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483

  既然决定了要大搞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厂,那么对各种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动向就要做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住设备的使用和潜在客户第一手资料。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再加上向巧对用电量更大的沿海地区发电厂的考察,她清楚的知道要想把燃-蒸联合发电技术在共和国大量推广,沿海地区的天然气来源是必不可少,为此也是操碎了心。
  向巧的想法可算是把燃蒸联合技术的潜力要挖了:“但话又说回来了,我们之所以会看中乌克兰的曙光-机器设计联合体,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燃-蒸联合循环技术可以用在我们的民用发电领域,甚至我们还准备对这项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造和发展,使得它可以继续在舰船上作为动力系统存在。”
  好歹现在的420厂也算是海军舰艇动力提供单位,既然好不容易进入到了这个领域,那就更应该好好地抓住这最后一项军用动力系统业务,绝对不能放松了。
  虽然420厂未来发家致富的技术是决定了要在民用领域花心思,但是要想做成套发电设备的提供商,这就不仅仅是需要有大功率的重型燃气轮机,小功率的航改型燃气轮机作为电厂调峰使用也是必备之物。
  所以说未来的420厂不会,也不能放弃航改型的燃气轮机领域,而既然要留下50MW以下的航改型燃气轮机业务,军用舰艇方面的动力系统也相应的需要继续重视。
  所以杨辉对于420厂在舰用燃气轮市场中的追求,那也是非常认可的:“这倒是没有说错,在可见的未来简单循环燃气轮热效率已经发展到头,但是在未来对燃气轮机热效率提高的不断追求下,肯定是必须要有新的技术投入科研制造当中,最终将使其能够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成本,不过这东西要说用在军舰上,我们倒还需要多研究研究。”
  在向巧看来,燃-蒸联合循环并非是不能在大型水面舰艇上使用,唯一的问题只是燃机和蒸机之间的并机问题而已,而这时候的90年代中期,全电动力系统的概念已经受到了各方的关注,那么420厂未来的水面舰艇动力系统,完全就可以继续在燃-蒸联合技术路线上走下去,反正随着电推技术引入军舰之后,变速箱会直接被取消,当年困扰着光荣级巡洋舰动力系统最大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首先必须要肯定的是,燃蒸联合循环技术搬上军舰上,绝对是可以实现最高60%的热效率,你要再加上电推技术的引入,舰艇的续航能力将会得到一个非常大地步,一直被诟病的燃气轮机动力系统油老虎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显著地解决,最保守的估计,这技术也应该是可以让同样油料储备的军舰在航程上至少提高30%。
  只可惜的是,燃蒸联合动力系统的体积还是有些太大,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两套动力系统同时存在还会导致整个军舰的动力系统变得极为复杂,况且蒸汽轮机还需要大量消耗淡水,这些可都是蒸汽轮机的弱势之处。
  燃-蒸联合上舰虽然是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热效率低的问题,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蒸汽轮机的各种固有毛病,所以这种动力系统的设计用在寸土寸金的驱逐舰上面,恐怕还并非是良配,算起来真可谓是得不偿失的典型。
  相比之下,大型水面舰艇的动力系统要实现更高的热效率,最终实现大规模节油目标,还是美国佬所选择的中冷回热技术更好一些。首先这东西结构较为紧凑、适合在驱逐舰上使用;其次在于它依旧只是单一的燃气轮机在做功,在提高了热效率的同时,不会像燃蒸联合那样引入了蒸汽轮机的缺点。
  所以说,杨辉本人是打心眼里并不太愿意支持燃-蒸联合动力系统用在驱逐舰这种军舰上,要说它唯一的好处,那大概就是它可以产生大量的高温蒸汽,只要能把这技术研究一番之后,倒是可以用在航空母舰的动力系统上面。
  把燃-蒸联合动力系统用在常规动力航母上,这就真的是太有意思了,首先航母也终于是可以拥有燃气轮机的快速启动等优点,这一点优势甚至是连核动力航母都无法具备的能力,而且要使用燃气轮机作为动力的话,整个航母舰队就可以向重油说再见了,完全可以统一使用航空煤油为舰艇、飞机提供油料保障,而这也将极大地简化后勤保障难度。
  航母上的废气锅炉可不是用来给舰艇的推进系统提供动力,它是专门为蒸汽弹射器提供大量的高温蒸汽而存在,或者是要打算用于发电系统使用也行,再加上航母的底层动力系统安装空间可以更大一些,燃-蒸联合动力系统那较大的体积也可以不是不接受。
  而这样的燃-蒸联合动力系统就应该是常规航母最好的动力选择,但最终该又怎么说呢,这燃-蒸联合上军舰你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它吊打一切,只是说要看它对应的舰艇是什么类型,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到最后只留下一句:“这个技术还是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虽然用在驱逐舰上面不太合适,但是把它和QC-280燃气轮机国产化结合起来,未来也可以是常规动力航母的一个不错的动力选择方案,具体的问题还是你们自己看着办就好,我这里倒是无所谓了。”
第890章
有所小成
  420厂的燃蒸联合动力系统技术路线确实是可行的,在未来全面放弃航空发动机领域之后,即便是光靠地面的燃气轮机业务,整个工厂同样也能够有很好的发展,甚至以后说不定还能成为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中流砥柱。
  “现在420厂这种情况确实是处于关键时刻,我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把你安排到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去当总经理,不过给你安排一个副总经理的职位还是必须的,正好你现在这边只要能把乌克兰那边曙光-机器设计联合体的项目做好,那么这项目一旦完成,就将对于你后面的发展很有帮助的,至于现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这边的总经理的职位,我会另外有安排。”
  所谓另外有安排,当然就是启动杨辉的第二个备用方案,也就是继续启用一位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甚至是整个中航西南都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这职位,而这样的一位老人的选择,就只能是624所的刘大响院士。
  首先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整个共和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对于核心机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楚地认知,可以说现目前所有共和国在研,或者说是计划要进行研制的航空发动机项目,它们全都是衍生自624所设计的核心机。
  并且还要考虑到几乎所有的航空发动机在测试中,那也都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到624所的高空台进行测试,完全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整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型号、总师、总工都是受了624所的好处。
  那么作为共和国现在这一系列核心机的研制者、624所的所长、总工程师、工程院院士,刘大响现在当这个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总经理,肯定也是不成任何问题的,只要有他来坐镇,哪个又敢说一个“不”字?
  ……
  要安排刘大响作为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新一任总经理之前,杨辉还需要到锦官城之行最后、同样也是最重要的611所去看看,那里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地。
  想想先前的0111所都在最后阶段因为各种原因对初始设计进行了改进,万一这边的611所也把之前杨辉所熟知的方案给改了,那肯定就有些让人各种尴尬,现在还是先看一看,这样至少可以做到心里有数。
  611所这时候的重点项目已经从十号上面逐渐转移到新的四代重歼,毕竟一家国内的重点设计所不能一直光盯着以往的光辉,考虑到十号现在虽然已经大成,但共和国航空人追赶世界顶尖航空技术的精神则是一直不断。
  在这里,杨辉倒是再一次看到了611所的设计方案,也确实和上一位面的设计差不多,特别是正面看过去的时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东西真心的够大、够科幻,只不过侧面一看的时候,则依旧是难以言说的痛!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虽然心里面是踏实了一些,但这时候又莫名地有一种失落,或许这个地方还可以做到更好、那个地方难道就不能改一改设计,这可是上一位面被怨念最深的设计细节啊。
  “你们的速度倒是挺快的,虽然我不能说你们的设计和0111所那边的方案相比谁更好一些,但是你们现在开始制造的等比例模型,这一点却是实实在在地超过了国内其它两家设计单位,效率上值得鼓励啊!”
  对于杨辉而言,能够提前这么久看到611所的四代重歼身影,这时候更是心情大好,又一起同现在已经被611所内部任命为611所四代重歼方案总负责人的杨为扯了很多,一直又等到第二天才又在132厂的极力邀请之下,来到了132厂这边看看十号战斗机生产线。
  132还是那个132厂,和杨辉上一次来的时候一样,单就从外表来看,确实给人一种秋风萧瑟的感觉,可是杨辉知道就在这萧瑟、破败的表面下,在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厂房中,却有着怎样的洞天。
  这时候又看到了一位老熟人,说起来这应该是至少有六到七年的时间没有再见到过,而这位就是132厂科研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时候,整个132厂的厂属设计科负责人,也就是早年的132厂总工程师屠基达。
  想当年,011基地拿到第一个大项目,准备开始歼教七A研制的时候,因为各种技术人员的不足,这差点儿就要将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还好当时的屠基达总工及时伸出援手,把当时同样也正好没有项目的132厂厂属科研技术人员全部借调,现在想来还是颇有些励志的味道。
  首先对此人,杨辉是怀着感激的态度:“屠总工,这次倒是没想到把你也惊动过来了,那正好合适,我们就一起进去看看最新、也是我们国内空战能力最强的战斗机如何进行生产。”
  参观一款飞机的生产,当然是参观总装线最为直观,这也最能够反映工厂的生产组织效率的地方,那自然而然的,一行人就走进了总装车间里面,就在这里面,杨辉看到了令人满意的景象。
  在仔细地打量了之后,这才终于有了一种科技感:“不错,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生产线的改造,并且保证工人的培训工作顺利完成,驾驭国际最先进的脉动总装线,这肯定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要知道这可是世界上第一条军用战斗机脉动总装线,你们抢了个头筹,很好、很能干啊,以后只要十号的子系统生产能够供应上来,就再也不用担心军队订单的大量积压。”
  一路上又围绕着整条脉动生产线进行了仔细地参观,军用战斗机的脉动总装线和大型运输机/客机的脉动总装线不同,军用战斗机机体结构相当紧凑,内部的管线设计极为复杂,因此一条军用战斗机总装线的站位是要远远多于之前MPC-75总装线站位数的。
  就这一眼望去,分明这至少是十多个站位的设计,也就是说一架十号的生产,需要经过十多次的总装线脉动之后,这才能够最终走下生产线进行后续的测试、涂装、工厂试飞等程序。
  一边参观,旁边的132厂厂长也解释着最近的生产情况:“132厂在去年就停止了歼七五战斗机的生产,经过我们对生产线的改造、工人培训之后,现在已经全面转为生产十号。之前在空军试训基地那边进行了十号的几场异型机模拟对抗之后,空军对十号的信心大增,不仅订单打大量增加,甚至现在军队在十号还未完成所有试训之前,就要求我们这边开始进行初始批量的生产,按计划,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保证一个月三架的交付速度。”
第891章
隐约地需求
  这次的杨辉在132厂并没有逗留太久,对于生产线上首批进行制造的十号战斗机也并没有给与太多的关注,不过这次倒是让杨辉得到了一个比较让人感兴趣的新情况:巴基斯坦之前不知道从哪里通过一些消息渠道,得知了611这边有一款和F-16差不多体格的新战斗机,那也是直接就来人咨询了共和国这边到底有没有出口的打算。
  因此在杨辉前往624所的途中,心里面更是默默地计算着到底该如何解决巴基斯坦这边的问题,毕竟作为共和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共和国但凡能有的常规武器装备,只要巴基斯坦愿意采购,一般都是可以出口的,只不过就现在十号这种情况而言又显得有些棘手。
  首先按照上一位面的情况看,上一位面的十号没有进入巴基斯坦,那是因为有枭龙战斗机存在中巴之间,加之上一位面的十号定型时间很晚,而定型之后的空军又如饥似渴地不断采购,132厂的产能连共和国空军自己都不能满足,更况于出口?
  至于说什么十号作为共和国自己使用的一款主力战斗机,要保证战机性能的保密,这说法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这些也并不能算是最主要的原因,单就考虑现在这一位面十号战斗机的生产能力而言,这一位面的巴基斯坦真要是说引进十号,说不定国内还有可能会考虑。
  不过杨辉相信巴基斯坦所知道关于十号的消息绝对是属于小道新闻,大概应该也是俄罗斯那边的发动机供应商泄露的消息,巴基斯坦最多也就是根据俄罗斯那边透露出的关于31FN发动机消息,再加上一些关于十号的小道传说,这才根据F-16的体格来对比之后,这才总觉得可以从共和国得到一款性能和F-16相似的轻型三代战斗机。
  只可惜巴基斯坦想的太美好,真以为共和国的三代单大推轻型也会像F-16那样追求综合性能的话,那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作为一款定位共和国具体国情的空优型战斗机,要出口到巴基斯坦虽然也能有用武之地,不过这肯定在费效比上面没法和F-16比,这一点杨辉承认。
  想到这里的时候,杨辉就感觉到一阵无力,上一位面的十号就是因为多用途能力弱,这才导致后来放开出口之后也是鲜有问津,而这一位面的情况恐怕会更加严重。
  要知道上一位面的十号虽然多用途能力不太好看,但好歹在飞机设计的时候也要求了有一定的多用途作战能力,但这一位面由于歼18的出现,空军心里有了底之后,就更是丧心病狂地直接要求十号不考虑多用途能力,完全是奔着注重空战能力去。
  现在的十号在航电上完全就没有兼容过地攻击模式,这种情况下唯一有可能使用的对地武器大概就是机炮扫地,甚至连火箭弹都没法使用,因此设计中就只给十号准备了各种空空导弹而已,而这也是为什么十号的研制速度能够这么迅速的原因之一。
  “随缘吧!能出口就出口,不能出口也就算了,中航西南的战斗机出口序列中又不止这十号战斗机一款,就比如闪电战斗机的性能也是一点都不弱,更何况还有即将完成定型的歼18、研制中就定位出口的轻四,各种东方不亮我西方亮。”
  话是这样说,但杨辉心里面清楚地知道这话只是说给自己听听而已,就比如闪电这款战斗机虽然性能优良,但这时候又因为闪电的高配版有大量的美国货,这就导致巴基斯坦肯定是没法引进闪电的高配版,除非是美国解除对巴基斯坦的武器禁运。
  但要是美国解除了对巴基斯坦的武器禁运,巴基斯坦首先想要采购的肯定是F-16,而非是闪电式战斗机,这就是说除非闪电的高配版能够完全不依赖美国技术,这样才有可能进入到巴基斯坦,也就是说使用涡扇12发动装上闪电,这才有可能让巴基斯坦对闪电感兴趣。
  想到这里,这或许是可以接触一下巴基斯坦那边,看看他们对换装涡扇12发动机之后的闪电有没有兴趣,要还是没兴趣的话,那么杨辉就只能推荐他们装备一款双发的准重型多用途战斗机歼18玩玩,正好这时候的三哥应该也在接触苏27系列的战斗机,所以是有压力才有动力啊。
  杨辉所不知道的是,这一位面的三哥可不仅仅是在谈引进苏27系列的苏30MKI战斗机,甚至三哥还在谈引进毛子的苏33战斗机,只不过这些还属于是印俄之间的内部秘密消息,非当事国的当事洽谈人员是绝对不可能知道。
  至于说三哥的时候,为什么又会扯到引进苏33战斗机,这主要还是因为该位面的杨辉在蝴蝶翅膀方面煽动的太猛,整个国际上对短距离垂直起降类航母大失其望。
  三哥据说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被毛子忽悠了一番之后,这家伙也是提前了上一位面的维克拉马蒂亚航母悲剧史,只不过这一位面的三哥还属于挺有眼光,直接就看中了乌克兰那边水里泡着的瓦良格。
  现在巴基斯坦应该还没有感受到来自三哥的强大压力,主要也是三哥的苏27系列还没有到货,但是只要三哥宣布了苏27系列战斗的引进之后,到时候巴基斯坦又该如何对抗,这肯定就有点意思了。
  “杨总,624所到了!”
  伴随着一路的“胡思乱想”,这也是直接就到了624所,也没有其它的事情,这直接就往刘大响院士的实验室去,这一方面是为了宣布对刘院士的新人事任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早一点看到重四配套的发动机展开研制。
  “重四的竞标已经开始,相应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也需要重视,考虑到中航东北那边现在已经有三代大推的研制工作,应该是没有时间再掺和到四代大推的研制,所以四代大推的研制工作花落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是没有问题,虽然看起来是没有竞争,但正是因为没有竞争,却更显得这个项目的重要啊!”
第892章
布局未来
  “这个没问题,让我当几年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总经理当然是好事,等过渡几年之后再委任更加合适的年轻一代,这是很不错的方案,我同意,但是有要求。”
  同意出任总经理是一回事,有没有条件又是另外一回事,你真的要算起来,其实还真就别以为所有人都是挖空了心思地想要往上走,要当CEO、要迎娶白富美之类的,有的人出于各种原因,其实早就已经看淡了。
  就比如刘大响院士,人家已经五十好几的人了,再过几年就要准备退休的事,况且退休前也是属于那种功成名就的类型,不仅是拿到了工程院院士荣誉,在行业中也是公认大拿,衣钵也有人传承下去,可谓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已经是没有太多向上之心,一般来说还真就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在这个关头去给自己找一个高风险的活。
  现在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总经理职位空缺出来,杨辉找到这里来,其实对于刘大院士来说就属于是高风险的活,完全可以不接。
  毕竟任何蓬勃发展中的大公司,有之前第一任领导珠玉在前,后面的第二任都是很难做出什么令人叹服的功绩来。
  就比如拿上一位面的苹果公司来说,乔布斯时代是如何的风光无限,但是随着乔布斯的去世,继任者库克的成绩如何评论?
  坦白的说,库克没有能力?当然不是,你要把他拉到其它的任何一个历史悠久一些的大公司做CEO,他都可以做到不出大问题,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
  但是苹果不一样,创始人乔布斯时代太风光了,加上IT类公司出现的时间不长,历史还没有沉淀下来,没有那种百年老公司的厚重感,真正的百年老公司有自己的套路,只要上的任CEO不是一个猪都无所谓。
  现在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也是如此,历史的积淀还不够,公司也主要是靠着第一任领导人白抗拉起来的,也就是当年0112所的白老所长带领下走出来的。
  由此可以知道,出任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总经理一职,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困难,一般这种情况下的接任者想要做好,并且想赢得认同都是很困难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