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483

  话刚说完,这边负责控制高空台的工作人员也来劲儿了,猛地将气流的流场变化再次加大,百分之十五的测试裕度确实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首先就是发动机的在气流变化的第一时间,由最开始的尖哨变为低沉,这意味着发动机即将进入到危险的喘振状态。
  不过令人惊讶的则是这台核心机也仅仅只是在变化最大的那一两秒有过低沉的声音,随后马上就再次变为正常的尖哨声。
  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问题,在发动机进口气流畸变如此大的时候,若是还是不做出点儿反映那才是怪事。
  作为一台核心机,肯定是没法和完全体的发动机去比喘振裕度,能在百分之十五的进口气流畸变的情况下有这样的表现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核心机只能算是一台单转子的小涡喷,单转子的喘振裕度本来就没法和双转子比。
  评审组却不会这样的按照个人的推理就下定结论,他们需要拿到在那一两秒时间之内的压气机振动波形图做评估。
  吴老拿到这份图,一眼就看到了长长的条带中间那一段异样的波形。马上采集数据,召集人手进行分析。
  “吴老,这图表明核心机的喘振只是在发展阶段就停止了,看来这百分之十五的裕度应该就是一个极限值了,就算有差别,恐怕也不会太大。”
  被吴老招呼过来的也是评审组的副组长,对于这种简单明了的振动波形分析简直不要太简单,这就是喘振在发展阶段就被克服的典型表现。
  能看明白这一点的人是一点儿也不少,随后的几人都对此分析点头表示同意。
  “那好,那就按照这百分之十五的标准为点,先往下回落到百分之十四的裕度,我看看核心机的喘振发展趋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随着测试命令下达,开始退一步进行测试,百分之十四,还是有一点趋势,百分之十三似乎是没有了,到实波器显示依然还有些危险。
  再次降到百分之十二之后,终于明白了情况,不仅核心机运转的声音没有变化,就连振动波形图也没有什么起伏,绝对看不出来刚才有什么气流畸变的情况。
  “好了,就是这个数据,百分之十二的喘振裕度,在这一阶段中核心机不会有任何大的动静。”
  随着数据报出来以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国际数据规定的核心机喘振裕度都是在百分之十以上,看来这一关是过去了。
  为了测试能更加严谨一些,又在测试中直接将气流畸变增加到百分之十六,这时候就像捅破了天一般。
  核心机喘振的所有状况都在一刻出来了,看这情况是绝对没法由核心机自己处理这些气流畸变。
  马上停止核心机运转,采取各种紧急措施解决问题,防止核心机被损坏。
  “在百分之十五之前的所有气流畸变整台核心机都能自主克服,但最好是在百分之十二阶段就最安全。”
第461章
结束与开始
  一台核心机的测试定型要经历很多的程序,虽然没有一台发动机整机定型测试那样的麻烦,但也绝对是少不了多少。
  在对核心机整机实际数据测试之后,在万众瞩目中终于出了最后的结果。
  所有的测试数据摆在桌上摞了老高的一层,而这些数据才是左右评审组做出最后结论的关键因素。
  “好,现在我宣布,整台核心机的研制完成定型测试,我会将这些测试数据全部打包带走留作备份,帝都还有一大帮人等着我们评审组的数据。”
  吴老作为评审组的组长,他的一言一行虽然不能说是完全代表了评审组的意思,但在对核心机测试结论这样的大事上肯定是代表了整个评审组的意见。
  当吴老话刚落下,其他的评审组成员也一片附和之声,有了这些测试数据的作证,谁也不能说这款核心机还不能定型。
  “吴老,我们这款核心机这就定型了,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这款核心机的基础上开发航空发动机了?”
  杨辉盼了这么多年,624所更是十年磨一剑最后才拿出这东西,西南科工也是大量投入资金,终于是要开花结果了。
  至于在核心机的基础上开发完整的航空发动机,这自然是一定会有的,一款核心机最大的作用就是为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扫除障碍,现在将最大的障碍扫除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吴老自然是肯定地回答了杨辉的问题,而且这次吴老还给杨辉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这是自然,有了核心机我们自然就要着手研制航空发动机整机,你们的CG2000发动机项目我也是知道,现在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整机装配了。”
  说到这里,吴老那满是皱纹和老人斑的脸也难得的挤出了笑容。
  共和国第一款按照国际航空发动机研制规律研制发动机,现在已经跨过了最重要的第一个节点,光明的未来也不再遥遥。
  这边的核心机研制完成,西南科工自然是各种高兴,同样作为核心机研制单位的624所也是笑声不断。
  唯有作为624所所长兼任总工程师的刘总工心里却五味杂陈,这款核心机研制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这对于单一的科研型单位624所来说,也意味着手中没有了项目。
  没有了科研项目的研究所能干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最近的刘总工思考的,这种担心也就是同样担任了这次中推核心的吴中华总师能体会到。
  虽然吴总师上了年龄,但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又到旁边拍拍刘总工的肩膀。
  “现在不要想那么多,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没有了科研项目,624所也还能靠这些专用的燃气涡轮试验设备过活,所以624所肯定是不用担心没钱过日子。”
  吴总师眼光最为独特,他一眼就能看出这624所最为重要的资源是哪些,一针见血地提出建议之后,倒是让关心则乱的刘总工恍然大悟。
  话是这样说的,但在吴总师的心里还是有这一些其他的想法,只是现在的吴总师还有些难以下定决心罢了。
  就在624所两总还在各种纠结的时候,评审组已经出具了联合评审结果。
  一份并不算太厚的文件,看起来并不是太厚,只是将核心机的一些重要数据写了上去,以及最重要的评审组专家联合意见、签名!
  吴老拿着东西走上前,郑重地将评审合格证交到刘总工手上,毕竟这位是624所的所长,交给刘总工是最好的。
  “拿着吧,这是整个评审组对这款核心机的一致评审意见,相信这也是624所等待了多年的一份肯定。”
  不管刚才心里有些其他的什么杂七杂八的想法,现在的刘总工绝对是由衷地感到无比自豪,转过身又把吴总师叫过来。
  “吴总师,你对于这款核心的研制中的作用绝对不可或缺,现在接收评审合格意见的时候,你也不能缺席。”
  吴总师这时候也不多矫情,对于这样的荣誉吴总师以前也没拿到过,唯一一个由他主持的燃气轮机项目,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说起来这还是由他出任总师的第一个成果。
  就这样,624所的两总一起从吴老手中接过这份核心机的评审文件,两人又互相看了看这份文件,这是整个科研项目组的心血结晶。
  异常珍重地将型号评审合格证收起来,这时候是各种庆祝的时候到了。
  整个624所都洋溢着喜洋洋的气氛,庆功会因为624所地处偏僻的原因并没有大操大办,但624所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这绝对是整个研究所好多年都没有的大型庆功会,说起来好像也只有上次的101高空台验收合格才有这样大的场面。
  就在众人庆幸的时候,杨辉和吴老坐在了一边的一处安静的地方,好像吴总师有话要对自己说,看起来似乎还很郑重。
  这就容不得杨辉不打起精神来,想到吴老一直都是在帝都工作,这次吴老要说的恐怕就和帝都的一些事有关。
  “吴老,这次应该还有些比较重要的事要说对吧?我这里一定仔细听着。”
  眼看杨辉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吴老也直接说明情况,要说这次的事确实挺让人激动的。
  “现在我得到的消息也不知道是不是准确,但根据我的分析,这事儿应该是八九不离十,西南科工需要提前准备一下才好,这个项目关系到西南科工以后能不能挤身世界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一流水平。”
  虽然吴老并没有把话说完,但杨辉也能从这几面隐约猜到了一些情况:吴老这次要说的肯定和航空发动机有关,而且应该还是那种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
  说到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杨辉就不得不想到现在的这款世界一流的中推核心机,难道……
  “项目和我们的中推核心机有关?若是这样的话,倒是的确值得西南科工全力以赴,毕竟我们在设计这款核心机的时候就确定了要军民两用。”
  对于杨辉的猜测,吴老倒是似笑非笑的点点头,实在是杨辉猜的太准了。
  “猜到很不错,项目的确和中推核心机有关,但也可以说关系不大。首先来说,因为这次是个军用新中推研制的项目,所以你们要注意提前考虑,但觊觎这个项目的不止西南科工,奉天方面也在行动。”
第462章
该来的还是来了
  听到了吴老的话,杨辉倒是明白了情况,看来这次的新一代军用中推发动机项目应该是很受重视。
  至于说为什么要研发新一代先进中推,杨辉倒是想到了一些情况,或许军队方面开始实际推动新一代双发战机的进度了。
  杨辉猜的很不错,现在的军队高层的确开始了对新一代双发战机的实质性研究。
  首先就是空军对于现在的歼七五体格非常不满,虽然这款飞机狗斗性能出色,但载弹,航程一直都是硬伤。
  至于说什么歼八二战机,现在的军队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仔细思考之后,也对这款飞机有了足够的认识。
  这一位面的共和国提前开启了八二工程,合作单位也变成了在双发战机方面更有经验的麦道公司。
  但成也八二败也八二,几个月前奉天和麦道方面已经将八二工程做出了大致完成定型的试飞机。
  使用了APG66雷达的八二工程,又用上了更加充沛动力的涡扇10发动机,看起来战斗力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保障。
  一脸高兴的共和国空军方面那也是豪情万丈,提出要求希望可以和F15比空战能力,毕竟大家都是双发战机不是,加上新的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也挺充沛,推比比起F15虽不及但也不是天差地别的差距,看起来这好像还真的有点可比性。
  要说这时候的共和国军队也是对八二工程的定位有些糊涂,当然,这也和这些年共和国空军的转型有些微妙的关系。
  最开始的歼八就是典型的截击机气动设计,现在的八二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至少在推比、雷达方面似乎真的具备了空优作战的能力,但关键的气动依然没有改变。
  这样就去和一款在研制之初就喊出每一磅重量都是为了空优作战的F15比,这是不是有些……
  毫无疑问,作为一款截击机气动设计的歼八二,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要往空优发展,但最后的结果让人哭的不要不要的,只要一近身就直接被F15提前占据各种优势。
  好在来自共和国的试飞员比较机智,由于以前就是飞歼八战机的飞行员,在眼看和F15空战无望的时候,为了保存共和国颜面,果断地将飞机拉升高度到两万米以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