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483

  基于以上的事实,诺斯罗普和巴航对中航西南并不太信任也是在所难免,不过这些不信任并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反正现在的完全版的涡扇12都已经开始进行详细改进设计,预计96年中后期就能够整机点火台架测试,谁还管那么多干啥。
  倒是这样一来杨辉就显得无所谓了,丝毫没有负担地说着:“现在这种情况就只能是这样了,目前除了我们中航西南旗下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有想法愿意提供这样的一款发动机之外,我实在看不到国际上还有哪一款中推发动机可以满足闪电的动力升级需求,这一点别无选择!”
  首先推重比至少超过9,这就限定死了很多东西,再加上一个10吨的推力指标,这也确实很难拿出什么可以使用的成品发动机,除非是航发三巨头愿意单独为闪电的需要开发/改进出一款发动机出来。
  过杨辉并不看好谁会愿意为闪电专门开发一款大升级的发动机,F404发动机这时候才刚过了8吨推力,EJ-200的推重比倒是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它那9吨的推力明显也不能满足闪电的要求,其它的M-88、RM-12、RD-33发动机之流就更不用多说,唯一的可能就是普惠能够下血本,使用来自F-119上面的技术,对PW-1120进行技术改进。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以上的这些发动机都不会专门为闪电的需求进行大规模的改进优化,毕竟这时候的闪电战斗机升级改进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三巨头谁会去冒这个险?
  发动机研制单位不愿意冒险研制这样的一款发动机,闪电肯定就没有靠谱的发动机使用,而凭借着PPT就想要成功竞标,拿到订单的可能性几乎就是为零的,所以说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现目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只能是涡扇12发动机,要是涡扇12发动机能够拿到闪电的动力系统采购案,这不仅对闪电的升级改进设计大有裨益,同样对涡扇12完全体的研制也是一个颇为利好的消息,这完全就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也应该是刚才杨辉一席话说到了众人的心里最不愿意看到的地方,一群人颓然地把最后希望放在中航西南这边:“好吧,我们承认这话说的很在理,但是中航西南有对应的中推发动机计划吗?涡扇10发动机太老了,它肯定不行,除非是使用你们为CG-2000发动机开发的那款中推核心机,这样或许还有可能研制出一款10吨的中推涡扇,你们是这样打算的?”
第915章
花小钱办大事
  对于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开发出了一款中推核心机的事,那几乎就是国际航空界公开的消息,毕竟CG-2000是要对外出售的民用发动机,关于这款发动机的各种消息肯定早就被各大巨头打听的清清楚楚,谁还会不知道中航西南提供的中推核心机?
  那么诺格会想到中推核心机都是情理之中,特别是中航西南还有歼18这样一款半公开的军用战斗机不断地刷存在感,真要是稍微推理一下之后,也就能够知道在共和国绝对是有这样的一款高性能中推涡扇发动机项目存在,只不过出于各种原因,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没有选择在发动机定型的第一时间对外宣布而已。
  没有宣布消息,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不能对外公布关于涡扇12的事,至少歼18这款飞机研制之初,中航西南就和国内的军队有过协定,要求能够出口歼18战斗机,这也才导致了歼18一直都是对外半公开的根本原因。
  既然整机都可以出口,对于配套的发动机自然也就没有理由过分地保密,现在想要出口发动机,差不多也算是可以公开了。
  “没有错,就是CG-2000发动机上面使用的那款中推核心机,之前我们已经在这款核心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款军用的中推涡扇发动机,不过推重比和推力上都还不太理想,现在正打算启动涡扇12B发动机计划,要求的性能指标也刚好同这次闪电要求的新发动机指标相似。”
  这一次因为升级版的闪电还没有任何订单,而没有订单自然就很难有相关的资金到位,并支持涡扇12B的研制工作,不过这并不碍事,有了已经定型的早期版涡扇12做基础,改进升级的涡扇12B所需要耗费的科研资金并不是太多,就算没有外来资金注入,研制工作也能够顺利推进。
  这种情况下杨辉需要的就只是尽量争取到涡扇12B的装机外销机会,至于这样会不会便宜了闪电这边,这一点杨辉倒是看的比较开,现在虽然不需要这边的闪电过多投入资金到发动机的研制中,不过等到后期闪电需要采购涡扇12B发动机的时候,中航西南就有理由把发动机的采购价格要的更高。
  为了未来能够赚得更多,也为了现在能够不给闪电的升级改进带来太多的资金压力,杨辉并不打算现在就要钱,这样显得太低俗、功利,杨辉觉得甚至连前期的咨询、技术服务费都可以免掉的说。
  给出了如此劲爆的消息,这边的诺斯罗普和巴航也算是豁出去了,看这涡扇12B发动机的意思,应该是属于比较靠谱的一款发动机,再加上发动机已经完成了初期型号的定型工作,后续改进升级计划成功的几率绝对不小。
  也没有等得及让诺斯罗普这边反应过来,巴航的工作人员就首先开始摩拳擦掌:“我们还是很愿意相信中航西南公司的技术能力,那么这次闪电升级改进的动力系统方面就交给中航西南,这款新发动机的成败关系着闪电在2000年之后能不能在国际市场依旧保持竞争力的根本,还望杨总经理一定要重视这款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巴航这边就属于关心则乱了,这次就算没有闪电对涡扇12B的需求,整个涡扇12B项目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地向前推进研制工作,而即便是现在有了闪电对涡扇12B的需求摆在这里。
  实际上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也很难说会不会再继续往涡扇12B里面投入更多资源,毕竟之前就已经把能够抽调的资源都尽可能的抽调到位,现在总不可能把四代大推的资源抽出来往涡扇12B上面倾斜吧?
  尽管心里面明白情况是一回事,但是这时候回答巴航的时候肯定要使劲儿地吹牛逼:“请放心好了,现在涡扇12B项目不仅有着我们共和国国内的需求,国际上的需求同样也不少,我回去之后就要求相关单位抽调更多的资源,一定能够按照进度完成设计制造工作。”
  既然是首先选择升级闪电战斗机的动力系统用,至少在发动机的油耗上面就有了一个很不错优化,中间推力油耗从PW-1120的0.78降低到了0.75,至于发动机重量减轻之后所带来的整机空重降低就更不用说,PW-1120的1.3吨和涡扇12B计划中的1.1吨重量相比较起来,200kg减轻的重量对于一款战斗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
  但是一款战斗机的升级优化绝对不仅仅只是发动机好就行了,既然飞机是要面向2000年之后的国际市场,要是还拿着国际80年代的机扫雷达去装逼肯定就要被血虐,所以紧接着动力系统之后的就是雷达的选择也是尤为重要。
  要选择雷达,杨辉表示这个也完全没有问题啊,同样是之前为闪电提供唯一一款雷达的供应商长红公司,人家现在都已经开始攻关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了,现在只要闪电的改进设计中有这方面的想法,相信长红厂是肯定能够提供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来给土豪们玩玩。
  不过在杨辉个人看来,恐怕愿意为闪电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卖家绝对是少之又少,这样还不如把设计来的干脆一点,把之前闪电上面使用的平板缝隙机扫雷达进行技术升级改进一番也就差不多了,稍微提升一些雷达的探测距离、并且数据整合进初步的网络数据链进行战斗机之间的雷达电子数据交换就算牛逼炸了。
  继续侃侃而谈之:“要对闪电战斗机进行升级改进,我看这款原装的雷达也需要再优化改进,它至少要达到和JAS-39战斗机的雷达一个级别,而这就仅仅只需要用最近几年的新技术对闪电的现有雷达进行小范围升级就够了。”
  在一款性能优秀老雷达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使之能够适应十年之后的作战环境,这其实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台风战斗机使用的雷达就并非是全新研制,而是由老款雷达的升级改进而来。
  闪电战斗机的性能升级提升固然很有必要,但是作为一款一开始就定位于高性价比的战斗机,通过对老款雷达的升级改进来实现性能的升级优化,它只要能够跟上时代的主流水准不落后就差不多了,这样在雷达造价上就不会急剧攀升。
  再加上由于之前使用的PW-1120是美国货,虽然性能算是八十年代的主流产品,价格上被压得很低,但这次换装了涡扇12B,杨辉并不认为发动机的价格会比PW-1120低到哪里去。
  当然了,要说涡扇12B的造价高的话,想来可能也并不会高过太多,最多就是在原PW-1120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通货膨胀的价格差而已。
  总体来说,闪电升级改进计划中,最关键的动力系统和雷达都不会有太大的价格涨幅,但是带来的性能提升却是实打实,这将保证闪电在之后同欧洲三剑客正面相遇的时候,还依旧能够以较为优秀的性价比数据一骑绝尘。
第916章
时代的落幕和拉开
  除开了动力系统和雷达的改进之外,其它的航电系统可能也会需要有一些改进设计,不过这些就并不需要做大手术,倒是武器系统的更新应该是属于比较重点的地方,一些最新出现的机载武器也需要给闪电装上去,这主要是对地攻击类武器方面。
  总体说下来,才发现这次为闪电升级改进计划的新子系统,几乎全都是中航西南给包圆了,而且这些由中航西南给包圆的技术还都并不是什么需要重点攻关的东西,稍微巴拉巴拉一番之后,成品就能够给巴航这边送过来。
  至于说这次闪电的改进设计为什么在巴航展开,这肯定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航西南方面原本的闪电战斗机设计队伍全都拆散了,技术人员要不塞进了歼18战斗机项目,要不就是去做现在所里的重点项目:四代重战竞标。
  唯一剩下的闪电战斗机设计骨干,只有当年一位负责跟进了闪电全程所有设计的副总师,这次倒是调到了巴西汇合之前已经驻派到巴西的技术人员一起,这才组成了中方的闪电战斗机技术改进顾问团。
  所以说这时候的中航西南实际上已经是很难再把闪电的设计队伍拉出来了,这就有点像战斗机的生产线封存一段时间之后,虽然还有能力再继续下去,但是碍于成本和代价太大,一般来说是没有必要再把队伍拉起来的。
  既然中航西南的闪电战斗机设计队伍都已经散的七七八八了,肯定也没有可能把闪电的升级改进任务揽下来,交给巴航这边搞设计工作也无妨,反正不管怎么说,中航西南提供的子系统,再加上每年还能以股东身份拿走巴航在闪电战斗机项目中35%的盈利,零零总总地加起来之后就会发现虽然闪电已经可以了算是转移到了巴航继续发展,但是中航西南依旧占据了这款飞机的最大盈利份额。
  这样一来,杨辉也是乐呵呵地表示可以算满足啦,能够把歼七系列一直发展下来,到了现在的闪电战斗机时代还能够当甩手掌柜,并且在项目中获得不菲盈利,这就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声中航西南把整个歼7系列发展到了极致,并且还实现了凤凰涅槃,这一点就是米高扬来了也要自愧不如。
  细心的人看到这里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共和国的歼七系列战斗终于也是走到了尽头,不仅仅是生产线彻底关闭,同样连设计队伍都各奔东西,唯有军队中还在服役的歼七系列活跃在蓝天之中时,或许还能够勾起知情人士对那个时代的无比怀念和感慨。
  也许,只有等到歼教七A、歼七四/五、侧板闪电进行返厂大修的时候,才能够在工厂看到这些家伙们熟悉地身影。
  而伴随着整个歼七系列的徒子徒孙们退出航空工业,接班人同样也已经一步步是接了上来,0611所的十号战斗机、这边的0112所的歼18、再加上奉天方面的歼11战斗机,这一位面的共和国至少是提前十年转型到了三代机时代。
  ……
  对于闪电战斗机,杨辉还是很有一些感情的,但伴随着参观的结束,众人还是把心思转移了回来,至少这时候的各种情况都还算是比较清楚了,而杨辉的巴西之行也算是到了最后的尾声,也就是去参加共和国为巴西海军制造的综合补给舰服役入列仪式。
  期间的杨辉也走上了补给舰内部,仔细看了这艘现代化的综合补给舰,毕竟这上面使用的都是欧洲制造提供的油水补给系统,这东西是共和国现目前还没有服役的重点设备,之前共和国的补给舰都只是油水补给舰,而非综合补给舰,所以技术上还是有些差距的。
  但显然杨辉并没有瞪一眼就能让这艘补给舰怀孕的能力,仅仅是在走走看看后就意兴阑珊地离开,不过让杨辉颇为奇怪的是,这艘补给舰上面居然还没有配套搭载舰载直升机。
  他这时候倒也没有想过,造成这情况的居然是巴西暂时还没有采购到配套的舰载直升机,而现在的巴西还在各种计划着招标舰载直升机。
  不过就算杨辉知道这事,也不可能说把直18拉出来参与这次巴西的舰载直升机竞标工作,至少直升机这种东西技术复杂程度比固定翼飞机还要高那么一些,因此没有足够技术底蕴的直升机研制单位,一般是很难获得国外市场认可的。
  要说这整个巴西之行,其实并没有得到对中航西南有重大突破性帮助的项目,但是也不会说空手而归,也就在杨辉准备离开的前一天,一份完全意想不到的订单就落到了中航西南的头上,似乎这次巴西政府对中航西南飞过来的MPC-75飞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还好,他们只是对MPC-75感兴趣,对于MPC-75的生产线还没有要打主意的意思,大概是他们也清楚这款飞机已经有了两条总装线以后,巴西再建一条肯定是很难收回成本。
  所以,巴西方面还是比较务实:“我们需要一款涡扇动力的支线客机进行特种飞机改装,之前虽然有考虑过采购巴航工业的EMB-145来使用,但是经过评估之后发现145的机身台太狭窄,并不适合我们的特种飞机改装,所以我们看中了MPC-75这个平台,我们会用它来整合瑞典的‘爱立眼’雷达系统,以此研制一款预警巡逻机。”
  这绝对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杨辉万万没想到上一位面最终落到EMB-145头上的巴西预警机项目,现在居然有幸落到了MPC-75的头上来,丫的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巴西上一位面的预警机项目,实际上就是引进瑞典研制的“爱立眼”雷达系统,配上EMB-145之后就有了一个预警机的样子,至少上一位面是这样来的,然而万分可惜的是,上一位面这样搞出来的巴西预警机其实是属于阉割品。
  不仅仅巴西的预警机是被阉割掉的,甚至就连瑞典自己使用的预警机也属于脑瘫患儿,他们两者都没有在预警机上面安装上完整的预警机系统,所以上一位面巴西和瑞典的预警机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预警和控制飞机,机上没有任务系统设施,也不设系统操作人员,飞机只能把探测到的雷达图像通过数据链传送到地面防空系统的指挥中心进行处理分析,然后再由地面指挥中心指挥空中战术飞机或地面防空部队作战。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实际上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机体平台不足所造成,不过现在看来,巴西是打算不将就了?
第917章
亚马逊监视系统
  预警机这东西在2000年之前绝对是属于大国才能够有的配置,即便90年代已经陆陆续续出现了各种定位中小型国家使用的预警机,其中最典型的就有瑞典首先开此中先河,要知道装备“爱立眼”机载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的S-100B“百眼巨人”预警机公开的时候,那可谓是轰动一时。
  而瑞典的“预警机”之所以会和巴西有交集,这就必须要说到另外的一个问题,搞清楚了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这巴西为什么会对“爱立眼”机载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系统感兴趣。
  实际上是为了对广袤的亚马逊河地区实施有效监控,巴西政府和巴西空军从1994年就开始实施“亚马逊监视系统”项目,整个项目作为一个综合的侦察监视系统,其中就包括空中监视、对地遥感、海上巡逻和打击等多个子系统,整个计划用10余年时间装备100多架各型飞机。
  这是一整个监控系统的构建,其中上百架各种型号的飞机采购订单完全就可以把总承包商吃的满嘴流油,至于说这里面所配套要求的空中巡逻监控飞机反而是不太重要,这最多也只能占到整个项目的15%采购计划就顶天了。
  要知道就算上一位面,巴西最后也只是订购了五架装备“爱立眼”机载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的EMB-145SA监视飞机,后续的则是三架EMB-145RS遥感飞机,随后的巴航工业在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的帮助下,在1999年5月22日正式推出EMB-145型预警和指挥飞机,2002年6月获得航空认证,同年7月,第一架预警和指挥飞机交付给巴西空军,2003年12月12日,共5架同型机进入巴西空军服役。
  总的来说,巴西政府以EMB-145客机为平台研制了“亚马逊监视系统”,这其实就是一整套的特种飞机的采购项目,不过现在这一位面既然巴西政府愿意采购MPC-75作为平台来代替EMB-145平台,这就证明中航西南面前已经有了一条缝,透过这条缝之后就是让无数苍蝇趋之若鹜的美味。
  既然巴西方面如此有想法,杨辉表示咱的机会终于来了,以现在中航西南的能力,似乎也可以竞争一下项目的总承包商,若是要来一个交钥匙工程的话,应该是巴西政府、军队都会相当满意的结果。
  马上要求停止安排好的既定行程:“巴西这边要同我们谈采购MPC-75作为特种飞机平台,这证明巴西肯定有一个大项目在构建,既然我们现在有了相应的机会,就必须要好好地争取。现在,我这就去具体打听一下情况,你们马上联系国内的光电探测系统公司那边,把研制中的巡海者无人机遥感型资料带过来,还有之前空警100预警指挥系统资料一起,我感觉这边肯定有大用。”
  这时候的杨辉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和构想,既然巴西准备用MPC-75为平台,要玩儿大的,杨辉不介意陪着巴西这边好好地玩玩,反正这也不碍事,说不定就能够成了。
  真的要说巴西这次的亚马逊监视系统,他们在上一位面实际上是更加倾向于巡逻、监视,作用更多也是对内的维和、打击走私与犯罪等工作,因此上一位面的巴西军队在整个项目中并没有太多受益,不过现在就好了,杨辉肯定给他整出亮瞎人眼的高科技军民两用亚马逊监视系统。
  别的不敢说,杨辉相信这次他的初步构想绝对可以把巴西军队这边忽悠到手,要知道上一位面的亚马逊监视系统一开始计划的就不是一款正宗的预警机,都是一直等到了2000年之后,才在法国帮助下给EMB-145的机体中加入了聊胜于无的指挥功能,不过这指挥和信息处理能力也……
  按照巴西刚才来人所留下的地址,倒也是比较容易的找到了这次负责整个亚马逊监视系统的项目负责人,看他这样子明显是巴西军方的人,这倒是一个新情况,要是整个项目都由巴西军方做主的话,这次拿下项目的可能性有进一步增加!
  如此就更加简单:“听说贵国这次打算采购MPC-75作为特种飞机平台,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也相信MPC-75平台的优秀性能可以把机载特种设备的性能发挥到最大,现在就是不知道这特种飞机到底是打算安装些什么设备,需要实现哪些功能?”
  尽管杨辉本人已经影影约约地知道了这次的情况,但现在这一位面有了新情况,还是需要好好地客套一番,等着就巴西军队这边主动把情况介绍出来之后,这才能够“对症下药”。
  作为整个亚马逊监视系统的负责人,对于采购MPC-75作为机载平台的事,肯定是很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而杨辉这次前来沟通项目情况,也确实在意料之中。
  “没错,我们计划采购10架左右的MPC-75作为特种平台,装上我们特定的设备之后,要能够实现我们现在所需要的特定功能,这次之所以看中了MPC-75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款飞机的机身截面足够宽敞,可以满足我们充分安装想要的各种设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