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483

  而电话另一边的刘总工也很有信心的回答杨辉:“没问题,初步的核心机数据我们已经定了下来,昨天就已经整理好往你们那边启运,还有一台剩下一百小时的寿命的核心机也随着资料一起来了。”
第435章
这才是正常进度
  听到这624所方面的进度是没有拖延,杨辉自然也高兴不已,这时候若是核心机的研制出个纰漏,那整个项目都要让杨辉好看了。
  万幸的是这边的核心机研制没有出问题,不仅数据在往西南科工这边运,甚至还带来了一台能运转的核心机,相信这将会在十天后的竞标会上不会在研制进度上落后太多。
  当然,光有核心是断然不可能就直接装在飞机上使用,更多的还需要有其它的配套零部件研制,这其中就包括西南科工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分配到MTU公司的低压转子、大涵道比风扇、机匣等等冷端部件。
  放下电话的杨辉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还没有看到核心成品与数据资料,但这款还没有命名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却有一种特殊的技术,现在这技术就正好在西南科工和MTU公司合作下加班加点研制。
  自己找到一辆老吉普,开着车就往二所去,这段时间的杨辉需要将精力放在发动机的研制上,FC-17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已经有于总师的主持开展,这边倒不用多操心。
  一路的颠簸还是非常值得的,这至少让杨辉可以最快速度来到二所,这里依然是那么熟悉,只有当杨辉深入的走到二所内部,这时候才能看出这五年以来的变化。
  还是熟练的往科研大楼中走,他现在要找的是钟建设,这家伙负责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关键技术齿轮传动系统的研制,虽然这个关键子项目中有MTU的参与,但到了最后的工程试制阶段还是要由西南科工这边做。
  设计组办公室的门是打开着的,杨辉可以在不打扰任何人的情况下走进去,他看到的是中德双方技术人员一起忘我的工作着。
  “这是……”
  杨辉本来是不想打扰到这些技术人员的,他想要等到中间有人发现自己之后再说其他的事,但当他看到一盘陈列桌上的铁疙瘩之后,还是免不了发出了疑问。
  而随着这疑问的发出,设计组的宁静也终于被打破,钟建设熟悉杨辉的声音,第一时间就来到一旁解释着那些东西是什么。
  有些不好意思地将杨辉刚才放下的一个行星齿轮拿起来,仔细的解释着这东西是什么,虽然杨辉是知道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技术的大概,但在这里的零部件中,杨辉还是只能抓瞎。
  “这是我们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中的一大关键零部件:行星齿轮,按照我们的设计,在一组传动系统中将会一共有五个行星齿轮围绕着中间的太阳轮转动,理论上是只需要一个行星轮就足够了,但由于我们需要传动的转速高、载荷大,所以不得不选择了再多增加四个行星轮的方案,由此我们才能将这技术使用到七吨级的发动机上面。”
  这边在解释着这些行星轮的作用、设计原理,但杨辉也不是白痴到这个时候了都还看不懂,他刚才的疑问也有表示对这东西这么快就出成果的不解。
  “这个我明白了,现在我的意思是,你们这么快就能拿出成品齿轮传动系统,总让我感觉有些不真实,这技术应该不是这么容易攻克的吧?”
  感情杨总是在对这进度表示疑问,钟建设也笑了,他到是希望能如同杨辉所想的那样,现在就能定型这套传动系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无奈的把手中的齿轮放下,钟建设将外齿圈拿起来,将没有齿的外面亮出来递给杨辉看。
  “看看吧,这上面铭文写的很清楚,这是我们的实验模型,虽然它是按照设计的齿轮参数制造出来的,但在其他诸如制造工艺上面都还不成熟,我们现在正同黎阳厂工艺处一起攻关,争取早日拿出各方面都合格的传动系统,现在你看到的这东西质量实在是惨不忍赌。”
  听过了这解释,杨辉这才想通情况,要不然怎么也不可能有这么快地进度,现在看来这东西的进度也并没有变成天顶星人搞科研一般的存在。
  “不过你们的研制进度也还是挺快的,这都到了制造工艺开发阶段,想来这应该能跟上我们发动机整机装配的进度,这已经是一个很了不得的奇迹了,毕竟这也是一次前无古人的大胆运用,就如同当年罗罗公司破釜沉舟研发三转子发动机一样。”
  杨辉这话倒是把这齿轮传动技术的地位捧的挺高,但这些技术研发人员却没有推诿,他们作为技术开发人员自然是知道这技术一种什么东西,说是比现在国际同级别发动机先进一代也不会什么不合适。
  这时候德国MTU公司技术负责人也到了一旁,别以为德国人就真的只是死板到底,人家只是比较遵守当地的游戏规则而已,到了共和国同样也是遵守着共和国的游戏规则。
  先是半生不熟的一句汉语‘你好’,接着才是用德国开始说正事,这种比较复杂专业的地方他还没法驾驭汉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们的设计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使用专业的机械工程模拟软件模拟了这套齿轮传动系统的工作环境,模拟数据表明它可以承受现在发动机所计划的7.5吨推力要求,同还留有百分之九点六的载荷承受余量,这一点也是不用担心的。”
  听到这MTU公司如此自信,杨辉到也是不置可否,这齿轮传动系统最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谁也不知道,反正这种跨代技术的攻关中从来都是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要不然,强如罗罗这样的公司也不会在三转子技术攻关的时候,因为技术问题太多把公司搞破产。
  现在的杨辉只能是默默地等待后续的整机测试中暴露出问题,若是没有自然是最好不过,要是有那就只能是见招拆招,最后看大家到底是不是能坚持下去,子技术详细到这种级别的时候,杨辉这位重生者对技术的帮助作弊也不是太大了。
  杨辉担心着这套减速传动系统的设计问题,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上一位面中,普惠研制的齿轮传动系统涡扇发动机很多,但鲜有人知的是这些发动机都是国际合作的产物,而这齿轮传动系统却都是由不起眼的意大利面条国设计。
  这至少能证明一点,那就是这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更多的问题是在于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长久使用中传动精度。
  “MTU的朋友如此有信心自然是再好不过,我们西南科工也是希望这套关键的齿轮传动系统研制能够顺利完成,这将是这台发动机研制中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甚至对我们以后发动机在市场的占有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说着,杨辉也就放下了这套金属齿轮模型,又若有所思地往一边走去,似乎是暂时对这齿轮传统系统研制不再太急切。
第436章
八方云集
  整个西南科工上下为了这次的MPC-75支线客机项目发动机配套,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血,除了有钟建设带领的齿轮传动系统科研攻关小组,更有原本在涡扇10发动机项目中做的得心应手的温总师放弃继续抱着涡扇10发动机继续深挖潜力的机会。
  在涡扇10A发动机改进最后的测试定型阶段果断退出,将这个成熟的平台让人年轻人来做,将五十岁的涡扇10A发动机副总师李巨丰扶正,看样子以后西南科工的军用发动研制大旗就得要让他来抗。
  温总师再次扛起这款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重任,六十岁在其他的领域的确是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但航空工业这种需要时间经验积累来锻炼人才的特殊领域,到了六十岁之后也还能再继续干五六年时间。
  杨辉遇到这位新任总师的时候也挺惊讶,他没想到都到了六十岁高龄的温总师还能下决心转型,这的确是一个了不得的决定。
  “看来温总师是决定要再准备搏一搏了,如此,我们这些小一辈的自然也是鼎力支持,还是希望温总师的经验可以帮助研制组少走弯路,毕竟老马识途。”
  当然,这次的7.5吨级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制完成之后,和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制风格、路线完全不同的民用涡扇发动机研制队伍也将成型,西南科工的航空发动机研制中最重要的两支队伍就有了。
  而回答杨辉的这话的温总师说的也很有意思,温总师这人也在开始为以后做打算着。
  “我知道这次的民用航空发动机项目是关系到西南科工最艰难的一次转型,不管以前西南科工拿到的项目如何多,在军用业务不断萎缩的现在,军民结合是必须要走出去的一步。而这空发动机的军民结合就要从现在进入最关键时刻,我温俊峰这些年一直把整个青春献给了西南科工,到了这最关键时刻也绝对不会退缩。”
  温总师说话很有一番斩金截铁的味道,这也显示出温总师对这次项目决心,这让杨辉也有些动容,一位即将功成身退的老人在这个关键时刻,毅然站出来接下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成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败那可就是万劫不复,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勇气。
  既然人家温总师都不怕这些风险,杨辉又怎会瞻前顾后,现在各方面情况合计之后,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温总师更加合适当这个新涡扇的总师。
  “温总师,您既然愿意接下这个项目的总师职位,那我杨辉自然是高高兴兴地将项目交到您手中,现在整个西南科工航空发动机研制中也就是您老最有权威,也只有你出马担任这个总师才能让西飞、MBB两方放心我们这个发动机项目。”
  ……
  在各种同温总师详谈了几天之后,来自624所的核心机数据资料已经整理完毕,运来的一台核心机没有进行点火运转,只是进行了一次冷启动,但这种感觉也让杨辉非常的兴奋。
  而后又在杨辉的催促之下,MTU公司方面的消息到了,各个冷端部件研制进度也是非常的有效率,不得不说MTU能成为联邦德国唯一一家二战后存活下来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至少MTU在子系统技术研制进度上总是那么让人放心,低压涡轮、尾喷管、大直径的风扇叶片这些项目都在MTU的科研团队攻关之下一个个攻破。
  直到现在,杨辉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依然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没想到MTU公司的速度能有这么快,就是不知道质量到底怎么样。
  杨辉在担心MTU公司负责的项目质量问题的时候,MTU公司的一支庞大商业代表队已经抵达共和国,作为共和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伸出橄榄枝的国家,德国在工业产品领域一直在共和国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年代的联邦德国在共和国也是很有影响力的,这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在共和国高层的力量中亲德派也很有市场。
  得知了MTU公司这次是前来参与到MPC-75项目发动机招标,共和国高层的这些家伙很自然的当了一回带路党,当然,这德系带路党肯定又要比美系带路的带路党要好太多。
  一番各种折腾之后,不仅仅是MTU公司在共和国高层中进行了活动,同样还有通用也在共和国高层各种活动,这时候的通用在共和国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也是占有了很大的比例,人家在非共和国也投入了很多的‘资源’。
  至于罗罗公司方面,作为共和国民航事业的老朋友英国,人家也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办,该有的都会有。
  就这样,在共和国中枢神经帝都的各个与航空相关的部委前前后后接到了三波电话,而这电话却是一个也不好得罪的存在,最后无奈之下只能默默地站在一边什么也不动。
  诡异的气氛并没有在帝都凝聚太久,随着距离西飞指定的招标大会日子越来越近,各方人马也开始撤离帝都,又浩浩荡荡地杀向更加古老的帝都长安。
  在这里,三方人马将第一次展开厮杀,最后再角逐出优秀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然而,最后的赢家又会是谁呢?
  在长安的西飞招待所住下之后,杨辉见到了MTU公司这次来参与到竞标会的队伍,在这种与国际资本巨头角逐资本主义国家采购项目常见的竞标中,西南科工的经验积累始终还是有些不够看,正好MTU这样的国际性大公司的竞标经验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虽然MTU公司没有参与过这种成品航空发动机竞标,但人家参与的其他工业设备竞标丝毫不会比通用、罗罗两家少,这种经验最宝贵。
  “你好,杨总经理,我们又再次见面了,看来你也对MPC-75客机的发动机配套很上心,这就让我放心了,我们合作的这款发动机实在太年轻了,技术底蕴上没法和另外两家相比,现在只能是我们两公司总裁亲自前来,以证明我们的诚意。”
  杨辉听到了这德国人居然会说出这种话,心里面那叫一个惊讶啊,德国人也知道在技术硬实力之外出盘外招了,虽然这并不能算盘外招。
  “劳斯,你都亲自从地球另一面飞来了,我作为发动机项目合作方,也是东道主,自然不能还在我西南科工闷头搞自己的事,这次的竞标项目是我们之间共同面对的大事,它需要MTU公司的努力,同样也需要西南科工的鼎力支持。”
  既然人家MTU公司都这么客气,杨辉自然也是陪着打哈哈,一番简单的闲聊之后,终于进入了正题,由劳斯首先提出问题。
  “杨总经理,我们这次一起合作额这款发动机,MTU公司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进度,不知道你们这边的核心机研制进度到底是怎么样?”
  边说着,劳斯心里还有些忐忑,对于这个工业化并不久的国家研制这样一款复杂的工业设备,说实话,劳斯是觉得非常不靠谱。
  要说核心机研制任务,杨辉在来之前倒的确是和劳斯沟通过,但电话中说的始终不如实打实见面来的清楚,鉴于这一点,杨辉干脆一步到位。
  “这样吧,我们到旁边的房间去看看我们带来的核心机成品,相信看到成品之后你什么都明白了,我们的进度同样也是一点都不慢。”
第437章
绝不仔细解释
  在杨辉同劳斯见面的当天,杨辉带着劳斯一行人看了从624所运过来的核心机实体,那高温炙烤过后的金属色泽是不可能造假的,随着核心机一起的还有这台核心机的在624所的履历,详细的列出了这台核心机用作了那些测试、测试时间多久、以及最后还剩下多久的使用寿命等数据。
  现在看到的这些,就是西南科工可以对MTU公开的资料,MTU终于对西南科工这边的技术能力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也算是可以将心里的担心放下。
  既然西南科工都带着MTU方面看了这台关键的核心机设备,在劳斯的邀请之下,西南科工自然也要去看看MTU这个联邦德国动力巨头负责研发的部分。
  不同于西南科工的核心机是一台整体性的设备,MTU负责研制的这些冷端部件都是需要和核心机装配到一起成为完整的发动机之后才能看出整体效果,现在MTU带来的这些部件都是散装状态。
  “杨,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MTU公司近三年以来潜心研制的各种配套零部件,在大直径低压风扇设计技术上,我们同世界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燃气轮机分公司合作,西门子公司有设计、制造大功率燃气轮机的经验,设计这种风扇他们也有些独到的经验。”
  说着,劳斯就把杨辉带到了这具装配成整体的风扇旁,虽然这包装箱很大,但依然掩盖不住这风扇叶片的耀眼光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