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玄道主(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644

  雷电已经很难伤到它,可是惊动了头上主人的休憩,那就罪莫大焉,所以蛟龙看起来间不容发之际轻易躲开闪电,实则是竭尽自己那一丝领应,才每每堪堪避开这天地间最快的事物。
  这种极致的躲避,让蛟龙不知生出多少快感,加上大海的漫无边际,让它痛快的畅游,才情不自禁发出龙吟。
  只是野性的龙吟适才虽是酣畅淋漓,蛟龙却又立刻憋住,小心翼翼感应了额头上的沈炼,似是毫无反应,方才心中暗松了一口气。
  这一小小分神,顿时一道闪电就迎头盖脸劈上,让它眼睛都睁不开,脑海一片懵懂。
第267章
天地一体
  正当蛟龙一脸懵懂时,沈炼眉心祖窍恰然张开,化生一只流动五彩光芒的大手,探出大海,直上云霄,挥手一拍,登时天清气朗,万里无云,但见得群星灿然,光亮无限,一轮新月如眉,远远挂在海天交接处。
  蛟龙暗自惊骇,老爷神通果然不可思议,似这般大的雷潮,挥手间就平定了。
  然后它不可置信,眨了眨眼睛,原来海天相接的地方,不知何时出现一座高山,就在那如眉新月之下。
  似这般高山,它又不是眼瞎,按理说早就该发现了,但是事前毫无觉察。
  它福至心灵,张开龙口,口吐人言道:“老爷,莫非这就是灵台方寸山?”
  沈炼睁开双目,早已闭合眉心祖窍,目光灼灼看着前方高山,轻笑道:“能见到,就不是。”
  蛟龙似懂非懂,龙身一动,顷刻间就到了山脚下,它一个甩尾,就要跃然而上,跟着就大吃一惊,一碰到那山体,登时好似混若无物,它一下子又栽入水面,冒起好大的浪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海雨。
  它回头一望,哪里有什么高山,分明是风平浪静的海面,随后又往前看,还是那座高山,同之前毫无分别,新月如眉,照样在山顶上。
  蛟龙大惊道:“老爷,这高山究竟是什么幻术造成的,我怎么一点都看不出假来。”
  沈炼笑道:“那是人家画出来的,就你以为是真的。”
  蛟龙不可置信,那么巍峨一座高山居然是画出来的,它神念展开,触及前方的高山,感触真实,绝无虚假,可是老爷既然说是画出来的,它继续游过去,怕是依旧跟刚才一样,只会闹出笑话来。
  同时想到这画以假乱真这么厉害,要是画出神龙、凤凰,它恐怕直接就得吓走了。
  它胡思乱想,那座高山就消散在月光中,天地间充满一种安定、宁和的气息,随之出现一只顶天立地的笔,笔尖朝天,上面有人青衣飘然,好似有锦绣织成的灿然文气绕身,可夺日月之辉。
  沈炼不瞧那人,只看着那笔,脸上露出奇异的表情,说道:“青衣,这支笔让我感受到了令师的虚实,原来他已然‘天地一体’,难怪你拿着他的神笔,能够随笔一画,就以假乱真。”
  来人正是宋青衣,陆九渊的关门弟子,所谓‘天地一体’,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又更为深刻彻底,到了此境界,天地与我再无分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沈炼明白了陆九渊究竟如何突破的,因为他没有斩断同天地的联系,寻求更宽广的道路,而是同天地牢牢结合在一起,无分彼此,共同成长。
  或者说这方天地已经深深烙下了陆九渊的印记,陆九渊同天地也有了斩之不断的联系,所以他就算遨游星河,也永远不会迷失道路,随时可以依着冥冥中指引回来,甚至遭遇生死大劫后还能借天地本源重生。
  原来这就是‘得道了身真经’的真正含义,得此方天地之道,用以了却自身。
  证道长生也不及天地那样悠久啊。
  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师祖不远留在这世间了,或许师祖已经察觉到此事,再呆在这里,跟寄人篱下有什么区别,所以才毫不犹豫的走了。
  即便是他在这一刻,都有种想要离去此方天地的情绪滋生,毕竟到别人家里做客是一回事,长久住着又是另外一回事。
  突然领悟到这件事,甚是荒唐和可笑,而且他现在很好奇衍虚现在究竟是什么心情。
  那支笔不断缩小,最后成了正常大小的笔,被宋青衣拿在手上,他从天空中缓缓走下来,到了沈炼面前,苦笑道:“师兄说的不错,只要我一出现,就没法继续瞒着你了,沈兄勿要怪我没有此前告知你,家师天地一体的境界,我也是才知道不久。”
  沈炼微笑道:“我怎么会怪你,毕竟你是陆九渊的弟子。”
  宋青衣叹声说道:“我一直当你是朋友,而且七秀她也很尊敬你。”
  “青衣你知道么,我其实向来很佩服你。”沈炼负手望着他,目光安定且静谧。
  宋青衣丧气道:“我有什么值得你佩服的地方,无论什么方面我都及不上你,这一点我清清楚楚,但是沈炼你相信我,我即便对你有些小小的嫉妒,可如果你需要我帮忙,我会竭尽所能。”
  沈炼悠然道:“我从不怀疑这一点,亦相信你我间的友谊,这也是我最佩服你的地方,因为你身上有纯良的本质,更有连我都自愧弗如的真诚,相信我,继续保留你美好的真诚品质,你将会比你的师兄王师道前途更加远大,踏入儒家的‘至诚之道’,这也是令师真正看重你的地方。”
  沈炼说这话时绝无花假,到了他这地步,资质、悟性都可以有办法后天培养,他收陈金蝉为传人,更多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造就出跟陈金蝉一样的传人了,且因陈金蝉同他有相似的特质。
  尤其是人性深处的特质,绝没法从后天培养,只能引导出来,就像他天生的淡泊无为,衍虚的无拘无束,这都是本性特质,比金刚更加牢固。
  这些特质并非人人都有,甚至有的人即便有,也难以一如既往保持。
  而宋青衣的特质就是真诚,从一开始误以为沈炼遇险而相救,后来毫不犹豫用陆九渊交给他的救命之物,来为他询问慧可的下落。
  无论是多年前,还是多年后,宋青衣那份对待沈炼的真诚,都是一如既往的。
  沈炼自问他是做不到如宋青衣这样待人诚恳,始终如一。
  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沈炼做不到,却也佩服。
  宋青衣此时心情难以言表,他亦能感受到沈炼没有敷衍他,更想不到天之骄子般的沈炼竟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
  还断言自己会比温厚谦和的大师兄王师道更有远大前途。
  “好一份感人肺腑的友谊,沈炼啊沈炼,你如此有情,我击败你后,会杀光所有你亲近之人来陪伴你的,届时你就不会寂寞了。”幽幽的话语,不知何处响起,飘渺无踪。
第268章
唯将长夜终开眼
  宋青衣神色一变,手中的神笔放出无量毫光,黑夜如昼,周遭一切再无事物可以掩藏,但是依旧没有逼出衍虚来。
  他又是沮丧,又是惊颤,这个魔主竟然连师尊随身至宝都不怕,果然是这数千年来最可怕的大魔王。
  宋青衣绝非当年的宋青衣了,在这些年里他遭遇过许多磨难,因此更深深明白要战胜这样的对手有多么艰难,亦或者说是多么令人绝望。
  光芒消散,静夜无声。
  沈炼淡淡一笑,轻声道:“你生气了。”
  看似好不相关的一句话,让天上的星辉都聚在一起,那轮如眉弯月,居然从天空中飞了下来,变成一把弯刀,落在星辉聚集出的人影手上,刀似有无穷无尽的魔性,以宋青衣的心境竟不敢多看一眼,仿佛多看一眼,就会陷入红尘苦海沉沦,心海遭遇无穷无尽的欲念干扰,难得清净。
  魔主衍虚就那样出现了,星辉凝聚出的身体,有说不出的高岸,一把如眉的弯刀,似能割裂天地,斩灭仙佛。
  他的气机非是那种席天卷地的庞大,但是深深震颤宋青衣的心灵,因为魔主一出现,他内心就深深清楚其不可抵御,念头迟滞。
  “我可以随便生气,你却不能。”幽沉的魔音远远过来。
  沈炼之所以说衍虚生气,缘故就在于衍虚也发现了真相,所以才会说出适才那样的狠话,同时亦泄露其内心的不平静。
  只是衍虚情绪如何变化,都不会对他影响半分,但沈炼却不能这样。
  沈炼嘴角轻扬,如水莲花盛开,似有无限美好和宁定,淡声道:“我们还是别说什么废话了,对于接下来的事,我已经迫不及待。”
  衍虚微微一笑道:“我也一样。”
  衍虚扔出来一把剑,正是天梦仙子的太素剑,虚空中陡然生出无数剑气,好似破灭了一重又一重的梦境,让这片海域重归于悠久古老的时光中,海水起伏不定,隐约可见最深处有岩浆冒出。
  一张阴阳太极图飞出,化生一座红黑相间的高台,岩浆涌入高台底部,给其无限动力,天地鉴横空而出,镶嵌在高台的顶部,出现一个井口,里面红尘气息漫延,似包揽红尘种种,又仿佛能见过去未来。
  宋青衣手中神笔脱飞,插入井口,化生一只顶天立地的巨棒,仿佛捣出一条特别的甬道,神光湛湛。
  沈炼和衍虚就这样沿着巨棒,不断上升,终于进入了一个时空裂缝,脱离此方天地。
  一条惊天瀑布,从峡谷喷出,形成奇观,沈炼悠然立足在峡谷之上的虚空,这是一座看不见尽头的高山。
  衍虚已经失去了踪影,可沈炼又深深明白对方存在这座山脉中,或许正以不可思议的魔法,搜寻斜月三星洞。
  两人的道法交锋正式开始了,如今比的便是谁更先找到斜月三星洞。
  沈炼没有急着搜天索地,静静立在虚空,元神渐渐融入太虚。
  他身遭本来流动不止的生命之光,在进入此山的那一刻,就减弱了许多。仿佛此山有一种特别的气息,能够让人心灵透彻干净。
  瀑布的哗哗声,在沈炼心头响起,可是仔细体会,却又静寂虚无。
  沈炼并没有为心灵中那一份空虚寂寞干扰,依旧缓缓泄露的生命之光,渐渐同虚空交融,内外逐渐交融,让他同这座山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一切事物都好似跟他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灵又感受到一种能令星辰塌陷的古老岁月,流淌在心中。
  他的感知进入一种全新的领域,他能清晰分辨空气里每一点水分和微尘的具体形态,从最细微处感知它们的不同,他体会到了瀑布奔流间的力量连绵不断,但又并不统一。
  他看到了泥土里深藏的无数微末生灵,在竭尽全力地生殖繁衍,甚至清楚体察了那些微末生灵每一次运动,对这座高山带来的影响,尽管细微,但绝非就不存在。
  甚至沈炼还看到了自己,清秀的眉毛,俊美的容颜,鬼斧神工造就的躯体,已经双眼中那一抹似星辰般的深邃。
  现如今的他早已没有了肉体,这身体只是法力聚集出来,故而才能如此完美无瑕,亦让他在这种感知下,清晰体会到这身体没有丝毫潜力可以挖掘,就像工艺品做好了,尽管再美,都失去了最动人的自然灵性。
  这种感知并不比那种‘全知’的状态要更厉害,但是入微的体会更深刻,让他心灵也足以承受这种观察,而不至于形成负担。
  他的感知越过了峡谷,越过了流水,往灵台方寸山深处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6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