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483

  虽然大家都是大西南的兄弟厂所,但是也还没到穿一条裤子的时候。于总师回绝了屠吉达的意见:“这就算了吧,我们剩下的项目还是可以自己做好,我们在歼教七上面已经有了基础,现在完成机体设计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总师这样的回答一点也出所料,屠吉达也就只是说说而已,真正的目的并不是继续要项目,而是……
  “老于,你的意思我也明白,其实我的意思是说等几个月我们0132的歼七M项目做完之后,为了保证其它机体方面设计人员的技术能力,我们0132厂这边商量后,希望可以把这些人借调给你们,参与到新机的设计,保持这些好不容易培养的设计能力。”
  这就完全出乎了于总师的预料了,按着0132的意思是要把技术力量支援到基地,这可是求之不得,0132的技术力量可是一点也不弱,要论现在国内对歼七研究做多、最深入、最透彻,绝对就是他们了。
  几乎可以说这些人就代表了国内对歼七研究的最前沿,这种好处焉有不占之理:“好啊,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可以接受这些人,有了这些研究力量的加入我们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于总笑纳了这些设计人员,但是屠吉达却是心里都在滴血,这些都是自己好不容易多年培养出来的技术力量,若非是歼七3项目花落到了0611谁愿意把这么强大的技术力量借调出来,技术人员才是战机制造商的最核心竞争力。
  “嗯,就这样吧,我们这些设计人,大概会有七十人左右,都是厂里设计主力精英,希望老于你能在这次的新机设计中用好他们。”
  就这样0132在没有新项目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设计技术人员的设计能力,将整个设计力量借调到了0011基地,然而0132不知道的是这一借就成了有借无回。
  “没问题,我肯定会量才而用,将这些技术力量发挥出来,等到歼七M完成设计后,就可以通知我,我会着手安排他们。”
  了却了0132方面的问题,于总师还有更加重要的一件事要办,新机的雷达的确是和英国方面谈好了,但是基地并没有机载雷达的设计生产能力,这就需要在国内找到一家有实力的火控雷达来合作生产这批雷达。
  说到机载火控雷达那就不能不说到现在共和国机载火控雷达的先驱780厂,又是一串数字编码,谁能明白是什么。
  不急,不知道0780厂不重要,但是提他的另外一个大名就是家喻户晓了:长红厂。
  就是这个在八十年代以制造电视机出名的大工厂,电视机是绝对的民用产品,他和军用火控雷达怎么就扯上关系了?
  实际上这0780厂也算是军转民的先驱了,在72年就开始从专业生产火控雷达开始部分转型生产电视机。
  在后市长红厂的巨大成功直接带动了涪城的经济发展,一个形象的比喻:长红厂若是打个喷嚏,整个涪城的经济都要感冒。
  长虹厂的巨大成功,可以称为军转民的伟大先驱。然而在后世民用市场的成功的同时,长红厂在机载雷达设备上面却是没落了,毕竟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长红厂已经取得了成功,可以自己盈利。
  国内其他的机载雷达研制的厂所可没有这么幸运,出于对那些没能转型成功的厂所的扶持,自然是把机载雷达要交给那些困难户。
  需知长红厂你这个机载雷达生产的老大都活的这么滋润了,那当家长的自然就放心了,你自己管自己吧,下面还有那么多的小弟弟等着雷达项目开锅,当家长的就偏心一些了。
  这样的做法杨辉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单从国家经济大局出发倒是没有错误,不过若是从战机生产厂商来看这种做法却是很恶心了。有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长红厂不用,你找些在这个时候还不入流的厂所来做雷达,真的就是坑队友啊。
  知道这些的杨辉在帝都的时候就明明白白的将这些说给了于总师,为的就是能在新的雷达引进上面能找个靠谱的队友。0780厂技术是国内机载火控雷达的先驱,怎么也不会弱到哪里去了,资金上就更不用说了,背靠长红厂怎么也是比那些靠国家项目存活的好多了。
  最主要的在于0780厂从来就没有放弃军工生产,后世的产品就有三维相控阵雷达装甲车、防空导弹指挥车,以及十号工程电源系统,唯独就没有机载火控雷达。
  根据这些,完全有理由相信,引进到了新机先进的雷达生产技术,资金还算雄厚的长红厂必定会继续新雷达后续开发,这才是一条合适的技术路线。
  这时候于总师也来到了涪城,准备和长红厂谈雷达问题,这次的雷达技术是基地出资引进的,要交给长红厂生产,自然是要好好商量商量。
  长红厂的领导已经是一位快要退休的老人了,他从0780厂建厂以来就是担任厂长职位,现在快要退休了,所以前来接待于总师的是将要在八五年上台的彩电大王倪润风。
  “你好,于总师,欢迎欢迎。”
  能在后世将长红厂从他上台时的3950万元资产,发展到他退休时的218亿资产的人物自然不一般,在八三年的时候就显得有种不一样的气质。
  于总师不知道这位在后世的光荣事迹,但是对这位热情的中年人第一感觉很不错。
  “你好,我就是0011基地的于西明,这次来是谈谈你们的老本行,这个你们的老厂长应该是给你们说过的。”
  对于长红的军工背景一直是长红人的骄傲,而现在长红因为特殊的原因,被隐形排除在火控雷达研制生产之列,这些一直是长红领导班子心中的伤。
  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直接绕过国家层面,直接接触到最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技术,这让长红厂非常来劲,若是在民品上面能干到风风火火的同时还能保持自己的军工能力,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
  “知道,这个老厂长给我说过这事,整个长红厂领导班子都很赞同这个合作项目,我们会拿出十足的诚意来做这个机载雷达项目。”
第147章
我们一定要做
  双方正式会面的时候是于总师到达涪城的第二天,这次双方会谈倒是上了规模,尚还在任的长虹厂厂长胡正新亲自代领一众副厂长,加上厂里的书记一起参加会议。
  庞大的领导团队一起上阵,激动的心情表现在众人的脸上,于总师看了倒是对这次合作更添信心。
  原本以为长虹厂因为在民用市场上面赚到了钱,对盈利不如民品的军用雷达不感兴趣了,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激动,没错就是激动,从于总师联系上长虹厂,说明了意图,做了半辈子火控雷达的0780厂就激动了,终于还是有机会继续自己的老本行。
  激动不已的胡厂长当先说道:“于总师,没想到你这次亲自来了,这次我们的合作肯定会非常顺利,就是不知道这次合作的英国蓝狐雷达具体的数据到底怎么样?如果可以提供一些具体数据就最好,我们可以让技术人员具体评估一下。”
  具体数据于总师倒是带来了,将数据拿给对面的胡厂长,这些都是英国方面提供的具体数据,当然了这些数据肯定是隐瞒了些不好看的次要数据,不过次要数据倒还是不重要。最恨的就是隐瞒重要数据的行为,这种恶劣行径,英国人不是没有干过。
  在共和国引进英国的斯贝202的时候,英国方面就把斯吹的上天下海无所不能,当然光从字面上来说,算是说的过去,斯贝不仅有空军版,同样还有海军的燃气轮机版。
  但是在吹嘘的时候,英国人就刻意隐瞒了斯贝的高空性能,斯贝垃圾的高空性能欺骗了共和国方面。原因也简单,当时英国斯贝202装机对象是F4战机,这都是典型追求高空性能的飞机。
  既然英国军队把斯贝202装上了F4了,那高空性能自然是杠杠的,然而事实是引进了斯贝202之后,本来是兴高彩烈的安排了多型号战斗机使用这款发动机。
  但是等到国产的斯贝202第一批次做出来,才尼玛发现,这个斯贝原来还有这么大的一个BUG,就这渣一样的高空性能,装上战斗机是要去吃翔啊。
  现在引进蓝狐雷达算是学聪明了,直接是把国内对机载雷达的性能测试项目拿出来,让英国人直接做填空题,不管你怎么办,你把这些数据拿出来填上就好,重要数据一个不少,等下来后慢慢的看。
  “数据就是这些了,虽然这款雷达算不上国际主流,但是其性能、技术还是比国内现在的机载火控雷达要先进不少,引进这款雷达既符合我们新机的需要,同样引进技术的困难也小,国产化起来也容易实现。”
  于总师的话也得到了长红厂原火控雷达技术人员的肯定,当看到了这款雷达的制造技术时,这位技术科长就放心了,这款雷达虽然是英国八一年定型的,但是从这资料提供的信息来看,制造技术还是挺低的,都是些国际上相当成熟的技术。
  “于总设计师说的是很有道理,这些电子元器件挺普通的,大多数都是七十年代左右的主流国际技术,现在我们都在开展这些元器件的攻关,一些特殊的专用元器件技术上只要有英国方面的技术资料我们就可以实现生产,就是这些元器件的生产设备有些困难。”
  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设备是挺困难的,这个只有长红厂自己想办法了,肯定不可能由费伦蒂公司提供。
  人家费伦蒂公司也没有自己生产元器件,都是直接采购其它公司的通用电子元器件,当然了一些特殊的元件还是自由费伦蒂公司自己制造,这些特殊元件倒是在合同之中。
  长红厂的这些通用元器件的项目进度,胡厂长大概还是知道的,这些都是胡厂长亲自关注的项目。
  于总师对这些通用元器件的制造也没有办法,只能是看长红厂自己来做。
  “这些通用元器件只有看长红厂自己解决了,我们有理由相信长红厂的技术能力,刚才不是听说厂里都在对这些通用元器件开始进行攻关了吗。”
  听了于总师的话,胡厂长有理由高兴、自豪。自信满满的胡厂长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这次的火控雷达长红厂完全有能力拿下来。
  “这个于总设计师就放心好了,我们的技术可以满足要求,只要技术资料能到来,我们一年就可以使用部分英国提供的元器件制造出实验室产品,三年就可以制造出完全国产化的新雷达,这个我们可以保证。”
  一年出成品,三年完全国产化,到时候刚好新机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将费伦蒂方面的合同要求雷达用完,直接就可以装上全国产化的雷达。
  当然了,这个光保证那是不行的,新的研制体系下面是的要签合同来保证的。
  “军令状倒是不用了,现在我们这新机要试验新机研制体系,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签订合同,若是时间到了没有能拿出来成品那就要赔偿的。”
  签合同这个对长红厂不陌生,长期做民品生产,长红厂对签合同是一点也不陌生,当即就表示签合同可以做到。
  “没问题,签合同这种事我们可以做到,随时都可以签合同。”
  双方都有强烈的合作意向,那就要谈谈利益分配问题,这个必须要说清楚,雷达引进的资金是由基地方面出资,要交到长红厂生产自然就不会是无偿的。
  对于这一点双方都明白,长红厂混迹市场多年对这些是有所了解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于总师对这种涉及到商业的谈判不太善长,这个时候就需要已经做好了气动设计的杨辉来进行谈判。
  在看看杨辉在的风洞试验基地的进展。
  杨辉带着二十人来到风洞基地二十天了,加班加点的,已经把跨音速风洞试验做完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将这一百天的风洞试验数据汇总,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选择出最优秀的一款气动设计方案。
  平心而论一百天设计要想完成一款机型的气动设计很困难,不过在这款新机的气动设计中还是可以做到的。
  一方面因为新机是基于歼教七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另一方面因为最重要的双三角翼国内有了研究,再加上一路上大开绿灯。大干一百天拿下气动设计还是靠谱的。
  杨辉带着气动队伍告别神秘的风洞基地,告别这些默默在山体里进行着不见阳光的科研人员。坐上汽车,如同进来的时候一样,在黑暗中断断续续的离开。
  再次回到小旅馆,整次行动如梦一般,唯有一大堆试验数据证明杨辉他们这次并不是梦。一大群人坐上临时招来的汽车,往涪城而去。
  杨辉在风洞基地得时候就接到了于总师的电话,现在杨辉就要去参加对长红厂的谈判,这让杨辉兴奋不已,谈到了这利益分配杨辉最为激动。
  将二十来人安排下来,杨辉见到了于总师,于总师大概介绍了前期在技术上的进展,随后就要杨辉准备开始商业谈判。
  听到了于总师的介绍,杨辉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而且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
第148章
各取所需
  安排了同来的二十人继续在招待所整理气动试验资料,杨辉、于总师往长红厂而去,这次就是要准备商量双方的利益分配。
  说到了利益分配的问题,这就不再需要技术科长参加,相比之下,这次的谈判队伍还要精简许多。
  杨辉通过于总师的介绍,早就知道了这次谈判会有彩电大王倪润风,联想到现在长红厂的胡厂长也是和于总师一样的老头子了,杨辉有理由相信这次的利益分配谈判,主要还是会在他和倪润风之间展开。
  事实也确实如杨辉所想,谈判刚开始不久,整个谈判的主力就变成了他对上倪润风。在一步步的谈判中,杨辉明显能感觉到压力。
  虽然现在的倪润风还没有当上一把手,但是娴熟的谈判还是让杨辉不得不提起最大精神来应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