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577

  周家的奶娘惶惶恐恐,周宏文也来不及跟她置气,只见他幼子面色紫青,他颤抖着手伸去摸着他的鼻息,一丝热气也无。
  周宏文脸色煞白,颓然蹲在地上,抱着脑袋道:“芸娘我对不起你。”
  芸娘正是周宏文的亡妻,他幼子的生母。
  李志常沉吟道:“周兄不妨让我看一看。”
  周宏文六神无主,下意识应了一声。
  李志常在别人不觉察的时候,双目有一丝白气冒出,一闪而逝,只有王氏的堂弟悄悄瞥见了一下。
  他轻轻贴着这幼童的心脏附近,心跳当然是没有的,不过他是为了渡元神真阳之力,避免幼童躯体坏死。
  天子望气之下,婴儿的神魂俱散,只剩下一个躯壳而已。
  这种事情很少见,因为纵然人死,可是三魂七魄也只是逐渐从血肉之躯散去,一般而言大约要七天才真正散于天地间,如果遇到特别的缘故,还能驻留在世上。
  可是这幼童的体内无一丝魂魄,这症状便跟患了离婚症似的。李志常元神化出真阳之力,比之当初神照经真气还要高明不少,转眼间幼童脸上紫青散去,逐渐红润,而也有了呼吸。
  旁边的奶娘和王氏的堂弟分明见得,惊呼起来。
  周宏文也顺首望去,先是疑惑,随后又是不敢置信的狂喜。
  他大悲大喜,加上近来纵欲无度,有些登时觉得天旋地转。
  一丝暖意透过后心,让他浑身激灵,好受了不少。
  他来不及细想,看着李志常抱起幼童,道:“忘生兄,这是怎么回事?”
  李志常笑了笑,道:“孩子没事,只是之前闭了气。我也会些导引练气的法门,所以刚才给他顺了下气,周兄不必忧虑太多。”
  周宏文知晓李志常学识深厚,见闻广博,不过却不知他还练过导引之术。
  周宏文道:“幸好有忘生兄在此,不然我可不知道该是如何。”
  李志常从袖子里掏出一颗色泽纯黑的珠子,道:“周兄家中可有红线?”
  周宏文对李志常是深信不疑,也治这位忘生兄从不无的放矢,所以很快就找来一根红线。
  李志常捏着红线,很快穿透黑珠,结了一个吊坠,给幼童戴上,却没有说原因,只是道:“还请周兄给我准备一件静室,我有些乏了想歇息一下。”
  语气虽然淡淡,却又一种不容置喙的味道。
  周宏文见到李志常又冷淡下来,却习以为常,因为李志常过去都是这样的人。
  只有王氏的堂弟暗自称奇,因为他可不像周宏文那样方寸已乱,刚才幼童分明就是断了气,给李志常看了一下,居然就回过气来,华佗扁鹊都没这么神奇。
  他是个官宦人家的子弟,却不爱读书,十分崇慕道术,刚才虽然李志常没有出奇的举动,不过转瞬间让一个面色紫青,断了气的幼儿,就变得面色红润,呼吸均匀,肯定是身怀异术的奇人。
  他觉得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仙缘,就在眼前。
  虽然风尘之中虽多异人,可是他这些年寻仙访道,也无收获,大都是些江湖骗子,白白被骗了不少钱财。
  他没有功名,在家中地位本来就不高,为此少不了被老父和妻子埋怨,认为他痴人说梦。
  不过今日李志常大有可能是那种奇人,只消学得一两手本事,回去给妻子看看,恐怕学得本事之余,还能一出过往的恶气。
  想到这里,他不禁唇角露出一抹微笑。
  等他回过神来,只见到李志常已经不在了。
  倒是周宏文将他儿子放在牙床上,怔怔看着。
  他朝着周宏文道:“姐夫,那位李先生呢?”
  周宏文随口应道:“我已经派人在别院找出间静室,给忘生兄歇息了,对了你怎么还在这?”
  王生道:“哦,我去让堂姐过来帮忙看顾小宝。”
  周宏文摆摆手道:“算了,她娇生惯养,哪会照顾人,你去陪她聊聊天吧,我留在这里等大夫来,再给小宝宝看看脉象。”
  王生道:“这倒也是,我这就出去了。”
  周宏文点了点头。
  王生出了门却不往内院去,而是找了个仆人,问清楚李志常在哪,往李志常那里而去。
  一间静室之中,李志常元神脱壳而出,本来瘦弱的身子,更好似被抽干了血液一样,无常剑没有出鞘,依旧挂在身上。
  元神遁出,比以往的轻功或者御空飞行要快上不少。
  他经过了雷灾,元神更是阴渣尽去,十分凝练,可谓纯阳,丝毫不惧如今是光天白日,丝丝太阳真火洒下,如烟如丝,落在李志常元神之上,很快就给他炼化,不带来半分不适。
  周宏文儿子的魂魄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消失,李志常刚才便是觉察出了一些端倪。
  只不过人前显圣,他到不惧,可终归周宏文仍是红尘中人,他本来就是为还人情,又何必给人添麻烦。
  望气之下,一丝若有若无的黑气,从之前的屋子,直直往城内某处连接而去。
  这黑气并非实质存在,而是李志常寻到的一股残留的气息,有些神魂的力量在里面。
  城隍庙不知始于何朝何代,仿佛自古有之,乃是大夏朝各处州县都有的庙宇,香火鼎盛。
  易经有言“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城隍乃是守护一城的阴神,却不同于邪教供奉的邪神。道教认为天地自然皆有神灵,有敕封之神,亦有天生天养的神灵。
  城隍亦在道教神系之中,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清水县的城隍庙规模也不小,神像煌煌,高有五尺,面容不露自威,身边自有两个小神像,乃是左首文判官,右首武判官。
  到庙门之口,两边石柱上,刻着一副春联,曰: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横联——我处无私。
  李志常元神到了城隍庙上空,见得对联,飘然落地。
  他元神随隐随显,想让人看见才能看见,当然某些东西除外。
  气息到此,便嘎然截止。李志常施施然入了城隍庙,虽然见到大殿,神像,却看不出异常。也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城隍神在里面,更没有其他灵异。
第六章
通幽
  空旷的大殿中,一道幽然的声音响起,这声音常人听不见,准确的说乃是神念发声。
  鬼神能听之,修行者亦能听之,佛门高僧,定力深厚者亦能听之,读书有成见性明心者亦然。
  声音幽然,落在大殿上,却突然有了实质,仿佛掷地有声。
  那人道:“上仙何事至此,有何见教于小神。”
  李志常打量四周,有些好奇道:“是本地城隍么,不知君在何处。”
  那人失笑道:“却是忘了阴阳有别,上仙我这就将我坐标给你。”
  原来城隍所处亦非阳世,也非阴曹地府,而是一个隐藏在人间的一个独立的类似地府的幽冥之处。
  人间可谓大千世界,其中又有许多小千世界,没有完全的地火水风,亦不能有造化神功,仅仅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
  李志常虽然能感应这种用现代话而言,所谓亚空间的处境,但是这种地方实在如恒河沙数,不可计数,太过平常。
  如非有指引,自然也是不可能随便找到。
  一点星光从无名而来,落在李志常身前,李志常伸手触碰,感受到这种奇怪的神秘力量,同时生出一种明悟。
  元神虚化,好似一滩水银,渗透进入地底,又或者某个不知名的空间。
  但见到一座森严庙宇,跟城隍庙一般无二,只是冷幽幽的,没有阳光进来。
  这空间跟城隍庙一般大小,里面充斥者一种神秘力量,对神魂却十分亲近,李志常心下明悟,这或许便是阴司之力又或者城隍的神力。
  那庙宇中间分明便是城隍神和文判官、武判官。
  只不过面目有所不同,城隍神冷着面,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息,性格极为分明。
  武判官是个雄壮的武士,手持青刚剑,显得凶恶,文判官却是个老秀才模样,看着李志常有点惊疑。
  那城隍神乃是前朝一个刚正的按察使,人称‘冷面寒铁’,救命无数,百姓感念其恩德,又有当时皇帝敕封,便做了这清水县的城隍,守护一城安宁。
  这城隍神知道道家能练成元神,白日出游的,都是高人逸士,如李志常这般纯阳之力充沛的,更是上仙,因此不敢怠慢,带着两名判官下了供台,施礼道:“上仙来此,有何贵干?”
  李志常向来是喏人不犯我我未必犯人,不过这城隍到底有礼,他也不拿大,还了一礼道:“城中周宏文府上,他幼子不幸被摔到地上,我施手援救,却发现他神魂不在,一路追踪而来,就到了这里,不知城隍可知这是什么缘故。”
  城隍释然道:“原来上仙为此而来,不敢欺瞒上仙,你找那周家幼儿,正是我身边的宋判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5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