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483

  想到之前军队和负责军事装备研究调查部门所提出过的那个要求,顿时就让同行的政府工作人员感觉要爆炸。但是碍于各种原因,这个时候又不能再站出来当众反对,所以急得就跟热锅上的那啥一样。
  同样的,中航西南众人心里也虚啊,岂不知马上刘副主席就要因为一些事情而走到台下养老,而中航西南在中央最大的靠山之一就是刘副主席,现在大领导是打算要对中航西南动手不成?
  再联想到中航西南这些年的树大招风,曾经也是多次被人看上,并且还想要下手,也就是亏的中航西南背后的能量不小,并且杨辉也算是聪明,才带着公司一次次走了过来,但真要是遇上大领导出手了,还能挣扎吗?
  各种艰难地等待中,大领导却挺享受这种让所有人心急如焚的感觉,硬是顿了好久之后才开口:“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主要还是涉及到重四的研制工作,之前你们也收到了消息说重四研制放缓,现在要追求质量,所以就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做科研对比,因此综合多方面之后觉得还是采用美国模式最好,先制造技术演示机进行对比试飞,之后根据对比试飞的结果,再确认哪一个项目继续研制下去。”
  果然没有猜错,大领导还硬是听了那些军匪们的谗言,这真的要制造技术演示机进行对比试飞,这样可比一开始就直接指定设计方案要耗费更多的资源,现在国家本就没有多少钱,哪里有钱拿到这地方来折腾嘛!
  和政府方面的愁眉苦脸不同,现在中航西南就算是彻底疯狂了,要知道这可是对比试飞啊,意味着至少要制造出两款原型机来进行试飞,这就类似YF22和YF23之间的关系,这在共和国绝对是第一次!
第1030章
两种模式
  在重四项目中采用制造技术演示机进行对比试飞,这是F-22战斗机项目所使用的研制方法,同样也是当年美国空军LWF项目使用的方式,而在美国则把这个研制方式称之为:原型机对比试飞。
  LWF项目实际上指的就是当年五角大楼的轻型战斗机计划,是当时战斗机黑手党操作下,美国航空界所研制出最为接近黑手党要求的飞机,说到这里,LWF项目实际上就是当年的F-16战斗机项目。
  那么稍微知道LWF项目计划的人,也肯定知道项目所衍生另外一款YF-17战斗机,一款同当年YF-16做对比试飞的飞机,之后参与项目失败后被海军看中发展成F-18,然后才有了另外的一系列故事。
  原型机对比试飞,顾名思义就是要研制出至少两款型号的原型机,通过原型机的试飞数据对比之后,再进行全面的综合考量打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竞争型号各自的优缺点数据,以此帮助军队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战机型号。
  而从LWF项目最后的结果来看,最后也确实是充分发挥了该研制方式的最大效果,项目成果也得到美国军方最大限度的利用,可谓是高投资-高收益的典型。
  那么相对而言,原型机对比试飞虽然好处多多,但是项目所耗费的资金也绝对不少,在研制轻型战斗机这种不太复杂的战斗机时,好像还能够接受,毕竟当时正处于苏攻美守时期,美国也不敢节约这一点儿小钱。
  但是又有谁知道,在F-16之前的F-15战斗机又是如何研制的?需知当年的F15战斗机项目也是对整个美航空工业界展开了全面的方案招标,参与竞标的公司可一点也不比后来参与ATF项目竞标的公司少。
  一个奇怪的问题就快来了,为什么就没有听到一款当年同F-15展开原型机对比试飞的飞机,要知道当时可没有所谓的YF-14也同样没有YF-16的编号吧?
  此时就必须要提到另外一种军用战斗机研制方法:“验证/确认”模式,所谓验证/确认模式,这就是指项目不需要制造出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该模式只需要竞争方案进行除了原型机试飞以外的所有测试工作。
  项目的航电设备在模拟器上面测试;气动设计的优劣通过风洞进行测试;雷达反射截面积通过规定的测试方式得到;厂家还制造全尺寸的模型进行必要的评估等等。
  整个设计模式就是通过各种办法来测试子系统的设计优劣,但不会制造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只有经过了验证/确认模式中获胜的厂家,最后才可以获准进入全尺寸发展阶段,从而制造出原型机进行试飞。
  F-15战斗机实际上就是采用验证/确认模式进行设计制造,事实则表明最后项目竞标的出的方案也确实性能优秀,以此也有力的表明了该模式的正确性。
  重型战斗机的整个系统极端复杂,设计起来也相当麻烦,当年的美国空军没有足够资金去装逼,当时的国会甚至还一度想要砍掉F15,然后把海军的盐水鸡又塞给空军使用,因此种种原因导致F-15项目没有采用原型机对比试飞。
  后来伴随着F-15成功之后,美国军方才发现重型机也是可以这样研制,于是在ATF项目的时候,实际上一开始美国军方也打算让ATF项目延续之前F-15模式,而最终可能就不会有YF-23这飞机。
  然而造化弄人,ATF项目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也是冷战黎明的前夜,1985年,当时的美国军方是抱着宁愿多花点钱也要研制出最好的战斗机来保证隔代优势的想法,所以项目最后还是选择了LWF项目的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模式,这样才有了YF22和YF23两款战斗机。
  再往后的JSF联合打击战斗机的时候,那就完全是因为当时的美国航空工业已经大量的兼并,留下有能力研制军用战斗机的公司也就那么三家,而三家当中的诺格公司方案还明显属于是不靠谱。
  因此最后参与竞标的就只剩下两家公司,这时候多花点钱让两家公司都试着造出原型机对比试飞,这样也能够让美国唯一剩下的几家军用战斗机公司都能掌握四代机的技术。
  美国研制五待机的时候走原型机对比试飞路线,但是共和国真的就要东施效颦?要知道四代重型战斗机的研制可真的是一点都不便宜,即便只是研制出原型机试飞,这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岂不知上一位面共和国的重四项目完成竞标之后,盟主为了给东北方面筹措资金完成31方案的研制,那可真的是砸锅卖铁,愣是把中航工业的所有汽车业务出售才勉强凑出资金用于原型机的研制,但最后31方案第一架原型机之后,不也还是面临着没钱用的尴尬境地吗?
  原型机对比试飞相对于验证/确认有哪些烧钱的地方?
  首先制造原型机你需要完成的飞机机体详细设计,需要对飞机的结构性能进行分析测试,设计/分析完成之后还需要各种零部件加工制造,而飞机的首次加工制造又需要在工艺上下大量的功夫和资源,并且飞机要首飞就需要有静力试验机进行静力测试,只有当这些全都完成之后,这才有可能进行对比试飞。
  而以上的各种都是极为耗费资金的,重四项目真要打算这样玩儿,杨辉保证政府那边管钱袋子的直接就要骂娘,若是强行这样干,到时候的三个项目方案可能都能拿到一些资金,但最后肯定是谁都不够用。
  与其如此,在杨辉看来还不如就直接走验证/确认模式,这样耗费的资金就相对比较少,唯一的缺点则是竞标失败方这一辈子都要无缘隐形战斗机研制了,甚至往后搞不好直接就直接被挤出军用战斗机行业。
  现在两种模式的利弊都显而易见,一个是威胁当下的重四项目研制进度,另一个则是直接威胁着整个共和国未来的军用战斗机研制能力,两种方案都是破坏力巨大。
第1031章
巨大的赌约
  既然清楚大领导玩儿重四原型机对比试飞的问题所在,杨辉就不能不把这里面的问题说出来,这即是作为中航西南总经理的责任,同样也是出于对杨辉本人对航空工业的思考。
  只不过这话肯定不能说的太直接,就连一旁政府的钱袋子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多嘴,更何况与杨辉这样的小喽啰,要是一个搞不好就是前途尽毁,所以说话的方式就很重要。
  不管怎么办,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曲线救国:“原型机对比试飞?要知道现在可是三个设计所的设计方案PK,国家现在能给足够的资金用于三种方案的原型机制造?”
  质疑其它的方面都不行,杨辉就只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也转而质疑国家在相关项目科研经费上的问题,要知道就算重四再怎么重要,同样也还是要有一个资金限制的,而就之前军方公布的消息来看,早期预计的研制资金中,也就只能勉强满足一个方案的原型机制造所需而已。
  所以说杨辉担心钱不够,这也还能够说的过去,至少就不会给大领导留下不太好的印象。然而啊,杨辉终究也还是太年轻了,它压根儿就不知道大领导的心有多黑,这时候更是丝毫不留情面,而对于刚才说到的资金问题,那就更是抠门的没边儿了。
  听了这些话,大领导的眼睛都快要笑眯起来了,毫不在意地挥斥方遒着:“这有何难,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这可是你杨总经理当年亲自放出的豪言,怎么,现在就不算数了?”
  我去!真是万万没想到几年前杨辉的一句话,都现在这个时候了,还能够被大领导抓住辫子,那时候还是中航西南大规模投入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时候,当时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苦于资金方面的不足,杨辉则是代表总公司表示对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绝对支持,所以就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却没想……
  没办法了,这话可不能让大领导抓住当做小辫子,要不然以后但凡是有什么耗资巨大的项目都得要分配到中航西南来了嘛,如此就算地主家再阔气,咱也经不住折腾。
  好在杨辉人还挺年轻,头脑相对算是比较灵活,开脱的借口信手捏来就是:“领导,这话可不能再拿来形容中航西南了,之前我说出这句话,是因为我知道当时需要投入的资金本来就不会太多,再加上当时中航西南的盈利除了正常的税务之外,压根儿就不需要再上交国家,所以当时我们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科研工作,但是现在我们的盈利要大部分上交国家,这就……”
  中航西南从83年开始算是,享受了十年的企业盈利不用上交国家的优惠政策时期,而那也是整个公司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到了92年的时候,十年之期就算是到期了,之后的中航西南虽然盈利能力井喷,但是大部分都上交了国家,真正能够留下来自己使的用资金并不多。
  现在拿这话来说事,杨辉完全是心安理得,反正自己陈述的只是一个事实而已,谁也不能反驳,没看到刚才杨辉说这话的时候,旁边政府的那位钱袋子脸色一下就好起来了吗?
  政府把中航西南的盈利大部分拿走了,不管是用作其他更需要资金支持的地方,还是说到了什么说不清楚的某某,反正每年账目在那里摆着,谁也不能抹杀中航西南的功绩。
  大领导没想到杨辉还能来这么一出,现在搞得好像是因为国家把钱拿走了才导致中航西南资金不足的,然而仔细想来,这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大领导表示咱还有其他的说法。
  “按照这样说起来,原本我计划把重四项目的原型机制造资金调拨给你们一半,现在我突然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不如我们就打一个赌好了,要不听听看?”
  大领导来到中航西南,居然还要公然聚赌,这影响可能不太好吧……
  不过,杨辉表示咱就喜欢这种刺激的活,摩拳擦掌着:“打赌?领导既然有这个兴趣,我们肯定要奉陪。”
  感兴趣的肯定是不止杨辉一个人,整个会议室的人都对这史无前例的一次对赌表示服气,大领导能够如此接地气,也还算是头一次。
  众目睽睽之下:“听你们之前不是说过有个阿联酋的订单竞标嘛,现在国家再次放开歼18的出口限制,就看你们能不能拿到这份订单。而现在我们就赌中航西南能不能拿到这次订单,只要你们保证不要国家的投资也能完成0111所和611所的两方案原型机制造,那么这次阿联酋订单所产生的盈利不管有多少,国家都不拿走任何一分钱。”
  有意思,这就很有意思了,中航西南保证完成旗下两大军用战斗机设计研究所的两型重四方案原型机设计制造,对应的是国家也不会拿走这次中航西南同阿联酋的订单盈利。
  首先来说,中航西南要自己完成0111所和611所的两方案原型机,这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虽然这会让整个中航西南都勒紧裤腰带过几年苦日子,但公司的能力肯定有。
  既然中航西南有能力自己做出两个方案的原型机,这就意味着公司有了赌本,然后再看这次大领导开出的赌注。
  不得不说,阿联酋订单的诱惑力太大,首先杨辉是知道现在阿联酋的订单有很大可能会成功,其次是还知道阿联酋订单的价格可以开到一个什么样的天价去,预计项目至少是可以盈利订单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也就是说至少能达到二十亿美元左右,甚至还能更多。
  你然后再说两款重四原型机设计制造需要多少钱,首先是对比一下当年LWF项目中两方案原型机制造所耗费的资金,当年的美国空军向通用动力和诺思罗普分别发出价值为3790万美元和398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他们各试制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对比,通用动力的方案编号YF-16,诺思罗普的方案编号YF-17。
  可能有的人要说七十年代初期的两款三代机原型机制造耗费的资金看起来不多,但是考虑到美元贬值、三代机与四代机之间的技术差距,实际上这数据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倒是ATF项目中的YF22和YF23原型机制造耗资更有参考价值。
  实际上,当年美国军方在ATF项目中,是分别给了洛马和波音两公司各自7亿美元的合同,这就是隐形战斗机原型机制造所需的资金,现在换做共和国来做项目,考虑到人力成本和中航西南内部两设计所之间的方案会有一定的技术通用,所以各自用4亿美元完成原型机制造是比较合理的。
  因此这就确实是一个值得赌一赌的赌约,巨大的风险和巨大的收益并存,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整个中航西南旗下的三家军用战斗机设计研究所都能够借此机会掌握四代机的设计制造能力,在未来的下一代军用战斗机的时候,这才能保证军方有更多的选择。
第1032章
斗争
  大领导这次搞出来的赌注是不可谓不小,然则,这对中航西南来说,却也并非是没有害处,反正还是那句话,一旦阿联酋那边的项目失败,那么中航西南受到的打击绝对不会小,到时候不仅是订单损失本身所带来的打击,同时还要负担两款原型机的试制工作。
  相对而言,这次接下了对赌之后,那么原计划分给中航西南的一半重四原型机试制造经费恐怕就要全数拨付给东北方面,说好听一点,也能叫做中航东北公司没有主力外销产品,需要这笔资金来完成重四方案的原型机制造。
  ……
  “杨总,这次大领导来我们公司考察,明面上看起来对我们很满意,但是最后走的时候又故意留下一个赌注,而举动这背后所隐含的深意,恐怕……”
  作为跟了杨辉工作多年的秘书,虽然不至于看透人世间种种,但是在很多的时候都还是能够用他那敏锐地眼光洞察到事物背后的真相,单就这一点来说,这位秘书也能算是神功大成。
  然而,有的时候知道的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现在杨辉就并不太愿意把这次事件背后的问题一些东西说出来,毕竟这也涉及到了杨辉一直都还很纠结的一个问题。
  要说这次大领导真的就不明白同时制造三款原型机的困难?作为理工科出生的大领导,就不知道现在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用到这笔资金?
  会不知三款原型机的制造所花费的资金至少需要15亿美元左右,而对比当年整个歼18战斗机研制地时候,就算完成全部的研制工作,花费的资金也就是这个规模了。
  若是转而走验证/确认模式,这时候至少就能够节约一半的资金出来,到时候这笔资金不管是用于军事装备的研制,还是用于采购所需,所能够采购到的东西都绝对不少。
  现在为什么在明知这些问题的情况下,还是要下这个决定,这背后肯定是有深意的,而一切就要从中航西南和刘副领导之间的关系说起。
  首先要明白现在共和国的高层,那也并非是一片和谐,一方面是大领导实际上对军队的掌控并不是太稳,在当年组阁的时候,说的是让刘副主席主持军队日常,负责国防军事现代化,但实际上指的是军队的实权掌握。
  一位是共和国名义上的大领导,属于看似可以管天管地的那种,另一方是掌握着军队实权的托孤重臣。
  刘副领导出身于海军,因此对海军大力投入,这才有了歼18项目最终顺利推进,并且让空军那边接受串列双坐的座舱布局,才有了这一位面海军能够提前上马并装备区域防空型的052B型导弹驱逐舰。
  所以刘副主席对于海军是绝对的相信,而海军也是刘副主席的绝对心腹,大领导要想真正掌握到军队,海军首先不用想太多了,相对的空军就成了站在大领导一方的主要力量,所以这也算是军种之间的内斗。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之后就有了一系列的情节发展,首先是重四项目的空军在大领导支持下取得看了项目的主导权,然后对于共和国空军的那副德行,这又不是什么秘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