一把剑给你看,你给我确认一下是不是和那祖师画像相同。”
  宁不空听到李志常如此说,更笃定这位道君确实能够治好他的眼睛,祖师画像陆渐也见过,这事情李志常迟早会知道,他犯不着为此隐瞒,因此道:“这画像陆渐也见过,你画给他看也一样。”
  李志常道:“没想到还得落在这小子身上,也罢,我这就唤他近来。”
  陆渐在外面听到李志常叫他,心中迷糊,又喊出去,又喊他进去,也不知为了什么。
  他一进去,只见到入目所见,一张白纸凌空飘来,落在他身前不动,上面画着一柄漆黑如墨的长剑,跃然纸上,剑气潇潇。
  剑身上面纹理清晰,曲线古朴,让他十分熟悉。
  李志常的声音传来,道:“这把剑是不是和宁不空给你看的祖师画像上的剑一模一样?”
  陆渐下意识‘嗯’了一声,然后白纸无火自燃,转瞬化为灰烬。
  李志常寻思道:“看来无常剑的去向还得着落在这八副祖师画像上面,只是既然被那人取走四副,看来那人对其余四副也势在必得,我得赶在他前面拿到其余四副画像中至少一副,以此为饵,不愁那人不来。”
  只不过他和鱼和尚定下一月之期,而其余画像又不在东瀛,他不早点动身,只怕让那人捷足先登。
  八部画像既然在八部之主手上,他去找风君侯左飞卿,定然能够拿到一副。
  而左飞卿肯定不是抢去宁不空手上画像那人的对手,若他去晚了,至少这明知下落的一副还得被那人先一步夺走。
  他此刻还不知道风雷地三部画像都被那姚晴一并偷了去,只以为这画像如此重要,左飞卿作为部主定然随身携带。
  李志常转瞬便下决定,先给宁不空治好眼睛,再去找鱼和尚说明他的情况,然后动身回中原。
  以他的速度,治好宁不空再去见鱼和尚,也不过半日的功夫,决计耽误不了什么。
第二十三章
九天仙子落凡尘
  前方是个无名小镇,鱼和尚在道路上踽踽而行。
  当年谷神通躲避万归藏的追杀,曾自污混迹倭人之中,也曾到了东瀛。这处小镇上,便有东岛的人隐藏其中,作为一个隐秘的据点。
  当年鱼和尚便从此处通音信,将他面对万归藏的感受一一详细告诉谷神通。
  而这一次,他却需要谷神通,将李志常详细的生平事迹查出来,这世上除了大内皇宫,恐怕也只有东岛才能存有李志常的生平事迹。
  其实就算西城也仅仅知道梁萧还有一个有半师之谊的高手,因为梁思禽不太喜欢追究以前的事,更是一个注重实际、当下的人。
  东岛之人和他的仇恨,便是来源自先人,在梁思禽看来两边本是渊源颇深,却最终势同水火,殊为可惜。
  等鱼和尚下了一座小山坡,远远望见这无名小镇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时分。
  然后他听到了一阵琴音,茫茫渺渺,似从九天泄落,又仿佛自云雾深处冉冉升起。
  仔细一听,却又淡不可闻。
  琴音在飘渺中,在有无间。
  鱼和尚叹息一声,盘坐起来,他知道这琴音除了他自己,恐怕没有第二个人听得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下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诵经声,自鱼和尚口中源源而出,响彻天地,夕阳的金光披在他身上,好似佛陀。
  即使以大金刚神力催发的禅音,也阻隔不了那琴音的侵入。
  若淙淙流水,悠悠而来,却又没有幻化在天地间,仿佛从人心底响起。
  若无五蕴皆空的佛法是阻挡不了的琴声的,和尚并无五蕴皆空,也是肉身凡胎,自然也不能够不听到这琴声。
  佛家的武功到了至高境界便是无法无相,而道家亦有无相之说。
  这琴声正如道家之无相,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
  琴声本来是没有的,但在和尚心里是有的,如此高明的琴声,便是以人心为弦弹奏出来的,和尚纵未见其人,也不得不佩服其能,此人的武功,纵还未领教,也定当渺渺茫茫,不可测度。
  生平所见无非李志常、万归藏、谷神通方可与之坐而论道,和尚还差那么一大截,除非和尚的大金刚神力能到那空明圆觉的妙境,否则和这人琴音相比,他的禅音始终落于下乘。
  琴音消失了,和尚也止住了禅唱,但他的心里没有半分放松。
  因为那人要来了,这不是什么感觉,而是直接看到。
  一乘小轿由两个长得一模一样、分别身穿黑衣和白衣的轿夫抬着,正朝着山上飞掠而来,这等轻功,几乎可谓乘虚御风,因为两个轿夫每一次起落,都相隔十丈之远。这等功夫,足以在江湖上扬名立万了,但也只是两个轿夫而已。
  小轿前面还有一个人,是一个中年人,背后露出一截刀柄,身形壮硕,右手的茧子十分厚实,双目之间,神光闪烁,好似天山星辰,可见此人内力之厚。
  此人若在江湖上有名号,也一定是第一流的刀客,而此刻只不过是一个随从。
  来人架子之大,恐怕比东岛四尊之一的叶梵还要胜过不少。
  清风呼啸,草木摇曳,万物萧萧之中,小轿停在鱼和尚五丈远处。
  隔着如薄雾般的轿帘,鱼和尚隐约瞧见轿子里面是一个年轻的姑娘,轿帘分开,这位身穿鹅黄绸衫的姑娘缓缓走了出来,虽然面笼轻纱,也足以见得十分的标致,身形苗条,长发披散,如乌黑的瀑布一般,用一根银色丝带轻轻挽住。
  纵使九天仙子,也未必有这个姑娘一般的出尘气质。
  鱼和尚口宣一声佛号,郎声道:“不知这位姑娘找老僧有何事。”
  那年轻姑娘,斜睨带刀的随从一眼。
  似乎懒得开口,让随从代劳。
  带刀的随从朝鱼和尚拱了拱手,自报名号道:“小人裴玉关见过大师。”
  鱼和尚双眼微眯,沉声道:“老僧虽然久离故土,也知道河东裴家的‘灭焰刀’大名,不知施主和河东大侠裴老令公如何称呼?”
  裴玉关缓声道:“正是家严。”
  鱼和尚道:“是了,老僧虽然久居扶桑,毕竟耳目不盲,知晓柳生流的高手柳生一剑东渡中土,三月之内,连挑十一位一流好手,十一战皆胜,最后却败在河东裴家的一位高手手上,莫非就是施主?”
  裴玉关露出谦逊的神色,道:“没想到这事还能入大师的耳朵,当真三生有幸。”
  那面笼轻纱的姑娘轻轻哼了一声,似有些不耐烦。
  裴玉关有些惶恐,便又道:“世人都说‘西城之主,东岛之王,金刚怒目,黑天不祥’,说的既是四个人,也是四种武功,金刚怒目自然是大师了,也是大师的大金刚神力。我家姑娘是当世第一流人物,武功之博,纵使数百年前灵鳌岛的释天风老前辈也有所不及,这段时间来扶桑办点事情,恰闻大师亦在此地,姑娘精研天下武学,却仍有几种武功不曾见识,大金刚神力便是其一,因此我家姑娘希望大师能将大金刚神力借来一观。”
  鱼和尚叹息道:“以你家姑娘以心为弦的功夫,早已参入道家无相的高妙,哪里还需要和尚这粗浅的大金刚神力。”
  裴玉关笑道:“大师岂不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大金刚神力名垂天下三百多年,姑娘也说当年的花生大士、九如禅师都是古往今来都数得上的超卓人物,而他们二人皆以大金刚神力为根本,大师又何必自谦。”
  鱼和尚道:“纵使如此,老僧还是不能答应,只因这大金刚神力每代只传一人,除非你家姑娘肯做金刚传人,不然这门武功无论如何都不能交给旁人。”
  裴玉关道:“我家姑娘天仙一般的人物,如何能做空门之人,更何况我们也不是白劫大师的大金刚神力一观,姑娘寻了一种古今罕见的神功愿意和大师交换,姑娘相信除了周流六虚功外,这门武功足以换得当今世上任何神功。”
第二十四章
妙乐灵飞经
  鱼和尚高喧一声佛号,正色道:“自九如大师、花生大士以下,大金刚神力断无流落他门的道理,这位姑娘纵然拿任何东西来换,老僧也恕难从命。”
  他说让这位姑娘投身金刚一脉,才可示之,只是权宜之计,是料定对方不肯答应这一点的。他还没有找到金刚传人,若是就此身死确然九泉之下,无颜面对历代祖师,因此有些曲全。
  这位蒙着面纱,身负绝世神通的姑娘,悠悠的道:“妙乐灵飞经也不足以换取大金刚神力么?”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飘飘渺渺,令人只觉得十分舒适,却又无法留下半分记忆。
  鱼和尚听到‘妙乐灵飞经’五个字,纵使以他不动如山的定力,也不由得为之动容,只因这妙乐灵飞经来头之大,直追周游六虚功,几乎称得上天下无敌的武功。
  庄子曾言:世间有三籁,人籁、地籁、天籁。
  人籁以丝竹而发,伤情处,动于脏腑。
  地籁因风而奏,引动众窍。
  天籁动于万物之中,一任自然,引动人心天象,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亦无所不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5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