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6/483

  听着这些话,杨辉在一旁倒是挺支持的,至少这位在看待米17和黑鹰两款飞机的时候,是做到了公平公正,因此仅这一点来看,就知道这次它极力推荐国产化米17,肯定是有过深思熟虑的。
  而随后,那位原本还有些惊讶的装备采购处主任也来了精神:“继续,你这话说的是挺有道理,米17的确实还是有些优点,但是它的缺点不也是非常明显吗?如果我们引进这款直升机,就意味着在往后几十年之内都要忍受这些烦人的缺点,这一点你以为如何做到?”
  米17的缺点有哪些?这简直就是多的很,这款飞机本身就是矛盾结合体,优缺点是完全的两个极端。
  “我明白,米17的缺点实在是太多了,并且在阿富汗战场中战损也确实不少,但是这些不都可以改进?只要我们把这款飞机引进回来,只要我们愿意提出改进要求,我相信国产化的米17将会更加适合我们的国情。”
  正说着,脚下就踢到了杨辉这里,其用意自然是明摆着的。而中航西南又如何能够完成这些要求,能不能解决米17的那些固有缺点,这就只能看下面杨辉的表现了。
  反应过来后的杨辉,其实是在听到说要打算引进并国产化米17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针对的在给米17的固有缺陷进行整治,并且提出他本人改进方案。
  “有纸和笔吗?我需要纸和笔。”
  “有,你座我这里来,有什么想法就画出来,我们都看看。”
  说着,这就让出了座位,转而让杨辉坐下来尽情发挥,而杨辉所提出的改进方案到底是什么,现目前谁也不知道,一切都只能看这家伙画出来的三视图到底是什么样子。
  随着时间的过去,办公室里面则是雅雀无声,也就只有朱总师在一旁仔细地端详杨辉这画的到底是什么方案,怎么看起来和米17直升机是大变了模样,不管这三视图的哪一面看过去,都是和米17有些差别。
  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款图纸上的直升飞机简图有着浓厚的米17直升机飞机影子,所以这确实是米17的改进方案,不过这应该算是大改了吧,当最后一笔落下,意味着杨辉的方案也就跃然纸上。
  将图纸立起来,展示给众人的时候,无不是深吸一口气。就图纸上这样的改进方案,绝对可以算是歼七改进到歼七四的级别,是妥妥的魔改方案。但是,能够用歼七和歼七四来做对比,也就能够知道这魔改米17方案肯定是一款全面弥补了米17缺陷的型号。
  “对于这个方案,我暂时称呼它为米17X,也是我现在能够想到的改进方案中,最符合我们能力的一种。”
  这次杨辉提出的方案就是俄罗斯到了新世纪,才再次推出的米171v5直升机,这个方案虽然是俄罗斯在新世纪才推出的,但是以现在中航西南的能力,只要引进并初步消化了米17,就完全可以在90年代做到。
  而方案改进的地方就比较多了,首先就是从飞机的舱门方面动手,直接拉出米171V5上面类似黑鹰的滑动开关大舱门设计,一改之前的单侧小舱门的磕碜模样,再加上对机身后面一直被诟病的蚌壳式对开舱门改进为跳板式舱门。
  就这么一改进之后,这款飞机在作战效率上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员上下的效率有了质的提高,比起黑鹰直升机都是一点也不逊色,甚至后舱跳板设计,直接使得米17有了空降能力,这就和黑鹰的索降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这样的设计就需要改动机身的结构设计,这已经可以算是相大的改进方案了。
  但是,杨辉的改进方案又怎么可能是那么一点,随后的米17V5标志性海豚头怎么可以没有?那不仅仅是可以起到优良的整流作用,里面还可以装上大量的机载设备,比如气象雷达,地形雷达,甚至是红外雷达都可以往里面塞。
  只有装备了完善的机载雷达系统之后,直升机的夜航才有了可能,要不然就以直升机的飞行高度,还夜航,直接就想都别想。
  “不错,这倒是有点儿意思了,这样改进了米17直升机,倒是可以弥补之前的很多缺陷,不过我看俯视图这里的整个动力系统好像也被你做了改进,说说为什么吧!”
  俯视图,这是此次杨辉对米17直升机进行的一次重大改进,当然也是必须要有的改进,要不然以之前中航西南内部立项的MZ-2200发动机尺寸,也没法和bt-117涡轴发动机的尺寸互换,两台发动机的尺寸差距实在是太大。
  “我们要完成米17的完全国产化,就不能不考虑国产动力的问题,中航西南内部有立项一款2200马力的涡轴发动机,用在这里就正好。不过我们经过对比之后认为发动机减速装置安放在发动机侧面要更合适,这个和米17使用的BT-117发动机减速装置安装在发动机正上方就完全不同,至于说这两种发动机的减速装置的布局方式谁更好,相信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就不用多啰嗦。”
第716章
这个不行
  要是按照杨辉这次提出的方案来对米17进行魔改,毫无疑问是可以得到一款性能优秀的十吨级通用直升机,或者说是十二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也没有问题,毕竟米17这款直升机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要比黑鹰大上了半圈。
  所以把这两款直升机拿来直接相比较,确实还有些不太妥当,只不过是因为这两款飞机在服役国家干的活、以及任务定位都相似,所以才会把这两款直升机相提并论,但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但陆军航空兵这边就真的会同意引进并国产这款飞机?其实,情况也并不见得就能如此,实在是这款飞机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个对手,并且这个对手还先一步抢占了市场。
  “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昌飞和602设计所的直8直升机好像和米17在吨位、尺寸上都差不多,你们现在刚刚把直8做出了眉目,现在是要准备放弃这款飞机?我记得你们之前才放弃了直11武装侦察直升机项目,难道你们是准备全面清仓?”
  这下就好看了,包括杨辉、以及之前帮着争取米17国产化项目的全都哑口无言,确实这直8直升机和米17有很多的重合方面。前面说了这米17是在尺寸、吨位上都超了黑鹰直升机那么半圈,而超过了黑鹰直升机自然也就意味着这款飞机大量的指标和直8重合。
  就这样的项目,要想引进回来确实有些令人尴尬,这或许也是上一位面共和国没有引进米17并国产化的另一个理由吧。
  杨辉刚才说了米17的改进方案,若是现在又马上改口的话,就确实有些不太合适,虽然杨辉自己心里面也知道这是重复建设。也就示意一旁的朱总设计师接下这个话茬儿,至少在还没有上马直11项目的时候,朱总设计师也是直8直升机项目的一位副总师,知道的肯定不少。
  知道的不少,并且又是亲历了整个项目,这同样也就意味着对这款直升机的一些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
  回忆了一些之前的事,朱总设计师这才略微带着一些抱怨:“直8直升机最大13吨的起飞重量确实和米17直升机最大12吨的起飞重量差距不大,但是这款直升机现在只有海军的少量支持,并且因为它原始设计为了满足法国的需求,就和我们国家的需求有些矛盾,所以海军的采购也只有寥寥地几架运输直升机订单,而这样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直8项目持续发展的最低需求。”
  必须要说,海军对直8直升机的需求确实不多,再加上一开始就从法国进口了一批原版的超黄蜂直升机使用,因此海军的订单就显得更加少可怜,而驱逐舰那边又有可以勉强使用的直九直升机,导致海军还真就对直八没有太大的需求。
  这也就造成了直8直升机虽然看起来好像定型可以生产了,但各方面都不受人重视,这就是因为它还不够符合共和国的国情,最终导致这个时候直8直升机看起来勉强,但要说采购的时候,也就不太受人喜欢。
  当然,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直8这款飞机没有被针对性地进行过魔改,要是真的对直8进行一番魔改之后,杨辉相信这款飞机还是能够有很不错发展空间,这一点从上一位面的直18项目来看,是完全没问题的。
  “关于直8飞机的订单很少,这个我倒是听说过,好像这款飞机的优先发展程度是比较靠后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一款飞机的优秀与否,最终还是要看飞机的订单多少,那么,告诉我你们现在有多少直8飞机的订单?”
  也不需要保密了,直接就公开道:“不到二十架,我们仅仅只有海军那边的一些运输型订单,这对于我们维持生产线的运转,并且还要能够有盈利用于发展改进直8飞机就不够用了。所以我们才需要有一款可以有保证订单的飞机,国家现在大量引进米17既然是事实,那么我们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尽可能在米17项目中能得到一些好处,比如组装生产。”
  用人穷志短来形容确实有些过了,但是情况就是这样,昌飞可以放弃直11武装侦查直升机项目,但是公司一大家子的工人、技术人员都要等着项目下锅,这个可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第一次知道这款飞机的订单能够如此之少,一时间就连陆军航空兵这边也唏嘘不已……
  或许是可以考虑仔细考虑一番了,昌飞能够为了大局主动放弃直11项目,但军队也不能让这样的单位流血又流泪,关键时刻还是需要支援一把。
  “所以,你们就开始想办法要把米17直升机生产线引进回来?是看到了这次军队大量采购米17直升机,是觉得我们全面转向了米17,对吧?”
  听到这话,几人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不寻常之处,就现在这情况是准备要……
  “放心好了,米17直升机的引进只是权宜之计,主要是我们看中这款飞机价格便宜、可靠,而且还可以一半的货款以我国的轻工业产品冲抵,所以我们才愿意引进这款飞机,但这并不表明我们会放弃走原本已经定下来的直升机路线,又去重新配套米17的生产,因此想要国产米17直升机的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
  这么干脆的一句话,那也是直接击中了众人心灵深处,看来引进生产米17系列直升机是不可能了,而直8又是现在这样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难道只能是继续发展超轻型直升机?
  落寞间,只能是留下一句:“我们明白了,那就……”
  “别急啊,我们只是说不引进米17直升机,但并不是说就不打算解决这个级别直升机的国内生产问题,按照现在的各种情况来看,能够在未来顶替掉米17的直升机,现目前只能是你们的直8。所以,我们陆军航空兵倒是愿意联系海军和空军,再商量一下对直8飞机的多方改进意见,或许经过一番彻底地改进之后,直8是可以适应国内的需求也说不定。
  联系陆海军三军,要商量直8的改进方案?
  这似乎在上一位面也没有过啊,也就只是在海军型号出来之后进行小改一番,然后陆军航空兵象征性地采购了几架而已,现在这是要准备商量商量之后,对直8进行大规模魔改?”
第717章
彻彻底底的魔改
  尽管心里也是想过提前将直8直升机魔改,但真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有些意外的,一直都到了陆军航空兵那边提出要魔改直8的一周之后,真的是看到三军人物全都到齐之后,这才算是在心里安定了下来。
  看来国家还是没有打算过放弃好不容易刚有了起色的直八,这对于中航西南来说可算是天大的好消息,这至少意味着直8现在还有可能通过努力之后,达到上一个位面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又正好,现在就是时候给出一个方案了:“关于对直八进行大改,我们602所已经研究过很多年,到现在也终于有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各位领导请看。”
  投影仪将光影打到幕布之上,一架和直8还算是有那么些相似的直升机也就这样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外形上虽然还能够看到直8的影子,但是明眼人确从里面看到了EH-101直升机的影子。
  就这样的方案,杨辉敢保证在上一位面是绝对没有看到过的,直8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改进方案?
  “看到这各直8的改进方案,大家是不感到似曾相识,就好像是在哪里看到过,对吗?不用多想,这款直8改进型直升机就是大量借鉴了EH-101多用途直升机的设计,是经过长期论证之后才形成的方案,和之前的直8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提高。”
  EH-101直升机,作为欧洲联合研制的一款最大起飞重量15吨多用途直升机,在92年的时候还处于紧张试飞工作当中,不过同样也是处在了即将服役的状态,但是它又和国内军队所要求有很大差距。
  “我们需要的不是EH-101这种15吨最大起飞重量的直升机,而是需要一款最大起飞重量在12吨的多用途直升机,并且机身的高度还要再进行降低,必须达到5.5左右米的高度才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军队新一代驱逐舰的舰载使用要求。”
  5.5米,这又是怎么的一种概念?别的不说,至少在此之前超黄蜂直升机的最大高度是达到了6.6米,而这也就意味着现在的直8魔改型,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至少降低1米的机身高度,这样的要求有可能做到吗?
  答案是:当然还是有可能的,不然这又怎么能够说是魔改。
  直8项目在602所可算是走了十多年,602所也并非是没有动过心思要把这家伙的身高降低一些,而这次魔改方案是肯定要走上这一刀,不然以后想要上军舰可就不好办。
  早就有了设计思路,回答起来当然简单加愉快:“大家其实也知道,直8拥有一项可以水上起降的能力,这是很多直升机都具备的能力,但是直8设计的时间很早,为水上起降放弃了很多指标,特殊的船型底不仅带来了制造成本高的劣势,同样还增加了很多的死重,但是实践证明这种设计在现在是不大需要了,所以我们选择将这个巨大的船型底去掉。”
  去掉直8从法国娘胎里面带来的船型底,这确实是一个不错想法,同样也是上一位面从直8发展到直18的时候走的路线,所以这样的设计并没有让杨辉感到意外,军队方面同样也是点头认同这样的改进,就连海军也觉得这个船型底是没有必要的。
  “继续,去掉船型底确实可以降低飞机的重量,甚至还可以降低一点飞机的高度,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你们还需要用其它的办法来控制直升机的高度。”
  海军为了控制直8的高度,那也算是操碎了心,但就是不知道新的方案能不能满足要求,这个时候就连杨辉也是不太清楚的。但这并不重要,相信技术人员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领导需要的最基本素养。
  至于说最后到底能不能达到预定的设计指标,这个其实并不太重要,只要愿意。就比如英国海军那样,不也能够把EH-101这样的大家伙搬到45型驱逐舰上面去吗?要知道那也仅仅是一艘和共和国052C/D型吨位差不多的家伙而已。
  但杨辉显然是多虑了,下一项改进方案就直接指向了飞机高度的控制方案:“我们要改直8原来的船型底,这意味着要对原有的底盘部分机身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同样的,为了满足人员快速上下的需要,左右两面对置大侧滑舱门也是必须,这就导致我们还需要对两侧的机身结构重新设计。这样的改进方案,我们完全可以在重新设计的时候,把机身高度控制下来,5.5米完全不成问题。”
  台上讲的那叫一个生猛,这简直就是把直8的下半身完全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样的改进要是不能称之是魔改,那就真的不知道什么才是魔改了,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改进方案,工程量将会比较的大,时间、资源都将花费很多。
  但是,这也显然是低估了三军对魔改直8的决心,陆军和空军看中的是两侧对开大侧滑舱门,而海军看中的则是机身高度的控制。
  三方几乎是异口同声:“好,这个方案可行。”
  再往后,则是对直8的雷达系统改进方案,这个倒是比较简单:“直8原来在设计中,是没有太多安装雷达的地方,不过我们既然对直8的下部分机身全部重新设计,自然就要增加海豚头,这就可以用来安放众多的雷达设备。要是愿意,我们甚至可以把起落架设计为可收放式,这些都没有问题。”
  毕竟是重新设计飞机的下半身,直8原来的很多弊端都可以有效地进行改进,甚至连动力系统也是同样如此。
  直8到了90年代,依旧没能够百分之百的实现全面的国产化,部分原因就在于对发动机方面还没有能够完全仿制下来,尽管超黄蜂使用的是50年代的透默3系列发动机,但情况却依旧如此,原因在于仿制这款发动机的是名不见经传,并且附近没有配套设计研究所的蓝翔航空发动机制造厂。
  “动力系统方面,直8用的是涡轴6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不仅尺寸巨大,而且油耗也偏高,各方面性能都完全落后,我们非常有必要使用一款新的发动机来代替它,因此就选择了中航西南已经型号预研完成的MZ-2200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在我们MS-4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发展而来,技术上是成熟可靠的,预计在四年之内就可以研发完成。”
第718章
该陆军放血了
  说实话,四年之内完成MZ-2200发动机,本来是有些玄乎的,但既然都打定主意要从伊夫琴科设计局那边调集科研设计队伍过来参与项目,四年时间看起来好像也就不是不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