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483

  再次来到624所,刘总工似乎早就得到了消息一般,大老远的就在研究所门口同杨辉来了个巧遇,这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感慨万千。
  “刘总工啊,上次你不是说手中没有项目嘛,我这就给你带来了一个项目,一款可以涵盖3-5.5吨推力的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核心机,这就是我们西南科工接下来在航空发动机业务中最大的一个动作,不知道624所可愿意接手这项目?”
  一早就从科委那边得到了消息,现在听到说要和624所合作开发一款新的小推力涡扇发动机核心机,刘总工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示意杨辉随同一起往办公室去坐下来商量具体的情况。
  等到坐下来之后,才看到办工桌上面已经有了一份资料,而看了一眼这东西一眼之后,杨辉的眼睛渐渐地亮了起来,这不就是现在正需要的核心机设计资料吗,看来624所的预研一早就瞄准了现在的需要,眼光是挺毒辣的。
  把东西放好之后的刘总工转过身之后,就看到了杨辉的动作:“哟,你都已经看到了啊,怎么样,对这份关于小推力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的技术构架感觉如何,我们624所都已经对这款核心机进行了具体的工程设计,利用我们之前研制中推核心机的成熟技术,完成这次的项目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刘总工作为624所的所长,对于共和国的航空发动机现状也是相当的清楚,在杨辉当初留下资金要求624所对小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进行预研的时候,刘总工就已经猜到了西南科工的需求是一款什么级别的核心机,毕竟西南科工在航空发动机线上的空缺是个专业人士都能看的清楚。
  而杨辉看到这份资料之后也是高兴不已,完全没有想到624所如此神机妙算,已经提前开始了核心机整机的研制,这就意味着发动机的研制又可以再加快至少半年时间,这对于一款民用发动机的来说,那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错,非常不错,我看就可以按照这个设计方案继续下去,差不多也可以满足我们这次的新小推的所有需要,就是不知道完成研制需要多长的时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521章
走错了门
  由于624所提前开展的核心机研制工程进度很不错,很多的数据也就不用双方再过多的有什么讨论,即便是杨辉对这核心机的部分技术还有些不满意,但碍于核心机的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方面都要受到国内具体水平的限制,杨辉也只能是做了妥协。
  对于杨辉的这丁点儿的不满,刘总工也只能表示遗憾:“一些方面的数据的确有些不太好看,但我们需要的是整个核心机的总体性能优秀就够了,我可以保证最后的数据一定可以满足性能要求,就以我这624所所长的名头来保证,90年年底之前拿不出合格的核心机,我这所长也没有必要在当下去了。”
  刘总工倒是胸有成竹,杨辉就更不好再多说什么,好歹人家624所也是国内在核心机研制领域中的大哥,西南科工这些年都因为中推核心机的项目,在涡扇10发动机上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队伍也被拆的四分五裂,也就只能在核心机三部件的燃烧室上面能够把624所压下去,现在的西南科工和624所已经隐隐有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技术交叉。
  也就是说,现在若是由西南科工自己来做这次的中推核心机项目的话,还并不一定会有624方案这样优秀,该是人家624所干的活儿,西南科工抢也抢不走。
  “那就按照这个方案继续下去吧,能够在90年之前拿出成熟的核心机,我们西南科工还能有什么多说的,一切都要看结果说话。反正还是那句话,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核心机的喘振裕度要高,我们这次的核心机是用来做民航客机动力,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之所以一在强调这次的核心机喘振裕度要设计的更高一些,这都是因为按照巴航工业给出的支线客机飞行记录来看,支线客机飞行高度本来就没有干线客机飞的高,更加容易受到乱流的影响,加上这飞机的体积、重量都没法和干线客机比,飞行环境的舒爽完全可以和飞军用运输机比。
  不仅乘坐感觉比不上大飞机,由于飞行情况变化太大,发动机的进气情况也会有更多的变化,这就要求发动机有更高的喘振裕度,这一点是杨辉必要强调的一点。
  而刘总工这时候似乎也听烦了,索性就直接告诉了杨辉这次的核心机设计是按照什么要求来干的,它相信只要杨辉通过之后就什么也不会多说了。
  “我们这次研制的核心机又不是只用于民航而已,研制中就考虑到了军民两用,能满足军用的喘振裕度要求,民用还会弱了吗?我不信民航客机的飞行环境有军用飞机的飞行环境恶劣,所以你就放一百个心好了。”
  听到这核心机是军民两用之后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反而还有一丝的高兴,能够军民两用的小推力涡扇发动机,这就意味着以后的军用涡扇发动机线也不用担心了。不管是大型的喷气式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还是以后有可能是L-15教练机,都不用再担心发动机的问题,这或许将会是共和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在飞机立项之前就有了成熟的发动机使用。
  “如此我们就拭目以待了,五千万人民币加上两千万美元,我们也会很快到账专项资金中,反正钱不是问题,只要求保质保效率就好。”
  对于这次的核心机研制,624所给出的科研费用要求已经是相当的虚高了,按照624所的估计,只需要那五千万人民币就可以完成核心机的开发,另外的两千万美元实际是624所准备用来搞其他的项目的。
  杨辉也不是看不出来这一点,之所以愿意给这两千万美元,还是因为这笔资金和西南科工敲诈到巴西的三亿美元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了,加上624所办事也比较厚道,给研制的是军民两用核心机,对于这两千万美元的要求,想了想之后也就给了624所。
  而刘总共也是满心的欢喜着,能够拿到这额外的两千万美元那可是整个624所想都不敢想的好事,首先这两千万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再加上这笔自己还是美元为单位,这可就了不得了。
  想起自己前不久受邀到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访问的时候,苏联的那些设备很多都是现在624所没有的东西,当时苦于兜里没钱,即便是苏联都同意了出口一些专用的测试设备,刘总工依然是没有钱采购这些东西,但现在有了这笔钱之后嘛……
  “好好好,我们这边一定以最大的热情完成这个项目,还望这资金赶快到账,我们还准备用这笔资金采购一些专用设备,这对我们接下来的科研测试工作将大有裨益。”
  只要自己把钱到位了,而624所也保证把东西按时拿出来,杨辉是不会去管624所用这笔资金去采购什么。
  关于新的核心机问题,情况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再次回到西南科工的时候已经是距离杨辉离开之前整整二十天,而离开之前正要召开的歼18雷达选型已经完成,最后的结果倒是有些出乎预料,但也没有做太多的纠结。
  反正这雷达的选型实际上也并不能算是有由南科工做主,这东西其实是可以算成和发动机同样重要的子系统,发动机都是由军队选择型号,这次的雷达自然也是由军队选择,军队的选择就是直接奔着性能最好的一款雷达去。
  不同于上一位面的歼八二工程,这一位面的歼八二工程因为杨辉蝴蝶翅膀的原因生生的给提前了两年,现在的歼八二战机已经实现了生产定型,首批一个飞行团的采购份额还是由空军给了奉天所。
  毕竟在这个年代来看,歼八二还算是共和国唯一能够负担得起的一款双发“长腿”战斗截击机,而这一位面的八二工程使用的雷达也大变了一个样,来自F-18的APG-65雷达虽然被美国海军阉割了对海攻击能力,但整体性能还是挺不错。
  自然,军队就选择了山寨老美的APG-65雷达,国产化任务被交给了金陵14所来干,这让西南科工也没有什么不满,反正14所的能力也还是相当的不错的。对于项目没有落到西南科工旗下的38所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反正这38所也是准备要把重心放在预警机方面去。
  和西南科工关系一直很好的长红厂这次不出预料的拿出了配套给十号工程的JL7807雷达,通过对这款雷达再次增加附加的对地、对海攻击功能,虽然在重量上又比7807雷达重了一些,但在歼18上面都不是什么事,总体来说这也是一款很不错的雷达候选型号。
  但奈何这长虹厂现在手里的雷达项目有点儿过多了,考虑到长红厂科研力量的有限,军队最终还是选择了14所的山寨APG-65雷达,虽然里面还有些其它的原因,但也无所谓了,反正这两款雷达研制成功的几率都挺大的,还是考虑性能为上。
  杨辉没有再多关注雷达的问题,倒是对刚准备收拾资料离开的29所挺感兴趣,29所来到西南科工参与竞标这本身就挺有意思了,好像这29所在电子对抗方面更加注重,虽然对雷达也有研究,但他们来竞争歼18的机载雷达项目完全就是没有走对山口嘛。
  你一个国内搞电子对抗的专业巨头,肯定还是搞电子对抗才有前途,也是最有前途的一个项目,君不见上一位面的美帝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有多勇猛,甚至能够正面枪挑F-22,靠的就是它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若是歼18也能有这一功能,那就绝对是如虎添翼一般的存在。
第522章
电子战技术
  本来29所这边已经是对这次歼18战机的子竞标项目不再抱有希望了,都正是收拾着东西离开,却好巧不巧的又被拦截下来。回头之后才发现,说话的居然是这家国内最大航空制造单位的掌门人,但这并不最重要的,真正让这29所所长上心的还要数刚才杨辉说到的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那真是满脸都挂着不可思议,难道在这个时候会有这种项目上马?不管是从那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才对,但又想到西南科工这家单位的种种不同寻常之处,居然打心底里面有又隐隐有了一些期待,或许其它的单位这样说也就当笑料而已,但西南科工不一样,它是一家专门打破常规、改变不可能的存在。
  “电子战飞机?西南科工还打算涉及到这方面来了?这可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一个项目,不说国内还有没有可能再上马大的军事科研项目,就算是要上马西南科工肯定是没有精力再拿下这个项目,所以……”
  心里虽然有些期待,但嘴上还是要抱着绝对的怀疑态度,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凡事都要先做坏的打算,这就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余地,不过这种担心在西南科工这里肯定就多余的,实在是杨辉的方案都还算是有理有据的,可行性还是比较之高。
  将手中的行李放下之后,这才和这29所的所长好好地摆谈起来,而这一说就是已发不可收拾。
  要说这电子战飞机,它从来都不需要苦心孤诣的去设计专门的机载平台,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电子战飞机,RC-135、EC-130这些使用大型军用运输机改进而来的电子战机,其作战能力简直就是变态,在当年的台海危机中弯弯就有两架EC-130,而这两架飞机也确确实实的给整个共和国军队好好上了一课,当时的两架EC-130开出来之后,整个台海这边的防空雷达阵地几乎都很难有正常的工作。
  这就是电子战飞机的能力,依靠自身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特别是用大型运输机为平台的电子战飞机就更是如此。不过现在西南科工要打主意的对象显然不是这种靠着占据了绝对制空权才能尽情发挥作战能力的大型电子战飞机,这种飞机虽然好,但绝对不适合共和国未来二十年之内的作战环境,实在是因为共和国的周边环境太过于复杂,要完全掌控制空权真的很难、很难。
  但也不能因为掌握不了制空权就不发展电子战飞机了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电子作战是更加简单、暴力的活,追求的就是不对称作战、电磁作战能力的暴力碾压。虽然没有精力研制大而全的大型电子战飞机,但除了用大型运输机改进而来的电子战飞机以外,电子战的先驱美帝还给趟出了另外的一种方案。
  “为什么还要再上马一个单独的项目?我们需要的仅仅只是在现有的作战飞机基础上进行改进就够了,目标是类似于EF-111、F-4G、EA-6B这种电子战飞机而已,通过对现有的作战飞机进行改进就完全可以做到,而我们的歼18就是最适合的一个平台。”
  这个时候的杨辉想的还比较简单,还没有敢想上一位面的美帝EA-18G这种变态的存在,要达到EA-18G那样的全频谱干扰,以现在共和国的能力来看,似乎还差了很大的一段距离。
  美帝能达到这一个级别,首先是因为EA-18G是2000年之后才展开研制的,而电子设备的更新周期有多快是众所周知的,以共和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电子技术去研制美帝在2000年之后才研制的电子技术。不是杨辉不愿意多想办法,实在是这硬件的差距太大,即便是杨辉有回天之力也不行。
  除非……除非他丫的能够有传说中的双向时空门,能够回到2010年去采购电子元器件,要不然这种想法连想都不要去想,反正都是白搭。
  “类似EF-111电子战飞机那样的电子战飞机吗?这听起来倒还有些意思的样子,能够对那些有特殊电子特征的目标实施打击就已经是一次相当大的突破,电子战飞机最首要的作战目标应该就是地面的雷达系统,能够攻击、瘫痪敌方的雷达系统,这就是一个零的突破,也是一种比较容易达到的设计目标。”
  29所的所长也不是庸人,人家既然是专门搞电子对抗的研究所,对杨辉的想法还是能非常清楚的理解到,并且还快速的给出了方案可行性评估,单是这一点就已经够了。
  “没错,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款在歼18战斗机上面改进而来的电子战飞机,以西南科工现在的航空电子技术水平来看,仅仅只需两位飞行员就可以满足最基本的对地电磁信息压制操作,而正好双座的歼18战机也是我们西南科工必须要开发的。”
  对于电子战飞机到底是两人机组好,还是四人机组更加优秀这种问题,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在杨辉看来还是要看飞行平台的设计是怎么来的为设计出发点。
  美国的EA-6改进自A-6攻击机,设计原型本来就是并列双座位,再往后面继续加上两个座位当然就没有问题,但那些原本在设计上就是串列设计的战机,比如F-4战斗机,你就是想破头也不可能再装上第三个座位。
  美帝的F-4G设计的时候年代早吧?那时候的美帝电子工业再怎么先进,现在的共和国技术水准来看,肯定也是可以达到的。
  F-4G电子战飞机都可以在伊拉克战争中大发神威,带着反辐射导弹打的伊拉克地面雷达不敢开机,自然也就表明这种思路设计的电子战飞机还是很有作战能力的,现的西南科工在歼18的基础上开发双座电子战飞机,当然也是很有必要了。
  “歼18基础上研制串列双座位电子战飞机,初步评估之下,我感觉是挺有前途的一个项目,你们西南科工这边甚至不需要对机体做太多的改进,反正都要设计双座的歼18战斗机教练机,这并不会更多的科研力量分散,更多的只需要我们29所在机载电子战吊舱上面下功夫,对吧?”
  对于这一点,杨辉没有给出任何的反驳,按照他的意思本来也是这样打算的,使用电子战吊舱的方式外挂电子战设备,甚至杨辉认为连吊舱工作的电源都要尽量依靠吊舱本身维持,比如通过吊舱前端的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这也是很多耗电巨大的吊舱通行做法。
  “我们的歼18共设计了13个挂点,可以用于挂载电子战吊舱的大概是三个重型挂点、以及两个翼尖吊舱,这五个挂点应该足以满足29所用来安装完善的电子战系统了,对吧?”
  虽然说得是问句,但杨辉这一方案明显是不容置疑的,给出这样的五个挂点已经相当大的让步了,要不是歼18的挂点多谁敢这么任性,你看看若是洪都的变后掠翼方案,它敢不敢这么潇洒地让出五个挂点来!
第523章
双座机的多用途
  使用了吊舱方式进行电磁攻防作战,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大幅度减少设计双座歼18电子战机时的麻烦,更多的还可以做到模块化设计,将有着不同作战目标的作战功能集成到一起。
  众所周知的一点是电子战飞机最主要的攻击目标就是雷达,而雷达这种东西根据不同的作战需要又分不同的波段,比如长波雷达就是用于地面空战指挥、甚至是国土警戒;而中波段雷达则是战区要点警戒,或者区域防空导弹(爱国者、红酒、S300)这些家伙们的空中搜索;而要说短波雷达,那东西则是用于战斗机上面的机载火控雷达。
  总之,不同波段的雷达之间会根据他们各自的探测距离、精度的不同,又会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要实现对这些不同波段的雷达全面覆盖性干扰,不仅需要能够分辨出敌方的雷达波段,还需要强大的对抗能力。
  要实现对这三种分的比较简单的雷达频谱进行干扰,即便是美帝的EA-18G也是用了三个大型吊舱来安装干扰设备,每一个吊舱都差不多有一个副油箱那么大,相应的每个吊舱也就对付一个大致波段范围的雷达,这才是它实现全频干扰的原因。
  这种以波段为范围划分吊舱功能,实现对抗的方法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案,仔细想想之后就会发现,在一次作战任务中真的需要全频段干扰吗?
  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在每一次的作战中,飞行任务是早早就准备好了的,要对地攻击敌方的防空导弹阵地,一般很少好需要你去攻击敌方的战斗机,那都是其他的队友的活儿。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只需要能够压制住敌方的中波段雷达也就够了,其他用于压制敌方短波、长波的两个吊舱完全可以仍在基地。
  在双方战斗机机群之间进行进空对空作战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让一两架战斗机带上短波雷达干扰器,对交战空域的敌方的短波雷达实行电磁压制,使得地方的机载雷达无法进行工作。想想在双方机群作战的时候,你能够把敌方的机载雷达干扰了,那敌方就成了瞎子一般的存在,也同样就任人宰割了。
  这就是上一位面美帝的EA-18G能够把F-22打爆的原因,尽管要承认F-22的相控阵雷达有一些不错的电子战能力,但那也只是附加功能而已,和专门的电子战机对抗它还差了一点儿。
  “所以,我们希望可以在设计电子干扰吊舱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把不同波段的干扰电磁设备分类在一个吊舱中,并且可以实现各个吊舱之间的单独作战,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点,我们的电子改型就是绝对能成功的。”
  全频段的电磁干扰性能绝对不俗,在作战中不说肯定用不上的,但可以肯定在绝大部分的时候是用不上的,况且就算你知道了敌方的雷达频段也还只是第一步而已,接下来电子攻击才是真正的大事,没法压制敌方雷达,你谈何攻击?
  美帝的一个吊舱就可以实现对一个大范围波段的压倒性攻击,原因的EA-18G使用的烦扰吊舱性能优秀,采用了二十多年以后的电子元器件,可以用较小体积做到这一点,但现在的共和国不可能做到。
  但前面都说了,一般的任务中也不需要实现全频谱压制,比如要对敌方的防空雷达发起攻击,只要你觉得一个中波段吊舱的功率不够,那好,完全没有问题,你把另外的两个长波、短波干扰吊舱也换成中波干扰吊舱就够了。
  三个干扰吊舱一起上以数量致胜,要说这种感觉嘛,谁用谁知道,反正当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帝一共放出去了24架F-4G,这些家伙的威名之盛到底有多强?只知道当时的美帝军队一呼叫F-4G,伊拉克的地面雷达马上就关机,这就是电子战飞机,对症下药,攻无不克。
  “按照雷达波长的范围来设计不同的电磁干扰吊舱,这种方式应该很值得一试,29所可以做到这一要求,但歼18又要如何实现对这些不同的电子干扰设备之间的整合,电子战飞机虽然不用另外再专门设计机体,但很多方面依然需要有一些专门的机身改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