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577

  两人拇指印在一起,同时扁舟往下一沉,已经侵入到了水中,船舷已经和水面几乎平行,转瞬便有翻覆的危险。
  两人的手指一点即收,李志常依旧在轻舟之上,四周大浪拍来,将两人湿透,唯一不同的是,李志常纹丝不动,石清水已经顺着水面滑行了好几步。
  在两人指尖触碰的刹那,石清水便无比的洞彻了李志常的心意,对方不过是借机窥视她的根本功法,同时也小小惩戒她一般。
  偏偏她还是让对方达到了目的,更显得对方在武道上的成就,是多么的惊人。
  河水一滴一滴从她耳畔的青丝滴下,美目有些随即白雾蒸腾,刹那间水汽便给蒸发得干干净净,且无一点痕迹。
  刚才长衫贴近她娇躯的动人光景,也不过持续了片刻不到,石清水掠向岸边的一处凉亭,李志常跟着一动,竟然后发先至到了凉亭里面。
  李志常欣然笑道:“这下可见,有些大话不是乱说的吧。”
  石清水在离李志常五尺外悠然坐下,不见恼怒,只是淡然自若道:“你确实足足胜过我一筹,不过此时的你也并非浑圆无漏,纵然真气不生不死,让我寻不到破绽,可是你的神意,却未能和真气完美结合,现在我总算明白了,如果我以生命为代价,即使是你,也得遭受永不可磨灭的伤损。”
  李志常没有吃惊,轻描淡写道:“我原本以为你修炼的只是将道家小无相功臻至‘清虚无形’的玄妙境界,却没有想到你还练了一种道家丹道上面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功法,比诸小无相功,还要远远胜过,那是跟我处于同一层次又或者更厉害的人物对丹道的感悟,真是叫人意想不到,若你能将其大成,的确不难与我争锋,只是你居然还又贪心不足修炼了一种引动众窍的绝妙功法,让你那门丹道功法,也不能将其镇压住,却是成了你破境而出的最大关卡。”
  石清水这才不免动容,没想到方才那一下,李志常居然窥探出她这么多奥秘,实是非同小可。
  她淡淡道:“我的根本功法的确是一部道家至高无上的丹道妙诀——无上智经。”
第四十九章
阳明观
  李志常听到‘无上智经’四个字,以他渊博的知识,也找不出半点来历。
  石清水淡然说道:“你没有听说过这功法,并不足为怪,因为练这功法的人,除了我之外,再无第二个人行走江湖,而且大概这世上也只有我会这门窥破丹道奥秘的无上功法了。”
  她说到这里,半睁半闭的眼帘,完全打开,露出黑白分明的美眸,有些如真似幻。李志常的目光,投注在她的剪水清眸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李志常透过她的眼睛,看到的却是她那颗纤尘不染的道心所幻化的天地。
  除心外再无无物,以心自然成就一个天地。
  “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
  此处道心的天地里,有山有水有花香鸟语,古墓松柏。
  他不是用“眼”去看,而是用“心”去看,那是超越了凡世的景象,深藏于石清水内心秘处。似若她某一层次生命的残余景观,虚无缥缈,混成如天地之始,又宛如她灵台道镜的反映,这份美丽,绝对超乎任何言词的形容。
  这无上智经结成的内丹,竟然她在灵台方寸,化育天地,给予李志常莫大的震撼,假使天地也是一颗道心,他此际又是否在别人的道心里面。
  这并非毫无可能发生的事情。
  破碎虚空,却未必窥破空之奥秘。
  他能脱离这些世界,却未必知道这些世界到底是如何产生。
  李志常隐隐把握住了将要走的方向,而这一切居然还得归功于石清水向他展示无上智经的奥妙。
  石清水呵呵笑道:“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觉,我们是身处于同一梦境之中。”
  无上智经正是介于仙魔之间的道门至高丹道功法,足以称之为仙决的奇功,这功法并不在于它的威力有多大,而是结出内丹,将其模仿为天地的胎盘。
  在古老的传说中,天地本如一颗鸡子,这正是对内丹观想的由来。同样是圆坨坨,光溜溜,浑圆无极,却又蕴藏生机。
  李志常神色平静地瞧着石清水,只是淡淡道:“若有大神通,梦境也未必不能成为真实。”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有着很笃定的语气,神意流转,冉冉生辉,仿然间便是和一个道尊化身人世一般无二。
  石清水的美眸变得更加神秘而又深邃,没想到以道心幻化的天地,仍旧不能在精神上动摇李志常的真实自我。
  岂不知人生是否如梦似幻,自庄生以来,谁又可以清晰明白。
  而李志常一句话,却勘破其中的难题,若有大神通,不一样可以颠倒梦境,混淆黑白。
  如果此生是一场梦,那我就让梦变成真实,这又是何等样的豪情壮志,一切的虚幻,在这样的道意面前,都显得殊为可笑。
  石清水轻嗔道:“你是否从不肯让人,难道我就不值得你为我稍稍谦让一下,为何要尽力打击我要击败你的念头。”
  这番嗔态,实足是她自然都没预料到,好似一个女儿在都父亲斗智斗力失败之后,最后用出无赖撒娇的办法。
  南京城外,蒋山脚下,一个宽袍人,剑眉如飞,带着一个黑衣少女,施施然往山道上走去。
  远远往山上看去,青瓦玄宫,高出浓荫之上,汉白玉道,直通巍峨山门,山门上玉匾鎏金,写着“敕建阳明观”五个御笔大字。
  山脚下也常年驻守着兵马,虽然自从永乐帝迁都北平,南京守备日益松弛,但如今东南倭寇作乱,又逐渐紧密起来。
  阳明观外的守军不单单是看守阳明观这皇家道观,也是和南京城护卫掎角之势,可宽袍人穿越山下的防护,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实在是令人诧异至极。
  黑衣少女无聊的打量两边的风景,拉着宽袍人胳膊问道:“爹爹我们来这道观干什么?”
  宽袍人微微笑道:“我是来取回一件咱们东岛的东西。”
  黑衣人少女奇道:“咱们东岛的东西,又为何会流落在外?”
  宽袍人笑吟吟道:“你可知道如今道观来了一位北京城的道士,乃是当朝的国师?”
  黑衣少女道:“你是说人称天师的陶仲文么,听说此人最是可恶,教坏皇帝修仙问道,不理国事。”
  陶仲文,原名典真。是湖北黄冈人,曾在湖北罗田万玉山一带修道,与龙虎山上清宫达观院正一道士邵元节乃是至交。邵元节在嘉靖初年颇得嘉靖皇帝的信任,他便向嘉靖推荐了陶仲文。
  当时嘉靖皇帝没有子嗣,便是陶仲文献了药方,才得以延续血脉,嘉靖皇帝也因此让他成为道教代言人,地位还在龙虎山张天师之上。
  想那道教高人层出不穷,可是陶仲文三十年来屹立不倒,当然不是仅仅靠几个药方才能做到的。
  宽袍人叹息道:“那嘉靖皇帝自个想长生不老,纵使没有陶仲文,还有一个李仲文,昏君如此,民不聊生,这才显得当年梁思禽先生‘抑儒术,限皇权’是何等远见,可惜梁思禽先生不能功成,实是遗憾。”
  黑衣少女道:“那梁思禽不是西城的祖师,跟咱们是死对头,怎么爹爹还很尊敬他。”
  宽袍人拍了拍少女的头,道:“萍儿以后可不能说梁思禽先生的坏话。”
  阳明观隶属皇家,不许闲人靠近。
  宽袍人带着这叫萍儿的少女来到道观之外,早有看门的道士走来,破口大骂道:“哪里来的闲汉,这里也是你们能来的地方。”
  宽袍人神目如电落在道士身上,道士被吓得不轻,结巴道:“这……这位大爷,你是做什么的。”
  宽袍人淡然道:“本人谷神通,来找陶天师。”
  他话音一落,里面便有一道朗然的声音传出来,道:“谷神不死何许英雄,为难我这不懂事的小徒干什么。”
  谷神通悠然一笑,带着谷萍儿踏入道观,观中曲径通幽,谷萍儿跟着谷神通走了一程,进入一间云房,但见玉鹤金炉、锦茵绣铺,不似修道之家,倒如王侯之府。
第五十章
山河潜龙决
  面对石清水惊人的美态,李志常也生出恍惚之感,他并非没有见过美女,相反他生平所见丽色,数不胜数,而石清水能够一而再,再而三打动他,绝非仅仅美这么简单,这时源于血脉中的吸引。
  李志常不觉一笑,道:“我从没料想过清水姑娘你也会有此娇憨的一面,如此让人无法抗拒的招数,贫道竟然不知如何反击。”
  石清水生出冷然的神情,和刚才的娇媚,形成鲜明对比,着实教人突兀。她遥望着城外的蒋山,轻轻叹息道:“无上智经是直至大道的根本功法,却不擅长在打斗上有所建树,后来我又从东岛窃取了灵飞经,方才将一身武功完全整合,使真气‘不生不死,循环往复’,再无同时用数种不同武学,而发生冲突的疑虑。”
  李志常面色不变,平静地道:“这一点我也看了出来,你虽然身负无上丹道的根本法门,却依旧不是你能驾驭数种威力冠盖古今秘技的原因,小无相功虽然能驾驭诸般绝学,但遇到一些同级数的厉害武功,却又力有未逮,这灵飞经看来正是你那人化解我一正一反两种截然不同劲力时用的功法,能够震动众窍,化解真气冲突的危险,若非那是我的真气,化作任何一个其他的武学高手,你根本无须借河水之力,才能化解。”
  石清水很享受两人如今交流武学上的见解,两人分明是敌我泾渭分明的关系,一个却能展示自己的修行法门,一个也能对此发出高明的阐述。
  石清水正是要借此从另一方面化解对李志常的畏惧之心,若连修行的根本,也能坦然让对手知道,对她这种境界足以生出金刚无畏之心,斩出一切滞碍,得证自身功果。
  就像古往今来的成道者,如老子、佛陀,都不吝惜自己对天地宇宙的领悟,将之公之于众。
  石清水目光低垂,又落在悠悠湖水上面,随着碧波往来,仙唇轻启道:“其实我若是练成了另外一门功夫,根本无须怕你身上的那种古怪劲力,几次交手,以你此时的状态,也根本无法稳占上风。”
  李志常微微笑道:“这必然是一门壮大肉身,温养生机的厉害功法,我看得出,你如今只欠缺这一点,便可以内外俱到圆满,炼虚合道自然是水到渠成。”
  石清水道:“你说的不错,那门功夫唤作山河潜龙决,其实但论威力而言,也仅仅只在周游六虚功之下,和灵飞经不分伯仲,有人曾以此功,证得不坏金身,神游大千世界,肉体千百年不朽。”
  石清水说了这么多话,便觉得再无兴致深谈下去,飘然远去的身影,并没有在这里留下丝毫痕迹,她已经臻至清虚无形的无相境界,无论去往何处,都不会留下半分气息,仿佛从未来过,也仿佛从未出现过。
  李志常才知道至今为止,石清水都没有屈服在自己的精神下,似她这般要来就来,要去就去,反倒令他无从下手。
  李志常面对这样一个对手,没有任何不快,反而觉得饶有趣味,心中欣然之情,绝非任何言语可以修辞。
  他长身而起,也朝另外一个方向离开,北落师门也不知从什么叫角落跑出来,跳上他的肩膀,一人一猫就这样消失在春风绿柳中。
  阳明观内,谷神通又道:“萍儿你还是出去等我。”
  黑衣少女有些怏怏不乐,却又不敢违背谷神通的话,径直走出门去。
  云房之中,石榻之上,便是一个束发高髻、头带南华巾的道士,顶髻用玉簪别住,面容清瘦,手持拂尘,超然绝世,背后是元始天尊的画像,显得颇有威仪。
  此人便是当今道门第一人陶仲文,他打了个稽首,似乎对谷神通的到来毫不惊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5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