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483

  整个楠海的中越两国之间的海上冲突,因为共和国海军具备了更强大的单机作战能力,又加上空中加油机所弥补了共和国战机短腿问题,这一次位面的88海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一次海上战争不仅仅让共和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比如一直被共和国海军看好的由西南科工同美国格鲁曼公司合作研发基于运七飞机和AWG-9雷达的海上预警巡逻机。
  这一次因为共和国在楠海地区大发神威王八之气外露,让美国海军也不得不正视一番,好在有格鲁曼公司的悲催财务报表拿出来摆给美国海军看,哭天抹泪之后才让美国海军勉强同意合作,但那笔高昂的合作研发费用也确实把共和国结结实实的坑了一把。
  由于在这研发资上的问题没有解决,西南科工、共和国军方还一度打算放弃同格鲁曼的合作,直到最后格鲁曼同意想办法帮共和国拿到雷达大修线、易损零部件生产技术之后。
  才由共和国政府高层拍板这个合作项目,而这次的整个项目中也增加了共和国雷达零部件生产基地长红厂,由经验丰富、财大气粗的长虹厂出资部分,而长虹厂也将得到易损零部件生产线。
  海军航空兵在整个416海战、对越南地面突袭行动中总结出了诸多经验,最后得出的众多结论中一条就是:海军航空兵急需一款初步具备预警指挥能力的预警机,自然由杨辉在87年提出的低成本小型巡逻预警指挥机就理所应当的备受关注。
  打了胜仗的海军航空兵在要军费、项目也相当有底气,没过几天时间,当着杨辉的面将整个项目的技术要求又再次做了修改。
  “我们经过这次南海的两次战斗认为,现在海军对前线机动指挥能力的需求巨大,鉴于此问题的严峻性,我们决定放弃这次的预警巡逻机项目中的巡逻功能,并强化指挥功能。”
  没错,现在的海航通过战争的检验,知道了自己急需什么,也理所应当的修改了装备研制指标,这是共和国海航军事装备研发采购成熟的表现,杨辉自然也不能说不。
  但杨辉从这次的要求中却发现了问题,那就是这次的项目就正儿八经的变成了一款预警机,虽然这预警机的能力并不强,但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款预警指挥机,鉴于机型的指标改动变成了预警机,杨辉也开始对整个研发项目有所改变,甚至是研发队伍人员构成也开始重新优化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杨辉想起了上一位面的共和国预警机之父王小漠,找遍所有的航空系统,却还是没找到这位大神,最后还是通过科委丁主任的关系才找到了这位隐居在自己身边的大神。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王小漠居然也在贵洲省工作,同样也是在三线工程单位当所长,看到这个和西南科工相隔不远的共和国电子工业第38所,杨辉不得不感慨这共和国军工系统之间的门墙有多深。
  同样是贵洲的三线工程,但杨辉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所谓的贵洲38所,这一位面是如此,上一位面中也同样是如此,杨辉在上一位面中只知道共和国38所位于合淝市,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个38所是88年年底从贵洲搬迁到合肥的,在这之前的38所也是贵洲省大山里的三线单位。
  而经过杨辉的一番了解之后,才知道位于贵洲的38所同样也是相当落魄,改开思想潮流之下的38所流失两百多名人才,一直到了86年王小漠当上所长之后进行改革才让人才流失情况有所改善,现在是88年4月,王所长正在帝都各种跑步,准备争取把38所搬迁。
  这种情况之下的杨辉怎么可能让到嘴的肥肉跑了,当下就和王所长一番胡吹海谈,得知38所得搬迁并不被电子工业部的老大看好,到现在都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王所长啊,我知道你们38所想要搬迁到沿海城市去的原因,无非就是现在的贵洲各种环境都不好,人才流失严重,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没钱。对不?”
  杨辉这话说的非常直白,也非常有道理,这问题也让王所长有些不好意思,没钱这种事38所还真就没有解决办法,这让一位技术型研究所带头人也是各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苦笑地摇摇头,都被人一语到天机了,王所长也就不藏藏掖掖。
  “杨总经理说的非常对,我们38所现在也的确是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问题,虽然现在还能发出工资,但我们不另谋出路就肯定走向灭亡。我是打算把研究所迁移到沿海地区,最主要可以对外承接一些有对技要求比较安高的民品研发工作,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把这所里好几百职工以及近千万家属带向加光辉的未来。”
  听到王所长的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杨辉也是感慨万千,若是没有杨辉、没有西南科工的存在,这38所得选择的确是最好不过。
  但现在的杨辉需要将这支科研队伍留下来:“若是真的到了最后的地步,搬迁到沿海地区并承接民品研发是不错的选择,但作为共和国第一个独立研发了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的38研究所,你们不能荒废了武功,国家需要你继续在这领域继续深入。”
  说着,杨辉就从兜里拿出了海军重新编写的新预警指挥机技术要求,一脸淡然地将文件推到对面的王小漠面前,并示意他打开。
  疑惑的王小漠打开了这份文件,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令他想都不敢想的大项目,毕竟在这个军费用拮据的年代,军队要逆势上马一个大型科研项目,这实在是……
  看了第一遍不够,又看第二遍,随即是翻来覆去的看了第三遍,最后抑制住内心的心潮澎湃,颤抖地合起来文件标书。
  “还是恭喜西南科工啊,居然承担到了这个预警机项目,不得不承认西南科工一步走对之后就是光明大道,前途光明无比啊!不过,杨总经理将这个项目的技术要求拿给我看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准备把雷达的研制交给我们38所?”
  说到最后,王小漠也不敢相信自己在说什么,这种大项目似乎怎么也轮不到38所来啊,老牌的14所,以及现在风头正盛并和西南科工合作良好的长红厂都要比38所更加有可能。
  王小漠这样想,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杨辉对此直言不讳。
  “14所正在对1471型PD雷达进行攻关,长虹厂正在同以色列合作研发FC-17战机使用的轻型PD雷达,这两方都抽不出人手,况且他们都是研制机载火控雷达的好手,对预警机使用的雷达却是一窍不通,这一点我甚至认为38所更有经验,你们毕竟是研制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的老牌研究所。”
第431章
又框到手了
  有了杨辉的这番解释之后,王小漠突然发现好像38所来做这预警机的雷达似乎还真是非常合适,完全就该是38所盘子里面的菜嘛!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王小漠也就满口答应杨辉的话,不管怎么样先把任务接下来再说,这已经不知道上次拿到科研项目是什么时候了,有这样的一个大项目还多说什么。
  “那这样的话,我们38所就能接下这个任务,到时候我看搬迁也就不用了,只要有项目我们就能有订单,生产这些雷达也能养活我们自己,没事儿也懒得挪窝,青山绿水的挺好。”
  王小漠这样想的很好,但杨辉却不能如他所愿,这新机的雷达还真就不能交给38所来做,这都说好了为加快速度、降低成本,也是为了给美国人吃定心丸,新预警机要使用AWG-9雷达,虽然海军要求强化了指挥能力,但这指挥能力主要还是在于预警机和作战飞机、舰艇之间的通讯、沟通方面,和雷达的关系还真心不大。
  “这恐怕又要让王所长失望了,我们的预警机已经选定了雷达,由我们从伊朗低价换购他们那些才使用了五分之一寿命的AWG-9雷达做一番改进,同美国格鲁曼公司合作一起研发。”
  杨辉的实话实说却把王小漠气的不轻,既然你门都选定了雷达,那还跑来找我38所干什么,是成心来洗漱我38所不成?
  阴沉着脸,满脸的不悦:“既然是这样,那杨总经理似乎就没有必要再来找我38所了吧,都和美国人合作了,我们38所的技术如何也比不过格鲁曼这种专门制造小型预警机的公司,我看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说罢王所长猛然站起来转身离开,这次见这位西南科工的总经理还真是令人郁闷,看来这人太年轻了总还是在人情世故上不够成熟啊,双方之间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看到自己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大牛就要气跑了,杨辉怎么也不能同意啊,连忙站起来亲自去把人拉回来,没想到这王所长都五十来岁的年龄了,劲儿还不小,使劲一挣扎就把杨辉的手甩开。
  这时候也不其他的了,杨辉只能跟上边走边说:
  “先别急,王所长您听我说,我们这次同格鲁曼合作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确实是由于我们的雷达因为基础电子工业的原因,造成技术更新困难,要快速研发出合格雷达困难;另一方面也是有着要准备去向美国人拜师学艺的想法。你刚才也看了技术要求,这次只是研发的一款低水平小型预警机,等我们学到了技术之后,以后还需要以此研发自主的大型预警机啊!”
  本来还怒气冲冲的王所长,听到杨辉跟在自己后面不停的解释,实际上他是不想听这解释的,但当他听到杨辉解释道最后的时候,身体确实猛地一阵,似乎杨辉说的没错啊。
  又是猛地转头:“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这次只是研发轻型预警机,用它来做诱饵同美国人合作学技术,为我们下一步的大型预警机打基础?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研制预警机的雷达还是有希望?”
  这话给问的,还真是关心则乱的很没有水平,杨辉只能再继续解释。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我们现在研发的只是海军在海面背景下使用的预警机,对地面杂波处理等等方面要求很低,加上雷达本身的性能、载机机体限制,这款预警机压根儿就不可能进入空军服役,到时候海军有了预警机使用的示范效果,难道空军会不眼馋?”
  随着这问题的问出,这种显而易见的事让王所长若有所思。而杨辉后续却又继续分析,力求一定要说服王长,拿下38所。
  “想一想,到时候空军提出研制的预警机才是真正的大项目,而这至少再等五到十年才能有眉目。我们基础电子技术能力上去了,MPC-75客机、四发百吨级轰油六等大型载机平台也熟起来,国防军费投资肯定有所回暖,那时候才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须知这E3预警机级别的大家伙,美国人是断然不会出售给我们的,这就需要我们一展所学,拿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在杨辉的一番精辟的分析之下,特别最后那句“大型预警机必须独立自主,外国人断然不会出售”的论断,是说到了王所长的心坎儿里了,这才像是一位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国内军工单位前十的领导人,不得不佩服这家伙的机智。
  “说的很对,这种大型预警机外国人是断然不可能出售给我们的,这种东西太敏感了,我们共和国天生就是世界级的大国,我相信我们不可能和美国人的关系再这样继续好下去,而且美国肯定也会防范着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自主研制预警机项目。”
  一脸坚定的王所长虽然都五十岁了,但他那话怎么听都像是一位老民族主义分子,不过杨辉喜欢这位性格鲜明的老前辈。
  “这话说的在理,所以我们现在才需要趁着这次项目的机会向美国人学习技术,引进我们短板技术,为我们以后做打算,和格鲁曼合作是我们双方都已经签订了意向合同,这项目国家也费了很大的心思,我们绝对要干好。”
  不知不觉之间,杨辉的讲话已经有了一种魔力,他总能将听众带入自己的世界、气场,让听众对他的观点赞同。
  现在的王所长就是这样的,他也开始放弃他自己原本一直坚持的完全独立自主,改为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最后消化吸收。
  但他在这最后一刻还是没有答应杨辉,他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若是答应杨辉参与到这个预警机项目去向美国人学习,那这38所肯定是没有收入来源。
  沉思良久之后,还是觉得把问题摆开来说比较好一些:“只要我们所里能够按时拿到工资,自然是愿意向美国人学习技术,但我们38所现在住在大山里面,交通不畅,想要接点民品科研项目也不可能,到时候没有钱发工资,我怕……”
  到最还是得说的钱的问题上,杨辉也在83年刚刚到西南科工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知道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这样吧,我们西南科工接下这个预警机项目的时候就和军队、科委说过,要接手当年空警一号的研究人员,到时候我就再去丁主任那里跑一下,看看能不能把你们编到我们西南科工,就从电子工业部拉出来干,西南科工给你们发工资。至于搬迁的事儿,我看就是我们西南科工和贵洋市委商量好的贵阳市郊区外二十公里处的航空航天城,这里到时候会有很不错航空航天氛围。”
  还能怎么样,人家杨辉都把话说的这份上了,王所长也是拼了。
  “那好,我们38所就这拉出来干,反正现在的电子工业部早就在各种甩包袱,人家看我们38所是山沟里面的研究所,恐怕连后娘养的都不如。到时候恐怕就要你杨总给我们所里五百多号技术人员发工资了!”
  废了这么多的口舌,终于还是有了结果,至于说这五百多号人的工资问题……现在国企的工资很高吗?贵洲这个地方的消费水平很高吗?要负担着五百多号的技术人员工资还是可以做到的,再说这些技术人员又不是光拿工资不干活。
  “王所长,这次我们西南科工跨过航空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之间的鸿沟,将你请来主持我们同格鲁曼的预警机技术合作,还是希望你能带领整个技术队伍拿下这次的预警巡逻机项目。总之就是一句话,我们是去学技术,到时候闷头学那些我们的短板技术最为主要,至于这个轻型预警机项目,成于不成全看天意,就当是我们交一次学费好了。”
第432章
坦克发动机管我啥事?
  在预警机研制的关键时刻有了38所王所长的加盟,整个预警机研制难度或许不小,但现在成功的几率应该还会更大一些。
  又在帝都送走了王所长为首的一行人前去美国格鲁曼公司,而整个FC-17项目也开始行动起来,行动最快的巴西方面已经把第一阶段的研发资金到账,来自巴航工业的技术人员是直接从巴西、意大利合作的AMX攻击机项目中抽调,看起来好像也还能打打下手。
  在这种情况下,杨辉带着这些巴西人准备回西南科工开始干活,离开公司这么久,也是应该回去看看了,积压起来的事物恐怕也一点都不少。
  然而,计划总是比不上变化,就在杨辉准备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同住在一个招待所的方总师莫名其妙的来找到了杨辉,而这次找到杨辉则是对上次杨辉提出和MTU合作引进1200马力坦克发动机很有兴趣。
  在杨辉招待着方总师坐下之后,方总师直奔主题:“你们上次说的关于MTU公司柴油发动机问题,我们同巴基斯坦商量了一番,巴基斯坦认为这种方案很不错,有了充足的动力之我们可以把这款坦克的防护能立再增加一个级别。”
  听到大晚上的方总师跑来给自己说这事,杨辉总觉得哪里还有问题,这恐怕最后还要和西南科工有很大的联系才对,要不然人家制造坦克的跑来和自制造飞机对牛弹什么琴。
  事实也正如杨辉所料想的那般,在说了巴基斯坦有意向选择MTU公司的坦克之后,共和国就开始准备同MTU公司接触,但问题来了。
  “杨总经理啊,对于你说的那款MTU公司1200马力柴油发动机,我们也有过调查,发现这款发动机在MTU公司内部编号MB871
v8柴油发动机。它被安装在韩国刚定型不久的K1主站坦克上面,各项性能不俗。在我们同MTU公司接触之后,MTU公司认为我们85-2坦克不是国家项目,资金不足以引进这款发动机,所以他们只愿意出售成品发动机。”
  听到了这话,杨辉也有些惊讶了,这MTU公司现在居然因为这个,就不愿意出售技术给共和国MB871发动机,这倒是一个新情况。若是不能引进这款坦克发动机技术,在90年到来之际,恐怕不管是共和国还是巴基斯坦都因为各自的原因被制裁,到时候引进这发动机的计划就得要彻底泡汤。
  现在这情况恐怕真就得要由西南科工出面一下,以现在MTU公司和西南科工的合作程度,若是出手帮助一下虽然不可能让MTU公司放弃利益以成本价把技术出售,但要说能按照国际水平价出售,或许还能有些可能。
  “所以,你们就来找到我,想要通过我们西南科工和MTU公司的关系来牵线搭桥,并且买到这款发动技术,我猜的可对?”
  在杨辉的惊人脑补能力之后,这次是把方总师的整个计划猜出来了个大半。而方总师也在这个时候顺着杆子就往上爬,在方总师的得意算盘中看来,人家不仅仅是打算让西南科工当这个牵线搭桥的人,同样也看中了西南科工的资金雄厚。
  紧接着又再次厚着脸皮,开始‘得寸进尺’:“我们的确就是这样打算的,但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MTU公司不愿意出售,还有一点问题则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这一技术,我们的85-2坦克虽然是和巴基斯坦合作,但在引进发动机的问题上巴基斯坦只愿意出资百分之二十,这资金缺口还很大。”
  现在的杨辉早就练就了各种本领,比如这种听到向自己述说资金短缺的时候,杨辉第一时间反应就是拒绝。
  “这个……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西南科工也是爱莫能助,毕我们西南科工现在也有着好多耗费资金的项目进行中,肯定是不可能支援到这次的坦克发动机项目。若是到最后还拿不出资金的话,我看退一步采购成品发动机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这坦克是巴基斯坦使用,没有我们国内军队那么严格的装备零部件自产要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