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630

  然而,当他们一边互相拌嘴,一边走进整幢大楼唯一处于“使用中”的那间办公室之时,王秋却没有看到那位老妈口中的“小郭同志”,反倒是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龙空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里世界”城管犬牙国际纵队的郭政委,正悠闲地坐在办公桌后面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人民日报》……
  “……老郭?!什么风把你给吹来啦?你儿子呢?”王美玲一脸震惊的样子。
  “……他出差去了,我是来给他顶班的,毕竟这地方不能没人当值……”
  发鬓斑白的郭京收起报纸,苦笑着对王美玲解释说。
  “……出差?怎么可能?”王美玲惊呼道,“……小郭又不是异能者,出什么差啊?如果真有乱子,他能打得过谁?而正牌的国安办案,也不可能找到我们这里……”
  “……其实是一桩可有可无的小事啦,最近海南岛上有个县的同志,按照惯例发来一份动态通报,说是他们那边一处闲置的海上民兵训练基地里,不知为什么聚集了一群奇怪的人,每天都在那里搞军训,练队列,跑步,还有其他的军体训练活动。晚上还经常开会到很晚,貌似偶尔有喊口号的声音。
  有人怀疑是在搞传销,举报到当地的工商局去,于是工商执法大队去检查了一次,没查到什么搞传销的迹象;当地派出所也去走访过,也没发现什么违法乱纪的事。那边基地里的负责人解释说,这是他们德隆公司在进行员工的岗前培训。查了营业执照之后,确实有这么家德隆公司,已经成立一年多了,这个民兵训练基地就是该公司向当地人武部租来的。但这个情况还是让人觉得可疑,有人怀疑这帮家伙是不是在搞什么邪教或者分裂国家的非法活动,所以又七转八弯地到了我们这个特殊部门的领导桌上。
  这样的乌龙破事最近在国内每年都有很多,不是什么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发烧友聚会,就是哪个公司在搞莫名其妙的培训,这回在海南岛那边看到的情形,估计也差不多吧……之前在杭州有个复员军官开了家‘老战友’特色饭店,把餐厅布置得好像野战指挥室,让服务员穿军装挎着模型枪送菜,又弄了个打气枪的小靶场给食客们消遣,结果层层上报到我们这里,就变成有人私自招募军队,准备发动武装叛乱了!!!”
  郭教授苦笑着摊了摊手,“……于是,我们的最高领导就在内部网上挂了个公告,让随便哪个人有空的话就去海南岛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事后发一份报告上去,他给盖章报销旅差费……这不,就被我家小子给看见了!一下子就把他给刺激得好像打了鸡血似的!你也是知道的,我儿子他一心总想要办出个非法邪教或者恐怖行动之类的大案,好立下个大功转到公务员编制,不用继续守着这个冷衙门。这几天他不敢跟你说这点小心思,总是打电话烦着我,最后我只好准了他的出差申请,自己赶过来给他顶岗……”
  他无奈地耸了耸肩,“……咳,没办法,我儿子就是这么个不听话的刺儿头。不管这么样,就让他去海南岛看看椰子树散散心也好啦,而且海南岛那伙人应该没什么背景,他过去也弄不出什么事的。毕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也在咱们的单位里干了好几年,看在我的这张老脸份上,让他去海南岛公费旅游一次算了。我已经提醒过他,到那边不要惹事,凡事都是以观察和获取情报为主,不得进行任何干预行动……
  嗯,当然没有给他配备什么武器了,要不然怕是得出乱子……好了,既然你已经来了,我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也该走了。这几天组织上也没出什么事情。龙空山大学如今已经开学了,我还得回去准备上课呢……呃?我儿子他在哪儿?他如今还在海南岛呢,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然而,此时远在海南岛的郭逸同志,却绝不认为他正在侦察的案件,乃是一桩可有可无的小事……
  ——————————————————————————————————————
  海南岛,临高县。
  这个县城总的来说普普通通,就跟南中国无数类似的沿海小城一样,这里人口稠密、经济繁荣,流动人口众多。长途汽车站的广场上,每天都有拖家带口,背着大包小包的人群来来往往。在这汹涌往复的人群中,半年来几乎每天都有真正的不速之客到来,他们装束各异,南腔北调,鬼鬼祟祟的拿着地图和纸条,或三五成群,或单独行动……最终全都汇聚到了海边一处闲置的海上民兵训练基地里。
  而在这处民兵训练基地的外面,一座草木葱茏的小山上,城管犬牙国际纵队编外人员兼国家安全局临时工郭逸同志,正穿着一身迷彩服,趴在灌木丛之间,用望远镜偷窥着基地里面的动静。
  九月的海南岛,天气依然十分燥热,太阳热辣辣的,即使有草木遮阴,还是让人汗流浃背,但郭逸却是眉头紧锁,对酷热丝毫不以为意——因为他对这个基地看得越久,心中的疑团就越重。
  粗看上去,这个民兵训练基地似乎相当的老旧,多半还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中间的一栋办公楼稍微新一点,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门房里有两个老头在聊天抽烟,看起来真是要多正常就有多正常。
  大门后面的操场上,可以看到一些穿着草绿色作训服的队伍,分成几批在做队列训练。这个倒是不奇怪,但奇怪的是有几排队列的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短竹竿,还有人挎着军鼓,虽然距离太远,不能听见声音,但可以看出这些人显然是在按鼓点的节奏在行进,一会队列展开成横队,一会成纵队,忽然又变成方队。接着,前排的人又半蹲着把竹竿斜刺向上,后面的人则站着把竹竿平举,摆出一幅奇怪的姿势来。
  这是在干什么?郭逸回想起自己参加过的几次军训,记忆里的训练内容从来不曾有这些怪动作啊!
  于是,他拼命的调节焦距,看到这些人接着做出一整套动作来:摆弄竹竿,从胸口摸出什么来,放到嘴边做咬状,然后在竹竿顶端摆弄一番……他越看越迷糊――这些人除了竹竿之外,手里什么都没有啊?
  “……怪事。”郭逸嘟哝了一句,看不透这些鬼画符式的动作到底是什么用意。便把望远镜移到训练基地的其他地方,沙坑旁,有一群人正在练习徒手搏击,当中的那个教员模样的人,显然是野战部队出身。职业军人的那种千锤百炼出来的身板和气概,即使距离很远也能感受得到。更远处的码头上堆了许多铁桶和角钢之类的东西,有些人正在焊接什么,弄得火花四射。基地的码头上,还有二艘搁在艇架上的小划艇。
  “……这个见鬼的德隆公司,还有那个生存狂人文德嗣,到底是在搞什么妖蛾子……”
  郭逸趴在山上,对这个基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失望地收起了望远镜,除了越来越大的疑团,什么也没得到,心里郁闷透了。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智商,从事特殊工作的这些年来也耳濡目染过不少事情,一般的事情到他手里用不了多久就能估摸个七七八八。但是眼前这件事情,却让他至今尤在迷雾中。
  之前已经有人调查过该公司老板文德嗣的材料,并且挂在内部网络上供众人传阅。在郭逸的眼中,这是一个普通到没什么特点的小人物,现年三十多岁,曾经是几家企业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收入不错。平时喜欢旅游,对历史和军事都有很大的兴趣,业余时间还喜欢搞点手工制作什么的,并且是个野外运动和武器爱好者,还是什么“生存狂人”,一天到晚准备挖洞过核冬天――大概他家里储备了许多罐头食品吧?
  从目前搜集到的情况来看,他的这个“德隆公司”是有点可疑,采购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从食品到机械到建材都应有尽有,还很奇葩地搜集了不少早已淘汰的落后技术资料,但没做出什么有碍社会安定团结的事情,也不像是在搞什么邪教的模样,更谈不上武装叛乱——通过内部资料,郭逸略微知道一点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基斯坦那些“圣战训练营”是什么模样,总之绝对跟眼前的这个训练基地完全不一样!
  “……基地里大多数都是北方人,跟新疆方面和香港那边的‘港灿’们似乎扯不上关系,再说香港那些连绝食都要轮流来搞的娘炮大学生,恐怕也不会有发动武装叛乱的勇气吧!即使是那帮煽动‘香港建国’的脑残混蛋要搞集训,也应该是训练如何喊口号、游行之类。哪有像这个基地里的奇怪搞法?!”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调查让郭逸感到极度的困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他一度想要放弃这个莫名其妙的案子,偏偏又不甘心,怎么都想要做出点事情,好向老爸证明一下自己的本事,最后只得下定决心再冒一次险:“……在外边恐怕是看不出什么了,还是潜入进去再试试吧!”
  ——————————————————————————————————————
  另一边的民兵训练基地内,策划了此次集体穿越行动,并且自封“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德隆公司老板文德嗣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他此时正坐在遮阳伞下,皱眉审核着一位刚刚从网上招募到的新人。
  在他的身后,一群人正在练习近代火枪兵“排队枪毙”的步骤——取枪下肩,咬开纸质定装火药筒,往枪膛填药,装子弹,最后扣动扳机射击……当然,由于眼下还在治安良好、枪禁甚严的国内,实在不方便拿出火枪亮相,哪怕只是古老落后的前装燧发枪,所以只能给每个人发一根短竹竿权作代替。
  眼前这位新人的名字叫黄石,原本并非很符合要求,文德嗣主席审查着黄石呈上来的资历表格时,觉得他具备的长处只有两点:一,苦练大字十五年,写得一笔好字;二,身高一米八五,体重接近一百公斤。
  “……明朝的人都是用沙土和草纸练字,这个家伙练了十五年大字,用掉的纸张估计一百个明朝书生也用不起。再者,到了平均身高一米六的明末,这个家伙还可以拉出去吓唬人。算了,多他一个也不多。”
  穿越行动总指挥文德嗣如是想着,同时在脸上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笑容,对有些忐忑的黄石说道:
  “……小黄啊!你的学历才到中专,太差了吧,不懂冶金也不会育种,只有一手毛笔字写得不错……这样吧,我们要穿越到崇祯元年,抓紧最后这段时间,你去熟读明末的历史好了,尤其是广州的地方志!”
  “……这么说来,我的申请被批准了?哦,多谢文主席,你是我在网络论坛上最敬佩的人!”
  听了这话,黄石顿时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但就在他想要转身离开的时候,似乎有一种说不清的预感在他心头徘徊,于是忍不住再次向文德嗣核实:“……文主席,你能确定那个传送门是真的?”
  “……当然确定,要不然我们怎么会有这次行动?”文德嗣淡淡地微笑着答道。
  “……我们确定会到达崇祯元年的广州。而不是其它什么时间或地方?”黄石又追问说。
  “……绝对没有问题。我们已经去过那里很多次了。”文德嗣举起手边的克拉克瓷茶杯晃了晃,“……这就是我们从明末的广州带来的。那会儿还是天启年间,现在的那边应该已经进入崇祯年代了吧!”
  “……是整个集体一起穿越,绝对不会有人落单到未知的时空吗?”
  不知为何,在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徘徊在黄石心头的不安感居然越来越浓重了。
  “……万无一失。”文德嗣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我们肯定会集体行动的,否则宁可不搞这一次穿越!小伙子,现在赶快抓紧时间去准备资料吧!我还得去问问船和装备的事情呢!”
  于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不知什么来头的隐忧,黄石成功地成为了光荣的临高五百穿越众之一。而无论是他这个懵懵懂懂的新丁,还是牛皮哄哄的文德嗣主席,都完全不知道,在遥远北方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也有一群人正在做着跟他们类似的事情……但却幸运地尚未引起中俄两国官方的注意……
第七十八章
这个国家由疯子保卫?!
  上海郊区,挂羊头卖狗肉的“红色国际麻风病院”。
  虽然挂着医院的牌子,但这地方却从来没有过一个病人,只是盘踞着一伙奇人异士。
  坐在办公室一角的沙发上,王秋习惯性用右手捏着下巴,眯缝着眼睛打量这个所谓的异能者秘密基地。
  从细节上看,这个房间的每一个部分都还算正常,但组合在一起之后,却怎么看怎么令人抽风……
  首先,在背对着窗户,正对着门口,采光也是最好的领导专用位置上,摆放着一张富有现代气息的钢管玻璃板结构写字台,后面则是一张看起来很气派的黑色皮革靠背转椅,外加一只漂亮的青瓷大花瓶。
  虽然这个座位,粗看上去很有老板或领导的威严派头,但是堆满了整张办公桌的糖果盒子、袋装薯片和蛋糕甜点,以及各式各样的魔法少女漫画和手办,却把这份威严给彻彻底底地毁了个干净。
  就连她背后的青瓷大花瓶里,插着的也不是鲜花或假花,而是许多造型华丽的魔杖、塑料宝剑和小阳伞,一看就是COSPLAY各种魔法少女的必要配件,比如说著名的“旭日之心”、“雷光战斧”、“誓约胜利之剑”等等,甚至还包括了一把不知真假的粉红色电锯……嗯,似乎……看上去……应该是假的吧!
  王秋的老妈,现年已有四十多岁,却貌似还没从中二病毕业的王美玲女士,就穿着一身休闲装,坐在这张凌乱不堪的办公桌后面,悠闲地戴着兔子造型的耳机,看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远远瞟了眼画面,里面似乎正在播放某部最近挺流行的电视剧——喂喂,身为领导就这么带头在上班时间不务正业,还像话吗?
  房间的右边,是马彤学姐的办公桌,嗯,确切地说,是一张电脑桌。但无论是电脑主机、屏幕、音箱、鼠标、耳机甚至是键盘,都被各种造型可爱的大头贴和亮闪闪的华丽小饰物给装扮得宛如圣诞树。在电脑主机旁边的小书架上,还放着一系列《日出处天子》、《和爸爸KISS》、《基游部》、《今天开始做魔王》等等足以让正常男生看得晃瞎狗眼的BL耽美漫画,以及《圣母在上》、《少女爱上姐姐》之类的百合名作……
  此时此刻,马彤学姐就在用电脑玩着某一款女性向耽美恋爱游戏,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上那一个个美少年、美中年彼此深情相拥,基情四射……不时还在嘴角边流露出一丝猥琐的笑容。
  喂喂,这地方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秘密基地,甚至不像是正经办公室,倒是更加类似于某个大学动漫社的活动室啊!而且还是那种腐女子气息比较浓厚的……除此之外,马彤学姐,这台被你装饰得充满女孩子气息的办公电脑,也不是你的东西,而是属于那位迄今尚未谋面的郭逸同志呐!等到他从南方出差回来之后,你到底要怎么向人家交代啊?希望还没删了他储存在硬盘里面的办公文件吧!
  王秋揉着青筋直跳的太阳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回头望向办公室的左边,拨给自己的那张办公桌上——这张桌子总算是稍微正常一点,确切地说,就是桌子上什么文具和文件都没摆。只有韩赛尔和葛丽特这对罗马尼亚银发双胞胎分别坐在桌子两边,中间的桌面上是一副国际象棋的棋盘,两只小萝莉手持棋子,全神贯注地……趴在办公桌上懒洋洋地睡午觉,一边迷迷糊糊地流着口水,一边发出很可爱的梦呓。
  “……呜喵呀……好多好多的棉花糖……我再也吃不下了……”
  ——没办法,小孩子都是很容易犯困的,就算是从小被当成肉X器培养的抖M宠物萝莉也一样……
  再将视线稍微偏转一个角度,可以看到在窗外的阳台上,鞠川静香和南里香这一对百合姬友支起了两张沙滩椅,然后一丝不挂、坦坦荡荡地躺在上面,沐浴着上海初秋时节依然无比炽热的阳光,毫不担心被人偷窥到——这地方荒无人烟,四周高墙环绕,整幢大楼里又只有王秋这一个早已跟她们“啪啪啪”过了的小男人……在得到王美玲女士的允许之后,她们就可以比在王秋家里还要放得开,尽情地裸个够了!
  总之,像这样令人脑洞大开的奇葩组合,同时出现在一个国家单位的办公室里,可以由此引申出来的吐槽点真是多得满坑满谷,让王秋同志专注吐槽二十年的功力都深感力有未逮,也只能保持沉默再说……于是,午后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派静谧的氛围,只有小小的呼噜声和哒哒的键盘敲击声还依稀可辨。
  在这样让人昏昏欲睡的宁静之中,王秋又勉强坚持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在打瞌睡之前开口了。
  “……我说老妈,你这儿可真是够悠闲的啊!怎么从早到晚就没看见你做什么工作呢?”
  “……对于我们这样的部门来说,没有工作才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啊!亲爱的儿子,难道你就这么希望我们国家天灾人祸、妖魔横行吗?!还是你急着要穿越去下一个世界,拯救那些轮回者?”
  王美玲继续看着电脑播放的电视剧,头也不抬地答道,只是把耳机摘了下来。
  “……呃,最好还是等一等吧。哆啦A梦自从还清欠债之后就犯懒了,对于新的冒险似乎有些拖拖拉拉,显得不太情愿的样子,而缺了它这个强力援兵,我总觉得心里很是打鼓,不知道选哪个世界才好……”
  王秋挠了挠头发,有些愁眉苦脸地说道,“……那些看上去比较危险的世界,没有哆啦A梦在身边,我实在不敢轻易去闯,而那些比较安全的异世界,好像又不是很必要太着急,反正困在里面的新人一时半会儿应该也死不了,或许还活得很舒服也说不定呢!比如捡到一个王侯身份,坐享三妻四妾什么的……”
  “……这不就结了嘛!能清闲几天还不好吗?”王美玲撇了撇嘴,“……再说了,你妈妈在这几天也不是什么工作都没干,不是从哆啦A梦那边买来不少神奇道具,然后选出样品上缴给国家了吗?”
  “……是啊,你一口气买了足足两千个【竹蜻蜓】,八百门【空气炮】,一百瓶【声音凝固剂】,四十套【迷你家用卫星组合】,十个【自动医疗箱】,五艘【发条式潜地艇】,五艘【宇宙救生艇】……还有成打成箱的【放大灯】、【缩小灯】、【翻译魔芋冻】、【时间包袱皮】、【换装照相机】、【复制镜】……在付账的时候总共花掉了足足八亿日元!别说上头拨发的那点儿经费了!就连你儿子我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那么点儿私房钱,也都快要给花光啦!但就算是买的再多,在咱们这边的世界也没法用啊!”
  王秋苦着脸摊了摊双手——哆啦A梦的神奇道具确实是很好很强大,但几乎都要用到一种在哆啦A梦世界名为“全金属”的玩意儿。偏偏这种“全金属”尽管在哆啦A梦的世界和《穿越之书》连接的异世界都能正常使用,却在王秋生活的这个“主位面”罢了工,结果就是让神奇道具在这边都成了废物和样子货。
  “……也不能这么说嘛!至少我在野比家里读了这本【一日速成阿拉伯语】之后,回到这边的世界之后也依然保持着这门技能。”王美玲不以为然地反驳说,同时暂停了电脑上播放的电视剧,换成另一个在线视频,“……之前我看这些视频的时候,都只能瞎猜里面的意思,现在却能听得懂了……”
  王秋有些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发现这个视频的背景是一片荒凉的沙漠,一个蒙面的迷彩服士兵手持阿拉伯弯刀,正在将一个身穿橘红色囚服的人质砍头,旁边还有一个身穿黑袍的蒙面人手持一本精美的经书,在恶狠狠地高喊着“圣战”、“真神至大”、“异教徒都该下火狱”之类的口号……
  对于老妈的上述恶趣味,王秋表示完全无法评价,只得叹了口气,重新坐回沙发上,翻阅起了眼下这个新单位的学习资料——其实就是王美玲女士抄写下来的一本笔记,可惜字迹实在潦草,即使是王秋这个做儿子的看着也很吃力。不过里面记录的一些案例倒是挺有意思的,比如制裁某位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就擅自转世的藏区活佛,派人押着刚出生的转世灵童去宗教管理部门补办手续并接受罚款降级处分之类。
  除了这些案例之外,根据笔记本上的描述,诸如城管犬牙国际纵队等国内异能组织的驻扎地点,一般都是挂着精神病院和麻风病院的牌子。没有异能的后勤管理辅助人员,在记录之中伪装成医生和护士;而具备异能的一线实战人员,则以病人的身份掩人耳目……当然,出于隐蔽、掩盖秘密和避免影响群众的考虑,给异能者机关使用此类伪装的名目确实是无可厚非——凡是智商正常的人,一般都会对麻风病院避得远远的。而精神病院里无论传出什么奇怪的声音,也都不会引起旁人的疑惑。但问题是,这样一来的话……
  “……从组织编制上看,我国的异能组织战斗力主要由城管临时工之类的‘编制外人员’构成。而从地图分布来看,我国相当一部分真正有战斗力的异能组织据点,则是以精神病院和麻风病院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在外人的眼中,我国的异能战线就是一群疯子和麻风病人?!唉,我的思维都要混乱了,当国家安全要靠一群疯子和麻风病人来保卫的时候,该会是怎样一副丧心病狂的面貌啊!”王秋有点抓狂了。
  “……你真是太肤浅了,儿子,这只不过就是一个掩护身份而已,又不是真的有麻风病人和疯子住进来……好吧,确实有一些特殊能力者看上去总是神神叨叨的,但毕竟不是真的发疯!”王美玲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说起来,美国那边还真的有人在计划依靠囚犯实现‘再工业化’呢!那不是更掉节操吗?”
  王秋一时间不由得再次默然——鉴于美国在这些年里过度发展金融,经济空心化,导致国民消费水平居高不下,劳动力价格过高,严重影响了国内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对此,有那么几个节操匮乏的学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丧尽天良的解决对策,堪称是“羊吃人”的二十一世纪翻版:因为工人的薪资水平太高,所以迁移到海外的低附加值工业才没法迁回来吗?那么只要把壮劳力都扣个罪名关进监狱里,就不必付工资了,可以把人力成本压低到极限,再加上一定的关税保护,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就能跟中国制造业竞争了。
  于是,到了眼下这会儿,美国政府已经把两百五十万公民投入监狱,对超过六百万人进行“矫正监管”(强制社区劳动、监视居住等等),既能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能给资本家们提供足够的廉价劳动力,只是数量似乎还嫌不足……不知道美国那边的异能者,是不是干脆用“监狱工厂”的名目来进行掩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