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483

  杨辉颇为吃惊的看着这位吴总师的学生,完全没有想到这边的624所已经不声不响的拿出了符合所有技术要求的核心机,而且看样子还要继续进行寿命测试,似乎还能超过技术指标。
  “这位同志的意思是说现在的先进中推核心机已经达到了我们所要求的技术数据,寿命还能有所提高,现在你们就在进行这款核心机的后续潜力测试?”
  杨辉完全没有想到这边的624所拿出的核心机寿命居然比起当时西南科工要求的技术数据还要更高,这一点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需知当时西南科工和624所商定核心机技术数据的时候,那可是尽可能的将技术数据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往高的订,特别是寿命方面的要求就更是定的比较高的。
  当时西南科工就要求核心机寿命在使用单元体设计思想之后,核心机的寿命可以达到5000小时,当时624所方面还据理力争说这种高指标是难以完成的,没想到现在居然还能在寿命方面超额完成任务。
  对于杨辉的疑问,吴总师都忍不住要亲自来揭开谜底,毕竟在吴总师看来这款核心机的设计思想绝对是相当先进的,寿命处理技术虽然没有能达到世界前沿,但世界一流倒也能算勉强摸到。
  “要说到这核心机的寿命,我们还是得要感谢你上次从通用搞来的长寿命双转子主轴制造技术,不得不佩服通用的深厚技术积累,他们提供的主轴制造技术制造出来的主轴寿命是我们现在能制造主轴寿命的三倍。”
  话里谈到通用公司的技术,吴老也还是各种羡慕,有了美国这种雄厚的基础工业,通用才能够制造出这么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作为世界级燃气涡轮发动机专家,吴老对通用这种世界级巨头的能力非常清楚,甚至这次通用在这些技术上玩了猫腻,吴老也知道,但吴老依然选择了视而不见,有的时候太先进容易消化不良。
  倒不是吴老收了通用什么好处,而是吴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如何制造出超长寿命的航空发动机知道的比较清楚。而在清楚的知道了通用所采用的那些技术之后,吴老达到了知己知彼的阶段。
  比如这次通用方面将发动机主轴制造中的金金属表面涂层技术换掉,提供这种金属表面涂层技术不仅仅要通用提供特种金属涂料喷涂工艺,用时还要提供这种具备超强力学性能的表面金属材料。
  最主要的一点在于这种技术不仅仅可以在主轴上使用,在其他的发动机部件也能用,虽然没法用于高温涡轮的涂层制造,但最后三级的高压压气机有了这种涂层之后,综合性能又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这种技术只要有了力学性能更加优秀的材料,技术升级就不要太简单,通用才不会这么傻。
  这种情况下,通用把这种表面涂层工艺环节改为超声波冲击强化处理,这种工艺的效果比起通用自己最新拿出的涂层喷涂技术弱一点,但也不是弱太多,最主要的是这种技术很难进行技术升级,通用自然就乐于拿出这种技术来。
  这些事情杨辉自然是不知道,光听说自己上次从通用搞到的长寿命主轴制造技术在这款核心机的制造中起了的很大的作用,杨辉倒是能明白在单元体设计中一个长寿命的子系统对整体的核心机寿命影响有多大。
  “话是这样说的,但通用给出的主轴制造技术,寿命也只能达到4000小时,即便是使用的单元体设计,我想在一根主轴寿命到了之后,其它那些更换了多次的零部件寿命也应该是快到最后使用限度了,没有必要为了那些同样快要到了寿命的小单元而再更换主轴吧?”
  这边的杨辉是看了上次624所给出的核心机大概参数,他还大致计算了一下这台核心机的使用寿命,得出的结论是这款核心机的使用寿命刚好卡到4000小时就比较经济,至于以前提出的5000小时只是一个目标而已,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需要放弃也就给放弃了。
  现在按照吴总师说的这些情况来看,明显这款核心机的寿命要想超过最开始定的5000小时,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换一根主轴继续强行为核心机续命,这种方案虽然不会出问题,但在经济性上面就有些顾此失彼,这在研制民航发动机的时候绝对是不允许的。
  杨辉皱着眉头问出这问题的时候,吴总师倒是非常聪明的看明白了杨辉的担心,又一拍脑袋,这才给杨辉解释着这次核心机的奥秘。
  “我倒是怎么回事,其实两个月前我们给出的核心机数据并不准确,主要是后来我们掌握了通用提供的超声波冲击强化技术之后,又将这一技术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压气机叶片、燃烧室的强化工艺中,使我们的压气机、燃烧室寿命也有所强化,这就和上次提供给你们的数据不同。”
  解释了这问题的来源之后,吴老再要给杨辉解释为什么要换掉主轴继续使用的原因就显得相当简单。
  “现在的核心机使用了第一根主轴的所有寿命之后,已经更换过一次的压气机、核心机还有一千八百多小时的使用寿命,为了发动机的经济性考虑就只能换主轴、涡轮继续使用,按照我们的估算,将第二根主轴寿命使用完之后,就能达到这款核心机最经济的使用寿命。”
  杨辉完全没有想到,这事居然是因为自己拿出来长寿命主轴制造技术搞出来的幺蛾子,这真是……
  真是一件令人意外的意外之喜,但这种惊喜应该越多越好。
  不过杨辉听到这超声波冲击强化之后,总感觉哪里有些熟悉,好像这超声波冲击强化的未来似乎不止于此,好像这钟超声波冲击强化技术还能有一种改进方案,好像……
第451章
超声波喷丸强化
  “这种超声波冲击强化其实并不是太适合在我们这里使用,这种技术最大的使用方面是在有很多的焊接件的地方,它对焊接件的焊点可以有非常好的强化作用,通用提供这一技术对我们来说还算是不错,虽然他最大的用处是用在焊接件,但对普通的金属也有不错的强化效果,况且我们的发动机也有很多的焊接点,到时候也很有使用这种工艺的必要。”
  吴总师对这技术还是挺有想法的,这技术虽然没有特种金属喷涂对寿命提高来的明显,但胜在人家这一技术的适用面广,以后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静子制造都不再是现在中推核心机使用的这种榫卯结构。
  一体化焊接制造的压气机、静子环才是王道,而这些焊接起来的压气机、静子环虽然焊接技术很高端,诸如电子束焊、摩擦焊等等。
  技术听起来一个比一个高大上,但只要是焊接的构件就会有焊接处,这些焊接处就需要用到超声波冲击强化,这是绝对免不了的一点,可以说拿到这种技术也是不会吃亏。
  吴总师生怕杨辉知道了通用把特种表面金属喷涂技术换成超声波冲击强化之后心里不舒服,到时候对通用不爽倒是小事,就怕杨辉这家伙对624所不爽,那自己在这624所才过上没几天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这绝对不行。
  在解释了这超声波冲击强化技术的运用前景之后,吴总师又给杨辉说着现在国内老式的金属强化技术现状。
  “我们现在使用的金属强化工艺,出了表面热处理之外,物理上的处理工艺也就是表面喷丸强化工艺,都是在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技术,虽然后来有了喷砂处理工艺,但各方面依然还是显得落后,我们需要趁这次机会升级我们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听到这里,杨辉没有原来如此的表情,反而是一种恍然大悟一般的样子,刚才听到超声波冲击表面强化处理之后,杨辉总觉得哪里熟悉,现在听到喷丸强化之后终于想起自己刚才觉得熟悉的是什么东西了。
  其实杨辉熟悉的不仅仅是超声波冲击强化工艺,这种技术在上一位面共和国的航空工业用的不太普遍,倒是在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中使用这种技术的时候较多,共和国也仅仅是俄罗斯引进了一些这种技术的加工设备使用。
  杨辉所熟悉还有一种技术,它就是在上一位面的二十一世纪中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的超声波冲击强化和喷丸冲击强化处理技术的融合产品,这一技术叫做超声波喷丸强化。
  这种超声波喷丸强化技术,要严格的说起来并不能算是超声波冲击强化的改进,这种金属强化技术和超声波冲击强化有很大的区别,一种是对金属内部进行强化,一种是表面强化。
  超声波喷丸强化的工作介质实际上是喷出的丸体、沙粒等等,超声波只是一种驱动丸体、沙粒的介质,两种技术相比起来是有着绝对的不同。
  既然这种技术是靠喷丸与金属冲击完成强化,那这种技术的强化效果就更多的比较像喷丸强化的效果,不同之处就在于驱动丸体、沙粒的介质所带来的各种不同的好处。
  说起来这种技术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至少比起传统的喷丸强化要好很多,而对这种技术研究最深入的则要数法国人,上一位面的法国人在96年开始着手和一方面的研究,在2000年就拿出可以投入使用的设备。
  随后,这种设备就被制造CFM-56发动机的法国赛峰集团大量采购,大量用于法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中,随后又有各个飞机制造厂采购这种设备并广泛的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在2000年之后,人们普遍听到在共和国航空航天系统大量宣传使用高大上的激光冲击强化各种金属,使得共和国的飞机、发动机等等工业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增加。
  这的确是事实,共和国的863计划中重点点亮了激光科技树,自然共和国就在激光冲击强化这一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但这种东西也并不是万能的,首先在能耗上就有些让人吃不消,众所周知激光器大规模运用的拦路虎中,能耗就是其中的一方面。
  可以这样说,共和国在上一位面的确有使用激光冲击强化一些航空航天装备的关键零部件设备,但碍于成本的原因还是在很多的零部件上依然没有办法进行激光冲击强化。
  别说什么军事装备要不计成本,在大量采购的时候完全不可能说什么不计成本,连美帝这样的土豪都不敢所有装备全部一起这样玩儿。
  而要在成本尽量低的情况下制造出优秀的航空航天装备,不仅要有高端的像激光冲击强化这种东西,稍微低端一些的金属强化设备还是应该有的,而这种超声波喷丸强化设备就绝对是不二之选。
  在共和国已经开始了863计划之后,杨辉完全不用管共和国在以后的激光加工制造领域的事,只要有需要,什么激光烧结、3D金属打印、激光冲击强化都是分分钟的事。
  杨辉现在就只是需要考虑一下以后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中低端金属强光设备问题,这种超声波喷丸强化技术就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种超声波喷丸强化的确很优秀,在航空航天这种变态的加工制造领域的确要算是中低端的技术要大规模使用,但以后投放市场之后也绝对是牛的一比的金属强化设备,这种东西在普通的金属加工领域当做尖端设备使用也绝对是镇厂之宝的东西。
  也就是说超声波喷丸强化要比激光冲击强化更加亲民一些,以后市场广阔,在上一位面中的超声波喷丸强化设备都被法国佬垄断,在共和国完全就没有关于制造这种设备的一点风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失策。
  现在引进到了超声波冲击强化设备,杨辉儿倒是愿意提点一下共和国有实力制造喷丸强化设备的单位,抢在法国佬之前拿下这一设备的专利、制造技术,到时候也算是一桩乐事。
  想到了这么多,杨辉倒是不再多犹豫,点点头表示对吴总师的说法肯定,随后又再次将目光转移到这台核心机的数据中,不管如何,现在能定型这款核心机才是杨辉最关心的。
  ……
  在抵达624所后的第三天,高空舱中就装上了涡扇10A发动机,看到这一款发动机漂亮、时髦的尾喷口,杨辉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能够有这样一款不错的发动机,虽然不至于能够给现在研制中的JF-17战机多富余的推力,达到美帝那种变态的级别,但是至少算是发动机不会飞机的拖后腿。
第452章
原来资本不小
  用三天时间断断续续的进行了涡扇10A发动机的测试,也终于拿出了涡扇10A发动机的不同高度、速度的推力损失数据,将表格数据、推力曲线和以前的涡扇10发动机两相对比之后,情况也就相当的明了。
  拿到这些数据,不仅是涡扇10A发动机定型评审组表示非常满意,同样负责涡扇10A数据测试的624所方面也吃惊不已。
  燃气涡轮研究所进行着共和国先进航空发动机核心机研制,但先进航空发动机中的各种关键部件燃气涡轮院也是有着各种预研,对于西南科工突然拿出来并定型的收敛-扩散尾喷管,624所也感觉这西南科工实力的确不俗。
  随同着一起来凑热闹观看涡扇10A发动机测试的吴总师是各种惊讶,对于这种运用到了涡扇10A发动机中的尾喷管技术,吴总师第一反应及就是现在刚研制成功的中推核心机。
  “这种涡扇10A发动机上面的收敛扩散尾喷管技术,应该是我们乃至国际上都算先进的尾喷管技术,把它运用到我们以后由中推核心机开发出来的新一代中推发动机中,绝对是完全可以完美使用,看来新一代中推发动机的各项技术在西南科工早就有所准备啊!”
  吴总师倒是慧眼识货,对涡扇10A发动机上面运用的这一新技术也是门儿清,西南科工在早期之所以批准涡扇10A发动机在没有国家立项的情况下研制,不仅仅是涡扇10发动机的确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改进,借此机会对收敛扩散尾喷管技术进行试验、储备也是一大因素。
  随同着一起到这里进行测试的李巨丰总师也知道西南科工后续的军用涡扇发动机研制计划,自然是知道吴总师说的新一代中推核心机以及新一代中推发动机是什么东西。
  “吴总师这话说的倒是不错,我们早早地就进行了新一代军用中推涡扇发动机的预研,现在的涡扇10A发动机倒也有验证新技术的意思,只要国家立项,我们可以在三到四年之内拿出成熟的新一代中推发动机。”
  这边的李总师说的确是一点也不假,西南科工在进行CG-2000发动机的紧张研制的时候,利用一些时间也在对新一代军用中推的各种技术进行预研,以备后面随时都有可能的新一代军用发动机立项研制。
  ……
  话说的好听,对未来畅想的也非常美好,但是现在这里的主角并不是连图纸状态都还没有的新一代先进中推核心机,而是共和国现在的军用当家花旦涡扇10A发动机。
  杨辉走到评审组的组长旁边,这次的评审组组长依然还是上次涡扇10发动机的评审组组长吴大关吴老,这位老先生和杨辉的关系倒也算不错,在杨辉走过来的第一时间就明白了杨辉要准备说什么。
  非常满意地点点头:“放心吧,这涡扇10A发动机的性能的确达到了规定指标,研制的收敛扩散尾喷管也是国内了不起的第一次突破,我们这边评审组绝对不会卡脖子。”
  在吴老的表态之后,一起前来参与发动机定型会的评审组专家也随后站出来肯定着,对于西南科工涡扇10发动机的来龙去脉以及现在的使用情况也是非常清楚。
  “放心吧,我们以前就经手了涡扇10发动机的定型研制,经过这几年的使用涡扇10发动机也的确是一款优秀、可靠的产品,西南科工的能力确实很不错,现在的涡扇10A发动机想必也会继承涡扇10发动机的优秀基因,并且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听到这些溢美之词,杨辉心里对涡扇10A发动机的定型也有了底,综合各方面看来,这次的涡扇10A发动机肯定是不会再出什么问题。
  这时候才连忙满口回应:“那评审组的意思就是我们这款发动机的定型已经没有问题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出具正式的文件,我们也好准备小批量生产一批发动机用于FC-17项目的使用,这FC-17项目也是等着用发动机。”
  既然杨辉把话都问到了这里,作为评审组组长的吴老自然也就给个准信儿,反正发动机定型的所有程序都已经完成在,不过就是一份文件的事。
  有些无奈的看了还在刨根问底的杨辉,对于杨辉这种作风,吴老也是有些无奈,都这么多年了杨辉还是没有改,不过这挺好的习惯也没有必要改。
  “行了,我们这边评审组明天就给你们出具发动机定型文件,你就在这里等上两天就好了,反正这边的中推核心机定型也和你们西南科工有关系,你在这里看看也不错。”
  对于吴老的这种说法杨辉到是很认同,但奈何发动机定型很繁琐,核心机的定型同样也不简单,关系到以后发动机的研制是否顺利,核心机的审查甚至更加严格。前面的这些设计资料审查,没有十天半个月绝对没法进入到核心机的实际性能测试,说起来大概要有一个月才能最后出来结果。
  杨辉是绝对不可能让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都耗在624所看这些资料,这次来涪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关于FC-17闪电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的雷达问题,现在还要看长红厂的进度,杨辉还是需要去看看实际研制进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