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483

  “对了,虽然我们从马达西奇那边了解到他们制造的实心钛合金风扇叶片和我们用在CG-2000上面的技术差不多,但是我们已经也了解到D-18T发动机低压风扇后面的56个静子整流叶片是采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材料制造,我们已经购买到了这一技术,正准备继续在此基础上开发我们自己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
第733章
我告诉你怎么用
  之前倒是没有听说过D-18T发动机上面还有用到过这样的技术,这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或许是一个好机会。
  D-18T是使用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材料制造的低压风扇静子叶片,再算算82年的时候这款发动机就已经技术冻结,并投入到飞行台试飞工作当中,这大概能猜到当时毛子也是想过要用复合材料制造风扇叶片,只不过因为单纯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风扇叶片确实强度不行,所以才退而求其次。
  而这个是法国当时在开发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的时候也没法解决的问题,到底是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这方面还是有天生的性能缺陷,就算换做谁来也都是同样不行,所以最后毛子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使用复合材料制造固定不用旋转的静子导流叶片,不用高速旋转自然也就不存在叶片离心力太大破坏了叶片性能。
  82年的时候,法国方面同样也是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这一直都是到了90年代初期才有了一些突破,当时想到了通过加装钛合金叶片前缘来显著增强复合材料叶片的力学性能,这就是正法国在长久地研究这一技术之后,才得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而很快,在法国还没有把这一技术完全搞清楚的时候,通用开始了GE-90项目,于是就有了技术授权并合作,然后双方首先开发出了GE-90上面的风扇叶片,一直到了新世纪,GE-90发动机庞大的使用客户中,该款发动机一共只更换过三片叶片,这也算是一个传奇了。
  现在若是有了D-18T发动机的复合材料静子叶片制造技术,要是能够再加上钛合金叶片前缘,那么共和国这边研制出实用化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或许就真的还有那么一些可能,至少现在中航西南已经具备了还算不错的钛合加工能力,那偌大的一个加工基地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而当前的问题则是,92年的时候复合材料风扇叶片还是一项并不被人看好的技术,罗罗的蜂窝钛合金风扇叶片才是人们所追捧的神器,而采用钛合金前缘来增强复合材料叶片的力学性能,这样的方法绝对还属于保密当中,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的发动机GE-90大概还处于严格的保密阶段,那片收藏在美帝某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叶片应该也还没有生产出来吧!
  正是这样的情况下,杨辉就更有必要好好提点一下,是时候加速一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了:“既然都可以制造和风扇叶片同样尺寸的静子叶片,那为什么D-18T没有使用复合材料的风扇叶片,这实在是有些不科学啊!”
  这个时候肯定不能一来就直奔主题,终归还是要先循循善诱一番,要不然一来就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有些不太好解释了,需知杨辉现在已经是好久都没有关注过航空发动机的具体技术,所以现在还需要多费一点儿精力。
  但这些全都是值得的,就在温总师说出了现目前碳纤维增强型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的风扇叶片固有问题之后,杨辉终于可以“陷入沉思”之中,而后才突然间脑洞大开、眼前一亮,犹如醍醐灌顶云云。
  这简直是拍手叫好:“这有何难,还记得我们之前的‘炮侦-1’无人机吧,这款飞机苦于当时我们没有合适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所以采用了普通的民用级工程塑料注塑制造,但同样也出现了机体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于是我们通过在塑料壁板里面增加了几根金属加强筋解决问题,直到现在这款无人机依旧是表现不错,不仅重量轻、成本低,而且强度也是相当高,所以我认为这种思路是可以借鉴的嘛!”
  还别说,带钛合金前缘的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和“炮侦-1”无人机使用带金属加强筋的工程塑料机体,同样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杨辉一番提点之下,温总师很快就想通了这里面的关键之处。
  “我明白了,这可算是明白了,要是按照这种增加加强筋的思路来制造风扇叶片,我们确实可以解决问题。复合材料叶片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就是叶片前缘,若是可以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来制造叶片前缘,一切问题也都解决了,而这种金属无疑又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钛合金为最佳。是的,肯定没错了,这一定就是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的正确道路。”
  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温总师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他现在就恨不得马上离开会议,要准备前往主持开展这种新的风扇叶片构型的技术验证,只要这东西能成功制造并实用化,国内的超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也就解决了最大的拦路虎。以后再想要触摸瑞达这一级别的30吨推力民用航空发动机,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
  “好了,我现在就要回去好好验证一下这个新提出的技术方案,现在的会议我就暂时不参加了,正好这边有刘总工也可以代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行驶投票权,我走了!”
  看着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还是这样风风火火,杨辉心里还是觉得很无奈,大概九年的83年杨辉刚到011基地时好像也是这样的吧。
  而同样参加会议的其它的几位总师也对温总这样的性格羡慕不已,这个时候参加会议的哪一位没有争取到有自己感兴趣项目,大家心里面都是痒痒的。
  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杨辉赶紧把温总师拦下,千万不能开了这个头啊!这才又连忙抛出下一个重磅炸弹。
  “复合材料仅仅是用来制造发动机冷端的部件吗?其实我倒是觉得复合材料制造的叶片还应该可以再扩大一下使用范围,比如用它来制造发动机热端部件,其实也能是一种新的想法,毕竟复合材料的种类是如此之多,我们总还是可以找到一种耐高温的复合材料,不是吗?”
  刚准备站起来的温总师突然又坐下来了,它突然间想起了之前杨辉在提到复合材料的运用时,好像是说到过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军用发动机的尾喷管。
  嗯,的确是有这样的一句话。而要是能够用来制造尾喷管的收敛调节片,那么其它的很多热端部件也可以使用这种材料吧!他最终还是想起来了。
  “关于陶瓷基复合材料,我想这确实是一种能够耐高温的好东西,若是可以的话,使用它来制造发动机的其它热端部件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燃烧室、涡轮外环、火焰稳定器、矢量喷管调节片,这些地方应该是可以使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替换传统金属材料,这种材料至少可以达到1300摄氏度的长寿命高温耐受性,绝对是可以满足以上这些热端部件使用,而仅仅是传统镍基高温合金重量的1/3或者1/4,这当然是大有前途。”
  姜果然是老的辣,温总师一来就把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大致使用范围都说了出来,搞得杨辉都不知道还有些什么需要再补充一下,仔细想了想之后还是觉得说上两句才行。
  “是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优秀,值得我们现在把它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虽然我们现在用不上,但是我敢肯定以后是能用上的,我们的924计划正是着眼未来20年的需求,我想那个时候大概就是陶瓷基复合材料大放异彩的时候了。”
  需要二十年以后吗?其实并不需要,杨辉所知道的就有现在研制中的F-119用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尾喷管,EJ-200用它制造了燃烧室、火焰稳定器、尾喷管调节片,就连M-88也用它制造了尾喷管,F-414用它制造燃烧室,未来的瑞达发动机、CFM-56深度改进型也就使用在C-919上面的LEAP等等民用涡扇发动机也会开始使用这种材料。
  在上一位面杨辉所知道的2015年以后的未来,各个国家准备研发的推比15一级军用发动机,无不是把陶瓷基复合材料大量使用,以此达到最终的减重要求。
  那么,共和国这个延续千年的陶瓷大国,国家的英文名CHINA都是和陶瓷有着深刻的联系,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若是在陶瓷基复合材料这个领域还被国外的甩开老远,这就是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了。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大力发展传统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更新一代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同样不能放松,这两种材料将是未来在燃气涡轮机领域使用最普遍的复合材料,那么温总师明白了你这次提出的‘先进复合材料制造与运用’项目,到底是多么的重要吗?千万要把这个方面抓起来。”
  坐在位置上的温总师很爽快的答应着:“这个没有问题,我一定会把这两种材料都抓起来,顺带也会培养起年轻的复合材料制造和加工应用队伍,我反正是老了,这也算是我为航空领域做得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吧!”
第734章
或许是需要改变一下
  整个会议倒是一连持续了整整一周时间,中间提出的各种项目是花样繁多,但大多到最后都没有能够通过投票审批环节,中间虽然有几个项目让杨辉心里面也有些波澜,而终究还是没有主动出面将项目定下来,原因自然是各种都有。
  这就比如有624所刘总工提出的转子类部件的高速回转装备装配测量仪,这东西就是同来测量转子部件的同轴度,最后的好处就是能够在转子的装配工作中更容易做到三角翼调校,甚至可以做到一次到位。由此又给引发出了一系列的其它精密装配测量技术,最后得出的结论则是需要安排一个“精密测量装配技术专项”,从而研制出先进的装配/测量设备来。
  要真说起来,这一整套技术确实能够算是比较的重要,有了这些先进的精密装配/测量仪器之后,不仅仅能够让发动机的装配工作更加有效率,而且发动机本身也能够更容易达到设计标准,甚至寿命、噪音等等都能够增加一两个百分点也都是有可能的。
  同样,有了先进的装配技术之后,对传统装配工作中要求的高级技师也就不再像以前那么严格,如此又能够得到更多合格的精密装配技师,毕竟航空工业一直都是靠高级技术工人来完成装配的,这个谁也没法否认。
  有了更多的装配工人、更高的效率之后,这对于即将到来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产能扩张是非常有好处的,毕竟五年之前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才生产多少发动机,而再有几年之后爆发的民用发动机订单,直接是五年之前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年产量的五倍以上。
  想上位面的太行发动机,在15年之后大概能够算是技术稳定了,但国内却依旧大量进口31F发动机,这就是因为太行的产量跟不上需求,所以才导致奉天那边的飞机厂摆满了生产好的歼11系列飞机,啥都装好了,但就是没有发动机用。
  航空发动机的产能要在短时间之内翻好几倍,以往的那种依靠高级技师纯手工装配是肯定行不通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来培养如此多的尖端人才,这种人才都是几十年慢慢积累下来的,短时间之内不可能解决的了,靠先进的装配/侧量仪器辅助装配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是,这技术尽管很重要,却更多的是关系到航空发动机领域,最近中航西南总公司已经在发动机方面投入了很多,924计划中也有很多相关发动机的项目,而整个航空工业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还有很多,也不能在这边偏心太多。
  散会之后,杨辉又再次单独找到温总师和刘总工,招呼着两位坐下边吃边说。
  “两位,之前会议中的情况你们也都看见了,我们实在是不好在924计划中再添加航空发动机相关的项目,不过这精密装配测量技术也是必须要有的。所以我是这样想,等一下你们回去同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那边的经理商量一下,让航空发动机总公司想办法。到时候去联系一下航天和船舶工业那边,三方共同出资完成这个专项,反正这技术涉及到精密装配和测量,能够用到的地方也不少,他们也是有这些需要的。”
  精密装配/测量可算是到处都有需要,以后也不能是中航西南花钱把技术搞出来之后,其它单位给钱直接采购就行了,要是真的能够那样简单,中航西南当然也愿意直接给钱采购,但问题是压根儿就不可能,国外的技术封锁太严格了。
  大概,航天方面的火箭、导弹发动机,船舶方面的动力推进系统,潜艇的降噪要求下也需要用到这些技术,所以才要大家一起分担压力才行,不然谁也不是傻子,现在中航西南虽然有两个钱,但是也属于绝对不够用的情况。
  杨辉这已经是掏心窝子的话了,温总师和刘总工点点头也就默认了这个提议,随后则保证会把这事情处理好,这才算是把事情定了下来,之后才又真正开始吃饭。
  吃饭间,杨辉也是毫不介意地问着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反正这是一间所谓的雅间,也不存在人多口杂的问题。
  就在这夹菜的档口:“对了,那边CG-2000的测试工作已经到了尾声吧,情况如何?”
  CG-2000的测试在624所进行,因此吃饭中的三人中的另外两人都是清楚这些的,刘总工倒是点点头准备要说点什么,但温总师不仅心直而且口也更快,对于CG-2000则更是清楚得很。
  “这方面就放心好了,发动机的高空台测试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我们建立了很多的相关数据模型,这些数据全部都是按照欧洲那边的试航要求整理的,期间德国MTU那边还找来几位英国和法国民航局测试航空发动机取证的退休人员,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CG-2000的数据测试,得到的结果是可以拿到适航证的。”
  倒是没想到德国人还挺上心的,这也让杨辉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虽然这样也并不一定表明CG-2000就一定可以拿到英国和法国的适航证,但也总还算是能够在技术上保证不成问题,至于最后的是什么结果,就要看机遇了。
  杨辉现在都还记得之前在争夺MPC-75客机的动力系统时,罗罗最后被出局时的那表情,而且也敢肯定这次CG-2000拿英国适航证的时候罗罗是要背后使坏,毕竟罗罗公司压根儿就是代表了整个英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业,影响力肯定不会小。
  至于法国那边,按照杨辉的计划,倒是CG-2000的第一个国外有影响力的适航证恐怕就要是从法国那边第一个突破,虽然这个时候大概法国已经开始了同台湾那边商量幻影2000战斗机项目,海峡这边对法国的关系很快就将要降到冰点,但是法国和美国又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在这个时候对台的关系就是典型的要在政治上支持海峡那边,而法国则是从经济上出发并考虑,只要让他们知道出售给海峡那边军备,在国家总体经济上是不划算的,那么法国自然就要服软,上一位面最后不就是这样的吗?
  而这一位面,杨辉重生之后当然能够知道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好好地利用一下,或许是可以在这一位面的法国对台军售项目中能够有些不一样的结果。
第735章
就等着它下锅
  按照杨辉的计划从法国那边首先下手,肯定是能够拿到法国的适航证,只不过现在国家层面还在因为法国对海峡那边的军售做最后的努力,各种扳手腕之中,法国佬密特朗依旧还在执着地实行对海峡对面的武装军售,在93年的戴高乐派法国政治家爱德华·巴拉迪尔当选法国总理之前,就算共和国这边关闭法国总领事馆,貌似法国佬都还没有看清楚事实。
  这种情况下,就算杨辉再怎么牛逼也不可能跑去给高层说要怎么怎么和法国合作,又是怎么利益交换,从而拿到CG-2000以及MPC-75的法国适航证,要是真的杨辉敢但凡有一点儿的口风在这个时候漏出去,绝对就是致命的政治错误,不被打死才怪。
  这个时候,中航西南这个未来前途一片光明的大型航空制造类公司,早就被各方有头有脸的利益集团盯着了,也都等着杨辉赶快犯错误,所以就算现在再怎么有想法,都还只能忍者,并静静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而正好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太急着要拿到适航证,至少这边的研制工作还没有完成,也就还有些时间:“这倒是不错,不管国家之间政治博弈如何,至少我们要把分内的事都做好,技术上的问题绝对不能成为关键时间拖后腿的因素,这个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告诉我现在测试进度到底如何?”
  温总师回答给杨辉的就是比较清楚:“整个项目完成度为88%,现在我们正准备进行空中飞行台测试工作,预计明年的下半年就能够完成所有的测试工作并完成定型,我们的发动机已经签了大约580台的订单,预计装备290架次MPC-75使用,占现有的MPC-75总订单量的42%,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是第一次设计制造民用航空发动机,很多客户虽然很满意我们的发动机性能,但是出于安全考虑很多都是持观望态度。”
  说到这里,温总师也是相当的无奈,确实在民用航空领域,安全一直都是摆在第一梯队的考虑事项,现在CG-2000叫好不叫座也是正常的。但至少也还有百分之42%的装机占有率,仅仅是现在就有580台的订单,一旦开始使用起来之后,就足以让其它的航空公司看到CG-2000是一款足够安全可靠的发动机。
  只要运营中不要出现大事故,过上几年之后发动机的市场占有率应该就可以有大幅度地飙升,光现在就有五百多台的现有订单,大概也就能够保证项目的基本运转,这是能够让人看到CG-2000前途的,从而继续在发动机项目中投入资源,以开发后续的-2和-3两个型号。
  这也就可以暂时放心了:“进度还算不错,关于申请适航证的事情就按照现在这样办,随时都准备好足够完善的各项资料,只要我们一旦打通了欧洲那边的政治高层,那么申请试航证的资料要第一时间到位,以最快的速度拿到适航证。”
  一想到CG-2000这些年来终于也要修成正果了,杨辉就感到心理面有一阵阵地小激动,以后这可就是国内第一款有知识产权的大涵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了,这也将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而由此所带来的各种好处更是数不胜数。
  同一时间,杨辉也开始咨询着后面的事项,比如像:“那么,CG-2000-2发动机项目具体是什么情况,是否也开始了初步的设计?”
  CG-2000-2发动机是预计给拉皮增程、增加座位数的MPC-120客机使用,9吨的最大推力虽然不是多富余,但也绝对够用,上一次吃亏在研发进度晚于CF-34发动机,最终让CF-34成为了MPC-75的首飞发动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现在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提前准备好给MPC-120提供发动机,就不信最终还不能拿下MPC-120首飞发动机项目,而最主要的则是看到时候的通用是不是还愿意把CF-34的推力增加到9吨,杨辉可是记得之前通用在角逐MPC-75动力系统的时候,就已经把CF-34发动机的性能挖到极致才堪堪达到7.4吨的推力,到时候看它怎么再把CF-34的推力增加到9吨来。
  真是越想就越觉得有意思,因此对CG-2000-2的进度更是尤为关心,这终将意味着CG-2000以后能不能在窄体干线客机的发动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虽然前期不要求能够达到CFM-56那样的市场占有率,但至少要能够把V-2500发动机给爆掉,等到后期齿轮传动设计技术被普遍接受,并且发挥威力的时候,大概会在2010年左右,到时候就是正面硬抗CFM-56系列发动机的时候了,至于什么V-2500、静洁动力什么的,都去吃灰吧!
  “关于CG-2000-2项目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全面铺开设计工作,目前设计队伍的重心依旧是在基本型的最后测试中,而现在也有些-2所要采用的技术还没有达标的原因,特别是我们所要求更高的涡轮前总温现在依旧没有头绪,其它方面的诸如增加中压压气机的级数,我们都还在设计中。”
  接着温总师的话,刘总工在这个时候也不时地说上两句:“之前也听说公司从乌克兰挖来了一支做单晶高温涂层的队伍,但我们现在依旧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够取得真正的突破,而只有新的涡轮叶片上面取得了突破,我们624所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核心机的改进。虽然不敢说什么时候能够定型改进后的中推核心机,但是我们可以保证只要叶片能满足要求,624所最多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够完成核心机改进和匹配工作。”
  到了这个时候,杨辉发现急需新改进的中推核心机已经不是军用中推涡扇了,反而是这边民用的大涵道比涡扇更加急着等待出最后的成果,这也真够给力的。
  放下碗筷之后,杨辉大概也都清楚了那边围绕着中推核心机的各项进度:“这还算是不错了,我会重点要求单晶涂层那边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拿出合适的涂层技术来完善叶片设计制造,看来现在就急缺这东西啊!”
  谁说不是急缺,现在这已经是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未来都很大程度上被这东西卡住了脖子,这是不得不重点关注。甚至于,就连北边的太行发动机,现在都是被这东西给限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