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483


第563章
再卖力也没人要
  听到陈所长突然画风一转开始检讨运七的不足之处,以及这款飞机所带来的一些早期不良影响,这让杨辉也心里松了一口气。要说这运七飞机的不足之处,也确实是给早期国内还算不错的支持国产飞机热情浇了一盆冷水。
  早期国内给运七的支持也不可谓不少,整个飞机甚至一度占据国内五十多架的份额,不过后来运营中就暴露了飞机在可维护性、运营成本、舒适性上面都不怎么滴的问题。
  既然飞机不适合民航市场的高要求,自然就被束之高阁,这些运七飞机中的大部分都被转给了军队使用,这也才有了联航为什么能够有大量支线客机的原因。
  这些都是西飞在早期民航领域中积累的宝贵教训,而杨辉之前还担心西飞会不会在MPC-75上面延续这些毛病,但现在看来似乎西飞也是悟了这里面的原因,如此自是最好不过。
  “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些原因,这倒是需要在MPC-75项目中好好注意一下,不过现在的运七民用机项目的后续又是怎么打算的,是不是得要准备再重新对运七进行设计?我看好像去年定型的运七100客机好像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听到杨辉说了运七100客机项目,陈所长也算是比较满意的点点头,至少这款飞机才算是真正的有了民航客机的样子,西飞也是借着这次项目才算是真正的一条腿进入了民航客机的门,也是给MPC-75项目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
  但要说到这款飞机的未来,陈所长心里也有些纠结,按道理来说这款飞机也的确是该归类到即将成立的民航飞机制造公司中,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有些复杂,至少这款飞机现在还是172厂维持主要生产队伍生产能力的项目,若是把这个项目也划出去了,恐怕172厂那边第一个就不会干。
  陈所长虽然不是172厂的人,但对于172那边的想法是猜的相当之准,而这甚至是不用多思考,光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事,你说谁会愿意把自己碗里的肥肉夹出去给别人吃,特别是大家肚子里都非常缺油水的时候,似乎就显得更加荒诞。
  “要说运七这款飞机吧,我个人觉得最好还是归类到我们即将成立的民用飞机公司的业务中,但现实的情况是172厂那边肯定很难认可这种做法,所以运七这款飞机很大的可能还是要继续留在172厂那边。”
  实在没想到陈所长还会有这种想法,杨辉也算是有些搞不懂情况了,毕竟这次的合作是由西南科工、603所、172厂三方合作的项目,603所能够同意,172厂又怎么可能不同意这种方案,这在杨辉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
  连忙解释着这次项目里面的各种情况,包括杨辉的想法:“运七民航型号在这种时候若是还继续留在172厂和军用业务混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才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表现。172厂既然都已经是我们即将成立的民用飞机公司的股东,他们又有什么阻止运七民用型号并入新公司的理由,毕竟新公司设立在长安、毗邻172厂和603所,生产工人和部分设备也将从172厂接收,相当于用这些资产入股了而已。”
  所以这也是这奇了怪了,172厂若是把运七项目也注入新公司中,他们自然可以在新公司中有更多的股份,这又不是无偿的。
  而听了杨辉这样的说法,陈所长也算是奇了怪了,这新公司各家的份额不是都说好了的吗,西南科工占一半的股份,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由这边603、172两单位平分,难道西南科工这次还愿意重新分配股份不成。
  若是这样的话,让172厂把运七的民航机型注入新公司之中,似乎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按照这样的说法,172厂那边或许会同意把运七的民用业务拿出来,反正现在的军用Y/H-7教练机每年也有一些采购份额,现在研究所也接到了军队的要求在研制军用运输型,相信不久之后军用型号也可以勉强够那边的生产线维持下去。”
  算是明白了陈所长的担心,是在担心172厂把运七民用型号剔出来之后生产线没法维持下去,从而导致172厂对这种方案的抵触,而对于这种问题而言,实在是不要太简单了,很多时候多绕两个弯就行了。
  “这有什么担心的,以后我们的民用飞机公司肯定不可能把飞机所有系统都制造了,很多的部分都会有外包,到时候172厂肯定能够拿到一些生产任务,所以要维持住工厂的生产就实在是太简单了。”
  清楚了这些问题之后,陈所长也算是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果然还是年轻人思路宽广,至少在这一点上陈所长就有些自愧弗如。
  “能够有机会把现在西飞的所有民航业务分出来单独运作,这肯定是最好的结果,所以我603所肯定是第一个赞成,过几天帝都这边情况梳理清楚之后,我们就回去清单资产、核算项目,时间应该是越快越好。”
  ……
  再次联系到丁主任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时候,一方面是给丁主任报个喜,告诉他现在的项目大部分已经尘埃落定,他这位科委当家人也可以放心了。
  另一方面则是关于27、29这两款飞机的来华表演事项,不管是丁主任真的不知道这次飞行表演,还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告诉杨辉,现在都不用管,杨辉需要的是有机会去南宛一睹这些飞机的风采。
  “你要去看这次的飞行表演?你子的心挺大的啊,我可告诉你千万不要想去搞什么幺蛾子,其他的地方都好说,但这是在帝都,你千万不能乱来,你答应这一点我就带你一起去现场看看。”
  都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还被丁主任担心自己会不知轻重去搞什么幺蛾子,杨辉左看右看自己也不像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吧。
  “这是一定的,我肯定文明看球,哦不,是文明看飞行表演。这可是这么多年都难得一见的好机会,我去看看之后也算是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
  南宛这处老机场也算是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工业的开始,杨辉走在这地方也是感慨万千。
  而看到天空中正在做飞行表演的27,却还是不得不承认人家确实有些看点。这次可能是由于苏联方面的主观原因,并没有用27来做眼镜蛇机动这种可以让人看了之后把舌头吞到肚子里面去的动作。
  但卖力的苏联人却是把29飞的相当之风骚,靠着三代机中绝无仅有的最强整机推重比,29这飞机在表演中是飞的相当漂亮,时而引的在场的各位军方大佬一片喝彩之声,似乎它的轻灵已经稳稳的勾住了共和国军队大佬的心。
  “主任,你也看明苏联人的意思了吧,他们现在可是把29飞的是相当之卖力,想必之下的27却是飞的四平八稳,恐怕苏联人还是不怎么想要给我们27,这也从侧面说明27确实有些门道,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还扭扭捏捏的,还想要继续把它捂在手里。”
  杨辉说话肯定是实话实说,但丁主任在一边却只是笑笑而已,现在苏联人若是以为把29飞的漂亮些,就可以满足共和国军队的胃口,那实在是太小瞧共和国军队、也小瞧了共和国的军工。
  “29虽好,不过却并非我们急需,而且也不是没有可以替代它的飞机,你看这不就来了吗?”
  说着,天空中就飞来了共和国空军巴依飞行表演队,而座驾自然就是来自西南科工量身制造的歼七四飞行表演机,这飞机拆掉了大量的作战设备,虽然有些作弊,但带来的整机推重比,配合上还算不错的气动布局,在飞行表演中也是丝毫不输入门型三代机,也许在机动性上还是和29有些差距,但也算是给共和国极大的保住了面子。
第564章
也就是这样了
  整个飞行表演中的27是飞的最为四平八稳,但恰恰就是这种感觉才征服了共和国海空军等多方前来参观飞行表演的领导,整个共和国即便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整个空军的作战大部分还是典型的前线航空兵配置,现在需要的就是这种大家伙所带来的厚重和踏实感。
  有这种历史,那是因为当年共和国学习的苏联空军也是这样过来的,当时的苏联也是典型的前线支援型空军,这种作战方式通过大量的前线机场、廉价的短腿狗斗机实现作战目标最大化,一直到了米格23的出现才算是有所改观。
  但现在的共和国和苏联不同之处又在于,苏联当时不仅仅有大量的前线作战机群,人家还有单独的国土防空军这样的单位,从而做到了最适合苏联国情的军队布局方式,不过共和国就没有这种单位了,专用的大型截击机也就只有八爷可以拉出来充当台柱。
  八爷这种和苏15同一级别的防空截击机还是真不够共和国这样的国家使用,苏联在服役了苏15之后,很快又有了米格25/31,这些真正的大家伙才是用来打硬仗的,它们与身具来的能力是共和国一直流口水而不得的存在。
  现在不同了,有了这款苏27之后一切都能解决。
  “杨辉,没想到还真让你小子给猜中了,空军方面采购27这款飞机最大的考虑还是长时间制空和截击作战,刚才苏联方面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个消息,他们的国土防空军好像也装备了27,所以27和你们研制中的18肯定是不会有太大的冲突,你就给我放心好了,现在就老老实实地等着待会儿去参观27的座舱吧。”
  杨辉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这次还会有机会参观到27的座舱,第一时间倒是显得比较兴奋,不过在兴奋过后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单就这款飞机或者整个苏系军事装备而言,座舱、人机、电子化实在是都没有什么看点。
  “还可以参观27的座舱设计吗?这倒是一个好消息,我要看看这飞机的航电到底有多落后。”
  自言自语之后,才是排队一个一个前去参观,这种内部飞行表演本来能有资格来观看的人就不多,能够有兴趣去参观座舱布局、航电设计的就更加之少,并没有等待太久时间,就轮到了杨辉去近距离观看。
  27这飞机别的优势没有,就是一个字儿“大”,本来人家就是双发重型战斗机,再加上这家伙在设计的时候故意整出了超大的内油空间,因此要想登机看看座舱中的具体布局,还确实要爬上高高的登机梯。
  飞机的后座有一位毛子的飞行员坐着,一方面是监视参观人员不能做一些出格的动作,一方面也算是给参观者做一些最基本的解释,但轮到杨辉的时候却变了。
  之前各种解释让这位飞行员感到各种不耐烦、口干舌燥,对于杨辉的到来他本来只打算给最基本的介绍,做到惜字如金的毛子飞行员却奇了怪了。眼看着这位参观者在爬上飞机后只是左右略微扫了一下大致布局之,然后居然是摇头又叹息。
  “这就走了,你难道没有什么想要询问的吗,比如这款飞机的……”
  下登机梯刚到一半,杨辉突然又听到有人在问自己话,而且说的还是俄语。这种语种其实在共和国建国后第一代技术人员中还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经过了五十年代把俄语定位标准外语的共和国更是如此。
  杨辉虽然没有遇到那个时代,但在明确的知道马上要到苏联淘金的时候,那肯定是提前好久就把俄语学会了。
  因此,做到一些最基本的交流还是可以的,这时候也就停下了脚下的步伐,转而回答着这位飞行员的话。
  “飞机的确不错,绝对是苏联在八十年代的巅峰之作,不过在座舱布局、航电设计方面我实在是看不出哪里有什么需要我仔细观看的,别的不说,至少它在航电方面是落后于我门华夏共和国的,这也算是浪费了如此好的一副皮囊,若是航电能有所升级的话倒还算不错。”
  完全没想到,只是到了这共和国来这一趟,就遇到了这样的大言不惭之人,刚想要的反驳,但张口之后嗓子的沙哑之感让它明白这个时候理论这些确实不是什么好时间点。
  自此以后,也就是摇摇头不再多言,就连后续的几位参观者在参观的时候,这位也是绝口不再做任何的介绍。
  看完了飞行表演之后,杨辉又是第一时间和王长青联系上,只要确定了27确实在航电方面还需要改进,后续的计划就可以启动了。
  “看到了吗?这27的航电确实是不怎样吧,所以现在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完善你的计划,到时候此事若能成功必定是一件大好事,说不定你也可以借此机会在奉天所出人头地,毕竟这那地方确实有些太应循守旧、保守了,你要快速获得认同就需要有更多、更大的成就。”
  “没错,这飞机的航电确实亟待升级,我刚才也听到了空军领导有些抱怨这个问题,现在一定会好好抓住机会。不过,到时候27性能越来越好之后你们西南科工就不怕吗?这对歼18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吧。”
  这个时候还有心情这样说话,杨辉也还是比较的佩服。
  “我倒是想要看看27是不是可以在我们的18之前开发出多用途功能,这一点我可以非常直接的说,18一定不会比27开发出多用途能力慢,即便是有了你们奉天所的参与,我依旧可以这样说。”
  听到杨辉如此自信的放出豪言,王长青却并没有不屑一顾,反而是相当认同的点头表示明白,它对于自己的这位老同学这些年的经历可算是仔细研究过,这家伙的豪言从来都没有失误过,这次说是要在27开发出多用途能力之前就定型18,恐怕此言非虚。
  “你倒是挺有信心的,不过这样也挺不错,我也相信西南科工有这个能力和速度完成18的研制工作,就在我回来之前麦道方面也通过他们在诺斯罗普的渠道,打听到了你们18的大体设计方案路线,给出的评价倒还算是不低,据说你们的项目甚至和麦道的大黄蜂2000路线有极大的相似,至少说明你们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麦道的评价吗,这种评价也是听听就好,不过能够得到如此评价也算是可以得出一点消息,至少西南科工这些年的努力是被美帝一线军机生产商所认可了,所以从某种方面来说,西南科工也已经是被麦当做了正儿八经的对手来看待。
  “大黄蜂2000?不知道这款飞机和我们这的18相比谁会更加优秀一些,我倒是拭目以待。”
第565章
看了野花看家花
  就在这整个帝都之行要准备圆满完成之际,杨辉倒又是突然接到了来自西南科工的电话,这一通电话可是让杨辉心里撩的痒痒不已。
  “这是真的,有把握在今年年底之前就完成下线并首飞?”
  电话这头的杨辉心里也是相当的激动,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岁月中,西南科工终于要第一个拿出成果来,给共和国军事工业、军队一个大大的惊喜,要让大家知道即便没有了国外的技术支持,西南科工依然能够制造出国际一流的战机。
  而电话另一边的于总师也是拍着胸脯满口的保证,别的项目它不敢保证,但这个JF-17项目就得要另当别论了,一方面这是在成熟的技术验证机基础上发展而来,另一方面则是对于这款飞机的飞行性能其实已经在这一年间用老YZ-1改造后做了大量的试飞,关于JF-17最独特的侧板技术也算是充分掌握。
  “这一点我可以肯定,在今年年底之前一定可以完成首飞,我刚从一所那边的快反中心出来,1号机原型机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的建造进度,后续的一些技术装配都不是什么问题,这个月月底之前就可以总装下线,下个月就开始地面滑跑测试。”
  话说着,于总师满脸都洋溢着喜悦和兴奋,这款飞机肯定可以算是西南科工真正的原创技术了,你把米格设计局的人叫来,谁敢说这飞机和米格21有一毛钱的关系,于总师拼了这把老骨头都要冲过去和他好好理论理论。
  听到了具体的装配进度之,再一想现在刚好是八月中旬,如果这个月的月底能够完成1号试飞机的装配,杨辉就有理由相信这次可以在年底实现首飞,虽然这之比原先预计的90年春季首飞多不了几个月,但这说出去可不一样,毕竟到了90年那就是跨过了整个八十年代,中间的差距可大着在。
  “好,于总师你都说这事靠谱我还有什么不确定的,正好我现在还在帝都。还可以去帝都各方面都跑跑腿儿,多争取些领导前来光看我们的新机首飞,到时候还有国外的项目参与方派出的队伍,到时候一定能要把这事儿办的漂亮些。”
  杨辉这算是想明白了,这次的JF-17项目是典型的中外合资项目,首飞这种大事肯定不会藏着掖着,国家需要借此机会宣扬在年中那个特殊时期之后的共和国对外合作进展依旧顺利,军队也要借此机会告诉所有人:共和国的军队在不断地改头换新颜,有能力面对各种挑战云云。
  至于西南科工,肯定也要借这个机会好好地秀上一把并刷刷存在感,甚至通过这次的项目还可以好好地再宣传一波,为以后西南科工的民用市场上发力,让所有人都知道西南科工是一家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坐上西南科工生产的客机之后心里也踏实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