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483

  “我们空军更加急需,我们的歼七、歼八两款飞机基数比你们海军大多了,我们才是急需。”
  “我们巴基斯坦作为投资方,有权利在第一批次中拿到飞机,如果产能不够,我们巴基斯坦正在建设的新生产线也可以用来生产。”
  巴基斯坦生产线现在还在采购生产设备中,重型高精度生产设备,都是接到订单以后才生产,这些东西很难有库存,不可能给钱就拿到设备,你还得耐心等待。
  因此巴基斯坦生产线建设起来,并投入使用,至少要等到86年底,而现在,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然,巴基斯坦方面大的新生产线能够按计划投入使用,我们肯定会把巴基斯坦的订单放在巴基斯坦本土生产,而现在恐怕还没法在巴基斯坦开始生产。不过我们已经和0132取得联系,由0132厂生产一部分的飞机,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透出一条令各方都满意的消息,这才带着众人往生产线上去,最后的试飞项目已经在众人的见证下完成,第一架定型生产的飞机,那有相当特殊的意义。
  第一架飞机的生产,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一架飞机的生产周期从来就不短,从最初的下料,一直到生产出主要的机身承力构件,到最后完成制造交付试飞,中间的生产周期都是按照年来计算。
  而领导前来参见新飞机的首架次定型生产,肯定是不能让领导去看那些机身构件的生产,怎么也要让领导看到有飞机的样子。
  于是,新飞机的机翼制造就成了这次表演的重点,领导视察观看飞机的生产,单是从生产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影响生产效率是肯定。
  好在这次是新飞机的定型生产中,工人本身也还没有熟练起来,就算没有领导来看,效率也很难达到巅峰。
  杨辉权衡一番还是决定这次带着领导来看看,以满足一下众领导的好奇心。
  若是能引起上面领导的重视,多给拨点款,或者在以后政策上往基地有些倾斜,那就赚大了。
  走到机翼制造车间,看到的是典型的钣金工作环境,没有一眼看起来就觉得脏兮兮的机床,那明亮的厂房,给前来观看的领导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至少看起来是相当的整洁。
  “聂帅,这就是新飞机的机翼生产车间,新飞机的机翼将会在这里制造成型,然后转移到旁边的总装线上,完成飞机总装下线。”
  聂帅走进来的时候早就看清楚生产车技里的情况,台架上的翼梁、长桁、翼肋部件已经固定连接在一起,大体上的机翼构架已经出来。
  最后剩下的也就是将蒙皮铆接上去,这道工序就是要在领导面前表演的,旁站着的工人师傅早就穿好工作服。
  工人师傅打理的干净利落,现在机翼框架前,而成形后的蒙皮被放在旁边,就等着一声令下,马上就可以准备打孔开铆。
  聂帅走在上前,来到机翼旁,看着和简单的三角翼翼型完全不同的新机翼构架,背着双手,弯下腰好奇的打量上几眼。
  “不错,是和歼七的机翼很不一样,开始吧,我就在这里看着你们的第一副机翼下线。”
  说完话,给了负责开铆的工人一个鼓励的眼神,便和众人一起退后到一边站着,尽量减轻自己一行人对生产的影响。
  看着情况聂帅还真就是要打算等到机翼制造下线才走,杨辉没办法,只能是多招呼几位工人一起来,加快这第一副机翼的制造速度。
  “一起去,和你们班长一起把这副机翼制造出来,单给机翼上蒙皮倒也用不了多久,不过要注意质量,千万别给搞错了。”
  嘱咐一番,几位工人又走上岗位,将蒙皮一起找准位置、夹紧,随后是铆接流程,用以将蒙皮固定在机翼框架的表面。
  机翼框架加上蒙皮,就构成板杆结构件、闭式盒段,可以承受飞机飞行过程中受到的拉、压、弯、剪、扭五大种类的力,抵抗高速飞行中的恶劣受力环境。
  但是,要将蒙皮完全和桁条、翼肋连接起来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铆接是最成熟、最经济的办法,但是铆接也有其本身的缺陷。
  固定一块蒙皮,要严格按照规定打铆钉,但是,在飞机上打个铆钉也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将重量减轻,需要严格控制铆钉的数量。
  甚至每一颗铆钉的位置都是严格计算过,该打在哪里,要承受多大的力,这都是有要求在里面。
  比如,经过计算之后,在一排铆钉中需要打上五颗,每一颗都要承受自己能承受的最大能力。
  这就要求在铆接的时候,每一枚要都能铆接到位,不能有任何的松动,或者错位。一旦其中一颗铆钉在铆接的时候没有铆接到位,有松动,那就好玩了。
  本来该五颗铆钉承受的力,却让四颗铆钉来承受了,而另外一颗起不了作用,这就是最典型的连接失效。
  为了控制重量、本来就把每颗铆钉受力压榨到了极限,现在四颗铆钉承受着超过其本来该承受的力,提前断掉是再正常不过。
  这若是在飞行中,严重的就会导致蒙皮无法被固定在机翼的框架上,脱落是肯定的。
  蒙皮都脱落了,气动外形自然没法维持,后面的事,不用说都知道下场。
  反正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降落返回,这都是一次飞行事故。
第279章
质量绝对过硬
  老师傅技术还是相当娴熟,机翼是新设计的,做起来不会太顺手,没法达到闭着眼睛也能钻孔、铆接的地步。
  但最基本的铆接技术还是不会落生,两排铆钉打的稳稳当当,一看就知道是老师傅的成果,这种情况下想要出现问题都难。
  飞机左边的机翼铆接完成,这才如释重负的向杨辉点点头,看样子对自己的成果非常有信心,甚至连检查都没有再检查过,这是对自己的技术上的自信。
  工人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当然好,但检查这关是绝对不能少,早就等在一边的检验员拿着量具就走过去,机翼的框架结构都是已经检查过的,现在需要的就是检查蒙皮铆接的位置,以及铆钉连接强度。
  班长是大师傅,可以胸有成竹的在一边喝口水缓上一口气,检查完毕之后,马上还有右边的机翼蒙皮铆接,可没时间在那里浪费。
  倒是小徒弟们和杨辉最为担心,小徒弟自然是担心自己铆接的地方是不是过关,而杨辉则是担心整体情况,毕竟这是定型生产的第一架,各方面生产还不熟悉,风险还是很大。
  许是老师傅技术确实过硬,不仅自己铆接的地方严谨、整齐、漂亮,就连带的徒弟技术同样优秀,虽然效率不高,多好耗费了一些工时,但质量上确实是绝对合格的。
  检验员在检验单上写上检验结果,这将是这架飞机机翼身份证,以后这些资料会随着机翼一起到飞机总体装配环节,所有检验资料汇聚在一起,将作为最后飞机交付的依据。
  郑重的签上自己的大名,盖上签章,另外的一位检验员也紧随着签上自己的名字,飞机这种东西单一的检验员是不够的,两位检验员是严谨的配置。
  基层的生产人员再多都不会有人说机构臃肿,真正说的机构臃肿、官僚习气,主要还是在高层。
  官僚习气严重的地方,从来都是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超标,不事生产的人多了,才是机构臃肿、官僚严重。
  基地现在并非如此,两位检验员盖上检章后,杨辉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就行了,检验员的判断杨辉还是信得过。
  “大家都来看看吧,新飞机的机翼已经将蒙皮铆接上,已经可以看到新飞机的机翼全貌,现在就算是完成了大部分工序。”
  摆在众人眼前的就是歼教七A的主翼,暂时还没有装上前后缘襟翼,所以看到机翼的后缘就少了一块,同样在前缘也是如此,主翼前缘的外段也是空着的。
  这也是歼教七A相比歼七的一大进步:前缘机动襟翼,前缘机动襟翼是配合双三角翼一起使用的新技术,单一的双三角翼并不能提高太多的机动,不过配合上前缘机动襟翼就将发挥出1+1大于2的效果。
  按照说法,这种新的气动布局叫做:带前缘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布局。非专业人士不懂不要紧,不还有杨辉这个解说吗?在杨辉的形象解释之后,所有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嚯,原来这么先进,完全没有想到,美国人都没有用上的技术,我们现在用上了,不错啊、你们的技术确实高超。”
  听了这话,杨辉想笑又不敢笑,刚才杨辉就说了一句美国在F15上面没有采用这前缘机动襟翼技术,现在这位工业部的领导就脑补出美国人还没有掌握这技术,这到底是该怎么回答才好……
  这么大喜的日子,为了和谐,还是忍住,不要说出事实来的好,前缘机动襟翼这东西实际上还真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人家美国人早在二代机上就已经用上。
  配合一下:“对对,我们的歼教七A采用了非常多的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不过现在的气动布局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它的实力。歼教七A使用一款老发动机,同时在航电上也不行,这都比不上我们的歼七四型,等到我们的歼七四定型才是这新气动布局大放光彩的时候。”
  歼教七已经算是功成名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现在需要把新的歼七A拉出来,要把歼七四多刷刷脸,多争取一些订单,这才是正道。
  一款双座教练机,始终没有一款单座的战斗机影响大,销量上也很难超过单座的战斗型,以后基地还是要把重心放在歼七四上面。
  杨辉大肆的宣扬着歼七四,但是现在大家对一款还在制造原型机阶段的飞机兴趣并不是太大,还是先把这歼教七A生产出来为好。
  聂帅好心的敲打着:“你小子那点小心思我们怎么会不知道,歼七四、歼七五两款飞机是国内的头号项目,你就放心好了。现在你需要的是把歼教七A的生产组织好,你别到时候生产一推废品出来。”
  哪里听不明白,这是聂帅对叮嘱基地要做好歼七的生产、严把质量关。
  对于聂帅的嘱咐,杨辉可以自豪的说基地的质量管控在全国的航空口都是排第一,倒不是说杨辉去国外哪里取了经,这是完全没有的事。
  杨辉仅仅只是组织人手,到航天口去学习了一番,航空航天本来就不该分家,特别是国外更是如此。航天口自然是笑着接待、耐心教导,从航天口学习回来的基层管理人员都是大变样,对质量管理简直到了苛责的地步。
  航天口的质量管理,杨辉必须要大赞一番,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两千年之后。航天口的能在国际航天器发射多次失败的档口,依旧安全的将火箭成功发射,这些固然有火箭的设计优秀、安全余度高有关,同时质量管控也绝对功不可没。
  现在基地从航天口学成归来,基地生产质量大幅度提高,杨辉自然很有底气的可以说一句。
  “这一点大可放心,我们肯定严把质量关,绝对不会出现生产质量事故。我们基地的机场小、附近机场也不多,放不下几百架返修的飞机。”
  豪言壮语都说出来了,自然要看实力和成果,有随行的专家拿着检验单仔细核对,良久之后才说出一句话。
  “不用看产品,光看这检验单,就知道确实质量比起国内很多厂子,确实要好上不知道多少,杨秘书长说这话可谓当之无愧。”
  聂帅好奇的把检验单拿过去一看,一种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么明显的航天口检验单风格,聂帅怎么会看不出来。
  “好小子,我说你怎么这么有底气,原来是跑道航天口去取经了,你能这么有心狠抓质量关,那我就放心了。”
  也不再看后面的另一部分机翼制造,带着人就往外走,现在已经没有在看的必要。
  上次涡扇10发动机首次全状态试车的时候,聂帅就说过要去二所看看,现在来到了0011基地,自然要兑现诺言。
  一款先进的发动机是所有人魂牵梦绕的,现在有了这东西,必须要去看看。
第280章
不会让你们吃亏
  在一所见证了歼教七A的定型、生产,又意外的在基地看到了航天系统实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聂帅对0011基地产品质量算是绝对的放心。
  虽然年事已高,但出于对国家军工战线的重视,聂帅又带着一行人上车,风尘仆仆的往二所赶,这次歼教七A定型生产中,没有按计划装上涡扇10,聂帅相当关心。
  在车上就询问着:“杨辉,你们的涡扇10发动机纸面数据很不错,但是现在你们的发动机研制工作进度……可并没有像你两年前说的那样,现在发动机研制工作现在严重的拖累了歼教七A。”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