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483

  而这次的测试之所以能惊动到杨辉这里,那是因为这次已经不是简单的整套光电系统本身测试,而是要进行第一次激光制导炸弹投放测试。
  这次的空投打靶测试,使用的炸弹并非是全新研制的激光制导炸弹,而是经过空军的协调之后,由当年研制7721激光制导炸弹的单位翻新生产了此前留下的多枚7721激光指导炸弹的测试样弹。
  要说起这7721炸弹,其实就是仿制了越南战争时老美首次投入使用的“宝石路”1,而之所以选择仿制“宝石路”1的整体设计,在于其结构特点和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且实战使用中也证明这一设计的成功基础,而且单纯从整体设计角度来说,7721也基本达到了西方70年代初期的水平。
  但即便是这种情况下,共和国在77年就开始着手仿制的这款炸弹还是经过了前后共7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资金支持下在85年才开始了实弹测试工作,记得当时测试这型炸弹的载机还是用的老轰五为平台。
  当年在实弹投放试验中的7721制导炸弹成功实现了激光制导,导引头和弹载控制系统也基本达到了设计需要的标准,总体结构设计和大部分系统的试验数据都满足了设计要求,因此从结构设计和纯粹技术角度上可以认为7721在总体上取得了成功。
  但这毕竟是六七十年代的技术,其导引头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测试中7721的命中精度无法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而且模仿“宝石路”I的设计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经开始落后,所以官方说法则是这款炸弹仅仅是起到技术探索和设计队伍的锻炼作用,7721最终没有定型装备。
  上一位面在7721工程之后也确实没有了下文,经过了中间近十年时间的断档之后,直到96年的危机之后军队又重新开始拾起各种武备项目,精确制导炸弹再次被重视起来,于是又在97年开始了对随着苏27一起来华的俄罗斯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的仿制工作,7721是美系的激光制导炸弹,而97年仿制的俄罗斯KAB-500L又是苏制路线,两种炸弹除了原理相同之外各方面的设计都是大相径庭。
  所以,上一位面花费近十年时间,用大量精力和代价仿制7721所积累的经验和锻炼的科研队伍,早在这中间十年的断档中没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上一位面那样的选择确实是有很多基于现实的考虑,一方面是7721在技术上确实落后,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共和国没有对这东西的迫切需要,于是就断了这条路。
  但现在这一位面不同了,7721在85年进行首次投弹打靶测试,后续又经过几年时间的各种测试之后才最终下马,因此在下马的时候已经比较接近歼18项目的开始,而歼18则明确提出要以精确制导炸弹为主要的对地攻击手段,于是刚刚下马不久的7721项目又被捡起来。
  而这时候的要求就不同了,首先是要在7721的基础上对导引头进行大规模改进,要求新导引头能够达到二代激光制导炸弹的水准,到现在的93年虽然依旧还没有完成新一代导引头最后的研发定型工作,但至少在技术上得到了延续和传承,科研设计队伍还能够继续维持,资金上也有军队和中航西南这边从歼18项目中拿出一小部分来支持,因此还算是过得去。
  而这次对机载激光瞄准系统的测试中,使用的还是那边提供的几枚当年7721项目的样弹,炸弹各方面都还算保养的不错,稍微测试翻修一下就能够投入测试,反正这次测试的又不是制导炸弹,而是在测试激光制导系统,因而对炸弹的精度要求不高,7721也可以接受。
  现在,一枚样弹就被挂到了运七的机翼下,正在往杨辉所在的预定靶场飞来。
第782章
一发命中
  测试打靶工作算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在地面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看起来高大上的靶标,就是在空旷的泥地靶场建造一个简单的水泥石台,模仿了一栋水泥建筑而已,其它的就实在是不能再多了,但就是这种简单的测试靶,却最大限度地模仿了现代航空兵在对地攻击中最常见的目标,自然也就能够起到最好的测试作用。
  远处慢吞吞飞来的运七飞机,巨大的螺旋桨搅动着前一刻还算平静地气流,眼看飞机已经越来越接近靶场上空,此时机上的工作人员也进入了最后的准备和忙碌,设计中的整套光电瞄准系统是用在歼18上面,而歼18全程都是飞行员一个人操作完成对地攻击任务,这就要求整套系统拥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准。
  因此,这次测试中一系列的地面目标搜索、激光指示、炸弹投放都是一个人完成,这也是整套系统在设计中的一个硬性指标:人机交互和自动化。
  运七上面安装的机载雷达并不具地形测绘能力,因此在激光瞄准系统执行对地攻击的时候就没法通过雷达测绘出的地图来获得地面的实时影像,而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光电瞄准系统的另外一个强大的功能,红外导航系统上集成的地形跟踪雷达和前视红外传感器介入工作。
  这个时候它们的作用就不是提供飞行导航,而是利用强大的红外搜索呈像功能,以此快速地测绘出地面的不同热源所构成的热红外影像,再通过系统的快速处理之后,就是可以供飞行员参考使用的地面红外数据。
  此时得到的图像其实就已经包含有地面水泥石台的红外影像,操作员连续对显示器上显示的水泥石台所在位置进行调整,上、下、左、右调整都可以,反正就是尽可能的让水泥石台显示在显示器的中间位置,根据任务需要还可以进行图形放大处理。
  通过一段简单地处理程序之后,显示器出现的影像就是最清晰、合适的地面水泥石台,再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激光瞄准指示。
  在启动激光定位器之后,显示器中间就会出现十字准心,手动调整视角将准心压到水泥石台的正中心位置,当系统提示完成了激光瞄准定位之后,再将十字准星锁定在当前的将目标点位上,后续虽然飞机还在空中不停地移动,但是激光定位器也会随着飞机的移动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度,保证对目标的持续锁定。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目标搜索和瞄准工作,测试人员则开口同地面指挥中心进行通话,杨辉已经在指挥中心通过运七上面的机载空地数据共享系统,实时观看了刚才的一系列搜索操作流程,听到机上的操作人员请求投弹授权。
  也就对着麦沉着地发出命令:“允许投弹!”
  随着地面授权投弹命令的到达,操作员随即按下炸弹投放按钮,运七机翼下挂载的7721激光制导炸弹轻灵地落下,而根据激光定位数据的指示,炸弹在风标式导引头的导引下,沿着指定飞行路径精准地飞往地面目标。
  大概过了几十秒之后,远在靶场外围的杨辉一行人也都听到一声沉闷地响动,虽然这次的靶弹并没有填装战斗部,是属于不会爆炸的测试弹,但上千米高空投下的500KG重物砸到硬化的水泥上,要是没有响动就是怪事儿了。
  “炸弹已落地,你机可以返航。”
  给了空中的测试机一个返航的命令之后,杨辉也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现场看看投弹的命中结果,因此招呼着靶场的众人一起往预定的着弹点赶过去,这时候的吉普212就不存在什么超载的问题了,坐上人之后司机就一脚油门下去,如同狂奔的野牛一般往靶场内部绝尘而去,一路上在泥地路面上掀起一阵阵的扬尘,走在后面的车自然就要受罪了,毕竟212还是属于拉风的敞篷设计。
  相比起杨辉等人在地面的慢动作,天空中的测试机上面要想获得测试结果就要简单太多了,实时红外影像更新后显示,地面的水泥石台已经出现了一处显眼的点红外热源,这明显是刚才的炸弹和水泥石台高速碰撞摩擦之后才有的高热红外源。
  根据操作员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心里已经有了结论:“效果不错,虽然没有命中正中心,但初步评估应该是打到了7721炸弹的精度范围,这证明我们这套机载搜索瞄准系统是到达了预期的效果,所以都返航吧!”
  这时候的武器操作员终于放下心,取下自己身上的装备,才打算站起来活动一下,而刚刚站起来之后,旁边的另外几位随行工作人员就抢着过来看显示器上已经定格的热红外照片,一看果然是精准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标。
  再三确认了情况之后,马上就有人到前面的驾驶舱去通知运七的飞行机组,再怎么这也是一起执行测试任务的机组人员,任务成功了大家就应该一起乐呵乐呵,然后才是机组一起愉快的打靶归来。
  地面以杨辉为首一行人正在不断地深入靶场内部,远远地已经可以看到水泥石台,测试弹不会爆炸,所以看上去一切都还保存完好,直到越来越近之后……
  这边的汽车刚停稳,杨辉第一时间跳下汽车,后面的杨月同样也是紧随其后,前后一共八人一起走到水泥石台上。
  最显眼的就是距离划定炸弹落点中心四米处的一个大洞,从外面看肯定是看不到已经深入了石台内部的靶弹,唯一能够看到的只有洞口处的龟裂向四周延伸,在旁边还有几片脱落的弹翼,但也因为剧烈的撞击而变形。
  示意现场调查取证的人员赶快上前,对着这弹孔的洞外部一阵拍照之后,这下杨辉才往洞口走近,透过洞口则看到了插在下方沙土上的靶弹:“从这个入射角来看,靶弹是垂直攻击了水泥台的顶部,证明导引头是确实接收到了激光瞄准定位数据,所以这次的测试基本上还算是成功的。”
  大概给了结论之后,又站起来退到了一边去,其它的评估人员也是一个一个地上前观看并记录,另外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准备,要进入测试的水泥石台内部,毕竟这水泥石台是按照一间房子设计来建造,其内部则是空的,进去之后就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插在地上的靶弹。
  杨辉则是没有打算一起进去凑热闹了,现在已经大致确定了测试工作是成功的,而有这一点也就足够了,至少关乎歼18最重要的一项对地精确攻击能力是大致不同担心了。
  看到走过来的杨月,这也是笑嘻嘻地夸奖着:“还是老婆能力强,这应该是第一个完成18配套子系统的总师,其它的雷达、发动机,电子战系统都还没有什么确切的消息,硬是让人感觉到各种压力巨大,到今天才算是有了一个好消息。走,今天我们要准时下班,回家我下厨给你庆功!”
第783章
新的挑战
  为歼18配套研制的机载内置式光电导航与瞄准系统完成了第一次打靶测试,一切数据都显示设计的整套系统是合适且可靠的,后续还有的就是一些细节性的测试和优化,需要找到整套系统的性格并摸透它。
  毕竟大型军事装备也并非是多容易上手的,单就是搜索并调整地图、红外影像就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这年头可没有鼠标来给你搞什么图形操作,这东西在战斗机上是绝对的不好用,而2010年之后新设计战机上使用的触控操作面板,搁在这时则更是天方夜谈一样的设计。
  至于激光瞄准系统所固有的缺陷,比如在激光定位中心锁定了目标之后,其实也并非就能够一直保持精准的锁定,随着时间的过去和飞机在空中的不断位移,这种锁定后的定位偏差也会不断扩大,所以这就需要在锁定了目标之后尽快投下炸弹,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的准确。
  以上的种种问题都是需要在后续测试中来不断摸清楚,而这些也并非是这边杨月研制的光电导航与瞄准系统的独有问题,几乎这一时代的所有导航瞄准系统都有这种问题,包括美国佬和法国佬的产品也都是一样。
  倒是测试完成后的几天,尽管后续的数据整理工作都在展开中,那边的杨月却把工作重心投入到了光电导航与瞄准吊舱的设计工作中。
  要把各种相关设备全部集成到两具吊舱当中,还需要考虑到本身的气动阻力,同飞机之间的数据、电源接口,吊舱内电子元器件的冷却设计等,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将设备集成到狭窄吊舱中的任务其实还比机体内置设计要复杂很多。
  但这套设计又必须要做出来,以后闪电战斗机的外销首先需要用到这套设备,而且只要数据接口能够兼容,就算不需要用到瞄准吊舱,但是诸如十号这样的空优机在执行夜间飞行任务,比如为歼18进行护航之类的时候,挂上了导航吊舱就能够大大增加飞行中的安全性。
  若是把整套系统装上现役的轰6轰炸机的话,那么轰六其实也可以打激光制导炸弹,而这种事情好像美国佬就不是没有干过,人家直接就把吊舱挂上了B-52老爷轰炸机,虽然在通常情况下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现代化的大型轰炸机大多都是配备了完善的对地投弹系统,即便是丢自由落体炸弹,人家也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精度,但不管如何,这也至少证明了吊舱型的光电导航与瞄准系统是很有必要也发展一套的。
  ……
  倒是这个时候的杨辉算是能够难得的清闲上一段时间,中间不仅有参加过闪电舰载机的首飞工作,甚至第一次陆地上拦阻着陆测试也在六月中旬做了测试,期间也接待了来自巴西、泰国、埃及、沙特的相关考察人员,甚至巴赞造船厂的航母设计师都有前来,各方对闪电舰载机项目的现阶段研发进步表示满意。
  虽然多方都还没有表示要下订单采购,但这并不是杨辉所担心的,反正就算他们下了订单要采购,那也是在巴航那边的生产线上进行生产,中航西南会提供大约20%的关键子系统用作生产,但这些都不用杨辉太操心。
  唯一能够引起杨辉重视的,大概就是英国佬这次似乎在皇家方舟号航母被击沉之后,全国上下都受到了刺激,新一轮的舰队型航空母舰建造计划已经开始,为了腾出编制和资金,据说是打算把服役刚满十年时间的无敌级航母二号舰卓越号出售,而5000万美元的超低报价也引起过泰国方面的注意。
  还好,国防部长汶津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皇家方舟号航母在海湾战争中的拙略表现拉出来批斗了一番,很快也就平息了这场小风波,后续的据说好像是英国人又推销到了对二手航母有独特嗜好的三哥那里,但据说三哥好像对英国的这艘反潜航母也不感冒了,好像是说三哥也有了什么大动作,在同毛子那边商量什么来着,但外界具体也还并不清楚这些情况。
  一边的杨辉则是各种感慨着,这次海湾战争中皇家方舟号航母被击沉一事,确实给世界海军界带来了一阵反思,带来的影响和上一位面所不同的就是,上一位面是短距离起飞的轻型滑跃航母、两栖攻击舰受到各种青睐,但现在因为历史的改变,舰队攻击型航母却迎来了发展热潮。
  甚至在送走了相关的闪电舰载机国家的工作人员之后,通过各种消息来源,杨辉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次法国似乎和英国搅合到了一起,甚至英国又拉来了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一起,似乎也是要准备共同开发大中型航母。
  对于这种消息,杨辉仅持有谨慎乐观态度,毕竟这时候的法国佬已经开建了戴高乐级航母,而90年代的时候戴高乐级还有二号舰计划,所以这事怎么看都不靠谱,至少英国肯定是不会去采用法国的半吊子核动力系统,而采用英国自己用在前卫级核潜艇上的PWR-2型压水堆,恐怕和戴高乐号使用的K-15反应堆不会有任何的区别。
  总体来说,按照杨辉在上一位面带来的消息看,英国佬依旧很有可能在航母上采用燃气轮机,毕竟燃气轮同核动力配套的蒸汽轮机相比,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在有了皇家方舟号的前车之鉴后,恐怕英国佬对此项数据会更加看中。
  九十年代的英国佬没有牛逼的MT-30燃气轮机,但若是装上四台的WR-21燃气轮机,妥妥的也是可以把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早期蒸汽弹射型方案推到30节左右的高航速。
  至于说燃气轮机动力航母要产生蒸汽的问题,这些实在是太简单了,给燃气轮机加装废气锅炉或者军舰上的备用发动机直接拿来烧水也都可以,所以现在这一位面很多方面都乱了,杨辉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到底英国牛牛这次受了教训之后,还会不会给搞出一些不一样的新意来,这个谁也不知道,至少在海军舰船的发展上,英国牛牛一直都是相当富有创造力的,这方面美国佬也只能望尘莫及。
  对于这些各国有关航母的消息都暂时不管之后,杨辉也打起精神准备迎接下一波的重要客人。
  接到了国家高层的消息,过几天会有一支伊朗采购团前来中航西南洽谈,据说还是因为两年前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的那十架歼七四战斗机,当时国家层面是直接拒绝了伊朗方面的采购意向,不过这次据说是因为美国对台出售F-16的事情,好像共和国这边也打算要同伊朗谈谈。
  不过这事分摊到了中航西南这里,杨辉表示就相当尴尬了,这伊朗的订单确实不错,但现在中航西南和沙特那边的关系明显更好一些,若是这样光明正大的同伊朗接触,大概会有些让之前和中航西南有业务往来的沙特系国家……
第784章
气炸了
  伊朗过来的访问团速度很快,也看得出他们这次确实是很有想法的,但杨辉依旧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伊朗就对歼七四如此感兴趣,至少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这款飞机也不适合伊朗所在的地缘环境啊!
  首先,伊朗和沙特、科威特这帮海湾国家是相当过不去,那么歼七四这款有浓厚沙特阿拉伯背景的战机,似乎一开始就对伊朗关上了一扇门,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伊朗不在乎这些,觉得沙特这种老爷国家武器再好也不过是被横推的命。
  那么再看一下周边就知道了,会发现在伊朗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其实已经有了歼七四的生产线,并且还大批量生产装备的情况下,伊朗还会装备这样的一款沙特武装起来的打手门儿清的战机,所以杨辉是怎么想都觉得这伊朗是脑子秀逗了?
  这些疑问在中航西南内部进行讨论的时候,谁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整个问题绕了半天,就这样到了伊朗代表队抵达中航西南总部的日子,虽然不清楚伊朗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这个时候总还是该把基本的礼数尽到。
  搞不清楚情况的杨辉也不止一次打电话问过高层那边,打听过这次伊朗来打歼七四的主意是为什么,但高层似乎也并不清楚伊朗是怎么想的,到了最后则给了杨辉一个还算能让杨辉大大地松上一口气的态度。
  “你们所疑惑的问题暂时还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告诉你的是,这次伊朗谈判队伍来谈歼七四战斗机的事情,我们也不过是借力打力摆出态度让美国人看看,让他们知道我们对这次的美国对台军售很不满而已,实际上考虑到你们公司同巴基斯坦、沙特、以及欧美各国的业务布局,这次要是影响到了你们这些相关的利益,项目大可以拒绝,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
  听到高层的明确态度是一切以中航西南公司自身的利益为主,结果不论,只需要对外做个样子就好,那杨辉自然就一切都好办了,没有了硬性的政治任务作为指标,那不过就是演戏呗。
  先是让贵飞公司的总经理带着伊朗代表队一起各种晃悠,虽然没有丧心病狂的带着这帮家伙去游山玩水,但事实也差不了多少,要想到贵羊航空城这边参观自然是没门,因为这边生产的飞机并没有歼七四系列!
  只能是带着队伍晃晃悠悠半上午之后,来到了位于安瞬的老基地,那真是一片山清水秀,也就只有这里还有生产中的歼七四生产线,得知了这伊朗人是来洽谈采购歼七四战斗机,整个生产线上的技术队伍则是表情怪怪的。
  首先这有订单当然是好事,但在这边老基地生产线上的订单马上就要空出来停产,正准备全线拆迁到贵羊的新厂区,以后要开始生产歼18的情况下,这伊朗的几十上百架订单一来,那不就又要让这边生产线继续运转上两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明摆着是坑人嘛,大家对这大山沟早就已经受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