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5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7/630

  所以,尽管巴斯城的市政厅为了粉饰太平,宣布在市中心的亚贝教堂举办圣诞庆典,广邀全城的绅士太太们参加。但不愿意看白眼的苏格兰人,还是宁可聚集在莫尔蒙家的客厅里,庆祝他们自己的圣诞节。
  ——————————————————————————————————————
  因为今天是圣诞节,安妮·莫尔蒙的母亲梅伦太太不仅在屋角准备了圣诞树,还很奢侈地燃起了壁炉,又在客厅长桌上点了三根蜡烛,并且拿出了珍藏的一听斯帕姆午餐肉罐头、一罐美国鸡蛋粉和几个苹果。
  而今夜来访的客人,也知道在如今这该死的年头,每家每户的食物储备都非常紧张,而英镑钞票也变成了废纸,想要买吃的也无处采购,主人家里想要弄出一顿像样的圣诞大餐来招待那么多人,实在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在来莫尔蒙家的时候,就都或多或少地带了些食品,算是凑份子,比如华莱士医生带来了一块咸牛肉和半磅糖果,维斯哈特牧师带来了一篮子自家庭院里种的土豆和洋葱,萨蒙德先生带来了两瓶威士忌和一瓶啤酒……如此总算是凑出了一桌子的酒菜,让莫尔蒙一家好歹没落到要拿老鼠肉来待客的地步……
  总而言之,在昏黄摇曳的烛光下,就着桌上这些菲薄寒酸的酒菜,众人推杯换盏了几轮,不由得都有了些微醺之意,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有人叹息着自己这些苏格兰人在巴斯城越来越不受待见,日后天晓得会变成什么样;有人抱怨如今城内缺医少药,想要弄几片阿司匹林都难上加难;有人担忧国家前途未卜,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秩序;有人回忆起被烧毁的房屋和被杀害的亲人,忍不住当众泪如雨下……
  眼看着一场原本理应欢乐喜庆的圣诞聚会,就要变成痛哭流涕的诉苦大会,擅长打圆场的维斯哈特牧师赶紧站出来活跃气氛,走到屋角的钢琴旁边,借助微弱的烛光,娴熟地弹奏起了音乐——首先是几首活泼欢乐的民间小调,然后是英国人举办晚会的传统保留节目,世界级名曲《友谊地久天长》。
  于是,借着微醺的醉意,还有难得的温暖,众人都从桌边站了起来,操着各式各样的嗓音,引吭高歌: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
  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也曾终日逍遥荡桨在绿波上。但如今却已劳燕分飞,远隔大海重洋。
  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回荡的歌声之中,有人回忆起了战争之前那些美好的和平岁月,有人想念起了不知是否还在人世的亲朋好友……然而,一曲欢歌尚未唱罢,就有一声巨响突然从外面传来,打破了平安夜的寂静。于是,莫尔蒙家客厅中的歌声和钢琴声一下子停了下来,每个人都惊奇地交头接耳,四下张望,寻找着声音的来源。
  “……这是什么声音?谁家的煤气管爆了?不对,如今煤气不是早就停了吗?”
  “……我感觉听着更像是……不会吧!难道有人在附近开炮?!!”
  倒是原本在弹钢琴的维斯哈特牧师皱了一下眉毛,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将手从琴键上收回,从口袋里摸出一只怀表看了看,然后站起来对众人宣布说,“……大家静一静,不要害怕。我记得市政厅的人好像说过,今天晚上可能会在亚贝教堂的圣诞庆典上放烟花。现在虽然时间早了点儿,但可能是提前放了吧!”
  听了这番貌似合情合理的解释,众人纷纷点头,又重新坐了下来。然而,还没等维斯哈特牧师再次弹奏起音乐,一个巨大的金属物体就带着呼啸的风声,突兀地从外面破窗而入,飞溅起一片玻璃碎渣,然后落在了刚刚从厨房端着一盆热汤进来的红发姑娘安妮·莫尔蒙脚边,当场掀翻了汤盆,溅了她一身一脸。
  等到大家反应过来,转身定睛望去,赫然看到一枚炮弹戳在松木地板上,前半截已经钻进了地板以下,后半截弹尾还露在外面……但不知为什么居然没有爆炸,此时就好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堆中的驼鸟。
  围观着这枚在平安夜破窗而入的未爆弹,客厅内的众人一时间表情颇为精彩。
  话音未落的维斯哈特牧师目瞪口呆。
  溅了一身热汤的红发姑娘安妮·莫尔蒙目瞪口呆。
  在座的其余宾客也一样的目瞪口呆。
  因为,除了目瞪口呆这个词以外,好像再也没有别的词语,能够形容他们此刻几近崩溃的心了。
  ——圣诞老人在上!这天底下真是没有比这更刺激的圣诞礼物了啊!
  理所当然地,下一刻,在这间原本还其乐融融的客厅里,就响起了歇斯底里的疯狂尖叫。
  “……该死!真的是炮击!大家快卧倒……不!是快逃出去啊啊啊啊啊——”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五)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晚上九点,英国南部,巴斯城郊外,流经市区的埃文河下游。
  突然飘起小雪的夜空之下,一群穿着美式军大衣的黝黑身影,正在荒芜的田野和牧场中悄悄穿行。
  低头朝被冻得半僵的左手呵了口气,又摸了摸饿得咕咕叫的肚子,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黑人上尉的昆塔·金姆,抬头望着远方灯火阑珊的巴斯城,心中充满了大肆劫掠的渴望——因为,只有夺取了这座城市,以及城里的房屋和补给品,他和追随着他的这些美国黑人士兵,才有希望熬过这个艰难的冬天。
  ——目前,在连续不断的核爆和毁灭性的战略轰炸之中,大不列颠岛正在迅速变成一片无法无天之地。工业革命以来的成果已经基本化为灰烬,而各种象征文明社会的基础道德也在迅速崩解。
  当国家和政府一起完蛋之后,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还可以回家跟亲人抱团取暖,一起熬过这个艰难的时代。但那些被丢弃在这片辐射废土上的外国人,却必须立刻面对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
  ——当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时候,在大不列颠岛的土地上,除了本土出身的英军之外,还驻扎着大约三十万的外国或异族部队,准备用于守卫本土,或者投入欧洲大陆和北非前线的作战。其中光是黑人部队,就有足足十八万之多,既有参加英军的黑人士兵,也有参加美军的黑人士兵。剩下的还有加拿大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南非人、美国白人的飞行员,南美各国的援军和自由法国的残余部队等等。
  为了避免这些异国或异族军队滋扰民间,引发冲突,丘吉尔内阁尽可能把他们的驻扎地安排在远离城市的穷乡僻壤、荒郊野岭。结果如此一来,在苏联针对英国各大主要城市的原子弹之中,英国本族嫡系部队死伤惨重,几乎瓦解。而他们这些被赶到乡下的外人反倒是因祸得福,基本没受什么损失。
  但是再接下来,他们就惊愕地发现,自己居然成了被抛弃的一群人……
  昆塔·金姆上尉和他指挥的那个美国黑人陆军连队,原本驻扎在布里斯托尔港郊外的一座古堡里,当看着港口在蘑菇云中灰飞烟灭,而他们的驻地却安然无恙的时候,昆塔·金姆上尉最初还颇有些幸灾乐祸。然而,没过多久,昆塔·金姆上尉就傻眼了——随着频繁的毁灭性核爆,盟军的指挥和后勤机构相继瘫痪,他这支客军也没有地方可以领给养了。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军营里的存粮就消耗殆尽……这可怎么办?
  在那段令人焦虑的时间里,金姆上尉到处找门路发电报上去请求指示,但却始终无人理会。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令人心酸的结论:自己这些下等黑人肯定是被白人老爷们抛弃了!于是,为了维持自己和部下的生存,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黑人连队,迅速从军队蜕变成了匪帮,在英国西南部一带依靠打家劫舍为生……
  ——————————————————————————————————————
  但是,像他们这样一群人生地不熟的黑人大兵,想要在此时进入地狱模式的英格兰,搜集足够这么多人过冬的粮食和燃料,哪怕手里有着枪和子弹,也一样并不容易——作为苏联战略轰炸机群重点打击的前沿地区,英格兰南部的状况是全国最凄惨的。绝大部分城市不是在核爆中化为齑粉,就是被燃烧弹给焚毁成白地。
  即使是那些侥幸残存的小镇和村庄,如今也涌入了太多的战争难民和蜕变成土匪的士兵——即使是在丘吉尔内阁竭力加强了战时本土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英国的粮食自给率,总体上也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剩下的粮食都要依赖海外进口,平时通常储存在各个大城市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里。结果到了如今这会儿,这些从海外进口的粮食,就在苏联人的核爆蘑菇云和燃烧弹战略轰炸之中,跟港口货栈一起被烧成了灰烬。
  而且,就算是英格兰南部的乡村,眼下这会儿也没有多少余粮——三战爆发的时候,英国的秋收早已结束。由于最近这些年一直是在战时状态,英国政府对于粮食这种战略物资,自然是要严加监管,统一收购或征收入库,由国家来控制和调拨使用,不管是海外进口的粮食,还是本土种植的粮食,都是如此,不得例外。
  所以,即使是英国本土乡村收获的粮食,也都被集中在了政府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里,一般的乡间农民除了自家的口粮之外,还真的是挤不出多少余粮来接济他人……结果,随着几百万、上千万逃出城市的英国难民涌向乡间,原本还能勉强自给自足的英国乡村,也出现了被吃垮的危险,然后就是层出不穷的抢劫和厮杀。
  于是,昆塔·金姆上尉在到处游荡打劫的过程之中,非常失望和遗憾地发现,附近每一个能够找到食物的地方,几乎都已经被大批手持武器的暴徒给抢先霸占了,或者被保卫自家产业的居民筑起了街垒工事,拿出私藏的枪炮严阵以待。外人若是想要从他们手里抢到一点食物和燃料,就得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相对于目前活跃于英格兰南部的其它武装匪帮,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黑人部下兵力不够多,火力也不够猛,对地理也不熟悉,于是在打劫过程之中到处碰壁——由于如今这会儿的流浪者太多,储存着大量粮食的庄园和镇子却太少,而且往往已经被捷足先登之辈洗劫过一遍。结果,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黑人士兵就变得十分苦逼,有时候血战一番冲进一座庄园,抢到的食物还不够每个人饱饱地吃上一顿饭!
  唉,穷凶极恶的强盗太多,可供打劫的对象却太少,这实在是让有志于投身打劫行业的人们很为难啊!
  ——————————————————————————————————————
  跟那些既难啃又缺乏油水的英格兰小村庄相比,在战火浩劫之中依然基本保存完好的巴斯城,实在是一只非常令人垂涎的大肥羊——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一座聚居了几万人口,积聚了大量财富的城市。据说城内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有着足够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还有大量可以用于取暖的煤炭和煤油。甚至光是城里那些完好的房子,就已经让荒野中的流浪者们羡慕不已:如今可是能够活活冻死人的冬天了啊!
  之前,昆塔·金姆上尉已经跟另外几股黑人武装团伙临时联手,结伴攻打过一次巴斯城,虽然一度成功闯进了市区内,放火烧了不少房子,从民宅中劫掠到了一些食物和燃料,还有几个用于“娱乐”的年轻女人,但终究还是没能站住脚跟,也没能打进城里的食品仓库,而是灰溜溜地被城里的国民自卫军给赶了出来。
  再接下来,巴斯市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以惊人的速度修筑了环绕整座城市的街垒,战败后徘徊在郊外的昆塔·金姆上尉一伙人,就更加只能望而却步——虽然这种充其量只相当于巴黎公社水平的街垒,在二战时代的列强正规陆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然而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部下们,也已经不再是那种能够随时召唤飞机、坦克和重炮掩护的正规军了。对于他们这些手里只有一些手枪和步枪,连机枪都没有,重火力基本为零,连子弹都是打一枚少一枚的溃兵团伙来说,想要攻陷这样的街垒,哪怕把所有人填进去都是不够的。
  眼看着打进巴斯城吃肥羊已然无望,昆塔·金姆上尉只好带着他的连队,还有另一些前来投靠的黑人,继续在英格兰西南部的荒野中游荡,日子过得是惨不忍睹——此时已经入冬,开始飘起了小雪,田野里没有任何农作物或者野菜可供采集。想要狩猎吧,除了偶尔能打到几只鸟,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猎物。原本在英格兰乡下的牧场里,应该还有一些散落的牛羊,可惜如今早已被饿急了的人们屠宰一空。
  在饥饿的驱使之下,被逼急了的昆塔·金姆上尉,甚至冒着患上辐射病的风险,带着部下进入核爆后的城市废墟之中搜索食物,可惜依然收获寥寥——就算在这些被烈火焚烧过的城市废墟里,原本真的还有一些能吃的食物没有被毁掉,此时也早已被核爆中幸存的当地难民给洗劫殆尽了。
  依靠着田野里捕捉来的老鼠,还有废弃牧场里的牲口饲料,以及之前藏着的最后一点食物储备,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部下总算是勉强熬到了圣诞节,但再接下来的话,就怎么也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让昆塔·金姆上尉怎么办?总不能去吃人肉吧!
  好吧,如果真的饿极了,昆塔·金姆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动这等邪恶的念头,但眼下似乎还没到这一步。
  所以,他如今又一次来到了巴斯城外,远远地眺望着那道看似难以逾越的街垒——不过,跟上次突袭巴斯的时候相比,他身边有了更加强大的盟友和火力,足够打破城内国民自卫军的这道单薄乌龟壳。
  ——————————————————————————————————————
  “……呵——这鬼天气真是太冷了!脚趾头都要冻僵了!那些德国佬还没把大炮摆弄好吗?”
  凛冽的寒风之中,昆塔·金姆上尉哆哆嗦嗦地咒骂着。因为这阵子一直吃不饱,弄得他感觉自己身上格外缺乏热量……低声地嘀咕了几句之后,他从腰间摸出了自己的不锈钢军用扁酒壶——上次从一座庄园地窖里抢来的威士忌,在前天就已经被全部喝完了。如今他的酒壶里装着的,是一种战争年代的黑市里特有的邪恶饮料,拿原本被充作防冻剂成分的工业乙醇,掺入一些人工甜味剂混合配制成的“私酿代用酒”。看成分就可想而知,这东西的口感糟糕至极,据说还有微量的毒性,但不管怎么说,它好歹也是酒。几口喝下去之后,昆塔·金姆上尉就感觉肚子里一阵暖洋洋的,四肢也不再冻得那么僵硬,整个人都似乎舒服了许多。
  回头看看,说好了提供炮火支援的德国人,到现在还是没搞出什么响动,而负责从另一个方向进攻城市的阿根廷人和墨西哥人,同样也没有什么动静,不知是埋伏得足够隐蔽,还是根本还没到地方——说起来,黑人、德国人和拉美人联合起来,在不列颠的土地上偷袭一座英国城市,这场面也真是够讽刺的了。
  同盟者没有行动,黑人们自然也不会蠢到率先出头。既然暂时无事可做,昆塔·金姆上尉只得命令部下就地休整,然后,他便从背囊里摸出几块老鼠肉干,强忍着恶心的感觉咀嚼起来——虽然在他的贴身口袋里还有几块军用巧克力,但那是最后的应急口粮,不到万不得已,昆塔·金姆上尉实在舍不得动用。
  所以,他一边啃着腥臭的老鼠肉干,一边试图去想一些过去的事,好忘却此时味蕾正在经受的荼毒。
  昆塔·金姆上尉出生在路易斯安娜州首府鸡腿堡,不,是新奥尔良堡郊外的一座小农场里,小时候虽然住得很普通,穿得也很一般,还得经常帮家里做农活,但在吃的方面从来都不差,什么烤苹果、山药泥果子酱、烤肉卷、炸鸡和烤甜薯,都时常出现在餐桌上,而最让他回味的,自然是妈妈做的美味炖肉和鱼汤。
  故乡的小农场虽然在记忆中是如此的美好,可惜,他的父母有八个孩子,只有一个能够继承父母的小农场,其余的孩子必须出去自谋生路。所以,在长大了之后,作为第五个孩子的昆塔·金姆,就离开了家乡,到处流浪,四处谋生。说实话,他混的不怎么样,在码头扛过大包,当过装配线上拿日薪的工人,卖过报,擦过车,但始终找不到一个稳定的行当。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战争,他都不知道自己如今会身在何方。
  但是,无论待在什么地方,也总比被丢在这个被种了一堆蘑菇云的大不列颠岛要强吧?
  看看他现在都过的是什么日子?整天在荒野上游荡,从地洞里捉老鼠吃!这还是人类该过的生活吗?
  想到这里,昆塔·金姆上尉就感觉嘴里的老鼠肉干,变得更加难以下咽了……
  ——————————————————————————————————————
  与此同时,埃文河南岸,一座光秃秃的小土丘上,前纳粹德军的海因里希炮兵中校,也在拿着一副高倍军用望远镜,眺望着远方的地平线上,隐约有几点灯光亮起的巴斯城。
  虽然如今的巴斯城,应该也已经是停水停电断煤气,市民生活水平差不多倒退回了工业革命之前的年代,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城内还能保持基本的治安秩序,每天还有定额的配给食物,囤积的燃料和食品也足够全城居民勉强支撑很长的时间。在如今已经化为人间炼狱的英格兰,对那些游荡于荒野之中,朝不保夕、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落魄之人来说,这座城市简直就已经是最后的伊甸园了。
  然而,想要进入巴斯这个“最后的伊甸园”却并不容易。巴斯的市政当局很清楚,如今城外的世界已经变成了炼狱,纵火、抢劫、强暴、杀人、偷窃……各种各样的罪行都在一起爆发,其场面之惨烈和火爆,在英国堪称是空前绝后。而他们更加清楚,目前他们虽然有着一座基本完整的城市,以及看上去还不少的物资储备,但也救不了整个英格兰的几千万人。更要命的是,目前大英帝国的政府实际上已经崩溃,首相和女王都抛弃了这个走向毁灭的国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不能指望任何来自外界的支援。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果任凭最多可能数以百万的流民涌入巴斯城,结果只能是把城内有限的储备物资给迅速吃垮,然后大家一起完蛋……所以,巴斯市民很快就收起了自己的怜悯心,除了巴斯城的本地人之外,连其它郡市的英国公民都不肯接纳,拒之门外,更不用说来自殖民地的军队和来自外国的侨民了。
  当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英国绅士们的风度也变得荡然无存,一个个的心都变得比花岗岩还硬了。
  而原本待在战俘营里的海因里希中校和他身边的两百多名纳粹德国战俘,自然也在巴斯城方面拒绝接纳的黑名单之列——鉴于此,海因里希中校就按照军人的思维,决定拿拳头说话,用炮弹打进巴斯城里去!
  此时此刻,数十名前纳粹德国陆军的炮兵,就在旁边忙忙碌碌地操作和调试着三门历经千辛万苦才拖过来M59“长汤姆”榴弹炮——靠着这三尊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最大射程二十二公里的陆战大杀器,还有一大票临时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充当炮灰肉盾,海因里希中校对“打进巴斯,过个肥年”的光明前景很有信心。
  ——当英格兰的文明之光逐渐被苏联核弹硬生生摁熄,迅速陷入饥饿和动荡的黑暗时代之际。不仅那些驻扎在英国的同盟国和殖民地军队,变成了没人管的孩子,不得不想尽办法自谋生路。还有那些被关在英国本土战俘营里的前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战俘,也都对各自的前途命运感到了茫然无措。
  海因里希中校原本待在布里斯托尔附近的一座战俘营里,在布里斯托尔市区遭遇核爆的时候,战俘营的看守们也集体开了小差,仓皇逃窜,临走前卷走了战俘营里的最后一点食物,但却遗落了不少弹药和枪械。
  于是,作为战俘营里军衔最高的军官,海因里希中校成功地让绝大部分战俘服从了他的指挥,然后拿着战俘营看守们遗留的枪械弹药,还有一些自制的简陋匕首和长矛,冲出战俘营去搜集食物和燃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7/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