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483

  但凡那时候的波音负责人稍微有些眼光,知道MPC-75这款飞机的威胁很大,他就不会小看了这款飞机。
  到时候,把麦道95项目继续同魔都那边合作下去,甚至有可能波音直接就整出个钓鱼工程,把麦道95客机技术授权给魔都厂,以换取魔都厂的股份,搞出个合资公司来也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毕竟就魔都厂的那点技术能力,最后肯定还是离不开波音的技术支持,这样一来就会把民航制造业也搞成类似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那种鬼样子。
  到时候,以魔都厂的能力,再加上现在的386本来也是从魔都一步一步爬到高位,肯定或多或少也会对魔都那边有所偏袒,然后……
  杨辉肯定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一旦发生这种事情,那绝对是灾难性的影响,有些单位你看起来它没有什么能力,特别是对外的时候更是战斗只有五的渣渣,但他们要说对付起国内的同行、戳烂事、拖后腿之类的,那绝对可以是它自认天下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那种。
  “好了,现在我们手中共有189家确认订单,302架意向订单,是不是可以考虑MPC-75的欧洲总装线的问题了?而这还差的109架,应该是可以比较容易就达到600架的订单规模,在飞机完成定型并拿到适航证之后,我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不出所料的德国MBB方面毫不犹豫地说到了德国生产线的问题,这让人在心痛的同时也有些欣喜,正如刚才说的那样,600架订单是肯定会有的,德国生产线也肯定不会少,但现在的杨辉还是想要先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沉默中,只听到手指轻轻敲击在桌上的声音,咚咚声犹如是无视肉体直接敲击在人的心灵深处一般:“没问题,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的订单突破600架绝对要不了三年时间,就算是现在的A320飞机的订单也就这样的数字。所以……我们看起来是该满足了?”
  这就要满足了?笑话啊!以后共和国这边的联合客机公司、德国MBB两条生产线一起开动,600架的订单真的很多吗?要知道脉动生产线动起来之后,生产效率可以秒掉几乎所有的客机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到时候要是订单喂不饱两条生产线的话,那才是尴尬无比。
  “你也说了现在还差109架才能达到我们定下的目标,所以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加紧时间把之前提到的廉价航空公司领域拿下,而既然接触我们的是德国投资者,要被收购的也是柏林-美国航空公司,那么MBB就肯定要多操心一些,我相信德国的政府方面肯定也会在适时的时候出手,只要拿下了这次的订单,那我们就可以立刻开始说建立德国生产线的事。”
  这时候的杨辉还在不断地要求德国方面去争取尽量多的欧洲订单,也算是终于引起了MBB方面积压已久的愤懑,从95年项目一开始到现在,MBB公司也好、德国政府也罢,都是大量投入资金到这个项目中,到现在时间、精力都投入了进去,说起来科研成果也确实有了,但这五年以来共和国方面做的却并不让人满意。
  小胡子差点儿就要摔笔拍桌子了,嗖地一下站起来,左手支在桌子上,右手则是指着天花板:“这次德国的廉价航空公司订单我们肯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拿下,但借这次的机会,我想要问一下你们联合客机公司直到现在都才只拿到了几十架所谓的联航意向订单,你们就这点儿影响力吗?这让我不得不怀疑……”
  事实证明,德国人的歇斯底里那才叫一个疯狂,这家伙居然可以保持同一个动作,一直咆哮接近十分钟,这还是需要一些毅力、能力的。
  要换做以前,杨辉早就拍桌子喷过去了,但这个时候说实在的还真就没有理由把这个桌子拍回去,人家MBB方面通过各种努力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订单都可以说是德国搞到手的,自然有这个底气对着杨辉这些在座的众人歇斯底里。
  良久之后,瘪瘪嘴的杨辉从包里拿出纸来,将桌上的唾沫星子擦掉,想了想情况之后,在心里也是发了狠!
  “好,不就是要拿到来自共和国的订单吗?我保证在一年之内就拿到来自共和国的大笔订单,而且是我国政府亲自认可并支持的,之前魔都厂能够攻破民航局拿到国家支持的麦道82项目,现在我西南科工既然加入了MPC-75这个项目中,并愿意接下这个摊子,我杨辉就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攻破民航局那边,一定会把麦道82的后续订单给断了。”
  被人指名道姓说没有尽力,杨辉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不就是民航局、订单、政策支持吗,只要愿意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方案!
  麦道82是85年签订的30架合同,这个肯定没法再插手,但之后的麦道95项目杨辉肯定要想办法掐死,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对窄体干线客机的所有关注、支持都倾注到MPC-75上面,而只要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那其他的一切就简单了。
  反正杨辉已经有了初步的一箭三雕之计,到时候一定把各方面都算计地死死的,再次使用重生者先知先觉的优势,那就必须要有绝对的大收获才够。
  眼看这边都夸下了海口,其它的人还能有什么意见,总经理说话了,那就看后续的发展吧!反正杨总经理带领下创造的奇迹还会少了吗?
  MBB方面的确是够意思,在杨辉说了会一年之内解决国内的问题并争取到国内的政策支持之后,那边是马上不再说这些事儿,并保证一定会把德国那边的廉价航空公司订单拿下。
  暂时送走了MBB的代表之后,这次在联合客机公司之行也就差不多了,这就离开了公司坐火车离开,这次不座飞机是因为中途要去解决一个问题:很快会提上日程的MPC-75客机增程、增加载客量的方案,这需要对CG-2000发动机进行增推设计。
  而增推就离不开那些在624所做最后测试工作的CG-2000科研组、624所的中推核心机开发人员,听取这些相关领域专家的看法,这是必须要有的。
  至于说提前拉皮MPC-75以此上马737这一级别的客机,会不会引起波音的警觉真的给搞出杨辉之前所担心问题。这其实很简单了,在一箭三雕之计前面,这些担心都可以无视之。
第630章
合适的技术路线
  624所作为一家国字头的科研院所,他们在上一位面活的确实有些苦逼了,但现在有了西南科工横空而出,624所现在已经是如鱼得水,来自西南科工的各种科研、测试项目,让624这边是过的相当滋润、充实。
  特别是这次CG-2000发动机项目组进驻了624所,开始为期两年时间的各种各高空台测试之后,毕竟是共和国的第一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这里进行测试,同时还有来自德国MTU、乌克兰伊夫琴科两家国际上也是相当出名的航空发动机科研单位一起参与项目,624所提供场地、设备、自然也是学到了不少的技术,大家在项目中互相交流、学习。
  这不,杨辉到了624所之时,高空台依旧在工作着,巨大的轰鸣声让人在老远就能听到这边的动静,杨辉对现在这里进行的测试工作还是非常满意的,他可是记得之前温总师说过CG-2000发动机最快可以在92年定型、拿适航证。
  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小了下来,这才走进那些刚才还在聚精会神关注着测试数据的科研人员堆里,人群最中间是来自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人员,看起来像是很有些技术和地位的,仅仅才来到624这个陌生环境没有几个月就能熟练的投入工作当中,这还是很需要一些能力的。
  倒是MTU的工程师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看来德国佬也并不是全能的嘛,毕竟是被美国爸爸重点关注并特殊照顾的国家,德国的航空发动机整机工业确实不怎样,特别是整机制造和后续测试、改进工作,他还真的是不太行。
  也没有开口插话进去,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去找到温总师、刘总工,以及德国MTU的相关技术负责人,只有这样的才能赶快把增推方案定下来。
  624的办公区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唯一的不同也就是人流相比之下更多了,中外方科研人员都有。
  “走进问过了才知道,原来所有的高层都在进行每周的列行会议,整个CG-2000的科研试验安排都是从这里发布出去的。既然所有CG-2000的技术高层都在会议室中,这就正好!”
  找来工作人员,进去通知一下温总师,然后就在门外等着进去参加会议……
  说是CG-2000发动机项目的高层都在这里,这话还真就没有说错,但凡是和这款发动机有关的一些重要子系统主任全都到位了,这么多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看来这下是有各种想法都能听到了。
  “好,既然大家都在这里,我也就直接说这次的目的。现在的CG-2000发动机研发定型在即,我们必须要提前开始考虑它的后续改进型号了,这是一款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发展壮大所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而我就正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来!”
  所有人都知道杨辉说的是一点儿都不假,甚至也都各自在心里想过自己的改进方案,但现在摆在台面上来说的时候,依然还是觉得有些太过早了,毕竟现在连基本型都还在测试中。
  倒是温总师想的比较明白,在想法刚提出问题的时候,他就直接提出了方案。
  “改进设计,把CG-20000发动机形成一个系列,这一点很有必要,我之前也有开始做这方面的考虑,在我看来给发动机增力是比较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降低推力的CG-2000在完全找不到使用它的市场,毕竟我们的MPC-75客机机身已经是非常的粗短了,这表明MPC-75以后也肯定是往大了发展,作为一款配套上马的发动机,我们也必须要配套着一起增加推力以满足MPC的发展需要。”
  温总师虽然没有听到过MPC的后续发展计划,但是架不住人家眼睛的毒辣,从技术方面入手,一眼就看出来这飞机以后只能往大了做,现在也提出要将发动机的推力往大了做,自是引起了其它人的认同。
  不时传出的肯定之言,很容易就在所有人的心里确定了一件事:CG-2000只能增推力,绝对不能做降低推力的设计。
  看众人这就确定了这台发动机后续改进只会增加推力,杨辉肯定是乐见其成,科研队伍有自己的眼光看出了未来的市场和发展道路,这不正是现在共和国科研界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吗?
  “没错,这次我去想联合客机公司参加MPC-75的首飞机,那边进度非常不错、项目很成功,他们后续的改进设计方案也的确如同刚才温总师所猜的一样,目标是737和A320占据的窄体干线客机市场,所以我们CG-2000发动机的目标也就确定了:CFM-56或者说和我们推力范围更具有相似性的V2500发动机。”
  这人啊,它的野心一旦别公开之后,就容易疯狂起来,特别是当周围的同事也都有这种想法的时候,那就更是迫不及待。
  最先说话的不是二所温总师这边,也不是624所的刘总工,技术能力非常不错的伊夫琴科设计局副总师就更是在一边不多说一句话,剩下的就只有MTU方面的总工程师。
  “我绝对赞成这一点,将CG-2000发动机的推力增加上去,和CFM56发动机增夺市场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窄体干线客机市场才是民航客机中需求最大的一方,只要成功打入这一市场,那我们就是第二个CFM-56。”
  CG-2000项目不同于MPC-75项目之处就在于,这MTU公司在整个项目中占据的份额并没有达到百分之五十,西南科工牢牢掌握的百分之六十份额注定了这台发动机以后如何发展肯定是要更多的看西南科工的想法,但好在大家现在的想法都是相同的,合作方没有分歧自然就是最好不过。
  “既然确定了发动机的未来是走不断增加推力的路线,那么大家都认为该从那些方面下手来增加推力,毕竟一台发动机子系统这么多,增加推力的方案也各式各样,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做适合我们的技术方案,温总师有什么想法吗?”
  具体的技术路线确定的确是需要好好考虑的一点,确定的技术路线足够优秀、且符合具体情况的话,这就会对后续的发动机开发很有帮助,可以做到一路顺风顺水,所以杨辉这个时候才如此重视技术路线的确定。
  而要说到技术路线的确定,现在的温总师还真就没有太合适的方案,他知道现在西南科工的技术储备情况。
  “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来看,要研发一款窄体干线客机上面用的发动机,就算是737-300客机上面用的CFM-56-3发动机也比较困难,这要求我们的发动机推力必须要达到9.5吨以上,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现在的CG-2000发动机基础上多增加2吨的推力。”
第631章
不能动大手术
  给一台航空发动机增加两吨的推力,这种事其实也不是没有,比如CFM-56发动机的推力范围跨度就从九吨开始,最高可以达到13吨,中间一共跨越4吨的推力范围,所以现在给CG-2000增加两吨的推力也就不是太大的问题,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温总师都说了这次增退跨度比较大,在技术上的要求也比较高,暂时还拿不出可靠地方案,这让所有人都感到有些颇为无奈。
  不过好在现在这里技术大牛绝对是不少,刘总工作为624的总工程师,开发了中推核心机,从他所擅长的方面来下手,要增推也不是多困难的事,算起来这也是动一动核心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有想法总好过没有想法,刘总工第一时间站了出来:“既然温总师暂时还找不到可行的方案来,那我就站在624所的角度,发表一下基于我们624所技术情况下,可以有的发动机增推方案。”
  核心机的研究是最能反应一个国家航空发动机研发水平的地方,伊夫琴科设计局的副总师终于提起了精神,自从自己按到了这家研究所之后,这应该是第一次接触到624的总工发表技术方案,现在终于可以看到真实水平了。
  MTU的总工程师这时候注重程度丝毫不比其它任何一个人低,这可是关于航空发动机中最重要的核心机技术方案评估,之前西南科工一直不让MTU接触到CG-2000的核心机,现在总算是有机会了。
  “改动核心机吗?这倒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案,之前我们的CG-2000发动机核心机来于为军用涡扇发动机开发的中推核心机,由于军用发动机对尺寸、重量的严格要求,导致CG-2000的核心机并不是完全适合民航发动机使用,要是有好的方案倒是可以听听。”
  说完看法之后,杨辉则是坐在一边仔细倾听刘总工的方案设计。
  “我们的方案其实也并不是太复杂,仅仅是把CG-2000发动机的核心机定位细分。在原中推核心机的基础上,发展出专门用于民航客机使用的核心机,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再有压气机级数的限制,原本采用的7.5级高压压气机设计可以完全放开来,增加两级、三级的压气机级数都完全没有问题,高温涡轮也可以从一级改为两级,这样的设计才是民航客机普遍使用的核心机方案。”
  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刘总工的意思,这是要给中推核心机分家了,军用、民用不再通用,从此之后大家各自走自己的路,而在原中推核心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新核心机也和军用不再有任何的关系。
  不得不说,这是现目前情况下给CG-2000增推的一个好办法,新的核心机若是可以开发出来的话,那就应该是和V2500发动机上面用的核心机差不多,大概也会是九级高压压气机、两级高压涡轮这样的设计方案(V2500为十级高压、两级低压),不过这中方案的改动之大,就连杨辉看了也咋舌不已。
  这东西得要是什么情况?丫的,这台核心机完全就可以算是重新设计了好不好,最多也就可以说是很大的利用了一些中推核心机的核心机技术,若硬是要说这两种核心机有什么相同之处,那绝对是吹牛逼啊!
  核心机的级数改了之后,体积、重量、空气流量肯定都要变,之后整机设计时的转子支承方案、低压压气机匹配都不可能和原CG-2000发动机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改进方案完全没法划归到CG-2000的同系列发动机中,因此在提出的第一时间就被杨辉在心里否决了。
  “我看这种方案改动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核心机几乎是重新设计,就连整机都必须要重新设计,这样在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的,同样也有违我们一开始打算的在CG-2000基础上改进,做到减轻设计工作量,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的要求,核心机的改进绝对不能在压气机和高温涡轮的级数上下功夫,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确定下来。”
  看到自己刚提出的方案就被否认,刘总工面子上还是有些挂不住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到了嘴边却又咽了回去。转过头看着坐在自己旁边的温总师,有些不太明白为啥刚才要踩自己一脚,丫的不知道很疼吗?
  温总师倒是没有说话,仅仅是用手指在刘总工的手中比划了一个数自“12”,之后的事就明白了。
  坐下来仔细听着杨辉的说法:“既然我们去确定了是要在CG-2000的基础上改进,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尊重原有的设计方案,核心机要改进吗?这个我认为是肯定要有的,但我们的改进应该是集中在新的燃烧室设计,高温涡轮的温度提高、冷却等方面。这些改进虽然不是太大,它没法从根本性的解决问题,但这也是最技术风险最安全的方案。”
  听到说要把核心机的改进集中到燃烧室和涡轮总温方面,一起参加会议的624所燃烧室技术科主管则是来了兴趣,这种事正好对他的胃口啊。
  现在国内攻克了短环型燃烧室技术,已经可以算是和国际水平拉到了只有十年左右的差距,但要想继续进一步缩小差距,这就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到研发中,这些年虽然也有一部分的资金投入到自己这里进行燃烧室的预研,但这还不够!
  没有具体的项目为牵引,预研的再好也仅仅只是在纸面上的数据,真正的问题都需要在实际使用中才有可能暴露,以进一步完善,这次就是难得的一次机会。
  有些小激动的介绍着自己这些年以来的预研情况:“对燃烧室的改进方案完全不成问题,我们预研了浮壁式燃烧室、分区供油等先进技术,采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保证燃烧室能承受更高的温度、对流冲击,并显著减少发动机空中停车的几率。”
  倒是没有想到这624所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预研了分区供油技术,就连浮壁式燃烧室技术都有涉及,这两种技术都是军用两用的好东西啊,不仅仅是民用航空发动机有需要,军用的航空发动机用这东西也能够显著提高性能,F100-PW-220发动机用上了众多的这等技术之后,才拥有了最顶级的三代涡扇发动机性能,而一代神器F-119发动机,就更是如此。
  浮壁燃烧室是为了提高燃烧室燃气温度的所必须的一种技术,没有这一技术燃烧室就不能提供足够高的燃气温度,这样就算高温涡轮的总温度再高也没有任何意义。
  而分区供油技术则是可以在发动机慢车状态时,调节主燃烧区油气比,达到局部富油燃烧,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减少空中停车的几率,而减少空中停车几率对于航空发动机来说,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各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都一直为此努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