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483


第350章
还有这层关系
  天空中的米格29呼啸而过,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机动动作,这都是得益于米格29那变态的推重比,两台RD33发动机提供16.5吨的推力,提供米格29近乎1的整机推重比。
  自然,米格29的各种机动动作就显得相当花哨,不仅仅是随行的另外几位共和国访问团人员看的醉了,就连杨辉也看的有些醉了,虽然上一位面杨辉也看过各种机动动作,F22做出的各种过失速动作也见识了。
  但现在苏联飞行员飞的米格29确实有一种不一样的美,苏联飞行员开米格29就如一位醉汉开着一架越野车,做的是各种惊心动魄。
  美国的F22做过失速机动表演,杨辉觉得更像是专业车手开的超跑,虽然也让人肾上腺素激增,但始终给不了苏联飞行员飞行表演的那种感觉。
  当米格29降落,几人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本来杨辉是打算再去看看米格设计局的快反中心学习一下,回到西南科工之后建设西南科工自己的快反中心也好有个参考。
  但米格设计局经过刚才参观试飞中被杨辉看到黄皮米格29一事之后,说什么也不让杨辉一行人去看快反中心,最后只能是遗憾的离开。
  在苏联外交部对米格设计局咬牙切齿之后,众人选择了吃中午饭,随后才往杨辉最想去的中央发动机研究院参观,这才是杨辉关心的。
  飞机的研制,杨辉实际是不怎么放在心里的,杨辉最关注的还是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这是共和国航空制造业的软肋,也是杨辉最为关注的,至少苏联的经验共和国更容易接受、消化。
  当走到莫斯科航空发动机大街的时候,杨辉感到了苏联对航空工业的重视,在首都市区划出大片土地用于航空发动机研究,还取名航空发动机大街,这在共和国的首都恐怕还有些难以做到。
  走进研究院本部,这就已经听到了发动机运转的嘶鸣,声音不是太太,感觉不像是大中型推力航空发动机。
  或许是察觉到了杨辉的好奇,热情的中央研究院希罗京副院长将杨辉直接带到了声音的来源地:高空试车台。
  当看到这里的高空试车台之后,杨辉不淡定了,这毛子也太凶残了,直接把耗电、耗水、耗氧巨兽:高空试车台建到了首都市区,这真是……
  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小推力航空发动机高空台试验,小推力发动机高空台试验耗能比不上大推力发动机高空台试验,我没们把它继续留在了研究院本部,可以一起来参观一下。
  说着就真的招呼杨辉等一行人往高空台旁边过去,由于高空台试验舱里正在做试验,只能在一旁看着高空台高速运转,倒是一旁的数据测控部分让杨辉看了给大概,回去或许可以给624所提点一下。
  后续的小型高空台倒是没有什么可以参观的,最让杨辉激动的则是希罗京副院长允许杨辉一行人参观的他们的发动机快反中心。
  在航空工业中,不仅飞机研究所有快反中心,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更加离不开快反中心,发动机作为纯机械装置,在研制中对快速制造、测试更加依赖。
  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除了位于莫斯科市区的研究院本部,在四十公里外的莫斯科郊区,还有另外承担大型科研任务的试制中心。
  要准备去参观的发动机关键部件快反中心,就在四十公里以外的郊区。杨辉和一行参观人员坐在前面的一两车中,后面的希罗京副院长有自己的座驾。
  “希罗京副院长同志,带这些人去参观最重要的发动机试制中心、还有刚才的参观过的高空台,是不是让他们看的有些太多?现在我们两国之间的外交还并不是太好,这里面或许会涉及到泄密。”
  这时候的苏联外交人员反而比希罗京副院长更加担心,毕竟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要比飞机的研制更加艰难,在外行人看起来就更加有必要保密。
  但希罗京副院长对这些却一点也不担心,对于一款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难度,内行人知道的清清楚楚,在希罗京看来,就算是手把手带着徒弟走完一款航空发动机研制全过程。
  徒弟要自行设计一款发动机也是难于上青天,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对综合国力的要求、技术积累的要求太高,希罗京对共和国这个几十年前的徒弟并不看好。
  “这恰恰说错了,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并没有什么好保密的,很多东西看过也没有任何用。每一款发动机都是根据本国的具体工业制造基础研制而成,不同国家的工业基础不同,各个方面有好有坏,设计的取舍也就不同,华夏共和国要想看一眼就看破我们的发动机研制,那就是世界笑话。”
  希罗京副院长毫不在意的解释着,实际从心里来说,希罗京还真就希望这次的参观团能看出些东西,学到点技术,毕竟多年的师生情。
  希罗京几十年前,也是到过共和国支援共和国航空工业建设,那时候希罗京还挺年轻,刚三十岁出头,他只是一位被派去负责技术的工程人员,负责教会共和国如何生产涡喷5发动机。
  本来希罗京只是一位工程师,但共和国的学生们都把希罗京当成教授、专家一样的人物,将一些科研上的问题拿来,这让希罗京很无奈,本来就不是他的活。
  希罗京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尽管在科研上不怎么懂,但为了能为学生答疑解惑,主动专研并不是特所擅长的科研问题,从此开始转型之路,从工程技术人员转为科研人员。
  希罗京依稀还记得当时自己在共和国的几位好友:两位姓吴的航空发动机从业人员,这两位都是共和国的航空发动机领军人物,特别是吴忠华,他不仅仅是希罗京的好友,还是老师,带着希罗京走进航空发动机科研的大门。
  现在想来,没有那段日子,希罗京不可能有今天的副院长,刚才之所以愿意让杨辉一行人参观还是有情怀在作怪。一方面是对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之艰难的深刻理解,让希罗京愿意让参观团看,反正也不会泄密;另一方面则是希罗京内心中对共和国的特殊感情。
  这次听说两国有外交缓和的迹象,希罗京非常高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两国重新回到当年的兄弟加同志的关系,所以杨辉参观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还是没有问题的。
  当车停到一处名为突拉也夫村的地方的时候,就算是到了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试制中心,这里有高大的厂房、管道,还有一旁巨大的蓄水池。
  各种包罗万象的配套措施,让众人知道了什么是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心,知道了研航空发动机是大国才能玩的东西。
  当然,在杨辉看来,共和国这样的大国更应该有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工业,这才是大国的标志。
第351章
总要顺点东西回去
  最想参观的还是航空航发动机快反试制中心,当杨辉走进去之后,这才看到了这里面的门道,特别是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的加工。
  “这些钛合金叶片加工工艺过程,确实很有特点……”
  杨辉心里默默的将现在所看到快反中心发动机试制中的钛合金叶片加工,同上一位面中共和国的钛合金加工工艺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则是来两种加工工艺有不少的差别,但不是太大。
  苏联的钛合金加工工艺成熟的非常早,有的方面比美帝还牛逼,要不然也没法制造出超级潜艇:帕帕级、梭鱼级这样的全钛合金艇壳潜艇,达到近乎变态的航速、潜深、静音水平。
  不过在杨辉的对比中,又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苏联现在的钛合金加工工艺虽然很不错,但自动化水平比较低,大多还都是一些半自动机床进行加工,和美帝、后世共和国的自动化精密机床加工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就现在的杨辉看来,苏联的钛合金加工工艺是绝对让人流口水的,半自动大不了就是耗时、耗力更多一些,至少要比纯手动操作机床好太多。
  至于所谓的材料损失,这还真就没什么好说的,在3D增材打印技术运用之前,大部分金属加工工艺都是切削加工,化学腐蚀法实际也算是去材料加工。
  这些都会造成‘浪费’,实际上这些切削下来的材料,都是可以收集起来从新回炉重融,损失并不算太大。
  杨辉看到加工中的钛合金叶片,是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若是西南科工能掌握到这技术,不仅发动机制造可以大有裨益,就连飞机制造都能有很大的受益,这不是流口水是什么?
  希罗京看到了杨辉的样子,自然知道杨辉流口水的原因,虽然挺辛酸,但心里却很受用,这就是两国基础工业的差距,钛合金制造技术,这是强国的高端加工工业提现,华夏共和国还搞不懂这个。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钛合金压气机叶片制造过程,有了它,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可以得到很大的增益,不仅重量可以降低,叶片的力学性能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介绍到苏联引以为傲的钛合金加工工艺,希罗京副院长很是自豪,示意技术人员继续进行叶片试制。
  “钛合金加工非常困难,金属本身的导热系数低,容易发生金属自燃、烧伤,因此对加工中的冷血要求非常高:它的金属弹性模量小,对加工中所使用的刀具要求也不低,没有好的切削刀具几乎不可能做到钛合金的加工。”
  希罗京的介绍非常简单,杨辉因为在后世见到过钛合金的加工,自然是知道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钛合金加工中,对刀具的要求简直变态。
  钛合金本身在加工过程中就容易将碎屑同刀具产生粘接,另一方面由于钛合金实在太硬,对刀具的磨损非常大。
  甚至在加工个大一点的零件中,刀具在刚开始加工时的磨损程度和加工到一半、到收尾阶段的磨损相差很大。
  由于加工过程中,对刀具磨损太大,导致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这恐怕也只有钛合金加工的过程中才独有奇景。
  这还只是加工过程中刀具本身的问题,使用数控机床,在程序编写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可以弥补一下。
  从另外的一个方面思考一下:既然刀具的磨损很大、很快,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刀具的采购渠道必须要稳定。
  为何有次一说?高性能的刀具制造,杨辉表示,这简直比高性能机床制造更恶心、变态,这完全就是通过对材料的不断试验,最后试出来的。不好意思的是,后世共和国在钛合金加工刀具的研制上,那也是最大的一个弱点。
  好在后世共和国通过一些特殊方法,搞到了钛合金加工刀具的制造方法,算是个知其然。在大量消耗刀具的情况下,共和国国内可以自己提供比较稳定的刀具采购渠道。
  但现在是八十年代年,杨辉想不到能有什么好的办法获得稳定的刀具采购渠道,毕竟那个共和国在90年代的国际大环境就那样,要想从西方国家稳定采购几乎不可能。
  没有稳定的刀具采购渠道,杨辉在重生之后,也就没有花费大量心思去搞钛合金加工机床、工艺等等。
  加工设备来源不稳定,这对采用了钛合金加工技术制造的工业产品来说就是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现在不同,杨辉通过这次苏联之行,又想到了另外一个机会,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姓资的不稳定,那咱们就去找姓社的嘛。
  苏联的钛合金加工工业也是非常不错的,最主要的是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至少搞到苏联钛合金加工技术之后,是不会有被卡脖子的危险的。
  若实在是感觉不安全,在苏联解体之后,可以直接从苏联下手,把整个钛合金加工产业链研究一番,或者复制、拷贝一份都可以,至于什么刀具的问题都是小问题的。
  甚至,杨辉猜想上位面中,共和国的钛合金加工所用的刀具制造技术就是从苏联搞到的,现在杨辉就更有信心。
  “苏联的钛合金加工工艺确实相当不错,我们非常羡慕,不知道是不是在这上面合作一下,我们共和国需要这种东西,当然我们是愿意花美元采购。”
  话刚说完,杨辉突然又想起了后世的一件巨大影响巨大的事,或许可以利用一下,这里面可以借力打力,助力这次的钛合金加工工艺拿到手。
  杨辉开始默默地策划起来,但一边的苏联外交部、希罗京副院长却如同听到了一个笑话一般,苏联怎么可能将这么重要的技术移交给共和国这样的国家,毕竟两国的边境还陈兵好几十万。
  “不不不,这绝对不可能,钛合金加工技术绝对不可能提供给你们,这技术实在是太重要了,以我们两国现在的关系来看,绝对是不可能的。”
  没等到希罗京说话,这位外交部的负责人就炸开了,马上跳出来严词拒绝,至于杨辉说的花美元采购,现在的苏联还是86年,虽然社会在走下坡路,但还没有经济崩溃,对美元的需求还没有太明显,外汇后遗症没有出现。
  当然了,由于戈尔巴乔夫已经上台,社会改革已经开始,不少人开始在心里向往西方社会,自然也就向往绿油油的美元,比如这位苏联外交部高官,他的心里对杨辉说的美元还是非常羡慕。
  杨辉早就猜到了这种结局,也不惊讶,杨辉的杀招还在后面。
  一路上的参观让杨辉印象深刻,比如用于压气机试验的大型转子超转试验台,由电动机带动,每一次启动都是耗费巨大;还有攻共计2.5万平方米大的强度、振动实验室;更有全温度、全尺寸涡轮试验……
  看到这雄厚的技术底蕴,更是加深了杨辉要给共和国航空工业开挂的决心,特别是杨辉这次准备要拿到手的钛合金加工技术。
第352章
一则关乎脸面的情报
  “拉波罗日副部长先生,真的不愿意把钛合金加工技术出售给我们吗?我们愿意出高价购买,绝对能让苏联老大哥满意。”
  走出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杨辉在车上再次询问这次配同参观的苏联外交部负责人,作为副部长级别的高官,已经可以谈谈钛合金加工技术交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