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483


第246章
柳暗花明
  鸭式气动布局飞机好吗?
  这个问题只要是个有些见识的航空爱好者,那都会毫不犹豫的给出答案:“当然好,这东西实在是太牛逼了,碉堡了啊。”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在战斗机中没有全面进入鸭式气动布局化,有些飞机依然是常规布局?
  嗯……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原因自然是……是……
  “我知道了,原因是飞机的发源地,世界航空工业最牛逼、最皿煮、最滋油的美帝就没有将鸭式气动布局战斗机投入定型。”
  这就是原因所在了,我大美帝就没有玩这种鸭式气动布局飞机。
  在航空工业最发达的美国,没有使用鸭式气动布局的战斗机,这确实有些令人不解,但这也是有原因的,美帝点开了另外一条主流科技树。
  没错,不就是产生能流经主翼前缘的脱体涡流吗?这个简单啊,我们也会。我有边条翼,同样可以达到近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的作用。
  在六十年代,空气动力学发现能量较大的机翼前缘托体涡流可以增升,强化机动。
  于是空气动力设计师就开始研究能产生前缘脱体涡流的技术,由此就产生了两大技术分支:边条翼、近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
  也就是说能和侧板配合的不仅仅是近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同样能产生主翼前缘脱体涡流的边条翼好像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侧板技术真的就可以不用吊死在十号工程上面。
  边条翼这东西研究也是渐进的,一共经过了三个阶段,从早期F16、F18、SU27,有了第一阶段的边条翼设计,出现“S”型、带向内弯曲弧度的三角形两种。这是早期研究边条翼还不算太透彻,拿出的一些比较保守的方案。
  但是到了后来的超级大黄蜂、枭龙两款飞机上面就出现了更加进一步的哥特式大边条翼,这相对于第一代的F16、SU27所使用的第一代边条翼又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涡流产生的效率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甚至哥特式边条翼产生涡流的效率可以说是边条翼的最强阶段,比起近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也不会弱了太多。
  当然,在F22这种通过机体折边来产生涡流,也算是边条翼的变种,不过效率上因为要兼顾到隐身性能,自然就有些不如哥特式边条翼。
  想到这里杨辉激动万分,这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应了刘军那句话,现在侧板技术可以不用在十号工程这一棵树上吊死。
  不就是大边条翼嘛,这有啥,咱们自己搞,需知后世界的歼七魔改到了枭龙这个阶段,就用上了大边条翼这个好东西,现在咱们正好就在魔改歼七,巴拉一下咱就能用上。
  不过现在的歼七四、歼七五两款飞机安排上大边条翼在时间上就不够了,改动还是有些过大,恐怕只能是在下一次的改动中才能用上,这么好的东西,时间关系居然没办法用上来,想想就有些令人扼腕叹息。
  哥特式大边条翼这东西杨辉在大学的毕业技术论文就是这个,搞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就是这个该死的气动探索时间,而且这哥特式大边条翼改起来还有些麻烦,主翼后面还要加上一段又像边条又像尾撑的外段,改动起来挺麻烦的。
  找到了新的出路,杨辉重新振作起来:“好,我又想到了一个新的方向。既然这个侧板技术的根本是整流流经主翼外表面的托体涡流,那就好办,我们可以用边条翼来代替鸭翼,同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杨辉的想法很不错,刘军也还明白了杨辉的意思,但是现在的边条翼在国内好像、好……
  “杨秘书长,国内好像没有一款采用边条翼的飞机投入了研制中吧?我们研究这个好像会和刚开始要想把这东西装上十号工程一样,没有什么可能啊。”
  居然在这个时候给杨辉泼冷水,这怎么能忍,必须要好好的给刘军说道说道,给他描述一下我们的七爷魔改的美好未来。
  咳嗽两声、正襟危坐的说到:“你说的这是个问题,同时也不是一个问题,边条翼现在我们用不上,但是不代表我们未来用不上。”
  循循善诱的杨辉,开始给刘军灌输他对美好未来畅想:“你看我们将歼七改动到现在,改动算是够大了吧?但是我要说的是,这还并不是我们七爷未来的终点。现在我们七爷确定了要向中低空低速性能发展,不断靠近三代机。以后的改动肯定还会继续,那时候边条翼就有了用场,自然可以大显身手。”
  听了杨辉的说法,刘军这也是眼前一亮,哎呀,这不就是杨秘书长说的这样嘛,以后我们的七爷改进肯定还会继续。到时候上边条翼、上侧板技术,想想对性能的提高,肯定可以把我们的七爷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激动的刘军在办公室里面来回的游荡,心里默默的计算边条翼和侧板结合之后,再装上七爷,脑海中开始在现在的超级歼教七基础上进行改动,加上边条、加上侧板。
  突然噎住不说话了,整个人都哭笑不得:“杨大秘书长先生,我小声的问一个问题,这样改进的七爷以后还和米格2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啊吗?感觉就算米格设计局来人恐怕都看不出这两架飞机的关系。”
  原来是在想这里,这有什么不就是魔改、魔改、再魔改吗,这种事咱们做的还少了?不这样在七爷身上魔改,咱们的技术水平又该怎么进步。
  “放心,这种程度的改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管他和米格21在气动外形上还会不会有些继承,只要知道我们有了一款好用的飞机,同时这款飞机研制起来也是没有太大风险,技术路线可行就好。”
  从后世而来,杨辉见惯了共和国魔改苏制武器的能力,表示这还是小巫见大巫而已,不说我们的七爷,咱说说我们的五九坦克(苏联原型T54),子子孙孙的哪个不是儿孙满堂。
  还有我们的红旗一导弹(原型苏联萨姆2),发展的红旗2、3、4、12等地空导弹,直到杨辉重生之前,依然活跃在共和国的新闻屏幕中;红旗1还改进过靶弹,冒充过SR71,给国内当训练所用:随后的改进的B610弹道导弹,被出口到两伊战场、以及B611更是离谱到没边了,技术出口到土耳七国,同样是改到它妈都不认识它。
  知道以后可能的改进会把七爷变成它妈都不认识它,但是对于改进七爷这事儿,刘军还是相当赞成的,开始仔细的琢磨起来。
  “对了,好像现在类似F16那种边条翼产生的涡流也并不算好多,最多也就达到中距离耦合鸭式布局和侧板结合的样子,这样有必要吗?”
  这时候杨辉才想起,哥特式大边条在85年的时候还被锁在麦道的柜子里面,当然诺斯罗普公司的柜子里面恐怕也是有的。
  不过这不是问题,杨辉知道这东西就行了,特别是杨辉还专门研究过,就更是没有问题,再当个天才就完事。
第247章
这里就是美国
  杨辉刚走到队伍中,就走了一位迎接的。
  “你好,你好……”
  看的出来前来的这位是挺热情的,当然也可能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年龄有些大,恐怕比起白所长、于总师都还要大上一些。
  第一次见到这位陌生的老先生,想来应该还是航空业的老前辈,杨辉当然还是笑脸相迎,大家这个时候都是同一条战线上战友。
  “杨辉,西南航空科工联合公司秘书长,这次代表公司和大家一起前往美国洽谈TFE731发动机,以后还望前辈指点。”
  在帝都这地方,终于和西南联合科工公司、洪都两方面汇合了,马上就要准备上飞机前往美国,当然互相认识一下是有必要的。
  “杨秘书,年轻有为啊,我这个糟老头子也没啥好介绍的,株洲厂厂长何清。这次也是和你们的目的一样,就是前往美国去把这个项目拿下来,争取在退休前给厂里的兔崽子们留下一个糊口的项目。”
  前面的话听起来很有种看淡了一切的味道,但是说到后面,这何厂长明显还是放不下株洲厂,都说在国企的家长制不好,但是这时候听到这位负责任的老厂长的话,杨辉似乎明白了什么。
  显然这是把株洲厂、工人们都当自己的孩子对待的老前辈,要离任了也要给厂里留下些什么,多攒下些家产,兔崽子败家也能多败几年。
  “原来是何厂长亲自来了,看来株洲厂对这次的项目很重视啊,倒是我们公司这边只派出了我一个人,这倒是有些不太合适。”
  边谦虚,杨辉边登机,一行人加起来刚好十人,队伍不大不小,人员精干。倒也没有什么某高官家属要强行塞到队伍里,去体验一下皿煮的空气这种狗血剧情。
  飞机起飞,所有人坐定,洪都的黄组长这才凑过来向杨辉打听一下。
  “杨秘书你那边怎么回事啊,来的这么晚。说好的28号汇合,咱们买机票一起走,你这次给整到都四月2号了,这是掐着时间来的吧,我们连事先熟悉、交流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听这话语气倒是没有什么责怪,恐怕也就是坐飞机无聊,要准备和杨辉找点话说。鉴于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好保密的,和谈判组解释一下也是有必要。
  先指着自己的眼睛,然后一脸苦笑的说到:“黄组长,你看看我这眼睛,看看。实不相瞒,自从你二十号离开,我就开始加班,搞一项技术,直到前天晚上才做完。”
  杨辉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十天的连续加班,和气动设计组一起做了哥特式大边条翼的理论探索,主要还是因为杨辉知道一些东西,所以才把哥特式大边条翼的理论设计时间缩短了一些,要不然等杨辉从美国回来恐怕这理论分析不一定能定下来。
  听了杨辉的解释,再一看杨辉手指指着的黑眼圈,黄组长明白了这是在干什么。加班搞技术攻关、生产,这种事在航空制造厂所实在太多了,黄组长也经历过好多回,绝对是明白。
  “原来是这样的,我明白了,难怪不得你这次这么快,坐军用运输机直接飞到了国际民航机场,恐怕这飞机里还有其它人对吧。”
  既然被猜出来了,杨辉也不否认,坐运输机来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这次杨辉坐运输机来,主要还是因为这次基地整个气动设计组又动员了一多半,前往帝都来吹风。
  十多号人,加上几口箱子的资料,加上杨辉赶时间,基地找关系协调到了军队的一架运七运输机,中间经过中转加油,还是飞到了帝都。
  “是的,这次来帝都的还有一起攻关的一些同事,他们来帝都借用一些特殊设备试验。我就不陪他们去了,现在我们去美国谈项目,这同样重要。”
  虽然杨辉说的似是而非,但是多少还是能明白一个大概,这就够了,再多的杨辉不敢说,黄组长也不打算听。
  看了杨辉疲惫的表情,黄组长也明智的选择不打算和杨辉继续吹牛。
  “那行,你就抓紧时间睡一觉吧,就这样子可不适合去谈判。”
  “嗯,谢谢。”
  ……
  跨越太平洋的洲际飞行,就算是坐飞机,那也是要十几二十个小时。杨辉趁着这时间,那是睡得天昏地暗,飞机几次遇到高空乱流,颠簸的不行,都丝毫不受影响。
  倒是把几次从杨辉身边经过的空姐惊讶到了,在飞机上睡觉的不是没见过,这实在是太正常了,但是能像杨辉这样,从起飞之后就一觉睡到降落,这绝对是少之又少。要不是旁边有黄组长在一旁,恐怕空姐都要看看这位乘客是不是睡死了。
  “杨辉、杨辉,快起来,马上就快要降落,你不能睡了!”
  被从睡梦中推醒,杨辉表示很不满,不过听说这就要到站了,杨辉这才坐起来摇摇晃晃的往厕所去,憋了一路,现在急需放水。要不然在飞机降落途中是会要出事故,这一点杨辉还是明白的。
  重新回到座位上,飞机开始降落,高度开始不断落下去,一直到飞机后起落架接触到跑道,一飞机的人终于是重新回到了厚重、踏实的地面。
  走下飞机,随着人流走出飞机场,这时候终于看到了加雷特公司派来的接待人员,加雷特公司虽然制造的发动机不是那些牛逼的中推、大推,超级推,但是公司规模依然不小。
  将谈判队一行人带到当地宾馆住下,吃过晚饭,接待人员这才开始给杨辉他们安排行程。
  “你好,先生们,由于这次公司有些特殊的情况,能做主谈TFE731发动机的总裁临时出差去了,所以你们恐怕还需要再等待上一段时间,大概一周左右。在这期间你们谈判队伍所产生的费用我们公司全部承担,大家可以去城里参观一下,购买一些喜欢的物品。”
  听了这行程安排,所有人都能猜出来,这加雷特明显就是在凉着自己的这一行人,看来这加雷特公司现在还是挺有些自信。
  也不愿意为难一个接待人员,就是为难也解决不了问题,摆摆手表示明白了。
  一下子就只剩下了十人的谈判队伍,大家面对这么个情况,也拿不出来一个办法,最后也只能是各自回房间,杨辉、黄组长、何厂长三人对视一眼。
  随后三人默契的来到了何厂长的房间里面,现在这种情况必须三位主要负责人商量一个对策。何厂长年龄最大,级别最高,同时也是这次承担发动机引进的主体单位,先发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