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玄道主(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644

  祖师说完这些后,就开始讲述心法。
  心法的开头又让沈炼惊讶,因为其第一句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这是儒家的经典之语,可又成了菩提祖师讲述的心法,到了后面,当然又不仅仅限于那部知名的经典,随着心法叙述,沈炼的思维好似进入一个茫茫未知的所在,他竟无法描述,只觉得思维越来越飘,越来越虚无,总之沉不下来。
  直到突然之间,从其中抽离,心沉如水,再无任何念头翻飞,菩提祖师看着他道:“明白了么,降伏其心,就是这样。”
  沈炼当然不明白,甚至不明白就是这样又是什么样,但隐隐约约间又觉得自己明白了,只是还不透彻。
  祖师随后一指,点住他身上,飘来一股莫测的气息,说道:“今日就讲到这里。”
  沈炼恍然惊醒,他又回归到了现实,或者说从过去回到了现在,自身流淌出去的生命之光在那股气息下,已经不再泄露,他心中明明有着无数念头,此时却波澜不惊一样,体会其中种种。
  他想起了明月,月有阴晴圆缺,可实际上月亮永远都是圆球,所谓圆缺不过是别人看到的而已。
  他就是明月,所谓缺陷不过是自己以为的而已,菩提祖师以莫大的神通替他拂去了心中的迷障。
  原来他也会执假为真,真是可笑。
  拔出手中的长剑,那股气息顺势到了剑光中,魔茧随即成为无数散飞的碎絮。红尘他依旧不会舍弃,众生他一如既往的看待,这些本就是他心念的一部分,并不与他本心违背。
  他无须舍弃,更无须为此悸动。
  衍虚高岸的身影就在目前,劈天一掌到了目前,沈炼一剑刺去。其穷尽毕生之力的一掌,竟然在剑光下寸寸后退。
  衍虚从沈炼的剑光中感受到一股古老的气息,同整个坚固的洞天结合,形成不可阻挡的心力,冲击着他化自在天魔妙法。
  原本他刹那间就有恒河沙数的魔念,化成无量无边的神通,此时无数魔念都停止的转动。
  剑光定住了他的所有念头,连同他最核心的本心之念。
  这就像本来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鱼,突然间所有的水体都变成了坚硬无比的冰块。
  那股气息并不肯罢休,竟然顺着冥冥中的因果线条,找到了他藏匿天地间的每一个分身。
  洞天崩塌,衍虚遂不及防下,魔体溃散,同时人世间许多地方忽然就有人无疾而终,找不出死因。
  宋青衣在海面上,看着天上那一重时空裂缝塌陷,灵台方寸山终于消隐,一柄流动五色光晕的神剑从时空裂缝中跌落,呜呜作鸣。
  宋青衣将它握在手中,喃喃道:“你主人呢?”
  盛极一时的魔教,在魔主衍虚和青玄沈真人灵台论道一起消失后,终于崩溃,只是魔主留下的血池传送之术,却被人研究攻克,从此遥远的距离再难以阻碍修士的交流。
  青玄道宗在沈真人消失后,本来世人皆以为会又开始衰落,但是一批魔教余孽,试图挑衅青玄,却被一只铃铛罩进其中,活生生震死,方才让世人知晓,青玄之中依然有长生真人级别的战力。
  后来不时有人看到青玄山有两条神龙翻飞,更再无人敢犯青玄。
  而罗教的大罗圣女朝小雨后来只身一人,乘着孤舟去了远隔重洋的天华洲,从此再无人知晓其下落。
  广清在半死的登峰道人以及灵光道姑的支撑下,苦苦经营,学着青玄一样,着重磨砺弟子心性,数十年间有了中兴的样子,世人逐渐将其代替太素道宗的位置,将其列为四大道宗之一。
  只是许多年都过去了,世间固然又出现了一些仙佛人物,却再也无人可以遁破大千了。
  佛门八宗的几位接近菩萨境地的禅主,终其一生都未能更进一步,而是在一意孤行突破时,最终走火入魔,抱憾寂灭。
  青玄沈真人和魔主衍虚竟疑似是世间最后两位遁破大千的人物,双双成为了传说。
第四卷
幽冥之主
第1章
新生
  在洞天崩溃的刹那,沈炼凭着最后一丝灵应,将五行神剑送了出去,而他毫不犹豫将‘上清灵宝自然锁心定神真解’运行到极致,同冥冥中勾连的那好似九幽的世界联系起来,开始‘通幽入冥’。
  这亦是他如今状态下最好的选择,因为洞天崩溃时他绝没有办法破碎虚空,抵达外界,而此时的元神状态也难以从这恐怖的力量中完好无损的穿过,毕竟元神再如何坚固都比不上五行神剑这等法宝。
  故而才会下定决心联系那疑似九幽的世界,当他彻底进入‘通幽’之境时,感受到冥冥中的轮回之力,不受任何阻隔将他元神拉扯进入一个甬道,里面全是黄泉河水,前方黑暗而漫长,他的神念绝不能离开元神太远,否则根本没法收回来。
  他感受到黄泉河水里面有一种他在幽河中都没有体会到的力量不断冲刷他的记忆,很快就发现自己有些细微的记忆消失了,沈炼立即收回所有的神念,谨守灵台,定心锁神,元神不再是人形,而是化成一个坚固的圆球,将自己本性深处的意识包裹住,同时将一些毫不相干的杂念或者不重要的记忆放在最外面,抵御黄泉河水的侵蚀。
  沈炼渐渐明白为什么轮回之人很少能忆起前身了,如非他这种元神强大得不可思议的强者,在这种力量洗刷下,能保留自我的意识已经算是非常不错。
  甬道长的不可思议,沈炼也不清楚是否只有他才会经历这么长的甬道进入那冥冥中的九幽世界。
  而且这黄泉河水实在特别,远远比人间幽河之类的黄泉分支要可怕。
  沈炼庆幸的是当初上清灵宝自然锁心定神真解练到‘通幽’时,按下了好奇心,没有神魂出游进入九幽世界,否则自身的记忆得消失大半,甚至可能记不起自己是谁。
  在黄泉冲刷下,沈炼意识收缩到极点,如果从外面看,只会发现甬道的黄泉中,有一个光点随着黄泉流向前方的未知处。
  最后前方终于露出光亮,沈炼感受到了一丝灼热,上方出现一个巨大灼热的火球,发出无数灰红的光线,给世界提供热量。
  这自然是一颗太阳,所以沈炼心里吃惊不已,难道他没有到九幽世界。
  只是意识随波逐流,流淌进了一片红色的海洋,无数怨念,登时冲击他的心灵,这怨恨之力远远比衍虚的魔念数量多上无数倍,无穷无尽。
  沈炼仅仅能做到让自己神智不迷失而已,在血色海洋中荡漾。
  可他没有发现,当他从轮回的甬道冲出来流进血色海洋时,在血海的岸边,成片成片的开起了没有叶子并且妖红似火的花,散发出奇异的魔力,惊动着这个世界上许多强大的存在。
  他们用神念扫视了一遍又一遍花海以及血海,什么也没有发现,尤其是血海里的各种怨念恨意,让他们难以彻底清查每一个角落。
  “曼珠沙华开了,上一次花开时,还是因为地藏王来到了这里。”古老而低沉的声音,在血海上空出现,却仅限于寥寥可数的存在能够听到。
  “彼岸花开,冥主出世,这是地藏王留下的预言。”伴随这声回应的还有隐约的经声佛号,淡约的金光落尽血海里,登时飘飞起无数透明的魂体,朝着金光来源拜了拜,四散在天地各处。
  天边传来声冷哼,道:“秃驴就喜欢做作,这时候都不忘度化几个怨魂,表现一下慈悲之心。”
  那边只是一声佛号回应,并没有争辩。
  曼珠沙华就是彼岸花,因为它开在血海的彼岸。
  传说地藏王之后,曼珠沙华盛开时,就代表幽冥世界真正的主人降临了。
  凡是在此刻察觉到彼岸花开的存在,都知晓那个传说,可是没有愿意传说变成现实,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再让人压在他们头上。
  平静已久的世界开始暗流潜涌,只是血海广大,幽冥世界亦无边无际,即使那些高高在上的存在,也没法察知到那传说中的冥主究竟在何处。
  沈炼本来在血海中挣扎,忽然就有一道金光落在血海中,让他一时间压力大减,立即藏匿进那从金光中飞舞起来的纯净魂体中,朝四面八方散去。
  可是一出现在空中时,他就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莫名排斥,似乎并不认可他的身份,他心念一动,元神浓缩,跨过不知多少空间,最后投进一处高阔的院落当中,想要避免了这方世界对他的压力。
  他进入了未成形的胎儿中,周遭被温热羊水包裹,这是修道人梦寐以求的境遇,重归先天。
  沈炼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他才发现,胎儿太过脆弱,根本没法跟他的意识完美结合,如果强行融入进去,直接就是一尸两命。
  何况他现在对这方世界茫然无知,更不可能在短时间找到其他办法合法存在这方世界中,甚至对世界那种本能排斥完全不知原因在哪,只是预感能够通过转生避开那种压力。
  他将所有的元神之力浓缩到极限,藏匿在胎儿中,一点灵光从意识剥离,消散在血肉状的胎儿中,与其紧密结合在一起。
  沈炼就这样用一点灵光取得了合法停留在这方世界的资格,不久后他也听到了这个世界的人说话。
  那一点灵光自然不能如他过去那样搜天索地,但是感受一点外界的模样还是可以的。
  他现在的‘母亲’,正抚摸着一名可爱的小女孩秀发,只是他感知一出母体,回馈的信息就很朦胧,反映到他的念头里,外界的情景就好似蒙上一层水雾的镜子,只能见到大概的人影。
  这世界的语言大抵和之前的天地相似,略有些出入。
  好在神念的好处,能够清晰体会别人的思维,尤其是他这样高深的境界,毫不费力就听明白了‘母亲’正在说什么。
  ‘母亲’柔声细语地在讲这个世界的神话。
  “起初,没有昼夜,没有星辰,没有日月,天地间俱是灰蒙蒙的,到处都是无所归依的魂灵。”
第2章
沈炼的努力
  沈炼听着神话,亦是这个世界的起源,按照‘母亲’的说法,这个世界最初只有魂灵,没有生人。
  后来天上出现了太阳,世间出现了第一批先民,那些先民也是来自有太阳的地方,自那之后魂灵才逐渐减少。
  先民也会死,但一些强大的先民死了之后,英灵就化作星辰到了天上,一些强大的魂灵也到了天空,同样化成星辰。
  有一颗星叫做月,它吞噬许多星辰的光辉,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后来月同其它星辰做下了约定,为了不妨碍它们的光辉,每大约三十天里,只有一天月可以尽情挥洒它的光辉,那个日子叫做‘月圆’。
  天上的星辰越来越多,月亦非常强大。
  它们不再甘心和太阳并存,由着太阳的光辉掩盖它们的光辉,于是星辰和月联合起来,向太阳定下了永恒的盟约。太阳出现时,星辰和月不会出现;星辰和月出现时,太阳也当隐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6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