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483

  在电话那一边,涡扇12的总设计师李聚丰倒是马上就不服了:“我说杨总啊,这肯定不算数的,我们之所以晚了一些,是因为刚开始准备让老所长来打这个电话,但谁想到老所长又让我来说,所以我在这之前就已经连续好几个电话都是说在通话中。现在电话一通,我这就来忙着报喜,这真的不能算我们行动晚了啊!”
  听了后,倒是对这解释笑着接受,本来也只是顺口的一个玩笑话而已。
  刚才听到说是“报喜”,便知道不用担心了,再次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今天实在是太高兴:“我明白了,两款发动机都是同一天试车,并且都是顺顺利利的,大家也都分不出前后,所以今天的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值得高兴高兴。但你既然是报喜,那涡扇12的测试数据有结果了吗?”
  要问起测试结果,李总师则有第一手的数据,说起来更是滔滔不绝。
  “当然出了结果,我们的涡扇12不仅一次点火成功,并且还运转平稳,噪音、温度全都控制在了要求范围之内,以后的全功率运行测试也会很快就开始,推力绝对可以达标,伊夫琴科设计局的专家也称赞我们的涡扇12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上已经超过RD33发动机。”
  超过RD-33很值得高兴吗?能不能有点儿追求啊,涡扇12追求的是在性能上达到世界最顶级,未来瞄准的将会是EJ-200这款发动机,也就是欧洲台风战斗机上面用的那台家伙。
  不过,现在杨辉肯定是要先表示祝贺的,这一位面能够有一款性能超过RD-33的发动机,相比起上一位面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进步。
  “是嘛!我们终于能够勉强算是青出于蓝了,能够超过RD-33是我们一开始就定下来的要求,既然现在这么容易就达到了要求,那我们就得要有更加高的目标。加码!我们以后的目标重新定位为EJ200发动机。”
  也亏的杨辉才敢不经大脑的喊出这种口号,就算是涡扇12发动机的总设计师,在这个时候也大吃一惊。
  “EJ200啊?那可是一款推重比10的发动机,虽然我们两款发动机的推力都差不多一样,技术要求都在9吨左右,但我们预计的推重比也才8一级啊!达到EJ200技术水平,还得要继续艰苦奋斗至少十年之后才行啊!”
  当然还得要艰苦奋斗,杨辉可并不认为涡扇12发动机在第一阶段就能够达到EJ-200这一级别,他只是希望在定型后的改型中能够通过大量使用新技术,最终达到EJ-200的高度。
  ……
  收拾好行李,杨辉现在已经准备好了赶回西南科工,但似乎总是天不遂人愿,本来都要走的时候,却又被来自总理办公室方面的人叫住了,这可算是把杨辉纠结了好久。
  西南科工之前搞军用航空器相关,主要都是同军队方面打交道,这次应该算是第一次同总理办公室这样的政府方面接触。
  明显的,能够被招进总理办公室谈话,那肯定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才有可能,所以这一次是必须要去的。最重要的一点:虽然西南科工的业务大多面向军队,但公司却是政府在管,所以这次说不定也会有一些其它的事也说不定。
  短暂的叮嘱了一番,又把东西放回招待所,坐上车之后开始往那一处帝都城中城而去。
  下车之后,在秘书的带领下往办公室里面走过去,进门之后看到的是共和国除了周总之外,另外一位在任最久的总理。
  共和国的领导层在经过了邓总设计师的改革之后,平均年龄终于降了下来,开国元老依旧存在,但好歹也还能够忍受,这次的朱总理在听到有人进办公室之后,也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
  一抬头就看到了杨辉这位刚刚虚岁三十的“中年人”,放下眼睛之后,这才笑着站起来走到一边的茶几旁坐下。
  眼看杨辉还杵着在那里,忙着招呼坐下:“来来,坐过来吧!你又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之前都能同刘副主席谈笑风生,还是在帝都大院长大,来我这里也就不用拘束,坐下来这次还有正事要谈。”
  要准备谈正事了,杨辉倒是稳稳地坐在旁边,一开始还正襟危坐,直到看见小茶几上面放着的一份调研报告之后,这才有些激动起来。共和国的文件不用去看内容,根据标题也能够猜到些什么。
  “总理,这份文件是?”
  “没错,就是你看到的那样,政府打算考虑在藏区大力发展民航运输行业,改善藏区的对外交通条件,你可以仔细看看,这个项目和你们西南科工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之前在研发MPC-75的时候就有考虑到高原起降,但真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杨辉依然还是有些惊讶。说是要在藏区发展民航事业,并且这次还要争取西南科工的意见,这明摆着就是说国家要准备在政策上扶持MPC-75项目嘛。
  遥想之前的MPC-75在国内是何等的艰难,在民航局那边因为一些原因,也没能够斗过魔都厂,导致国内订单一直都是寥寥无几,现在机会终于等到了。原本还打算再等一段时间就可以实施一石三鸟之计,正式和魔都厂那边开干,而现在这种情况或许可以是一个更好的开始。
  拿起文件翻看着内容:“藏区那边的环境确实太恶劣了,作为共和国唯一一个没有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这方面大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东西部贫富差距太大也不利于民族的融合、发展,而大力发展民航业务的确可以使藏区快速联通外界,而我们的MPC-75应该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一款具备高原起降能力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
  “看完了就说说你看法吧,这是计委那边的上报的方案,我之前也看这份文件,若是你们的MPC-75飞机可以承担起这一项任务,政府是不介意扶持一把,但你也应该知道,政府的扶持政策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风险和利益并存!”
第664章
再推荐一个项目
  政府出的国家任务是有风险,表现在这个时候,若是没法完成MPC75的定型、高原起降,之后要是再想拿到这等项目恐怕就非常之困难。
  并且相应的,杨辉这个接下任务的西南科工总经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毕竟,像杨辉这样的年轻有为的特大型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以后的发展肯定不可能一直都窝在西南科工,人往高处爬是必须的。
  一直窝在西南科工不仅对杨辉本人没有好处,而且对西南科工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甚至对国家而言也算是不小的损失,毕竟一位能够统筹行业大局的人才,这可是相当的重要。
  所以,现在这个任务对于杨辉来说是必须要接的,若成功,则意味着对其本人以后的发展有巨大的好处,但若是失败,肯定也会是其履历上的一个污点。
  这些想法,也是快速地在脑中掠过,并以最快速度得出需要的答案,那就是……
  “没问题,总理!这个项目我们西南科工接下了,以现在MPC75的进度来看,未来形势是一片大好,我们的国外订单已经达到了500架,这样的项目我们必须全力以赴,项目容不得失败。”
  这应该是第一次直接听到西南科工当事领导关于MPC75的订单情况汇报,不过,这怎么听起来和之前下面统计单位给出的数据有些不一样啊!
  很快的,就隐约猜出了一些什么情况,但总理毕竟是总理,这个时候还是很能沉的住气,想了一下之后,这才开口继续。
  “是吗?这倒是好事儿啊,好像之前都还没有达到这数吧,最近又拿到了大订单?”
  杨辉倒是一时间还不清楚总理那边是怎么个想法,但既然说到了这里,当然就要大大地吹嘘一番,况且总理说的本来也是实话嘛!
  那堆满了笑容的脸发挥着强大的表情沟通能力,这也是说上了好大一通:“总理说的对,这可不就是这样嘛!我们的MPC75在去年首飞成功,受到这一消息的刺激,订单很快就又增加了100多架,并且马上德国那边还有几十架在洽谈中。”
  把话都说的这么清楚了,哪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之前航空航天部以及民航局那边报上来的数据,它明显就和这边杨辉说的有很大差距,这两方肯定有人在撒谎。
  一款订单超过的了500架的民航喷气式客机项目,这意味着什么?
  那至少是上百亿美元的项目,而这等规模的项目对国家的经济拉动可是一点儿也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这项目所产生的GDP是绝对的高附加值,是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硬通指标。
  作为建国后第一批苏联留学回来的高级人才,现任总理学的是当时国家最急需的专业:水力发电,算是典型的工科生。
  虽然他们不是战争时期的战将,没有那种果断杀伐之气,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至少对高科技、工业化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知道这些东西才是工业国的硬性指标。
  所以,这个时候才会出离地愤怒,要不是这次偶然间自己刚好有时间想要见一下这位比较传奇的年轻人,恐怕还不知道会被瞒着多久。
  “500架的订单?这和之前航空航天工业部报上来的数据有一些不同啊,之前那边说只有不到一百架的订单,这……”
  “轰”的一声响起,一阵霹雳在杨辉脑中炸响,“不到一架”,你航空航天工业部再怎么看不惯我西南科工,也不至于这样背后捅刀子吧。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项目启动的时候,订单也都是超过了这数据,你说你瞒报数据也不至于这样离谱啊!
  面对自己这一脸的黑线,整个人都感觉是不好了,废了好大的劲稳住了情绪后,这才回应了两句。
  “这个……可能是那边的数据没有及时更新吧,而且他们也有可能只计算了确认订单,没有算上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一种订单形式:意向订单,可能是误会吧!”
  杨辉越是这样说,总理就越是不爽,他还不明白下面这些部门的性子?
  这可是飞机订单啊!又不是什么汽车、摩托车之类的工业品,况且就连汽车每年的产量,统计都是精确到个位,数据截止时间更是恨不得报告前一天再更新一次。
  他可不相信航空航天工业部和民航局那边的人会如此的粗心,所以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的话,那是绝对的不可能。
  突然间,又想起了之前民航局报上来的麦道90项目,两相对比之后,这就豁然开朗起来。
  “可能是这样的吧!先不说这个,都是些小事而已,现在搞清楚就行了。倒是你这里,既然确定要接下这次的藏区高原起降客机项目,有什么想法?”
  又给问起了想法,那也就给一个想法好了:“这其实也简单,我们的MPC75客机在设计的时候就能完成藏区起降工作。但考虑到藏区的城镇比较分散,人口也少,所以我们还必须要有一款比MPC75飞行距离短、载客少、起降性能好的客货两用机,用来做的拉萨到各县级城市的运输。”
  杨辉明白,以藏区的特殊情况考虑,首先是牧民分布太散,每次需要远距离出行的人也不会很多。
  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虽然对飞机的确有需要,但由于人数的限制,导致了采用点对点运输的方式几乎不可能。
  而采用集中运输到大机场:拉洒,然后用小飞机把人又运到各个县城去,只有这样的运输方式才最科学,并且成本可以接受,甚至实现不错的盈利。
  那现在的问题也就来了,以现在MPC75的定位,完成从拉洒到国内其他的中西部机场飞行任务完全没问题,甚至以后的改进型还可以飞的更远,直接通全国。
  但现在的问题是,运输从拉洒到其他的县级甚至大的镇一级客流,又该使用什么飞机?这问题不解决掉,民航业在藏区恐怕也很难发展的起来。
  “就是说,光有你们的MPC75客机,还不足以完善整个藏区的空中交通运输,对吧?”
  一看这总理挺明白问题,那后续的沟通就能简单很多了,也就直接说起来后面的考虑。
  “事实的确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准备了多种方案解决从拉洒到其他小城市的飞行方案,现有的运七100客机的基础上改进出一款高原型飞机,应该是最有效率。其他的还可以开发运12飞机高原增程型,或者引进我们西南科工持股的巴航工业旗下erj145客机。”
第665章
失了先手
  距离上一次杨辉被总理召见咨询关于在藏区大力发展民航事业时,这已经过后的是第五天。
  当时,杨辉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之后,总理就表示要具体等到杨辉所提到另外两款飞机运七100、运12飞机的研制方都到了之后,再加上相关单位,这才能再次召开会议来完善方案。
  自然的,杨辉把其它人送上飞机回西南科工之后,本人则是滞留在了帝都,期间则开始了各种漫漫地等待。
  而就在这五天的时间中,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是没有事儿,真的就是混吃休息。
  至少中间就有航空航天部的人前来试探过消息,民航局方面则是直接来了局长秘书,要求同杨辉商量一些私下的交易。
  对于这两单位,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们,这是要打听的是什么、想要同西南科工私下交易的又是什么,杨辉沉下来心来,同住在帝都大院里面安享晚年的两位老爷子喝了一下午的茶之后,到也能够隐约猜出一些什么。
  航空航天部那边,无非也就是因为总理那边的问责到了,知道自己瞒报数据的事盖不住,现在想要来找杨辉问问到底当时总理是什么想法,总的来说,应该是抱着一种想要私了的想法来的。
  对此,杨辉本人则是不置可否,对于航空航天部这一个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处处下绊子的部门,西南科工对它已经是忍受到了极点,有机会恨不得能够直接把它拆了。
  而想起自己上次离开的时候,总理的那句莫名的话,现在就越发的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一个打掉这一约束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