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483

  而这一技术,当年则是国内分配到602所这边进行攻关制造,现在要魔改设计出新的直18直升机,这些都可以直接而有效地运用起来,也还能算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设计。
  更大头的,则是这些年中航西南发展最为迅速的玻璃化座舱,这东西不仅仅是固定翼飞机可以使用,改进而来的直18也必须要用上这东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优化驾驶舱布局,使得直18可以做到真正的现代化改进,而这个就需要杨为、历云那边即将组建的航电-飞行模拟公司来设计制造。
  至于复合材料的雷达罩、铝锂合金的金属骨架和蒙皮,这些也都是很有必要的,在综合使用以上技术之后,杨辉有理由相信直18可以成为一款性能足够优秀的直升机,相信到时候不管是三军哪一方,都会对直18赞赏有加。
  至于说,以后的直18会不会比米171更贵一些,关于这个问题就只能是呵呵一笑了。运用这么多先进的技术之后,直18又怎能够是米171那种货色可以比的?而充分贯彻一分钱一分货的标准,到时候也许直18会更贵一些,但相信也是军队可以接受的。
  如此,共和国的直升机工业也就同样可以来一个大跨越发展,一跃成为和固定翼战斗机那样,和西方先进水平仅仅相差十年左右的水准。
  要问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跨越发展,这只能说,航空工业就是一个整体,当固定翼飞机以及子系统都把水平提上去了,那么直升机行业也就可以搭一回顺风车。
第724章
第二批人才
  整个帝都之行,虽然再也没有了轻型武装侦查直升机项目,甚至为了抢时间、集中602的所有力量,原本计划中的超轻型民用直升机项目也被无限搁置,不过用这些换来一个直18直升机项目,算起来也是绝对不亏。
  时间倒是过的挺快,在确定了直18项目之后,中航西南自然是需要紧锣密鼓地准备其它的一些单位配套直18的子系统,而等到这些都忙完了之后,才发现自苏联解体之后的第一个春天终于到了。
  而92年又确实是一个好时候,料峭地春寒似乎也并不能阻挡共和国规模庞大的军事工业前进的履带,两年一度的共和国第三届帝都防务展再次拉开序幕,自第一届帝都防务展在88年顺利开始之后,第二届防务展因为特殊的国际政治原因而显得有些不太景气。
  但是到了现在,92年的第三届帝都防务展则有所恢复了人气,能明确表明要前来参加防务展的国家就很是不少,共和国传统的军售大国自然没有一个缺席,而一些原本是紧跟苏联步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扛把子倒下来之后,也需要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而共和国这个以往的社会主义异类自然是第一个受到关注。
  这就比如古巴,虽然不怎看好这次会在共和国采购大批的军事装备,但能来参加这次防务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它的一些处境和古巴相似的国家几乎都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一条路。
  也就只有也门这个国家表示一切安好,毕竟已经是在前几年都同共和国联系上了,还装备了性能、性价比都不错的歼七四飞机。而鉴于共和国生产的MBT-2000坦克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也门那边还是感觉应该来多看看。
  “听说这次俄罗斯那边会有很多军工单位前来参加我们防务展,我看他们这是明摆着要来抢生意啰……”
  对于这次帝都防务展,共和国这边则是相当的重视,毕竟之前靠着海湾战争,还是打响了共和国的几款大型武器装备的名声,据说接连都有好几个国家表示对共和国的军事装备有兴趣,而这也让分管国防军工行业的科委方面大松了一口气,只要有订单就意味着能够养活这些军工单位,这就已经能算是极好的了。
  而听说俄罗斯的军工单位要来参战抢吃的,科委那边当然是心里面很不爽。但心里不爽归不爽,现实情况就是那么无奈,空军就首先解释着。
  “我的丁大主任啊,这个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嘛,我们要购买俄罗斯的军事装备,然后那边提出要带上装备来参加我们这次的防务展,他这个确实不好推脱,毕竟我们现在和俄罗斯还没有重新把之前苏联时代的军事装备采购合同理清楚,所以你应该也是懂的。”
  听到这话,倒是让丁主任气的快要吹胡子瞪眼了:“所以,所以这次不仅是苏霍伊、米里这两单位来了,之前已经被我们明确放弃的米格、卡莫夫也来了,甚至毫不相关的图波列夫设计、雅克设计局也全都跑来参加我们这一届防务展?”
  看的出来,这次俄罗斯那边是精锐尽出,确实给人有那么一种要来踢馆的意思,这时候丁主任能给好脸色才怪了。
  空军自然是知道自己干的好事,这次为了能够早点和俄罗斯那边把之前的项目重新签订下来,可算是引狼入室也不为过,看到科委这边实在是发了大火,随即也就小动作不断地提醒海军快出来说两句好话。
  但就是这小动作也没有能够将瞒过丁主任,更是一脸的不爽:“干什么,我看这次你们海军也是,怎么也给引来了一票的俄罗斯军工单位,这是还觉得情况不够乱吗,我这科委主任实在给当的。”
  本来想要说些什么的,不过想了想之后还是忍住了,自己这么一大把年纪的,实在是不该这么冲动的:“哎,算了、算了,既然事情也都搞成这样了,那也就只能让俄罗斯那边的军工单位来参展了,到时候见招拆招。想开些,国外的军工单位来参展,也算是我们的防务展走向了国际化,热热闹闹地也算不错。”
  ……
  而同一时刻,依旧还远在共和国西南一隅的杨辉,这个时候就已经是笑的合不拢嘴了,才发现人生居然可以如此美好,果然这还是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小的,看着一排人名清单,这简直就不能再高兴了。
  也是对这次特意前来汇报情况的谢连发大家赞赏着:“这次搞得就很不错嘛!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但能够挖回来这么多的相关领域专家,我们中航西南的未来又能够再次加快发展速度了,看看这个谢尔盖·马洛佐夫,安东诺夫的高级工程师,飞行控制和推力控制专家,我记得现在603那边就正好急缺这种人才啊。”
  看着看着,杨辉突然间就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看着这清单上的介绍,整个人都是恍惚的:“这个……这个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居然是参与过安东诺夫设计局几乎现在所有的型号飞机研制,副总设计职位,并且在结构、寿命评估、吹气增升方面都有重大研究成果,依我说这简直就是国宝级人才啊!必须要给与我们飞机型号总设计师的待遇,马上、立刻。”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啊,这次居然首先把安东诺夫设计局那边的人才给挖了大部分,这就当真是有些意思了,想必603所那边都要笑的合不拢嘴了。
  “是的,这次安东诺夫这边引进的人才之所以可以和伊夫琴科设计局引进的人才在数量、素质上面都不相上下,主要就是因为这位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愿意到我们这边来,而且连带着还带来了四十多位安东诺夫设计局的相关专家、工程师,是收获满满啊!”
  能够一次从安东诺夫设计局挖到四十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不得不说这就算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了,遥想上一位面共和国千人计划也就才引进不到一百人的乌克兰专家而已,虽然这次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过来的这一批人中,不一定都是技术牛逼的,但是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可以当骨干技术人员使用。
  而这次引进的技术人才还远远不止这一点儿,后面的杨辉又看到了,诸如……
第725章
量身定做
  “还有这个米哈伊尔·季拉耶维奇,居然是我们现在最为需要的高温金属涂层研究人员。马上着手安排它的工作,可以和帝都材料研究院那边沟通一下,最好能够有他们的技术人员一起过来,带上技术资料参与到DD-3单晶的高温涂层研究中,反正是一定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这个DD-3单晶,正好就是共和国的第一代单晶,在核心机整机、发动型号测试中都表现良好,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高温涂层,导致叶片还有部分升级空间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这个就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一点,而现在才终于是可以大踏步地开始这方面研究,还希望后续的中推核心机改进中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杨辉一直都还记得,以前帝都材料研究所那边所说过,只要能够有更加合适的高温涂层,那么就算是第一代的DD-3单晶制造的涡轮叶片,加上现在已经使用上的气膜冷却技术等等,中推核心机的涡轮前总温是有望达到1450度的使用极限。
  只要最后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数据,杨辉就可以非常明确的说,共和国生产的第一代单晶涡轮叶片终于成熟,在性能上是可以成为第一代单晶里面最好,就算说它是一代半接近二代单晶也没有错误的。
  谢连发不是这边负责技术研发项目安排的,当然不好回答杨辉的话,而两人也就继续往下面看,每次看到有重量级的人物,就还需要好好地讨论一下该如何安排这些宝贝的工作和生活。
  直到最后,两人这才看到一直期待中的伊夫琴科设计局方面,为此谢连发期间更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才搞定的这些,开始介绍这些人的来历。
  “这就是我这次在伊夫琴科设计局那边请过来的D-136涡轴发动机设计队伍,按照那边给的说法则是,因为我们上次带走了设计局几乎三分之一的技术人员,里面就有部分在当年是参与过D-136发动机项目的,真正剩下来留在伊夫琴科设计局的只有发动机减速系统的研究队伍,愿意过来的加起来一共是三十六人,我这次把它们全部都带回来了。”
  这说的当然也算是有些道理,涡轴发动机和涡扇发动的不同之处,也就是在于它独特的发动机减速系统等相关技术,能够把这些技术搞清楚了,差不多涡轴发动机的设计也就齐活了。
  但也就是这一点儿技术,几乎是难倒了多少英雄,现在能够直接从伊夫琴科设计局请到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入设计之中,这还真是难得的一次机会,对于这些在大功率涡轴发动机研究领域的专家、工程师,只能说是……
  将清单合上之后,默默地着:“这将是我们穷尽十年甚至二十才能够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和设计队伍,所以必须要好好地对待。苏联解体之后,伊夫琴科设计局要想继续有发动机研发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够研究并制造这些人类历史上最精密、最震撼的工业设备,而乌克兰并不具备这些。”
  感慨之间,杨辉发现这倒是和黑海造船厂即将上演的马卡洛夫在93年说的那番话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把航母变成了航空发动机,但仔细算起来,其实这些都是大国才能玩儿得起的玩具。
  大概是杨辉的这一番话说到了重点,之前一直在乌克兰那边工作,从90年开始到现在92年之间时间中,谢连发见证了乌克兰这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自然深谙此话在理。
  “的确,只有伟大的国家才能够把这些精密的工程完成,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苏联、以及我国,甚至是解体之后的俄罗斯都同样有能力完成这些大工程,但乌克兰是绝对没有这个能力的,他们没有大国的身板和底蕴。所以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够毫无负罪感地在乌克兰行动的如此顺利,同样的,这也是我不太愿意去俄罗斯干这事的原因。”
  ……
  “以上就是我这次乌克兰之行邀请回来的相关领域专家,反正是通过各种办法、渠道都有,现在全部抵达国内,其中项目总师/副总师、研究所重点项目负责人这一级别的人物共计7人,中层技术骨干则是共计78人,各种工程师、高级技工人员事206人,加起来共计291人。其中涉及到航空相关单位、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五大材料研究所,以及巴顿焊接所,高级技术工人则是从乌克兰东部工业区广泛聘请到。”
  然后,谢连发又像是变着戏法一样,从身后的包里面拿出了一份资料,神神秘秘地递给杨辉。
  “来,您看看这些可都是好东西了,看了绝对拍手叫绝。”
  看着杨辉开始翻看这里面的资料,也开始了在一旁的大致回忆。
  “这是之前你要我接触的乌克兰沿海多家造船厂的资料,全都是我走访了各处造船厂之后,整理下来的资料,其中有无畏级大型反潜舰、光荣级巡洋舰、甚至是还泡在水里的瓦良格号航母、船台上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都有。对了,我这次还发现了一好东西:乌克兰大海造船厂制造的野牛气垫艇,那可真是好东西啊,我就觉得这简直就是为我国量身定制的,在台海那边绝对是需要这个东西的。”
  杨辉这才一拍脑袋,自己怎么能够把这东西给忘记了,野牛登陆艇可算是好东西啊,那强大的对海登录作战投送能力堪称神器,要是几年之后能够有这东西,在台海的第一波抢滩中,一辆这个大家伙装上三辆MBT-2000坦克直接冲上沙滩,坦克甚至不需要涉水就可以立刻展开作战行动。
  只要装备上6艘这家伙,第一波作战中就能投送18辆MBT-2000,虽然不知道那个时候到底要不要发动对台海的攻击,但野牛登陆艇只要存在海峡这边,就是属于绝对的战略性武器投送平台,在台海这个特定的作战环境中,它就是王!
  快速翻到野牛气垫艇的资料:“就是这个欧洲野牛气登陆艇,不要母舰搭载,直接可以有300海里的航程,速度高达55节,150吨的载荷。这个东西对我国确实非常有必要,恰逢现在苏联解体,而我们又和美国交恶,搞不好哪天美国又要支持海峡对面乱搞,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野牛这种大家伙。先说说大海造船厂那边是什么情况,要是可以的话,我这待会儿就给海军那边说说,相信他们会感兴趣的。”
第726章
来自黑海的神秘力量
  大海造船厂的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艇确实非常有用,杨辉肯定也是愿意给海军那边说一下这东西的用处,但显然的,这次从乌克兰带回有关海军船舶方面的技术还有其它方面,很快就又一次翻到了一份来自黑海造船厂的资料。
  倒并非是关于黑海造船厂两条航母的消息,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一份关于黑海造船厂在建造航母的时候,使用到的总段建造法。
  总段建造法,这是作为大型军民用船舶建造中经常用到的方案,在冷战期间被大量使用到船舶建造之中,更不仅仅是北约国家在用这种技术,苏联在80年代同样也突破了这个难关,并运用到航母的建造之中。
  耳边也适时地想起:“现在苏联解体,留在乌克兰的航母建造工作也趋于停滞,我在黑海造船厂也到看过那些船台上以及栖装中的大型军舰。但杨总你肯定不知道的是,我在现场见到了黑海造船厂的厂长马卡洛夫,现在你看到的这份关于船舶总段建造法的资料,其实就是马卡洛夫厂长亲自交给我的,仅仅只是象征性地给了1卢布,我们就得到了这份资料。”
  仔细地回想了刚才听到的,又一次确认到:“马卡洛夫厂长真的以1卢布的价格就把总段造船法出售了,我这没有听错,真的是1卢布?”
  睁大了眼睛的杨辉万分不解着,万万没想到这种好东西居然能够如此廉价地搞到手,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不会那么容易相信,但这一切就是这么轻易地发生了,搞得也是让人心里各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还好,很快就对这件事有了一个靠谱地解释:“大概还记得去年在巴黎航展上宣布地我们和巴西共同研制舰载固定翼战斗机的消息吧!就是这一则消息传到苏联。到了乌克兰、黑海造船厂、马卡洛夫的手中,于是马卡洛夫厂长就判定我们也有建造航母的意愿,所以这次我去乌克兰的时候,他才会选择把这技术象征性地一卢布出售,并且还介绍了专业人士前来,指导我们掌握这一技术。”
  如果说,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还存在的话,那么在马卡洛夫厂长这里应该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果然还是老一辈的共产主义战士最纯粹,大概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想破天也不会明白的谜题吧,就正如美国佬在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几十年之后各种方法分析推演上甘岭战役一样,来自共产主义的神秘力量他们永远不懂。
  “或许,这就是信仰地力量吧,马卡洛夫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共产主义战士,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而现在,不管是总段造船法、还是欧洲野牛登陆艇,还有老厂长送来造船领域相关专家,到时候你全都带上,到帝都去见见中船总公司和军队方面,具体地我会提前同那边打招呼说明情况。正好,这次第三届帝都防务展也要召开了,你同时还要把那边的装备进出口业务照看到,而我这次就不去了,这边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
  摆摆手,杨辉将前来报喜的谢连发送走,感慨万千之下,这边的杨辉也拿起电话,直接拨通到了海军。
  “张司令啊,我是中航西南的总经理杨辉,这次找您主要是要说一件事。您肯定知道我们中航西南同乌克兰那边的军工行业交流的比较多嘛,这不,这次我们在乌克兰了解到,乌克兰大海造船厂内部有人联系我们,愿意私下出售野牛登陆艇的相关资料。我也觉得那东西对我国内很有用处嘛,特别是台海那边肯定需要,这不就联系到了您这里吗?”
  电话中的杨辉说的非常清楚,这次的原因就是关于野牛气垫登陆艇的消息,但那边的张司令明显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想清楚这说的是什么东西,还能够听到那边吩咐着:“林秘书,赶快去找找前苏联时期建造的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资料,我这里急需,要快。”
  倒是杨辉在电话这边听到,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下去,想了想之后觉得电话里面还是说不大清楚。
  于是:“司令,那您就先了解一下这东西,其实我也只知道一个大概,不过现在我已经让当时在乌克兰那边接触这个项目的人到帝都来了,直接到您办公室做汇报,到时候肯定就能清楚了。”
  “好,那我就先等着你说的那位负责人,不管怎么说,你们能够有这份心,海军就非常感谢了,到时候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我都会告知你一声,反正这次干的非常不错……”
  放下电话没几分钟,歇上一口气之后又再次拿起电话,这次要联系的则是同样远在共和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共和国中船总公司,或者更加准确的说应该是708所的张文德总设计师,也就是承担设计了泰巴两国三艘补给舰的那位。
  对于总段建造法这样的好东西,在90年代初期这个时候如果说还有一个地方、有什么项目是对这个有需要,那么它一定就是军用补给舰项目。而要联系到张总师也是比较地麻烦,需要先要中船总公司那边找到708所的联系方式,然后才能够找到张总师。
  ……
  “708所的张文德总师吧!我是之前介绍泰国补给舰项目的中航西南总公司总经理杨辉,这次主要不就是有点时间嘛,突然想起那个补给舰项目,打个电话了解一下,我还是挺看好这个项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