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577

  突然之间青色光晕如潮水一般散去,露出李志常的身形,王生不由一声惊呼。
  原来青衫之下,李志常瘦的仿佛只有皮包着骨骼,眼眶深陷,脸色苍白,一丝血气都看不到。
  好似一具陈年干尸。
  他却不知道自来元神出窍,正常情况下,都要带走一身精华。
  这样一来即使肉身遇到危险,一身修为大部分都寄托在元神上,损失也不会太过惨重。
  有那高明之极、路走偏锋的练气士,更是不要肉身,采练天地间各种异气、煞气重做躯壳,寄托元神,神妙更是无方。
  王生一声惊呼,以为李志常是什么鬼怪,脚只是不住的发抖,想要迈开步子,逃开这里,免得被李志常给害了。
  这时候一股无形之力,束缚住他的身体,他本来就腿脚发酥,哪里还有什么力气挣脱这束缚。
  一声清澈的男子声传到他耳中,正是李志常的声音,悠然道:“王贤弟无需害怕,我不是什么妖怪,只是刚才元神出游而已,带走了肉身精华而已。”
  王生也读了不少神仙志怪,听闻过高明道人元神出游的事迹,心中稍稍安定。
  无形之力顿时消散,他福至心灵,推开房门进来,只看到李志常果然又血肉饱满,如先前一般飘逸超然。
  李志常微笑道:“我的事情不想让周兄知道,他富贵中人,跟我这种人牵扯太深,反而是祸非福,还请王贤弟不要说出去,当然你就是想把刚才的事情说出去,也是办不到的。”
  王生扑地一声,跪了下来,对着李志常磕头道:“小子自小崇慕赤松子、费长房这些仙人,还请李先生教我入道。”
  李志常道:“只怕你吃不下这份苦,我看还是算了。”
  王生道:“先生,放心,只要能入道我什么苦都能吃。”
  李志常笑道:“你若有入道的机缘,自然能入道,若是没有,强求也没有用。起来吧。”
  王生欣然道:“那先生是答应了。”
  李志常不置可否道:“你若是不起来,我肯定不答应。”
  王生流出失落之色,不过想到仙缘不易,恶了李志常那可就得不偿失。
  到了晚上用饭的时候,周宏文只觉十分奇怪,这妻子的堂弟,对李志常也太过热情了。
  刚才入座的时候,还亲自给李志常搬来椅子,殷勤备至,差点就执以师礼了。
  不过他想到王生可能之前跟李志常讨教了学问,发现了李志常的不凡之处,深感裨益,所以才有如此改变。
  加上大夫来给他小儿就诊,发现已无大碍,只是不哭不闹,大约是受了点惊吓,需要静养的缘故,所以他心情已经变好。见得王生对李志常的态度,不觉欣然。
  毕竟将来李志常名传天下,少不了会提起他这个伯乐。
  几人觥筹交错,闲话古今。
  周宏文只觉这次李志常和以前又有不同,以前李志常引经据典,十分精辟,却都是前人见解,没有另出枢机。而今李志常所言,却少了分经义的厚重,多了些玄妙,闻所未闻,却又符合天地之间本来的道理,令人耳目一新。
  周宏文喜道:“忘生兄两月不见,如今学问却又有长进,将来就算不能驰骋科场,蟾宫折桂,也必然流芳千古,不比东华门外那些学士逊色,我能跟忘生兄相交一场,当真是此生最大的福气。”
  王生心道:你可不知道这李先生可比那些人强多了,人家可是陆地神仙。他不是个能藏住心思的人,把李志常的告诫抛诸脑后,正想开口说一下李志常的厉害,给他堂姐夫听听,哪里知道话刚到嘴边,突然就忘词了。
  周宏文看见王生举杯,知道他有话说,于是停下,听他说什么,哪里知道王生一个字都没吐出来。
  周宏文奇道:“阿弟想说什么,在姐夫这里,难道还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么。”
  王生尴尬道:“不是,只是我话到了嘴边,突然忘记要说什么了。”
  周宏文哈哈一笑道:“那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倒是提醒了我,明日重阳诗会,我本该和忘生兄一同前去,只是阿宝这里才受了惊吓,我怕又出什么乱子,便想留在家中,你虽然不是生员,可你王家到底是官宦人家,不是寻常人,加上你也该收心进学了,明天随忘生兄一起去见识一下,也是极好的。”他转头对着李志常说道:“忘生应该不会嫌弃他吧。”
  “没什么,周兄安排好就是。”李志常随口回道。他心里却在想着城隍说明天县令也会去登山参加诗会,这事情不知周宏文知不知道。
  清水县的士子就那么些人,况且县尊登山,那些生员少不了要去拜见,即使两者不是一处,到最后他还是要去见那县尊。
  他当然懒得去查探城隍说的合适投生周宏文儿子阿宝的魂魄,究竟是什么,反正城隍决不至于在这上面欺骗他,到时便知道。
  他这等长生久视之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有时候固然雷厉风行,遇到不太急迫的事情,就显出疏懒了。
  毕竟对常人而言寸金寸光阴,对他而言,这又算什么。
  知道的少,事情还会更有乐趣一点。
  周宏文又对着王生道:“却忘了问阿弟你的意下如何?”
  王生能跟李志常一起参加诗会,自然欣喜不已。这时候他已经知道刚才为什么话到了嘴边就忘记了,心中明白,定然是李志常的仙法。
  他不但不恼怒,反而愈发觉得李志常神妙。
第九章
红叶
  王生哪有不从之理,道:“全凭姐夫安排。”
  周宏文道:“那就这样定下了。”
  西山满山红叶,层林欲染,端的是好地方。今日更是好天气,举目望去,天空片云也无,碧蓝如洗,将这秋日演绎得犹自胜过春朝。
  同行一路的诸生,大都心情愉悦,跟这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即情即景,酝酿诗文,拟图在县尊面前大放异彩。
  这县令不同于一般县令,名叫丁乘鹤。他素来有清名,可还不值得他们这些士子如此费心思。
  毕竟县令只能影响到县试,对他们生员而言,可以尊敬,却不用畏惧。
  但丁乘鹤之子——丁再昌,那可是了不起的人物,乃是去年春闱的会元,亦是二甲“传胪”,“传胪”便是二甲头名,赐进士出身,仅次于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的进士及第。
  目前这位丁传胪已经入了翰林院,而且才刚刚及冠,年岁很轻,将来前途,最次也是一部尚书,若无大错,入阁拜相亦是寻常。
  听闻丁传胪别无名师,只有丁乘鹤独自教授,却能如此成就,究其根源,固然离不开他的天资聪颖,只怕跟丁乘鹤言传身教也不无干系。
  说不定他们这些生员,得入县尊法眼,收为弟子,至少他日杀出秋闱把握定然会大上许多。
  这也是这方文风不昌,如那东南之地,文风鼎盛,大儒常常讲学,开经明义,每年春闱脱颖而出的举子都不在少数,不似他们这些地方,十年难出一个进士。
  这些士子心中想法,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大家一路过来,也很少攀谈,以免待会比试起来,伤了情面,毕竟现在大都是竞争对手。
  王生不是秀才,虽然官宦之后,在这些人眼中依旧不用太过慎重对待。毕竟国朝与读书人共天下,只有读书科举才是正途。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们虽然不过是小小秀才,自认也比王生这官宦之后,现在要强上许多。
  王生感觉到这些人隐隐的轻视,却不在意。心道:你们这些书呆子,就是当了官,不到百年也只得化为飞灰,等小爷我巴结好李先生,将来成仙入道,飞天遁地,点石成金,什么荣华富贵,简直都是唾手可得,到时有你们羡慕的。
  王生此刻正有三十三河东河西的感慨,李志常随意往山中的枫林望去,只见到一缕红影,一闪而逝,转眼就渺无踪迹。
  李志常心中‘咦’了一声,红影不过是世俗的身法,可是其体内却蕴含一股不弱的能量波动,与天地共鸣。
  这种能量波动不似内家劲气,倒是跟城隍那种神灵之力有些相似,只不过浩然正大许多,而且还有一些神异。
  李志常拍住王生肩头道:“你跟着他们到红叶亭去,我忽然有点事情,去去就回。”
  王生还要回复,只见突然之间,李志常身子就淡淡散去,仿佛一道清风吹过,浑然没留下半分痕迹。
  四顾渺然,李志常却不见踪影。
  红影在山坡上风驰电掣,后面一道青烟,不紧不慢的缀着,转瞬间就到了山的另一面,一处小山坡上。
  一道歌声响起,只听得:
  飒飒西风满坡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李志常听得歌声,闻言一笑。青帝乃是神话传闻中五大天帝之一,神通法力,不可海量,此人想做青帝,倒是志向远大的很。
  李志常幽然停在远处,即使有人主动朝他望过去,也只会把他当成山中草木,这便是更深层次物我两忘,不是隐身法,胜似隐身法。
  山坡下一红一白两个人影,相对而立。
  白影背后正是一丛秋菊,幽香冷冽,配着西风,别有一番孤寒之气。
  此怕坡正背着阳光,更显得冷淡凄然。
  红影是个不过二十出头的红衣女子,英姿飒爽,黑发披肩,按着一把通体乌黑的连鞘剑,身形凝然,颇有几分宗师气概,况且其一身杀气,几乎冲霄而起。
  落在精神敏感的修行者眼中,愈能感受到此女的厉害。
  而对面的白影,却是个身穿月白色衣服的年轻人,头发比红衣女子要长上不少,结成垂髫随意散落在鬓角。
  他的眼神十分柔和,实在看不出他会吟诵出‘他年我若为青帝’那种狂妄的句子。
  白衣人风度翩然,行走世间,甚至跟那些才子都看不出分别。
  偏偏和这位杀气四溢的红衣女子,能够对峙,看不出丝毫惧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5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