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时代(校对)第5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3/630

  当第一架携带原子弹的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在勘察加半岛南端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完成了投弹,并且掉头向着阿拉斯加胜利返航之际。剩下的机群依然没有结束任务,而是继续沿着千岛群岛,向着苏联远东地区的第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速挺进——这才是本次核打击的关键性目标!
  ——若是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目标价值跟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相比,简直犹如黄金比之于黑铁。
  然而这趟轰炸注定不会顺利,之前对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展开的空袭,已经给苏联方面提供了足够的预警时间。当美国的B-29战略轰炸机群刚刚飞越勘察加半岛,还在鄂霍次克海上空飞行的时候,就遭到了苏联战斗机和从北海道起飞的日本战斗机的层层截击——因为有空中的侦察卫星随时保持密切监视,无论美军如何飞散机群,改变航线,玩弄怎样的小花招,都无法摆脱敌方的追击堵截,只能不停地硬碰硬厮杀。
  于是,庞大的B-29战略轰炸机群就像是被草原狼不断猎杀的野马群一样,一路上被打得越来越少,还有一些因为漏油或故障而中途折返。当成功跨越鄂霍次克海的时候,整个机群已经只剩了大约一百二十架。
  但接下来的航程更加难走,因为前方就是以终年浓雾密布而闻名的库页岛和鞑靼海峡,虽然美国气象学家预报今天的库页岛上空应该是晴天,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并非如此……结果,B-29战略轰炸机群就这样跟前来截击的苏联战斗机一起扎进了雾团里,继续在浓雾中展开了一场蒙着眼睛的黑暗大乱斗。相当一部分飞机被击落或迷航,甚至还有一些特别倒霉的B-29轰炸机,居然出现了互相碰撞的恶性事故。
  总而言之,整个美国战略轰炸机群,在库页岛上空绵延近千公里的浓雾中彻底散了架。其中一架携带核弹的B-29战略轰炸机尚未来得及投弹,就被击落在了鞑靼海峡上空,带着核弹一起沉入了海底。另一架携带核弹的B-29战略轰炸机则在混乱之中慌了手脚,稀里糊涂地把飞机上的核弹投掷在了库页岛的无人森林里,虽然确实成功地腾起了一朵明亮得蘑菇云,但炸死的狗熊恐怕比炸死的人还多……最后一架携带核弹的B-29战略轰炸机,总算是带着满身弹孔,成功冲出了迷雾笼罩的范围,又向西继续飞过了日本海,但机组人员也已经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把飞机开到了哪儿,而且跟其它的轰炸机也失散了,眼看着油箱被打穿泄漏,引擎就要熄火,只得随便找了个看起来还算比较大的港口城市,投下了原子弹……
  事后又过了好几天,美国方面才得到证实,他们的核爆目标,其实是朝鲜东北部的清津港……
  ——至此,东北亚的中日朝三国一个不漏,统统都在三战前后品尝过了被核爆和种太阳的残酷滋味。当真可谓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实在不愧为一起站在红旗下,并肩走向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好兄弟。
  在这一天的远东战线上,苏联和朝鲜合计挨了三枚原子弹,损失飞机二百零五架,军用舰艇十一艘,死伤近三十万人。尤其是苏联本土自从开战以来首次挨了核弹,对于军心和士气而言,实在是一场巨大的打击。
  而美国方面也为了这次核打击,被迫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二百二十五架从阿留申群岛起飞出发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远程轰炸机,最终仅有四十五架飞机成功返航,其中又有十一架飞机受创严重,被迫在返航之后就地宣告报废,仅机组人员就有两千多人伤亡或被俘。
  当然,比起同一天的稍晚时候,从冰岛基地起飞东征,核爆苏联本土欧洲部分的美国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远东前线的这么一点儿小场面,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第一百二十章
三战时期的血色情人节(中)
  众所周知,俄国的精华版图是在东欧,以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基辅和莫斯科这三座城市构成的核心根基之地。除此之外的中亚、远东、西伯利亚,都不过是边角旮旯,哪怕少了几块也只是略伤皮毛。
  所以,为了打赢这场空前残酷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冰岛前线的美国大西洋战区战略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中将,在策划这次从冰岛出击东征,核爆苏联东欧本土的大行动之时,从最开始就孤注一掷、全力以赴,投入了拨付欧洲战场的全部十八枚原子弹和足足一千九百多架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为此被迫将本土有经验的B-29战略轰炸机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几乎搜刮一空。而为了容纳这么多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同时出击,原本就已经规模很大的美军冰岛基地,还不得不临时紧急增修了更多的跑道和停机坪——至此,除了已经被装上军舰,正在运往中东的两枚原子弹之外,美国本土的核武库再次告罄。
  但是,作为苏联的精华腹心之地,东欧和北欧地区空中防线的严密程度,也远非勘察加半岛这种荒僻边境可比。事实上,美军的B-29战略轰炸机群,刚刚开始向冰岛大规模转场集结,就已经被天空中的侦察卫星发现。苏联红海军甚至紧急组织了一个双航母战斗群,从德国威廉港起锚出征挪威海,企图模仿日本偷袭珍珠港,抢先轰炸冰岛的美军基地,先发制人——然而,苏联人的行动终究还是迟了一步,航母战斗群刚刚完成紧急补给,离开德国海岸没有多远,柯蒂斯·李梅中将策划的这次对苏战略核打击行动就开始了……
  此时,冰岛的美军基地,还远在苏联海军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外,于是,先发制人就只能变成了中途截击,这效率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而且,尽管由于航程不足或者说“腿短”的缘故,冰岛的美军战斗机无法对轰炸机群进行全程护航,但至少在刚刚出发的挪威海这一段,组织战斗机群护航还是没问题的。在这个位置遇到妄图拦截阻击的苏联航母,究竟是谁打谁还说不定呢!
  尽管如此,美国B-29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的此次行动,毕竟遭到了空前烈度的围追堵截。先头机群刚刚离开冰岛不久,在挪威海上,就遭遇了数十架苏联航母战斗机的突袭。之后,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空,在波罗的海上空,在列宁格勒的上空,几乎全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的战斗机都被调动了过来,前后足有数万架之多,犹如围攻巨象的狼群一般,对从冰岛来犯的美军B-29战略轰炸机群,进行了前赴后继的疯狂猎杀!
  虽然美军在此次核爆行动中,有针对性地撒下了大量的干扰铝箔条,又启动了机载的雷达干扰机,企图影响敌方地面雷达的远程预警能力。但由于苏联一方有侦察卫星从轨道上随时监控,这一切小伎俩最终统统都做了无用功——就这样,这场残酷的空中绞杀战,从海洋打到陆地,又从陆地打到海洋……不得不承认,美军B-29战略轰炸机确实是皮实耐打,并且火力异常凶猛,堪比空中装甲舰。地面迎击的几十架、上百架战斗机扑过去,很快就如同流星般纷纷坠落。但苏联方面也是发了狠,不顾牺牲累累,依然犹如飞蛾扑火一般,将一批又一批战斗机派过来迎击。从装备量最大的“雅克3”、“雅克9”到最新研发投产的“雅克15”喷气式战斗机,还有不知从哪儿搞来的日本产飞燕、雷电、钟馗式高空战斗机和秋水式喷气机,甚至同样起飞了自己这边缴获改装成“炮艇机”的B-29战略轰炸机,疯狂地跟美国的B-29搞起了空中对轰!一时之间,北欧的天空仿佛火山喷发,成吨的金属被人类送上万米高空,又如陨石般裹着火焰纷纷坠落!
  在如此强度的激战之中,越来越多的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冒着浓烟相继被击落,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运载核弹的飞机。前后有三枚原子弹未能来得及被引爆,就跟运载它们的B-29轰炸机一起坠毁,七枚原子弹在坠机之际被美国机组人员在海上或者荒野中引爆,剩下还有几组B-29“超级空中堡垒”的机组人员见势不妙,不敢继续硬闯苏联领空,直接在半途中就随便找了个看上去挺有价值的城市,把原子弹丢了下去——其中,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市区和近郊前后足足挨了三枚原子弹,地面上能炸的东西基本都被炸完了。然后是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这座整体基本由浅色花岗岩修筑而成的“北欧白色之城”,也不幸挨了两枚美国原子弹,至少上千名市民被整体蒸发,只剩下了花岗岩墙壁上的一道黑色人形印迹……
  与此同时,为了干扰苏联方面的判断力,牵制东欧南部地区的战斗机部队,大约三百架未挂载核弹的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还转而向南佯动,用燃烧弹和高爆弹轰炸了哥本哈根、汉堡、不来梅、柏林、但泽、华沙等地,造成了连绵的大火和上万人的伤亡,但也付出了自身基本全军覆没的代价。
  再接下来,美国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以自身损失六成以上为代价,终于突破了层层阻截,闯入了苏联领空。刚刚被苏联吞并不久的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当即被美国原子弹一发入魂,大半个城市在情人节化为了燃烧的残骸瓦砾。另一枚原子弹跟飞机一起坠落在了芬兰湾北岸城市维堡,并且在维堡上空百余米处被引爆,让这座原属沙俄帝国,后来被划入芬兰,前几年又再次被划归苏联的港口城市,瞬间变成了一堆辐射废墟。
  但是,上述两者所遭遇的核爆,对于美利坚铁鹰的雄心壮志来说,还真的只是两碟开胃小菜而已。
  他们这场行动的最大目标,还在芬兰湾尽头的前方——沙皇俄国的旧都,苏联的经济中心,列宁格勒……
  ——根据五角大楼的战棋推演和专家评估,在确实难以深入苏联本土上千公里。并且突破其首都圈防空网,把原子弹投到莫斯科红场的情况下,对靠近边境的列宁格勒进行核爆,乃是性价比最高的打击选项。
  在本次情人节行动的核爆目标之中,如果说,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重要性跟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相比,犹如黄金比之于黑铁。那么将列宁格勒的重要性与符拉迪沃斯托克相比,则又是仿佛钻石比之于黄金了!
  而且,这些抱着杀身成仁之心勇闯列宁格勒的美国飞行员们,此时还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列宁格勒可并不仅仅是苏联通向欧洲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是整个苏联,乃至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死穴!
  ——因为,在流经列宁格勒市区的涅瓦河上,停泊着一艘拥有灵魂的神奇军舰,在十月革命之中大名鼎鼎的阿芙乐尔号……或者说,本时空的唯一轮回者,苏联舰娘苏菲小姐的战舰本体……
  ——————————————————————————————————————
  列宁格勒上空,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烈焰飞腾。引擎的轰鸣声、机枪和航炮的射击声,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凌空爆炸声,乱七八糟地交织在一起。曳光弹的明亮光芒,在阴郁的苍穹中画出一条条耀眼的弹道,以及轰然起爆的火球,就好像无数气势磅礴的雷电,在夏日翻滚的雷雨云中闪动,宛如排山倒海一般连绵不绝。
  数以千计的飞机,在这片天空中搏斗,厮杀,呼啸着盘旋格斗,仿佛连云彩都要被这冲天的杀气所撕裂。而地面上各种口径的高射炮也在全力喷吐弹雨,打得远比节日的礼花更加炽烈。在那比雷暴还要更为猛烈的炮火之中,一架架造型优美的战机冒着黑烟转着圈儿坠落,在地面炸起一簇又一簇腾飞的火焰。而在西北方的地平线尽头,依稀还能看见那朵因为维堡被核爆而产生的蘑菇云,更是给战场增添了几分残酷色彩。
  由于美国B-29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本次突袭的主要目标是核打击,携带的常规航弹不过是添头而已。所以除了挂载原子弹的那些十八架轰炸机,还有一部分转移视线的普通轰炸机之外,还有至少一千架B-29在出击之前都进行过改装,加厚了装甲,增强了火力输出,基本放弃了对地攻击能力,变成了掩护原子弹(确切地说是携带原子弹的己方轰炸机)突防的空战炮艇机——自卫火力由十挺12.7毫米口径航空机枪和一门20毫米口径速射航炮,增强到了十二挺12.7毫米口径航空机枪和三门20毫米口径速射航炮,每挺机枪或航炮的携弹量也从一千枚增加到了两千枚,此外还挂载了航空火箭弹,用于对付苏联人的同类重型炮艇机。
  像这样的空战炮艇机,每一架基本就相当于一艘装甲坚固,火力凶猛的空战巡洋舰,让那些仅有两三根小水管(机枪)的老型号苏联战斗机一时间几乎无处下嘴,最后干脆歇斯底里地驾机撞了上去……尽管苏联空军前后调集了数万架战斗机来拦截这个庞大美国轰炸机群,但依然只能慢慢减少其数量,无法将其一口吞下,更别提,每当任何一枚美国原子弹被凌空引爆之后,光是核爆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就会掀飞无数体型纤小轻盈的战斗机。而核爆闪光更是无数猝不及防的飞行员瞬间失明,驾驶着战机歪歪斜斜地往下掉。
  尽管如此,当终于突破层层阻截,闯入苏联国境的时候,美国的B-29战略核打击轰炸机群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曾经遮天蔽日的一千九百多架庞大机群,最终只有不到两百架轰炸机杀进了列宁格勒的市区上空。
  但是,对于美国佬来说,这也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终于将最后一枚原子弹运到了列宁格勒!
  并且,他们还赶在被苏联战斗机或重型高射炮击落之前,把这枚原子弹给成功地丢了下去!
  然后,在距离列宁格勒市区一千八百英尺的上空,大气压装置十分准确地触发了导爆机构——在千分之一秒的刹间,伴随着一道超越普通人想像力极限的超强闪光,原子弹爆发成了一团毁灭性能量的火球。
  就这样,在下一刻,所有正在近万米高空中厮杀缠斗的双方飞行员,都看见在他们脚下几公里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个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光点,随即以惊人的速度扩大为一个紫色的明亮火球。接着,这个巨大的异色火球,又爆发成一群乱舞的火焰,吐出一圈圈沸腾的浓烟。然后从缭绕的紫色云雾之中,十分突兀地升起一根粗大的白色烟柱,好像火箭一样迅速地上窜到三千米的高空,随后猛地爆开,形成一个巨大的蘑菇云。远远看着又像是一个怪物的脑袋,顶端是一个不断胀大的大圆球,还象万花筒那样改变着颜色。
  这朵蘑菇云一边如同沸水般上下翻滚,不断变幻着奇异的色彩,一边继续上升到他们厮杀正酣的万米高空。于是,一阵阵剧烈的冲击波,伴随着急速上升的蘑菇云一起涌来,所有的飞机都仿佛成了被裹挟在惊涛骇浪之中的独木舟,在核爆冲击波的恐怖动能之中激烈震颤,把里面的机组人员磕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有些最倒霉的飞机,甚至直接被掀得翻了个跟头,或者引擎震荡熄火,仿佛石头般从空中倒栽葱跌了下来。
  与此同时,在蘑菇云之下的地面上,列宁格勒这座苏联第二大城市,也在刹那间变成了人间炼狱……除了海滨的一部分偏远街区之外,坐落在涅瓦河三角洲上的整个城市,都被一层厚厚的深灰色尘埃覆盖,而这翻滚的尘埃后来又与云柱汇合,变得愈发汹涌和狂暴,在厚厚的尘埃之中,还可依稀见到火焰的闪光……
  ——————————————————————————————————————
  ——从冰岛出击的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群,在公元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四日对列宁格勒投掷的这枚两万吨当量原子弹,于涅瓦河出海口附近的彼得保罗要塞上空一千八百英尺处被成功起爆。
  于是,在列宁格勒核爆中心产生的六千多摄氏度瞬时高温,还有堪比太阳表面的超高强度光辐射,一瞬间就夷平了跟这座城市同时诞生的,由彼得大帝亲手在沼泽之中兴建的彼得保罗要塞(同时也是沙俄后期著名的政治犯监狱,苏联早期一大堆领导人曾经在这儿吃过牢饭,大抵类似于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巴士底狱)。
  再接下来,白炽的火焰和雷鸣般的冲击波随之而起,横扫过著名的救世主滴血大教堂、冬宫、塔利夫宫,以及列宁同志策划十月革命的指挥部斯尼莫尔宫……几秒钟之内,在爆心附近的列宁格勒市区里,数以千计来不及躲进防空洞的行人,都在街上被活活烤成了焦炭。市中心的花园也被这数百度高温的干热气浪给烧焦了。即使在房屋内,也有许多人立刻就被烧死,还有许多人受到严重灼伤,被烧得在地上翻滚着嗷嗷乱叫。
  从空中俯瞰下去,凡是挡在核爆气浪推进方向上的一切东西:墙、房屋、工厂以及其他建筑物,都被轻而易举的摧垮和引燃,只剩下一些裹着火焰的残片,被同样由核爆引发的旋风卷到空中,又落在更远处那些同样被核爆热浪给炙烤得极度干燥的易燃建材上,瞬间就形成了一场熊熊燃烧的焚城大火!
  更要命的是,在距离爆心仅仅五公里之外的涅瓦河面上,还停着舰娘苏菲小姐的本体——十月革命的传奇功勋舰阿芙乐尔号……事实上,早在发现冰岛美军有异动的时候,苏菲小姐就已经想过要转移本体。但问题是,此时的涅瓦河正处于冬季的冰封状态,整个儿被冻成了溜冰场,而阿芙乐尔号也是被冻在了冰层之中,距离最近的尚未封冻的海面,足有数十公里之遥。哪怕用炸药破冰,没有十天半个月也绝对凿不开航道。
  再加上,苏菲和王秋等人经过讨论之后认为,以列宁格勒在全苏联境内仅次于莫斯科的防空能力,还有在抵达列宁格勒之前必须突破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防空力量的层层堵截,美军即使投入倾国之力,也无法像那位李梅将军在另一个时空组织的东京火攻一样,用地毯式轰炸把列宁格勒一口气烧成白地——即使侥幸有几架飞机突防成功,顶多也不过是往列宁格勒市区胡乱丢几枚航弹,能够落到阿芙乐尔号上的几率微乎其微。更何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本身加装的防空火力也很强大,装甲更是厚实,挨上一两发航弹也无甚大碍。
  而且,美军这一次也未必会全力轰炸列宁格勒,说不定是往莫斯科那边过去的呢?如果仅仅是为了这样微小的危险概率,就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涅瓦河凿冰疏散军舰的话,怎么看都有点儿草木皆兵的感觉。
  所以,苏联人并没有抢在空袭到来之前,转移被冻在市区河道上的阿芙乐尔号——实际上也来不及了。
  结果,在这一刻,当美国原子弹在彼得保罗要塞上空爆炸的时候,舰娘苏菲小姐就只能咽下苦果:被核爆撕碎的河面冰块,从两侧堤岸震落下来的砖瓦碎石,还有从街道上被掀飞的汽车和行道树,都在席卷天地的核爆气浪之中,变成了无数枚天然的炮弹,狠狠地打在了动弹不得的阿芙乐尔号舰体上!
  一时之间,河面冰层瞬间破碎,阿芙乐尔号直接被从冰面中拔了起来,前半截直接冲上了河岸,同时还挨了无数瓦砾残骸和冰块的连环爆击,受了触目惊心的重创:桅杆和炮管当场折断、烟囱和舰桥相继倒塌,连船壳都被压得坑坑洼洼变了形,差不多有半条船都给埋在了混杂着无数辐射尘埃的肮脏冰块、砖石、泥沙和草木之下,乍一看俨然是从垃圾堆里扒出来的一般……而留守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船员,上至舰长,下至轮机兵,在核爆冲击波和舰体翻滚之中,霎时间死者过半,幸存之人也是筋断骨折、个个带伤。
  但是,所有幸存的船员都信誓旦旦地声称,在核爆的那一刻,他们都听到了一个愤怒的女音在嘶吼。
  与此同时,在全世界的无数个角落,也都在同一瞬间响起了某舰娘分身们的痛苦闷哼和愤怒咆哮:
  “……可恶的美国佬!痛死我啦!”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战时期的血色情人节(下)
  一九四七年二月十四日,自从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一直在向全世界肆意挥舞核大棒,给别国领土种太阳的苏联人,在这个血色的情人节里,终于尝到了自家国土被核爆的惨痛滋味。
  ——随着原子弹在涅瓦河入海口的彼得保罗要塞落下,一道毁灭性的冲击波瞬间诞生,以每秒3.2千米的速度从爆炸中心向外传播,并每秒迅速上升了数百米,随之腾起无数的烟尘,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柱。
  而在这朵蘑菇云下,整个列宁格勒的市民都感觉四周的一切变成了黑色,宛如世界末日降临的场景。
  塔斯社的一位记者在事后如此描述说:“……幸存者都因为灼伤而皮肤变黑……他们都没有头发,因为他们的头发被烧掉了,一眼看去,你无法说出你是在看他们的正面还是在看他们的背面……他们将胳膊抱在他们的胸前……他们的皮肤——不仅是他们手上的,而且也有他们脸上的和躯体上的——都挂了下来……
  如果只有一个或者两个这样的人,也许我不会有这样强烈的印象。然而,无论我走到哪里都遇到这样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就死在了街上——我仍然能够在头脑中想起他们的形象——就像在行走中的鬼……他们看上去不像是这个世界的人……他们走路的方式非常特别——非常缓慢……我本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从这些严重受伤的幸存者的面部和躯体上挂下来,乃至于最终剥落的皮肤,缘于这些可怜人先是被核爆的热闪烁给瞬间烧起巨大得皮肤水泡,然后核爆的冲击波又将其给剥落了下来……还有一些列宁格勒市民的皮肤,虽然没有当场剥落和挂下来,但却也遍布着紫红色的瘀斑,或者肿得好像气球似的。哪怕是互相认识很久的熟人,在变成了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凄惨模样之后,也很难认得出来。
  因为伤口失血过多,我有一阵子快要走不动了,但身后的大火和浓烟却还在逼近。于是我哀求路过的一个姑娘帮忙,她是我的大学同学,但我被严重烧灼的面容却使她吓了一跳,哭着不愿意来搭把手帮个忙。我只能挣扎着继续艰难向着郊外前进。天空之中被尘雾所覆盖,积雪全蒸发了,建筑物没有一座是完整的,只剩下了一堆堆还在冒烟的滚烫瓦砾。路边还散落着一包一包像是煤炭一样的东西,我差点伸脚踩上去,然后在踩上去的前一刻,我才突然发觉,脚下的‘煤包’都是死人!他们的身体又圆又肿,好象充了气似的。
  当时列宁格勒的街道上,有些尸体仍然保持着完整的走路姿势,仿佛一尊尊雕像似的站在那里,看上去好像他们被死亡凝固住了一般。另有一些同样焦黑的尸体在街头四肢伸开地躺着,好像是某个巨人将他们从很高的位置摔下而死……火车站附近的煤气储存罐被抛上天空,象一团团大火球,落到地上又弹入空中。而港口和汽车站的油桶飞得更高,再次落下的时候简直变成了燃烧弹。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除了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外,整个城市没有多少东西存留下来,让人不禁为现代战争的残酷而深深伤感……”
  虽然得益于遍布全市的防空洞,相当一部分的列宁格勒市民没有死在核爆之际,而是艰难地幸存了下来,并且挣扎着逃出了被火海吞噬的城市……但降临到他们头上的灾难,到此时还远远没有结束——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半小时,一场黑色的小雪徐徐飘落,洒在列宁格勒核爆幸存者的头上,其中饱含着致命的辐射尘埃。
  于是,在得到了红军组织的紧急治疗和救济之后,那些没有当场死亡的列宁格勒市民们,最初看来似乎一度有所康复,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生了奇怪的病: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和没有胃口;腹泻,大便中含有大量的血;发烧、虚弱;血液渗到皮下,使身体各个部分出现紫色的斑点;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和溃疡;直肠和尿道出血;毛发脱落;血液中的白血球数量极少……这是一种无法逆转的慢性过程,直到患者死亡。因为从原子弹发出的高强度辐射直接破坏了暴露的躯体组织。特别是那些产生抗感染的白细胞的组织。大剂量的辐射也刺激一种抗凝因子的产生。这一切病变的结果是大量细胞组织死亡、大出血和严重感染。无论是这一系列噩耗之中的哪一项,都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全世界医学水平都无法解决的绝症之兆……
  可想而知,列宁格勒核爆的死亡名单长度,将在很短的几星期时间之后,再一次被急剧地拉长。
  而与此同时,同样类型的浩劫惨剧,还发生在距离列宁格勒数十公里外的维堡、芬兰的赫尔辛基、爱沙尼亚的塔林、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当然,还有远东勘察加半岛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和朝鲜的清津。
  ——————————————————————————————————————
  为了实施这次核爆苏联本土的“血色情人节”行动,美国战略空军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当天从冰岛各个空军基地起飞的一千九百六十五架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仅有五十七架成功返航降落,另外还有七架B-29虽然回到了冰岛,但却无法放下起落架,最终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只得弃机跳伞归队……活着回来的数量,刚刚只剩下了一个零头,仅B-29机组人员的阵亡和被俘,就达到了两万余人之多!
  除此之外,在挪威海上参与护航的五百多架美国海陆军战斗机,也有三十二架在当天的战斗中被击落。
  不过,本次核弹大轰炸的策划者和指挥官,亲自登机随队出击的美国大西洋战区战略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中将,另一个时空火攻日本的空中死神,倒是十分幸运地活了下来——并不是这位勇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而是他乘坐的B-29飞机刚刚离开冰岛不久,甚至尚未抵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岸,就被苏联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给击穿了油箱,漏油起火,只得匆匆抛弃全部炸弹,载着李梅中将掉头向冰岛返航……
  等到当日深夜,在统计出最终的返航轰炸机数字之后,看着空荡荡的停机坪,李梅中将一时间忍不住痛哭流涕,差点儿拔枪自杀——亏得他的勤务兵和副官早有预料,偷偷把他佩枪里的子弹事先卸了个精光。
  尽管美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如此惨重,但相对于此次取得的辉煌战果来说,上述这一切牺牲还是非常值得的:在这一天从欧洲和远东两个方向,同时对社会主义阵营发动的核爆与轰炸之中,最终给红色阵营各国造成了三百三十万的人员伤亡。仅仅是苏联公民在这一波连环核爆之中的伤亡数字,就高达一百五十万人之多(算上爱沙尼亚人的话)!而芬兰和瑞典更是被直接炸掉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堪称是被打掉了脊梁骨。
  除了上述对红色阵营各国市民和城市基础设施造成的毁伤效果之外,这场连环核爆对红色阵营军队直接造成的损害同样严重——短短一天之内,苏联、朝鲜、芬兰、挪威、瑞典、波兰、日本和德国就有一万八千多架各型飞机,在空战中和地面上被摧毁。三百多万吨商船和军舰,三十二万海陆军官兵和大批技术装备在核爆与轰炸之中灰飞烟灭,而在核爆之中损失的军用物资和军需工厂,更是只能用“不计其数”这个词汇来形容。此外,苏联海军四万六千吨排水量的新任总旗舰,刚刚完成最后的舾装调试,从挪威海域完成试航归来,临时停靠在斯德哥尔摩码头的“苏维埃号”战列舰,也在核爆之中不幸罹难,全舰官兵几乎集体牺牲。
  经过此次重创之后,社会主义红色阵营之前在全球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势头,顿时不由得为之一滞。而原本兵败如山倒、士气极度低迷的资本主义白色阵营,则是被打了一剂强心针,瞬间振作了许多。然而,正当美国的白宫、五角大楼和国会山,都在开香槟畅饮、彼此弹冠相庆的时候,却没有想到他们这一次成功的行动,究竟激怒了一个怎样可怖的存在,又给早已满目疮痍的地球,释放出了一个何等可怕的梦魇……
  ——————————————————————————————————————
  西太平洋,加罗林群岛,特鲁克环礁,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后山的海军神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3/6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