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483

  大边条翼技术验证机获得空前成功,测试到的数据表明大边条翼技术的潜力远超最初的估计,西南科工自然加大了对大边条翼技术的投资力度,倒是诺里洛普方面的回应还不大。
  距离上一次技术验证测试试飞已经两个月,已经是87年二月底,云贵高原的春意越来越浓,这时诺斯罗普又传来消息,让杨辉为之一震。
  看着诺斯罗普传来的消息,杨辉陷入了一阵沉思,这美国人倒是有些意思,现在提出要加深技术合作,却又不给具体的提示,看样子倒是像空口白话,没有任何意义,不管它……
  看到第二份公文之后,杨辉这才眼前一亮,或许应该把早已经准备好计划拿出来引诱一下美国人了。第八届国际吸气发动机会议,这也是一个好的机会。
  看到冠以了‘国际’两个字之后,这就说明会议很有影响力,事实也正是如此,国际吸气发动机会议,最主要还是对透平类发动机的研究,也就是涡轮转子是发动机这一类。
  共和国在85年的时候就承办了一届这会议,地点就设在帝都香山,当时共和国数得上的吸气式发动机研制界专家都被拉去了,而当时主持召开会议的就是吴忠华老先生。
  现在第八届国际吸气式发动机会议再次召开,而地点则是安排到了美国,作为五大流氓之一的共和国,航空发动机工业虽然比较落后,但好歹也是还有存在感的。
  加上前不久涡扇10发动机随着歼七四发动机的展出,性能被公开展示,也还勉强算是不错,于是来自美国的邀请函,通过诺斯罗普公司的手发到了西南科工手中。
  看着这一纸邀请函件,杨辉倒是自言自语的坐在椅子上说到:“要去参加会议也是应该,但这回吴忠华老先生肯定是没法去了,或许可以考虑安排一些年轻人去见见世面。”
  西南科工现在年轻人比例已经是一年更甚一年,每年分配到的年轻大学生、研究生都挺多,是该要加速年轻一代的培训了。
  想了很多,杨辉已经准备好要回二所安排一下,通用公司那边的机会也该要利用起来。
  最后却还是没有去二所,杨辉径直来到了新的钛合金加工工厂,这里已然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工程兵部队的能力确实强大,经过接近五个月时间的建设,厂房早就建设完毕,其他配套设施正在进行建设。
  最主要的钛合金加工厂房早就建设到位,加工设备都已经开始了试运行,钛合金材料精炼车间建设进度还有些落后,大概要年底才能初步投产。
  只能是采用苏联毛胚开始试验性的加工,在苏联专家的培训下,大量的技术人员在不断成长,做出的产品性能还不错,已经可以勉强装上发动机使用。
  杨辉自然不是跑来听苏联专家讲课的,他有更加重要的事要办,找到许久没有见面的白所长,杨辉有事要商量。
  “所长,我这次来加工基地这边,主要还是有一件大事要和你商量一下,运作好了我们说不定又能有一次类似从苏联搞到钛合金加工技术一样的好处。”
  杨辉早就有了想法,现在基地具备了钛合金加工能力,可以开始对钛合金材料做的机械构件进行研究,用以支持杨辉的理论。
  白所长对杨辉上任这半年的工作很满意,看到杨辉过来,本来是打算和杨辉交流一下管理心得,但杨辉这突然又带来的新消息,勾起了白所长的兴趣。
  “什么情况,说来听听,能搞到堪比钛合金加工的技术,我肯定是举双手支持,有什么计划都可以研究研究,我这边肯定给你最大的支持。”
  有钛合金加工基地的支持是肯定的,问题是现在钛合金加工基地人多眼杂,杨辉可不想让苏联人看到马上要开始的研究,这可以绝对保密的项目。
  “支持肯定是需要的,就问现在加工基地有多少可以独立做关于钛合金构件测试的技术人员,要完全对苏联保密的那种,新计划不能泄密。”
  听了杨辉的要求,白所长也没有怎么多想,具有保密性质的科研项目,白所长这辈子也见多了,在他看来这也不过是众多保密项目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仔细思考一番,又拿出一份名单在上面勾勾画画,看样子是在勾选那些人可以独立于苏联专家做项目,前前后后也就划出了不到十人。
  “看看吧,现在整个工厂这边就这些人可以有独立做项目的能力,能带队伍做技术只有这两人可以,你自己权衡一番吧!”
  迫不及待拿着长长的一串名单,一共只有六个人名字前打了勾,还有另外两个人名字前面划上着重号,一共加起来也就是八个人,的确如白所长所说,人数不多。
  仔细合计一下感觉八个人似乎也勉强够了,兵贵精而不在多,做一个小的测试项目用不了几个人。
  再看着这些人名,杨辉要准备选出一位技术带头人员,两个划了着重号的人名映入杨辉眼中,看到第二个名字的时候杨辉一脸的不敢相信。
  “这这……”
  第二个划了着重号的人名看的杨辉一愣一愣的,这位怎么也给整出来了,上一位面中0011基地完全就和这位没什么交集,现在怎么也被自己的蝴蝶翅膀煽动过来了。
  这到底又是何人?为何能够给杨辉带来如此大的震撼,再一看名单中,赫然写着:项巧。
  项巧者,何人也。为何能让杨辉大吃一惊,她又有什么能耐!
  要说这位项巧,就不得不说她的功绩:83年南昌航空毕业,做过涡喷7、涡喷13发动机叶片疲劳强度研究、表层渗铝研究、防腐蚀涂层研究、发动机叶片裂纹修复等等……
  这是她在技术上的功绩,说起来她在技术上都是非常有一套的,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牛逼哄哄的技术,能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的裂纹进行修复,这种技术得要什么级别?
  要说后世她在技术上最大亮点就是对发动机进行修复,利用她发明的技术,可以把共和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发动机大修翻新之后,整体寿命甩俄罗斯原产货一条街。
  这就是神一样的人,按理说她在技术上这么牛就算是顶天了,但别忙,人家技术牛逼的同时,还直接登顶管理层。
  从老厂长手中接过大权之后,硬是能将命不久矣的工厂活过来,还搞的红红火火,进化成现代化的航空发动机维修企业,工厂资本每年两位数增长,绝对是能比的上共和国经济发展速度。
  就是这样的人物,上一辈子这位是该在锦官城的军队工厂工作,然后发迹,现在居然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西南科工,这真是捡到了宝贝啊!
  杨辉在14年出事,他不知道的是,再过一年等到15年就可以看到这位神一样的女强人问鼎工程院院士,这简直就是牛的飞起。
  当然,就算不知道,也不妨碍杨辉对项巧的重视,既然阴差阳错的来到西南科工,那杨辉就要好好的用好这样的人才,技术、管理双料复合人才,实在是难得啊!
  或许,这次的钛合金测试项目交给她来做是最好不过,可以让她提前大放光彩,杨辉要准备做的钛合金项目完成之后,完全可以让她名利双收。
  后面其它的事都能水到渠成,西南科工本来就有大胆使用年轻人的传统,没看到杨辉就是最好的列子吗?
第359章
卖个好价钱
  大办公桌围坐着八人,这是现在仅有的一支有能力做钛合金加工零件测试的队伍,八人中六人都是年轻人,这队伍确实非常年轻。
  “相信大家都在好奇我把大家叫来的原因,简单:现在要准备开展一个保密性比较高的项目,经过观察认为你们有能力不依赖苏联专家开展项目,所以就将你们找来。”
  原来是要让自己这些人开展一项保密项目,这还真是隐隐有些期待啊!都是才从大学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项目。
  忙不迭是的点头表达决心:“没有问题,一定尽所有能力为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项目练手,总比跟着苏联专家学基础技术有意义,只要一个项目做下来,该学习、该具备的技术都有了,这一点众人还是知道的。
  在广泛听取了项目组八人的意见之后,第一支钛合金加工、性能科研队伍就这样开始了项目,也不再多说废话。
  “既然是做钛合金加工技术的科研队伍,我们这次的科研项目肯定就和钛合金有关,具体的情况后面会有资料发给大家,现在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项目名称:《钛合金压气机与钛合金机匣之间公差配合变动后的运转》。
  科研项目说个大概实际也并不是太难理解,但要准确描述出来就确实要花些笔墨,往往都需要一个长长地标题。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知道项目内容。
  就比如这时候,杨辉刚写完项目名称,众人就已经明白了一些情况,多多少少猜出一些情况。伴随着心里猜出来这次的项目之后,对项目的疑惑和不解却更加深入。
  叶轮和机匣之间的公差配合都是有严格技术指标,通常都是根据经验、加上发动机的特殊情况在制造之前就定下来了,这东西没事谁会去改动它,就算要改动也没有意义。
  既然是研究,那就不要管太多,直接摆出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公差配合扩大,这会导致压气效率直线下降,一般没人会这样干;另外一种则是公差配合缩小,会导致叶轮和机匣产生巨大的摩擦,最终的情况就是长时间摩擦导致发动机叶片断裂,或机匣磨穿。
  这种事很多:比如杨辉刚到当时西南科工的时候,就遇到了歼七飞机空中重大险情,几乎炸毁了半个后机身。
  事后调查分析:这是典型的叶轮和机匣之间的公差间隙太小造成的事故。进一步调查公差配合缩小的原因,居然是人为疏忽造成的,只要按照技术指标制作,完全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现在西南科工引进了一批国外的先进加工设备之后,叶片已经可以做到完全互换,类似当年涡喷7发动机的事故肯定不可能再产生。
  既然叶轮、机匣之间的公差不会再出现缩小的情况,公差扩大导致的结果早就有了成果,那杨辉现在提出的这个项目咋一看起来完全就没有再研究的必要。
  最先想出的这些问题的就是项巧,她毫不犹豫的指出这俩点,一点也不留情地批判到。
  “……所以我认为,这项目完全没有研究的必要,不管是采用钛合金,还是钢制的叶片、机匣,他们都是一样的结果。我看还是将这笔经费用来研究其它的方面吧,比如对钛合金在加工中的形成的硬化表皮的再加工问题。”
  果然是传说中的女强人,说话犀利、直白,同时又有着极高的自信,一上来就准备挑战钛合金加工的五大难题之一,让杨辉不得不感慨,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项巧说的很这正确,国际学术界对压气机和机匣之间公差配合早就研究的相当成熟,但权威也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地方。
  “说的有道理,但我现在要做的不是对设计中规定的公差配合大小进行研究,这早就有了定论,我一点也不反对。我要研究的是在长期使用中,叶轮产生变形之后导致叶轮直径增大,从而导致和机匣之间变成过盈配合,这时又会产生什么问题?”
  发动机长时间使用之后,会导致的公差配合变动,甚至从间隙配合变为过盈配合,从而产生摩擦……
  “这个问题也有很多研究啊,使用方会有经常性的检查,叶片和机匣产生摩擦之后也不会马上出问题,定期的检查中发现问题后,可以直接更换就行了。”
  一位中年技术人员看到刚才项巧一位小姑娘侃侃而谈,这时候也站起来,他要为大老爷们儿把场子撑起来,说的是有理有据。
  通常情况下,这话说的也是对的,只要不是钛合金和钛合金零件之间摩擦,一切都不是问题,但……
  点头肯定这话说的没错,通常就是这样的,杨辉又准备再说一下具体到现在研究项目中情况。
  沉默之后的项巧发现了什么,激动不以:“若是放在以前,这话说的一点也不错,但现在随着钛合金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大量运用,这一点已经不成立了!”
  坚定地摇头,项巧想明白了杨辉为什么要提出研究这项目的原因了,实在是现在国际上都没有意识到这问题,一旦问题爆发,后果绝对是不敢想像。
  杨辉本来是打算由他来说出问题,现在情况出乎他的预料,项巧在自己的提醒之下,似乎看出了关键节点所在。
  如此,杨辉就没有争风头的必要:“那好,就由项巧同志来说说她的看法吧,她有不同的看法,也许和主流观点并不相同。”
  默默地坐下来,将话题主导权交给项巧,女强人终究是要发光了。
  没有什么推辞,接过杨辉的话题就开始说出自己的猜想。
  “传统的钢制叶片、机匣之间就算产生高速摩擦,也不会立刻出现不可避免的灾难,但现在我们要把机匣和叶片摩擦放的条件在钛合金中就不一样了,钛-钛之间产生摩擦必然失火,这是钛合金的固有缺点导致的!”
  这话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若是没有想到这里就算了,但这话一说出来,所有人心里都直冒冷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