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483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哭笑不得的人仅仅限于杨辉而已,其他人都是笑逐颜开。
  这次军队一口气让基地的两款飞机名正言顺,以后试飞机上面就可以喷涂上解放军军徽,发动机也有了编号,听起来也不错。
  当然雷达也被军队命名了,而编号也是简单明了:“JL7805”。
  要解释命名规则也简单:‘J’自然是表明雷达用途是歼击机使用;‘L’则是雷达的意思;‘780’是研制单位的代号;‘5’则是代表了雷达的口径的十位数。(蓝狐雷达口径55cm)
  后面就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该说的事都说完了,唯一剩下的也就是领导们再鼓励一下基地的广大科研人员、工人、管理层,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之内的废话。
  两个多小时的会,让杨辉听得毫无感觉,直到杨辉的肚子开始抗议,终于于总师也是一脸黑线的宣布会议结束。
  于总师半天的时间又被浪费了,现在是于总师搞飞行器设计的黄金时期,一年搞的技术攻关,甚至比起以前十年还多。
  机会难得,这次军队宣布对基地新飞机、发动机的命名,把基地的经理会领导都拉到了一起,杨辉干脆就将这次的TFE731发动机项目说一下。
  基地和洪都一起研制的K8(暂时这么叫,以后会有军队的命名)需要把发动机定下来,杨辉的计划中也需要把齿轮传动技术定下来。
第240章
引进,我们引进
  “你是说我们也投钱去引进这款发动机?你知道的,我们的资金也是不足,而且这款发动机还是在株洲厂生产,我们完全没有什么好处。”
  有人首先提出了反对的话,自然经理会就有了更多的反对理由,基地一起和洪都、株洲厂去引进一款发动机,还不见得会落地到基地,这样落不到实际的好处的项目,没有一个正常人会支持。
  包括一直比较支持杨辉的白所长,也对杨辉的意见表示不同意,说到了发动机的问题,白所长是最有发言权的。
  随即,又从各方面又开始给杨辉分析一番,首先就是从杨辉最擅长的市场理论入手,对新K8表示没有什么期待。
  “你要知道,现在我们使用这款发动机的只有和洪都一起研制的新教练机,这款飞机我们就只接到了埃及的意向订单,除此之外还没有任何其他的订单,而我们已经承担一半的研制资金,这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
  白所长这话一出,引来其它众位领导们的赞同,纷纷是点头附和。
  随即白所长又继续从基地本身的产能来说:“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新涡扇10马上就要开始挂上试飞机高空试飞,预计明年就能定型生产,你再算算到时候有多少飞机眼巴巴的等着我们的发动机。就算我们争取到这款TFE731发动机在基地生产,我们也没有产能来满足生产。”
  白所长一说这事,杨辉突然也想起这个问题,若是没有足够的产能,要把两三年以后的巨大缺口满足还真有些困难。
  歼教7A,歼七4、歼七5这些飞机在87年开始对涡扇10的需求,那恐怕会直接把基地产能挤爆,或许确实该要提前想想办法。
  当然基地的产能不够,这也和杨辉的计划不冲突,反正杨辉也没有打算把TFE731放在黎阳来生产。
  “可能是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我们没有必要现在将这个发动机抓在手里。实话说我之所以看重这款发动机,就在于这款发动机的齿轮传动技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拿钱全部引进购买技术,我们只用花钱把这款发动机的齿轮传动技的术搞到手就足够。”
  杨辉很聪明,知道现在把这款发动机整体引进的几率已经是没有了,看来只能是走杨辉计划的第二条路:明面上就要说引进组装线,基地引进齿轮传动技术,核心机继续由美国方面整体提供。
  等拿到发动机之后,由株洲厂去山寨这款发动机,基地到时候提供自己已经搞定的齿轮传动七就好。
  美国对发动机技术严防死守,特别是美国人在发动机核心机上面尝到了甜头之后,更是对核心机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相同的美国人对于核心机之外的东西就没有太多的重视,在美国人的眼中只要把核心机严防死守,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就在自己的手上,别人就休想仿制出来。
  这些自然只是杨辉的猜测和推论,不过这也是有依据的:CFM56就是这样,美国出核心机拿走了CFM56发动的大部分盈利,成为通用和美国军方一直自豪不已的地方。
  以上这些都会给美国人的一个假象:核心机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它的都是核心机的附庸而已。
  但是杨辉在意的却是现在看来没有什么前途的齿轮传动技术,所以低价拿到这个技术的可能性将非常之大。
  杨辉提起齿轮传动技术,这同时也引起了基地众位领导的兴趣,齿轮传动到底有什么优劣之处,搞发动机的白所长自然是明白。
  “你的意思是美国的这款TFE731发动机,已经将齿轮传动技术实用化了?若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倒是可以重视一下。”
  本来以为白所长是一位老顽固,对齿轮传动这种非主流的技术有抵触,现在看来这好像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若是齿轮传动技术可以得到白所长的支持,那么就可以得到基地更多的支持,不管是马上需要引进的技术在资金上的支持,还是以后的深入开发,这都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高兴不已啊:“对,齿轮传动技术的优点很多,首先他的传动比相当精确、省油、噪音低都是优点,我们引进这技术可以继续深入开发,就单单是耗油低,传动比高这两优点就足以让我们投入力气研究。若是以后我们对民用发动机有兴趣,齿轮传动技术的低噪音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卖点。”
  不过杨辉显然是想多了,白所长只是对这技术感兴趣而已,还不至于投入高价购买发动机技术,现在基地也是穷人。
  “单单是这一点,我们还不至于拿出钱来引进这技术,我们的钱掰成两瓣花都不够,除非你自己可以凭空把钱变出来。”
  本来白所长说这话是让杨辉知难而退,但是完全没有想到杨辉还真就能‘凭空’把钱变出来,这真是皆大欢喜的好消息。
  “此话当真,若是我真的能自己找到资金,那么基地就同意引进这个技术,以后也分出部分人手搞齿轮传动技术?”
  见杨辉这么激动,众人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杨辉难道还真就有什么点石成金的技术不成,这家伙以往的功绩确实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有的人心里担心,有的人心里却是想的不一样,若是杨辉自己能找到资金,那么引进这个齿轮传动机技术回来参考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于总师对一旁的白所长交流一下,绝对还是不能打击了杨辉这个很有能力的年轻人的闯劲,有限度的支持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没错,如果你真的能够自己找到资金,那么引进这款发动机使用的齿轮传动技术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资金不能超过1000万美元,这是我们的底线,同时你花了多少钱,就要往基地上交同样的资金回来。”
  于总师这话算是皆大欢喜,都这样苛刻的条件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不花基地的资金,白白的到齿轮传动技术,还能有收入,这真是再好不过。
  怎么算基地都是人生赢家,输家自然是有点金术的杨辉,恐怕这位又要耗费大半管的蓝值。
  不过杨辉对这事全然没有什么担心:“没问题,我前不久就为基地赚到了一大笔美元,现在恐怕也快要周转回来了,这资金用来引进整个发动机差不多都够了,单单是引进齿轮传动技术是完全可以的。”
  杨辉满脸笑意的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明显看到坐在大圆桌前面的经理会领导们一个个都石化了,这才是杨辉他想要的效果,就是需要这种消息不断的来强化自己在这些老一辈基地领导心里的重量。
  显然,杨辉的小心思是达到了,不仅仅是强化了杨辉自己在这些老领导心里的分量,同时还达到了他要引进齿轮传动技术的目的。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白所长,这时候他已经全然不关心杨辉说的什么齿轮传动技术引进,杨辉愿意引进那就引进好了,这样的赚钱强人,有点小要求当然要满足。
第241章
为了未来
  “快说说,你这次赚了多少钱,我可是听你说了,这笔资金都差不多可以引进到整个TFE731发动机,那么,这笔资金的单位肯定是上亿了对吧。”
  所有人都看着自己,杨辉心里却是感慨万分:这才几年时间,白所长这位本来只是一个西南地区的落魄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领导,以前几十上百万的资金就算是很不错,可以高兴上好久,现在发展到随口就是以亿为单位的资金流动,这都是自己做的孽啊。
  不过在之前还是确认一下自己的小九九:“那么齿轮传动技术的引进……”
  所有人相互看看,然后一起狠狠的朝下点头回答:“准了,马上就可以开始准备引进这技术。”
  哈哈,这就行了,自己的付出还是有回报的,终于还是把这些守财的老家伙们说服了,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一脸贱贱的表情,挥挥手,杨辉谦虚的说到:“不多不多,也才是1.5亿美元的净利润,很快就能到我们基地的账上,至于外汇留成,还是以前老规矩,反正这次引进齿轮传动技术的外汇是够了。”
  1.5亿美元去掉要用于引进齿轮传动技术的一千万美元,剩下的资金也可以用来做很多的事情,有的甚至已经开始盘算自己管理的厂所是不是可以从这里面受益。
  唯有白所长开始关心这笔钱的来源,这么大的一笔资金若是说不出来源,杨辉甚至于基地都要乐呵乐呵了。
  一脸严肃地问道:“杨辉,说说这笔资金是哪里来的,这个我们是必须要知道的。”
  刚才还是计算自己厂所需要添置些什么设备,引进些什么技术,亦或者是那个技术急需投资,现在所有人马上就反应过来,眼巴巴的,就等着杨辉给出个答案,不然所有人心里都不安宁。
  显然杨辉是不可能真的把这笔钱的来源一五一十的说出来,导弹的事还是少一些人知道为好。
  “大家放心,这笔资金来源正当,没有任何问题。聂帅,甚至上面的总设计师都是知道这事的,这是我们该拿的,至于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上面要求保密。”
  虽然很想知道这笔资金的来源,但是杨辉都说了这笔资金来源上面要求保密,那就没人敢继续打听,反正上面是同意了这笔资金的存在就好,回头打电话往上面核对一下就行。
  不用纠结着资金的来源,一个个守财奴又开始打着这笔资金的注意,杨辉搞到的这笔资金,自然还是对这笔钱的用处有些看法。
  “剩下的这笔资金,我觉得因该分成两部分使用,一部分用于基地工厂的设备更新所用,比如这次我们的涡扇10,它被三款机型同时使用,恐怕两三年之后基地产能肯定不够,我们可以提前准备扩充一下产能,还有基地的研究所需要引进一些新的科研设备,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这话是说到了所有厂所的心看里面了,这次更新设备、科研仪器,几乎所有厂所都能或多或少有一些好处,这就行了。
  见所有人没有异议,杨辉又开始准备进行另外一部分资金的安排,如果说机器、仪器的更新是迫在眉睫,那么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则是关乎基地的千秋霸业,由不得基地现在不重视起来。
  “这笔资金用来引进设备、仪器的会占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我们就要用来投资我们的未来,现在我们基地的大好形势是怎么得来的,相信大家都会说:是我们拉到了外资投资,所以基地盘活了过来。”
  杨辉这话猜的一点也没有错,在杨辉说到这里的时候,几乎基地经理会的领导们都是点头表示肯定,现在基地这么兴盛不就是靠沙特和巴基斯坦的投资项目吗?难道杨辉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说法法不成。
  想法当然是有的:“但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救活了我们自己,我们发动机由涡喷到涡扇这是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新涡轮材料、新制造工艺,让我们有了比涡喷7涡轮总温提高了230摄氏度的新涡轮;有国家相关航空院所研究了多年的双三角翼技术、模拟电传技术。但是现在这些技术都已经是国内技术储备的极限,我们以后还要在继续像这次这样直接使用一些已经有了预研成果的技术就很难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开始陷入了沉思,这次基地能快速拿出这些相对还算是先进一点的技术,可以说是挖空了国内所有的技术储备。
  若是国家愿意往基础研究这方面继续支持,那倒是不用太担心,问题是在于现在国家全面收缩国防科研战线的投入。特别是基础上的投入力度恐怕会更加难看,以后要想再像这次这样玩的这么顺,那就难了。
  “你的意思是要我们自己投资搞这些技术?这就太困难了,这些本来也不归我们管。再说了,这些需要投资的基础技术领域实在太多,就是把我们基地卖了也支持不起啊。”
  于总师想的比较多一些,自然是就看到了基地的困难之处,双手往外一摊,表示这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好在杨辉也并没有打算基地把这些全部一力承担,有选择的支持一些投资时间长,又至关重要的项目就可以了。
  至于其它的那就看以后的造化了,或许国家哪天有大项目需要,到时候国家自会有资金投入。
  “所以,我们只能有选择的支持一些对我们最重要的项目,这些项目还必须是那种没法突击研究恶补一下就可以拿出成果的,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咬牙支持下去的项目。若是我们不咬牙支持这些项目,就算以后我们有资金,要准备大力发展的时候,拿钱砸都砸不出来,那时候我们哭都哭不出来。”
  杨辉所说的都是后世血泪的教训,一些东西必须现在就重视起来,咬牙拿出资金支持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