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630

  “……好啦!这就过来了!”金玲雪赶紧一个骨碌跳起来,抓起行李包和父亲的骨灰盒就往外跑。
  “……快快快!就等你一个了!眼下每天只有早上八点的一班客车,要是错过可就麻烦大啦!”
  与此同时,海军提督明秋老爷子的沙哑嗓音也响了起来,让金玲雪加快了脚步。
  ——如今的金玲雪,已经搬出了芳草地学院的宿舍,暂时跟百仞城元老公寓的明家四口,一对老夫妻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在她父亲已经不幸战死,而芳草地学院还没建立的最初那段时间里,金玲雪就曾经在他们家寄养过一阵子,而她父亲遗留下来的少量遗物,也都被寄存在明家这边,回家的时候得要带上。
  而且,她这一次也正好可以跟明家四口人一块儿回去,在路上多少有个照应——跟金玲雪的情况类似,明家四口人也是非自愿地穿越到明末的,而且跟被老爸坑了的金玲雪相比,原因还要更加的坑爹:
  ——当临高穿越集团乘坐的“丰城轮”货船,在现代世界的琼州海峡上开启虫洞、穿越时空之际,明家四口人:老爹明秋,老妈李梅,儿子明郎,媳妇慕敏,正好一家四口人去海南旅游。因为老头子明秋过去曾经在海军南海舰队里服役多年,和海南这一圈的部队都熟悉。所以过琼州海峡的时候没买船票,找部队里的老熟人借了一艘旧汽艇,想顺便温一下航海的旧梦。没想到快到博铺港这边的时候忽然遇上了奇怪的风暴,然后一家四口人乘坐的汽艇,就莫名其妙地跟“丰城轮”一块儿给卷到了明末时空的临高……
  这下可好,原本的一家四口海南游,就变成了大明临高永久游……明家四口人对此非常郁闷――那群疯疯癫癫的穿越者想来明朝打拼,但他们一家人可是压根儿没这个打算啊!
  只是就算他们的心情再郁闷,也改变不了全家人已经穿越古代、并且无路可归的残酷现实。
  无奈之下,虽然一开始都从早到晚闷着不说话,但没过几天,他们便半推半就地融入了临高穿越集团这个群体,开始参加工作,并且居然很快就一个个官运亨通,挂上了一堆光辉璀璨的头衔。
  ——媳妇儿慕敏因为原本是女警,又是黎族出身,懂得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所以当上了民族顾问、外事部黎苗办公室负责人和东门派出所所长,手下足足管着几百号人,端的是威风八面。
  ——老太太李敏在现代世界就是个很有热情的社会活动家,到了临高之后没几天就和穿越者女同胞们混熟了,忽悠着大家合资搞出了一个妇女合作社,如今已经官拜成了商务部副部长、东门市管理处主任兼海南妇女合作社主任,而那个最初只是兜售破烂战利品的妇女合作社,在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俨然已经成为了穿越者元老院辖下最大的连锁制百货商店,在台湾、香港和越南的鸿基都开有分店!
  ——至于老爷子明秋这个老党员模范,老人民海军,在十七世纪的官途更是不得了,因为是穿越者之中稀有的专业海军人才,居然一路升到了海军人员委员、海军少将、海军大洋舰队总顾问、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官的高位!手下更是拥有一支在东亚海面上独一无二的蒸汽动力舰队,众人皆尊称其为“明提督”。
  这两年来,老当益壮的明提督发挥了人生第二春,带着他手下那支超越了时代的元老院舰队东征西讨,横扫珠江、炮击广州、偷袭福建、大战安平、剿灭郑家、远征日本……在硝烟弥漫之中破敌无数,堪称是武功赫赫、威名远扬,总算是让老爷子多少弥补了当年服役时没能赶上南沙海战的遗憾。
  无论如何,只要是身为一名真正的军人,都会渴望着能够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不是么?
  唯一比较失意的,就只有儿子明郎这怂货了——跟事业大获成功、活得愈发潇洒的老妈、老爸和老婆相比,因为胆小不敢上阵厮杀,所以没有从军入伍,而是仅仅在组织处谋了个职位的明郎,相对而言就可谓是人生败犬。虽然他好歹也有点权位,但是跟老爹这个“海军第一人”相比,就根本不值一提了……于是,不仅是在穿越者之中,就连归化民里面,也流散着“明家真是虎父犬子”的传言,让他很是郁闷。
  本来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明家四口人的日子或许就会这样一直过下去,最终成为元老院里面位高权重的“军政世家”之一……但是,意外却偏偏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解放军飞艇编队的大驾光临,还有历届中央领导人的相继到访,以及随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更加不可思议的二十二世纪黑科技,将明家四口子在这个时空重新安排好的人生规划,再次炸了个粉碎……
  在得知可以重返现代世界之后,早已在这个时空待腻味了的明郎,自然是立即就鼓噪着要回去。
  媳妇儿慕敏在现代世界不过是个普通民警,到了这边却是管着几百个人的派出所长,因此多少有点舍不得,怎奈明朝的生活条件实在太差,连上档次的沐浴乳和化妆品都没有,未来生了小孩之后的教育和前途也都很成问题,甚至连生小孩这一关都挺危险——临高这边连专业的妇产科医生都没有,至于明朝土著那些不讲卫生的产婆,更是让现代女性闻风丧胆……此外还要担心老公被那些三妻四妾的明朝男人和穿越者带坏,也往家里带“小三”跟自己闹宅斗,所以最终还是点头答应回去了。
  老太太李梅虽然对自己在这边辛苦经营起来的妇女合作社有点舍不得,但她在现代世界也有不少亲戚朋友,还开了一家小型超市和一个老年人俱乐部,同样也舍不得放弃……最后,政府方面的特委会(“特殊地区开发委员会”,简称特委会,其实就是异世界殖民部)在得知情况之后,派人找上门来,说是中央正在明末时空建设三亚新城作为医疗休养中心,配套的日用杂货小超市也在筹办之中。因为李梅老太太在本时空的商业经验丰富,不妨先到三亚去当一阵子的超市经理,这样不仅可以找到机会去现代世界看看,关于日后最终要走还是要留,也可以有一段过渡和思考的时间。于是,李梅老太太就从临高元老院这边辞了职,索要了属于她的那一份分红(元老院忍痛拿出了一笔黄金),然后打点行李去三亚新城给中央领导打工了。
  老爷子明秋倒是对这个世界最为依依不舍——在那边的世界,他不过是一个领退休工资混吃等死的离职老干部,一辈子都没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只能在电脑上打打海战游戏来过瘾。
  而在这里,他却可以率领一支“强大”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近代化舰队征讨四方,所向披靡,横行整个东方海域——虽然对付不了海参崴的俄国登陆舰,但绝对能打垮除此之外的任何对手。
  那种钢铁、火药与硝烟混合起来的气息,还有爆炸的轰鸣和胜利的呐喊,都让他沉迷无比。
  但是,对于一位老年人来说,十七世纪的生存条件毕竟是相对比较差的,万一染上个什么慢性病,只怕就得要熬日子和等死了,能不能活到七十岁都很难说。而且如果全家人都回到了现代世界,就留下他一个老头子孤零零地待在这边玩战争游戏,明秋提督也肯定会因此而感到孤单和寂寞的。
  不过,就在明秋提督内心深感无限犹豫和纠结的时候,“特殊地区开发委员会”同样也对他递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去三亚担任海军顾问——这个可不是什么临时工,而是国家正规编制。此外,正好那艘万吨级现代化智能帆船“中远星”号的船长王铁锤同志,眼下已是归心似箭,闹着要立刻回家去,不肯再到澳洲去把剩下的遇难者弄回来。所以明秋提督一过去就正好可以顶班当“中远星”号的船长……
  如此优惠的条件,终于让明秋有些动心了——同样是海军顾问,与其帮着临高这帮小年轻们瞎闹,还不如直接给中央领导打工。而且,上万吨的现代全金属帆船,怎么也比几百吨上千吨的木头蒸汽船开起来更爽,更别说可能会因此接触到解放军现有先进武器,甚至是二十二世纪的黑科技装备。
  而最让明秋老爷子为之激动的是,如果他去三亚就任海军顾问的话,国家不仅会给他恢复海军现役,还会正式授予正团级上校军衔——那可是世界超级大国的正规军衔,相当于导弹驱逐舰舰长或大型补给舰(万吨以上)舰长的等级,含金量比穿越者这边自封的将军元帅什么的都要高得多了。
  对于明秋老爷子这个老党员模范,老人民海军来说,这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所以,明家四口子就这样脱离了临高穿越集团,决定跳槽到三亚“跟着党和国家走”了。至于这一家老小最后到底要不要返回现代世界……嗯,还是等到了必须要做决定的时候再说吧!
  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虽然像这样随随便便就给明秋同志颁发一个上校军衔,肯定是严重违反了通常的组织程序。但严格来说,除了特事特办之外,倒也没有“滥授名器”之嫌——毕竟明秋老爷子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就算最终返回现代世界,也肯定只能直接退役。实际上不过是让明秋享受退役上校待遇,社保部门需要为此多发一笔退休工资而已,完全没有抢谁的位子,更没有碍着任何人的官途……
  ——除了明秋之外,还有其他不少穿越者也这样被国家挖角跳槽,弄得各大穿越集团领导们郁闷不已。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在公寓楼的下面,已经停着一辆十人座的敞篷电动观光车——这辆电动观光车同样也是最近中央拨发的“援助物资”之一,被临高元老院如获至宝地用在了市内交通上:虽然跟汽车相比,这东西的速度既慢,载重量也小,但好歹比原来的牛车强得多,而且市内交通也不需要多快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燃油储备相比,临高这边的电力供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充足的。
  ——在临高县内,就有好几座发电厂,但距离临高最近的油田,也远在南海对面的婆罗洲。
  看着半大萝莉金玲雪提着沉重的行李蹦蹦跳跳地奔出楼梯,明家小夫妻赶紧抢过她的行李往车上放,同时塞给她一只装着早餐的纸袋,里面是杂粮面煎饼果子,涂着口味浓厚的辣酱和甜面酱——虽然因为这个时空的鸡蛋少而且贵,所以饼里没有加鸡蛋,味道大不如现代时空的原版,但还是既顶饿又解馋,无论穿越者、归化民还是外地土著都对这东西很欢迎……当然,要是再配上一碗豆花或者豆浆的话就更美味了。
  坐在这辆造型十分轻巧的敞篷电动观光车上,金玲雪一边咀嚼着还在冒热气的煎饼果子,一边看着幕敏小心翼翼地驾驶着电动车,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龟速慢慢离开坐落于高地上的百仞城,随即在眼前就出现了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出于防御方面的考虑,穿越者聚居的百仞城四面临水,环绕着规模颇大的人工湖和一条护城河,人工湖除了隔离外界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外,还起到了水库的作用,用来雨季蓄水,旱季供水,修筑了配套的渠道和闸门。湖边种植着各种树木,布置了花坛,还摆设了若干长椅,要不是湖对岸有警备营设立的铁丝网和岗楼,还有荷枪实弹的哨兵,看上去倒是很有些城市公园的感觉。
  在人工湖的旁边,修筑着一个用红砖砌成的高大建筑物,旁边矗立着一个非常煞风景的烟囱――这其实是水塔,来自百仞滩自来水厂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这里,然后由一台蒸汽机源源不断的提水送到塔顶上的水箱里,这样才能保证高地上的公寓楼,可以获得最起码的供水压力。这台蒸汽机和配套的锅炉被安装在距离住宅区最远的一个角落里,以保证这玩意儿出故障爆炸的时候不会殃及他人……
  虽然都只是看上去很粗陋很落后的设施,外表也毫无美观或气势可言,但金玲雪还是用智能手机把它们逐一拍了下来,作为留念……然后,她才注意到,电动观光车的前进方向似乎有点不对劲。
  “……诶?明叔叔,慕阿姨,我们不是应该去火车新站的吗?怎么把车往这个方向开啊?”
  “……这是元老院派下来的最后一个任务,希望我们顺便把刘大霖那家伙接到火车站。”
  明郎一边用棍子赶开一个凑到车旁乱摸的调皮小孩,一边对金玲雪解释说,“……自从这家伙的腿好了之后,就一直嚷嚷着要去找‘澳洲太上皇’叩谢圣恩,所以这次让他跟咱们一起乘火车去三亚……”
  “……哦,这样啊!”金玲雪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最好能快一点,别错过了火车……”
  ——刘大霖,明朝土著,乃是临高县的第一个进士,以及茉莉轩书院的山长,所以尽管他下身瘫痪、行动不便,为官无望,但在重文轻武的明末,还是有着非常强大的地方影响力。
  在穿越者登陆之初,刘大霖一度力主抵抗“髡贼”,被穿越者打得大败后,这位进士老爷一度羞于见人、从此闭门不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穿越者给这座荒僻县城不断带来的各种好的变化,作为“开明士绅”的刘大霖,终于还是渐渐认可了他们的治理成果,态度由“反髡”变成“亲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带动了民间的舆论倾向,让穿越者元老院进一步稳固了对临高的统治。
  等到解放军飞艇群降临海南岛,中央政府的“老干部疗养中心”在明末时空的临高县开办之后,某位“澳宋御医”因为偶尔闲暇无事,就在临高穿越集团的建议下,拿【自动医疗箱】给刘大霖治疗了一下,居然让瘫痪多年的刘大霖重新站了起来——这下子,可真是让刘进士感恩涕零,从此彻底成了“澳宋”的死忠,不仅在家里设牌位焚香感谢“澳宋朝廷”的再造之恩,还成天缠着认识的临高穿越者元老,说是要去找“澳洲太上皇”叩谢圣恩,希望各位“首长”能够引见一下,感觉似乎还有自荐投靠的意思……
  于是,临高穿越集团就无可无不可地把这事报了上去,正好中央方面也觉得有必要进入了解民间各个阶层的反映情况,所以就让准备去三亚报到的明家四口子,顺便把刘大霖这个“民间代表”也给带过来。
  除此之外,在这趟开往三亚的客车上,还将出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身影。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明末第一驴客”徐霞客和他的族兄徐仲昭,还有几位儒冠直裰的明朝士子,此刻就正坐在火车新站的候车大厅里,带着或好奇、或不屑的表情,打量着里面的各种新鲜玩意儿。
  与此同时,另外若干名受雇于不同东家的明朝探子,也在候车大厅等着乘车去三亚“刺探敌情”。
  甚至还有一位来自日本的使者,正跟着名震天下的黄石将军,即将登车去三亚“觐见”……
第六十一章
南海铁道纪行(一)
  临高火车新站。
  头裹纱布的徐霞客坐在候车大厅里,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这里的陈设和装饰,一边伸手摸着自己变得光秃秃的脑袋,感觉很不适应——尽管穿越者元老院执委会已经竭力在维持治安,但因为足足几万外来人口的涌入,临高县内的各种暴力冲突还是不断频发。上个月,倒霉的徐霞客就在逛街的时候,偶然卷入一场数百名水手参与的大规模群殴,不知被谁拿酒瓶子在头顶砸得开了瓢,当即血流满面,痛得晕了过去。
  族兄徐仲昭见状,吓得魂不附体,赶紧找人帮忙把他抬进医馆求救,结果为了包扎头上的伤口、防止感染,那个“髡贼医生”居然将徐霞客的头发尽数剃掉……于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投髡”打算的徐霞客,就这样无限郁闷地成了一名“假髡”——至少在头发重新长出来之前,这顶帽子是绝对摘不掉了。
  而四周那几个士子儒生充满了鄙夷和不屑的眼神,更是让被迫剃了发的徐霞客深感内心受创。
  “……啧啧!真是斯文扫地、无耻至极啊!瞧着他这身衣衫打扮,貌似还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呢!怎么就这样被化外蛮夷给迷了心窍,弄成了这么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唉,《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等士林败类,为了求得澳宋贵人的看重,竟然数典忘祖,连头发都不要了,简直不知羞耻!实在是让人耻于同他为伍!”
  “……呵呵,只怕他有心投贼,那澳洲髡贼还不愿意收呢!你看,他不是还穿着读书人的直裰,没换上髡贼那种四个口袋的‘干部装’吗?必定是此人自己剃了头发要投贼,却让人家给吃了闭门羹……”
  ……
  说风凉话的那几个儒生,似乎完全没想过要压低嗓门,让徐霞客听得是一清二楚,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坐在旁边的徐仲昭看着族弟的脸色越来越黑,只得硬着头皮劝解道,“……咳咳,贤弟,别拿这些风凉话往心里去,莫要跟这些耍嘴皮子的酸丁计较。毕竟事关性命,想必令堂大人应该也能谅解的……”
  “……没事,这种小事,母亲大人肯定不会计较的。否则也不会容许小弟我外出云游天下了。”徐霞客摆了摆手答道,“……况且,此处距离江南故土不下数千里,等到返乡之日,小弟的头发也该长出来了……”
  话虽如此,但听着一帮子闲人在身边对自己冷嘲热讽,终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虽然因为他的特立独行、不务正业,之前一直在江南士林之中颇受嘲讽和讥笑,可终究没有这样凑到耳边来聒噪。徐霞客自认为没有那种唾面自干的忍让精神,但又不方便跟他们大吵大闹,最终只得把注意力转移到这座车站上来。
  ——由于是用哆啦A梦神奇道具修建起来的“玩具铁路系统”,所以这座崭新的火车站也是典型的儿童公园风格:远远地望去貌似花花绿绿、十分漂亮,走进去一看才发现其实颇为粗糙,而且空空荡荡。
  从总体上看,整个车站就是一个用铁皮凑出来的特大号凉棚,候车大厅就直接盖在月台上,四面只有几根支撑顶棚的铁柱子,连一堵墙都没有,若是遇到台风天气,雨水恐怕能够从候车室的一头打到另一头。
  候车室的长椅和售票亭也是铁皮敲出来的,坐上去硬邦邦冷冰冰的,并不怎么舒服。不过造型倒是很漂亮,比如那座售票亭就被做成了一个橘黄色的大蘑菇,铁皮座椅则用彩色油漆绘上了各种动物和花草的卡通图案。就连用铁皮冲压出来的垃圾桶,也都做成了举着箩筐的兔子和猴子等小动物造型,以至于本地土著初次走进候车室的时候,都认不出这是丢垃圾的玩意儿,还以为是大号的花瓶或花盆之类……所以,后来车站干脆真的把这些过分精美的铁皮垃圾桶改为花盆之用,另外又摆了几个藤编箩筐作为垃圾桶。
  此时,候车室外面早已挤满了小贩,殷勤地推销着水果、糕点、冷饮和糖块,还有各种说不上名字的土特产。由于被一道铁栅栏给堵在了外面,没法进来,所以小贩们只能攀着铁栏杆高声叫嚷。然后还不时因为闹得太凶或者想要挤进来,被车站门口那些穿着黑制服的“髡人兵丁”举起藤条一阵抽打……
  总之,徐霞客就这样一边打量着车站的布局,一边掏出纸笔,趁着等车的闲暇记录起来。
  ——事实上,原本按照徐霞客预订的旅行计划,在看过了临高这边的“澳洲景”,又进山游览过黎寨风光之后,他这位“明末第一驴客”就应该结束此次行程,渡海返回江南的故乡了。
  怎奈计划赶不上变化,他和族兄刚从深山黎区里出来,就赶上了诸国舰队齐聚临高会盟的空前盛事,各色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还有奇形怪状的各色人等,什么波斯舞姬、非洲昆仑奴、美洲红夷、天竺弄蛇人,以及五花八门的海外异兽,一口气统统涌到了临高的市面上,让生性好奇的徐霞客一时间看花了眼,再也挪不动步子……等到飞艇编队出现在临高上空之后,大开眼界的徐霞客更是再也不肯走了。
  问题是,徐家兄弟出门在外,每一天都是要花钱的。这么长时间的跋山涉水、漂洋过海下来,他们出行时带的那点儿盘缠早已所剩无几,再也撑不了几天。尽管徐霞客已经拉下脸面不要,在街头上摆摊给人代写书信,顺便兜售自己的字画,但生意似乎不怎么好,所得钱财十分有限……幸好,就在他和徐仲昭眼看都快要付不出客栈房钱的时候,却在临高遇上了一位昔年结识的江南商人,总算是从他手里借来了几十两银子的川资——徐霞客出身的江阴徐家,在当地也算是响当当的豪门大户,不愁还不出钱来。
  眼看着手头总算宽裕了点儿,徐霞客便琢磨着继续南下一游——根据临高东门市街边路灯杆子上那个会发声的大铁皮喇叭里面播放的“广播”,还有《临高日报》上刊登的内容,“澳宋太上皇”在琼州府的最南端,也是大明疆域的最南端,建立了三亚新城作为“行在”,并且召集四方“旧宋遗民”共商大计……此外还在报上刊出了几幅三亚“天涯海角”风光的铜版画,顿时就把徐霞客这个驴客给吸引住了。
  ——要知道,作为明末最有名的旅游家,徐霞客经常是为了看风景而不要命。他曾经为了寻找雁荡山上的高山湖泊,甚至可以徒手爬悬崖。之后为了欣赏湘西风景,又主动往官军剿匪的战场上钻,堪称是作死无极限。如今得知在琼岛南端还有这等胜景,而交通也很方便,他又岂能不去一饱眼福呢?
  至于涉嫌跟“澳宋髡贼”有牵扯什么的……他自从离家出发的时候,就没害怕过这个问题……
第六十二章
南海铁道纪行(二)
  除了一心要去三亚看“天涯海角”风景的徐霞客兄弟之外,还有一些各种来路的读书人,也打算去三亚转转,不过,他们自然不是为了观赏“天涯海角”的绮丽风光,而是冲着那里的“澳宋太上皇行在”去谋富贵的——过去几年,“澳宋髡贼”只不过派遣了文德嗣、马千瞩为首的一路偏师登陆临高,据说还是髡宋朝中受了排挤被发配出来的“罪髡”,类似古代充当炮灰的“刑徒军”,就能横扫珠江,炮打广州,偷袭福建,搅得岭南大乱、人心惶惶。如今却是“澳宋皇帝”带着御林军御驾亲临,更是令人闻之色变。
  虽然听说那位“澳宋皇帝”很快又走了,总算是没有御驾亲征大明,但却留下了太上皇坐镇琼州,建立“三亚行在”,还召集四方“旧宋遗民”共商大计,怎么看都还是要对大明疆土图谋不轨的模样……若是自己这些“忠贞之士”能够不辞艰险、深入敌巢,刺探出一二机密军情,带到广州或南京献给大明官府,并且得到某位“明主”的青睐的话,或许就能成为自己的进身之阶,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看着眼下朝廷这副四处走水八方生烟的模样,依照这些读书人的粗浅见识,这辽东的建奴,西北的流寇,还有南方的髡乱,都是一时半会儿完不了的。所谓天下大乱,豪强四起,正是我辈的建功立业之时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