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483

  “好的,那就解释一下我们用在了新歼方案上的双斜切乘波进气道技术,这种技术源自怀柔基地的气动探索结果,该技术利用超音速乘波增压原理,实现在大马赫飞行时不需要复杂、笨重的进气口调节系统,从而实现飞机整体的减重至少150kg。”
  此话一出,顿时引爆会场,从来没有听说国内能搞出这么牛逼的东西了,这到底是怎么来的,特别是奉天方面更是惊讶无比。
  这尼玛是怎么回事,居然能有这样的好东西,而且还是帝都怀柔基地出的技术,距离帝都最近的我大奉天所居然不知道!
  想想若是有这东西,明显这次我奉天所带来的方案就能更加优秀一些,现在这情况有些不对啊,看来现在奉天所的影响力有些降低了,老虎不发威……
  这边的西南科工队伍则是另外的表情,由于现在还不知道611所是来陪太子读书的角色,看到自己当时准备搞出来用的加莱特进气道被“资敌”了,杨辉心里那也是一万个神兽狂奔……
  良久之后:“奈何啊!既然我当时把这技术交给了怀柔基地研制,这东西肯定也不止是我西南科工一人独享的,反正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东西,也就随它吧!”
  西南科工这边本来是该最大反应的方面都没有了反应,对于611方面的加莱特进气道也就没有了什么问题。
  其他的诸如西飞、洪都两家也只是看了看这项目,随后也就是羡慕的看了两眼,心里最多也就是衡量一下自己的方案是不是也可以换用这种进气道。
  “这种进气道的技术的确是由怀柔基地研究的,这一点我们科委可以确认,至于这种进气道有没有这样的效果也不用担心,这技术是通过了科委验收的。”
  丁主任这时候也是站出来肯定着加莱特进气道的效果,算是从侧面肯定了611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听到丁主任力挺这种新的进气道技术,所有人心里都悬了起来,难不成这次还真的要让611所碗里、锅里一起吃?
  “我们611所的方案就是这样,这一项目绝对是一款空地双优的气动设计。”
  仅仅是解释了一部分之后,杨为就选择了结束演讲,反正最后也没有可能把这个项目继续下去,后面的具体如空重、最大起飞重量、航程数据,杨为甚至都没有研究过。
  说的简单一些,这次的611所方案说成是611所对双发先进鸭式气动布局的探索更合适,自然这种气动就还会有更多的改进余地,至于以后会改成什么样子……
  杨为现在也并不知道,反正肯定要比现在的十号工程更加先进,但先进到什么程度就连杨为本人也猜不出。
  看着这边的611所的方案颇有些虎头蛇尾的味道,包括西南科工在内的所有人都搞不懂是什么情况,而这迷糊肯定不会持续太久。
  随着第二天的到来,第二家单位的设计方案也要出场了,而被排到第二个出场的不是别的,就正是西南科工的右边邻居:洪都。
  从当年的十号工程方案中一开始就被奉天所秒杀,甚至连同后来的搅局者611所过招的机会都没有。
  自当年的强六失败之后,洪都厂也开始了埋头蛰伏,在军用飞机项目中,一方面是对老强五的不断进行现代化改进,另一方面则是着手L8教练机的研制。
  直到这次,国内再次整出了先进战斗攻击机项目,作为国内的老牌攻击机研制单位,洪都厂再次祭出自己的大招。
  洪都厂对这种可变后掠翼的痴迷,就如同611对三角翼的、诺斯罗普对飞翼的痴迷是一样一样的。
  自强六下马之后,洪都并没有放弃对可变后掠翼的研究,甚至还自酬资金继续在八十年代对可变后掠翼进行技术预研。
  而洪都自酬资金完成的变后掠翼技术,一直到88年才真正全部掌握,同年还得到了科委的科技进步奖。
  由此可见,洪都在88年之前肯定是没有放弃对变后掠翼的研究,或许是洪都还在奢望国内会有研制大型变后掠翼轰炸机的需求,那时候……
  然而,没有等到类似图160、B1这类大型变后掠翼轰炸机的立项,反而是国内再次上马了双发变后掠翼战斗攻击机项目,这简直就是对洪都不屈不挠坚持研究变后掠翼的最大好消息。
  自从接到科委、军队的新一代双发战斗攻击计划,陆总师再次带队深入研制了新的双发变后掠翼机。
  这次的洪都已经完全攻克了变后掠翼技术,陆总师自然有的放矢,同时参考了国外的两款双发变后掠翼战机的设计,陆总师拿出完全不同于老强六的设计方案。
  再次来到帝都,陆总师又是走马上任,站上演讲台上,陆总师仿佛宝刀未老。
  “洪都带来的依然是我们的看家技术变后掠翼设计,不同于十年前的强六设计,这次我们的方案更加优秀!”
第494章
跨界混血
  洪都方面不出所料的再次拿出了传家宝:变后掠翼技术,而双发变后掠翼战机就可以有很多的设计方案,这次的洪都很有信心。
  “采用双中推发动机设计新歼,我们在设计上做了很多的方案,但考虑到攻击机需要强大的挂载能力,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中央升力体布局。”
  所谓中央升力体气动布局,这就是说为整机提供升力的不仅仅只是飞机的机翼,机身同样也能起到提供升力的作用。
  这样的设计思路,常见于早期的航天飞机机体设计,那时候的航天飞机甚至没有机翼的存在,就是一个造型怪异的升力体布局。
  而在大气层内的飞行器方面,最早用上升力体布局的军用飞机型号已经不可考据,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则是:用了上机身升力体布局的军用战机,从来都不会是弱机。
  比如大名鼎鼎的苏联苏27战机,这就是典型的机身升力体设计,有了较薄的机身下部和凸起的机身上部,这样的设计飞行器机身是除了机翼以外的额外升力来源。
  如果说苏27的机身升力体设计还不太明显,那就换个更加明显的机型:美制F14,这款飞机采用两侧进气道设计,从而留出了超薄、宽敞的机身,这就是在军用战斗机上面采用机身升力体设计的典型。
  较薄的同时又相当宽大的机身,这就是中央升力体的典型特征,F14采用这样的设计不仅为飞机提供了更多的升力,同时也为F14增加了4个可以挂载AIM54远程空空导弹的重型挂点。
  些就是机身中央升力体设计的牛逼之处,不仅能额外增加飞机的升力,同时还能增加飞机的重型挂点。
  在F14的机翼不能挂载导弹的情况下,还照样能挂载大量的AIM54导弹,这就是得益于中央升力体设计的好处。
  现在、洪都方案也提出在可变后掠翼方案基础上,给机身设计出中央升力体,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洪都方案就是——小F14……
  洪都方案会是什么样,暂时还没有看到有模型、效果图,甚至三视图的存在,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在尽情地根据陆总师透露出的蛛丝马迹脑补着……
  直到陆总师示意着自己的徒子徒孙将模型抬出来,将效果图、三视图都通过投影仪放出在银幕上。
  直到这时候,众人终于能看明白这是什么东西了,杨而辉心里也是笑了,洪都这次的方案也不知道该说大杂烩还是说原创。
  “我们采用翼身融合设计的同时,也引入了变后掠翼设计,双发双垂尾设计,在机身的设计上更加……”
  陆总师在不断地介绍着,杨辉的心里却是怎么也没法淡定,洪都这边真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光是听说陆总师的介绍,自然是没有什么直观的感觉,而杨辉看了效果图之后,已经明白了这洪都的强大之处。
  所谓洪都方案的中央升力体布局,这完全就是缩小版的苏27机身设计嘛!
  优美的流线形机身设计,机头微微下倾,平坦的机身之下是骑着左右各两具独立的进气道,两台发动机配上了苏27式发动机、垂尾布局。
  这样的设计简直就是缩小版的苏27,不同之处就在于苏27用的是固定式后掠翼,而洪都这次也算是为它换上了可变后掠翼。
  将苏27改为可变后掠翼,也亏这洪都能够想出来,这尼玛简直就是太颠覆杨辉的三观了。
  但这种设计方案却怎么也都没有让人感觉到什么违和,看起来似乎也挺顺眼的,至少要比米格29看起来好看多了。
  杨辉能看出来这洪都方案有借鉴苏27的气动设计,但也不得不佩服洪都的设计之优秀,完全是深得变后掠翼的精髓。
  以苏27的那种机体设计,你肯定分辨不出是采用呢中单翼、还是上单翼,这种翼身融合的设计已经相当不错了。
  杨辉一开始倒还以为洪都方案会是缩小版的F14,毕竟以F14的挂点设计来看,那绝对是可以大量挂载弹药的设计。
  到时候不管是对空还是对地,都能有不错的效果,毕竟上一位面的F14炸弹猫也是相当牛逼的东西,海湾战争中那绝对是空地双优的存在。
  至于说洪都山寨狂风的设计,杨辉也觉得可能性很小,毕竟狂风的那种设计,光是进气道下方、变后掠翼机匣下方的挂点,并不能提供很多的弹药挂载能力。
  而事实也正是如杨辉所猜测的那样,这次的洪都在机身气动设计上采用了苏27的设计,但在最重要的变后掠翼机匣上就采用了典型的美式设计。
  陆总师又继续介绍着,对于变后掠翼的设计方案,最重要的还要算那笨重的机匣。
  “我们的机匣设计借鉴了F14设计思路,机匣由钛合金制造,在降低了重量同时也能增加机匣的力学性能,通过柔性密封材料对机匣的缝隙进行可变填充。”
  这边听到洪都要采用F14式的钛合金变后掠翼机匣,第一反应:这东西绝对的高大上啊!
  但现在的共和国要做出这种复杂的大型钛合金结构件?对于F14的那个钛合金机匣,杨辉还是有所听说。
  用钛合金来进行机匣制造这一点就不说了,柔性密封材料随着机翼的变动对机匣的间隙进行填充,这样的设计也是F14的重大亮点。
  而这些技术问题,都是需要大量攻关的项目,洪都敢全部上这项目?
  “敢问陆总师,洪都真的具备了加工变后掠翼钛合金机匣的能力?可变柔性填充材料也攻克了?”
  杨辉的两个问题,直指洪都可变后掠翼方案的硬件难点,只要这两点不解决掉,洪都方案就绝对不可能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杨辉这么激动的询问着变后掠翼的技术难点,陆总师也是风清云淡。
  “可变柔性填充材料我们洪都已经完成了技术攻关,在材料性能上绝对不输F14;钛合金机匣的问题也通过持续的攻关,完成了机匣结构设计;至于钛合金加工的问题,我们洪都也是有很多的技术积累,若是能有国内的密切配合,自然也不成问题。”
  陆总师说到这里,也是有着自己的考量,正如他说的那样,在柔性填充材料上的确没有了问题。
  结构设计也是通过特殊渠道,搞到了多形变后掠翼机匣设计,米格23、F111,甚至F14都被洪都把机匣大卸八块,现在都放在洪都进行着内部展览。
  机匣的结构设计对于洪都来说,也的确是不成问题,最重要的钛合金加工技术,洪都那也是好多年之前就有研究,比如洪都在七十年代搞的歼12战斗机,就是大量采用了钛合金的结构设计,所以说洪都在钛合金加工制造能力上还是相当不错。
  而陆总师刚才说到国内的密切配合,其实指的就是西南科工钛合金加工基地的技术能力,陆总师自然知道这个时候直说由西南科工支援技术肯定不行。
  但陆总师也知道,若是洪都拿到了新歼项目,要让西南科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当个配套单位肯定不会有问题。
  若是洪都这次项目方案失败了,那就更没有必要担心了……
第495章
强劲对手
  洪都这次拉出了苏27机体缩小版的设计,又用上了F14的钛合金变后掠翼机匣,怎么看这东西都是相当有想法的设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