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483

  既然是来参观生产,自然就没有把生产停下来,让沙特和巴基斯坦来看这些冰冷的机器的道理。
  在一台龙门铣床上正在进行着翼梁的铣削加工,在电机的带动下铣刀不断的将端面多余的材料去除,典型的传统金属加工工艺。
  听说是有外国客户前来参观生产,工人们利用下班时间,上上下下把能打扫的都打扫了一番,油槽清理一新,甚至地面缝隙里的金属碎屑都是扫了出来。
  基地陪同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车间确实是下了狠功夫来进行打扫的,就连外事部的两位都无话可说,比起在几天前杨辉带他们来看的时候确实要干净清洁太多。
  看着工人们仔细的对刀,同样一边还有正在进行自动走刀的,这些无不显示工人师傅们的熟练技艺。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金属零部件切削成型车间,我们飞机的很多做的部件都是采用这些机床加工,还是那句话,不追求最先进,只求最合适。”
  杨辉的解说不可谓不是死命的捡好的说,但是一同前来参观的苏尔坦却是再也忍不住了,这生产线实在是太落后了,比起自己十多年前到美国参观F4战机的生产线都有些不如,更不要说美国现在的F15生产线。
  难怪不得这共和国生产的飞机比不上西方国家的飞机,管窥一下都能看出全貌,第一次苏尔坦有些对这次的生产线引进表示怀疑。
  “这样的生产线是有些落后了啊,看起来远远比不上国际水平,我们采用这样的生产线恐怕有些不太合适。”
  苏尔坦这话给说的,那就叫做毫不客气,专拉仇恨,不过这话说的也算是事实。陪同的众人还没法反驳,本来你的生产线就不怎么样,难道还不准客户牢骚两句?
  也许是感觉到了现场的气氛被整的有些尴尬,马达德这时候走出来又当个调和剂。
  “亲王,这个生产线上主要就是机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化程度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加工技术精度上就落后太多,有的时候这些工人用传统机械加工出来的产品甚至不比西方数控机床加工的精度低。”
  这就对了嘛,马达德这话解释一番之后,苏尔坦和基地双方都好说话,也就点点头继续说下去,项目参观还是要进行下去的。
  杨辉也在这个时候,适时候的说上两句。
  “马达德说的很对,我们的传统机械加工大部分的精度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要说西方的那种数控机床,我们基地也是有的,不过这都是一些高精度加工时候才会用上的三轴、四轴加工中心。”
  说着杨辉就要把参观队往另一边的数控加工中心车间去,在那里是基地都宝贝不已的加工中心。
  虽然只是三轴、四轴加工中心,没有五轴这种牛逼的神器,但是现在的基地那也是镇基之宝,轻易不能示人的。
  走进一幢明显和其它厂房不同的地方,从外表就能看出这车间的于众不同,这是基地特意为了安装这些数控加工中心而新建设的厂房,看起来自然和六十年代建设的苏式老厂房不同,已经有了一丝丝的欧美元素夹杂在其中。
  参观队伍也感觉到这次要参观的东西似乎有些不同,难到这是核心机密的地方?想想就有些小激动啊。
  走进车间,明显就没有了刚才在其他车间参观时的那么杂乱的感觉,设备安装摆放是整齐有序,就连这里面负责生产的工人不见几个,更多的是一些穿着白衣服的工程师。
  这下就找到感觉了,这才是一条飞机生产线该有的样子啊,刚才那脏兮兮的样子像什么?明显太落后了。
  和自己心中的生产线已经有所重合了,苏尔坦心满意足:“没错,就是我们的超级歼教七乃至以后的超七升生产线该有的样子,好好好,我看就是这样的。”
  参观这么久总算听到了外方的赞美之词,杨辉和其他几位陪同的基地领导终于是舒了一口气,看来这沙特是不求最合适,只求最先进啊。
  “是的,亲王阁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先进的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已经和西方国家不相上下。你看这台四轴加工中心,在使用了我们的特殊工装之后,正在进行我们的新发动机的异形零部件加工。”
  顺着杨辉的说的看过去,在一间小房子一样的壳体中,苏尔坦透过有机玻璃窗口,看到了里面正在进行加工的零件。
  几把刀同时对零部件进行加工,这被称为加工中心主轴联动,可以有效的减少在零件从开始加工到最后成型中间的装夹次数,从而有效的控制误差。
  好几把刀同时对零部件进行切削,冷却液淋到正在被加工的工件上,随后又飞溅而起,同时细小的切削材料也不断的掉落下来,整个加工过程全都是程序控制,没有工人在一旁凭借经验来加工,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苏尔坦和马达德耳语一番,随后马达德是一脸的狂喜,杨辉看到这里隐约的猜到了一点什么,心里也开始盘算起来。
  果然和马达德说了之后,苏尔坦又继续宣布:“我看这样的生产线就很不错,我们和巴基斯坦的生产线也要达到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数控机床化,这是必须的,硬性规定。”
  果然如此,既然土豪都开口了,咱哪里有不从之理,只要人家愿意给钱,咱就按照人家说的办呗。
  数控化嘛,那简单只要给钱啥都好说,现在共和国、沙特、巴基斯坦都是和西方国家关系不错,采购这些高端加工设备,只要不是五轴这种高端到没品的东西,把钱给足还是没有多大的问题。
  当然了数控化程度这么高的生产线,自然生产的效率就不一样。
  需知生产效率高,被人为因素干预少这是数控机床最大的优势,恐怕以巴基斯坦和沙特的飞机订购量,恐怕也就只能维持生产线十年的运转。
  时间一到要不是沙特、巴基斯坦增加采购,要不就是生产线封存,就这么简单。现在沙特看不到这一点杨辉也懒得提醒,土豪有的是钱,封存就封存好了。
  杨辉才不会说出这些来,没见到人家巴基斯坦都没有说话吗?现在杨辉需要考虑的是基地可以借助这次的机会,为基地添置多少数控机床。
  先算算,三轴好像现在用起来是有些鸡肋。嗯,趁着这次的机会,多购买一些四轴加工中心回来是没有错的,还有一些航空制造业用的特殊机床,这次找找机会看能不能整回来一两台那就是最好不过。
  想到这些好处,杨辉觉得没有不答应的道理,这种利人利己的事是最好的。
  “没有问题,完全可以做到,只要这条生产线有需要,我们就使用数控机床,百分之八十的数控机床使用率,我么可以做到。”
第235章
收获
  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数控化的要求,那自然是最好的,参观队伍再次参观下去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大概的东西都已经看的八九不离十。
  其它的航电设备、雷达系统,这些就不是基地能看到的,只能是到0132厂和长红厂去参观,去不去就看苏尔坦和马达德的意见,但是显然这两位也没有打算再继续去参观。
  都是引进英国人的生产线,既然是引进的西方生产线,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最主要的在于这两大件完全没有再引进到巴基斯坦的必要,直接采购成品就好。
  经过一周的大致商定,一份意向合作框架签署,后面需要基地拿出切实可行的生产线建设方案,然后拿出来的方案由沙特和巴基斯坦挑刺,直到满意之后才继续谈钱的问题。
  “合作愉快,相信这又将是我们双方又一次愉快的合作。”
  看着签上了合同三方的意向合作框架,白所长眼睛都笑成一条缝了,站起来高高兴兴的和苏尔坦、马达德分别握手。
  随后基地的其他一众的经理们一一上前露个脸、握个手,若是能沾上一点土豪的豪气,那以后基地能借着土豪的豪气奔向光明的未来。
  杨辉在一旁看着这些五十多岁的基地老领导们笑逐颜开的样子,觉得不管如何,只要基地大家都有钱赚,五年时间把基地完全整合,成真为正意义上的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是水到渠成的事。
  至于杨辉自己的将来?至少杨辉现在还没有看到基地能有哪位能在几年以后和自己竞争基地老大位置,现在杨辉要做的就是继续为基地做事,不断强化自己的在基地的地位就好。
  终于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杨辉回到共和国,开始在帝都跑批文,再到后面的陪同参观试飞、又是当导游带参观团看生产线,直到最后的生产线出口框架协议得签订。
  一个多月的时间,杨辉在西南的云贵高原上,都已经感觉到了1985年春天的气息,是的,自从杨辉1983年春天到基地开始,现在已经有整整两年时间。
  同样,超级歼教七从开始论证改进方案到首飞,到现在也已经快两年时间了,杨辉看着超级歼教七的试飞计划,似乎离最后的定型已经指月可待了。
  甚至用不到一年时间,超级歼教七就肯定可以定型服役、入伍从军,新的超七在超级歼教七的基础上修改起落架,双座改为单座,并且将首次拥有空中加油能力。
  细数这些成果,杨辉完全看好超级歼教七和超七的未来,当然现在基地还有另外的项目,比如杨辉现在就在前往民品研发部门,在那里是750摩托车的发动机改进项目,杨辉现在就要去见新加入的研发人员。
  杨辉上次离开的时候,给了丁雷到外面去招一些搞摩托车技术的人才指标,随后就没有再有时间关注,现在不一样,因为丁雷传来消息,他招募到了一位技术能手。
  现在的杨辉就看到这位传奇人物,杨辉完全没有想到,这丁雷居然能把这后世共和国的摩托车大王级别的牛人拉来。
  没错这次杨辉要见的就是那位在后世相当牛逼的传奇人物,左宗生,这位在82年到92年期间一直在山城做着摩托车维修,而山城则是紧邻0011基地所在的贵洲,要说丁雷能把这位招募来杨辉还真有些不相信。
  需知从82年开始这位就在山城开始搞摩托车维修,而在山城则是有一家著名的摩托车军赚民的工厂嘉玲厂,这个厂就是生产摩托车的。
  而左宗生和嘉玲厂的渊源这里就不多说,大家也能猜出来,资本的原始积累嘛,大家都知道的。唯一让杨辉想不通的就是这位颇具野心的企业家,现在为什么屈居到了基地来搞发动机,这就有些令人想不通。
  好在这些也不需要杨辉想通,实际上要说这事也简单,现在才85年,距离左开始搞摩托车维修也不过三年时间不到,就算再有野心,恐怕现在连萌芽都还没有。
  这些最后成功的企业家的野心都是随着能力而增加的,这才三年时间而已,现在的能力至少还不足以支撑他的野心开始萌芽,只能说种子被播种了。
  对摩托车迷恋的左大王,这个时候被丁雷挖过来是正常的,现在左大王也还是一个摩托车发烧友级别,正是各种奇思妙想迸发的时候。不过以这位的技术和实力,恐怕并不能支持他来试验他的奇思妙想。
  在八十年代,高端的科研力量高度垄断在国家手中,而国家手中以军工单位最为强大,现在丁雷代表0011基地抛出邀请,这位自然也就来了,说是学艺也好、偷师也罢。
  现在,杨辉心里也在想这位左大王,他以后会不会上演像上辈子那样的经历,最后把嘉陵厂换成0011基地,重新走上他的世界级摩托车巨头宝座。
  尽管想了很多,但是杨辉依然拜托不了这位后世实际摩托车大王的诱惑,或者说是名人收集的癖好。
  “大家好,你们都是丁雷招募到的技术人才。实话说,我本来是没有想到丁雷可以招募到这么多的人才,我们0011基地到底是干什么的,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现在我要说的是,我们基地现在要开始进军民用工业品市场,摩托车发动机就是我们主打产品。”
  杨辉首先简单的将大致情况介绍一番,看了看被招募到的九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已经在基地开始干了一个多月时间,而且杨辉看起来也不是那种官威大的人,众人自然没有太拘束。
  每个人的第一反映杨辉都看在眼里,各自不同,而当杨辉看到左先生的表情之后,似乎又看到了未来,有的时候历史大势始终是不能改变太多,想来左先生应该就是如此。
  既然是这样,那就……
  “当然了,大家来之前大多都是搞摩托车维修的个体户,各自有各自的理想,这个我绝不干涉,现在我要说的就是,如果以后哪位要辞职不干了,要自己去闯一番事业,我们也绝不阻拦,大家来去自由。”
  听到杨辉这话一说,终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来这里搞技术的,在来之前哪位没有一点点的理想。现在杨辉这话一说就算是没有完全断了众人的理想,大家奋斗起来也算是有个奔头。
  不过,杨辉也不是圣人,不可能完全让这些家伙们乱来,自然还是要限制一下。
  “我们0011基地是搞摩托车发动机和变速器的,不做摩托车整车,所以以后若是哪位觉得自己有资本,政策明朗了,要出去自己打拼。那么先把话说到这里:五年之内不能在业务中涉及发动机变速器的业务,当然我们0011基地的动力总成永远任大家采购。”
  杨辉把这话说出来是为了保证基地的利益,五年的时间技术代差也足以拉开了,这里人离开之后要是再想投入到发动机业务,也就随他们了。
  实际上刚开始搞摩托车就搞动力总成,好像还真没有几个厂家有这么生猛,早点帮他们断了这个念想,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帮助。
  说完了该说的,杨辉这才开始看丁雷保证过的750发动机改进,又过了几个月时间,想来成果应该还是有一些了。
第236章
K8的发动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