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校对)第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55

  而且,在此次清党过程中,某些貌似温文尔雅的文人和“公共知识分子”,也露出了狰狞残忍的真面目。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时,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是幕后主谋之一,他还与当时的著名文人吴稚晖,以国民党监委的身份一起起草了清党的决定,领衔发出了清党通电,之后又亲自主持江浙地区的清党工作,把浙江国民党的基层干部一扫而空,直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颇有当年曾剃头(曾国藩)屠杀太平军的风采,可见这些读书人的心肠之凶狠。
  而吴稚晖更是公然说过:“……(中共)留在世界上是祸水,送监狱是多事,倒不如直接杀了省事。”
  由此可见,幸好如今我国那帮悲天悯人的“公知”手上没枪,否则杀起人来绝对不会比蔡校长手软的。
  虽然蔡元培的学生们在日后为校长辩护,说他是一个书气生十足的人,只是被骗上了贼船,虽然他确实对共产党不满,但按照西方的观点,总以为清党只是在法律和政治上进行一个两党分割,从此分道扬镳而已。只可惜忘了蒋委员长是青帮出来的,人家清理门户习惯于用刀……
  但实事求是地说,蔡元培从一开始就在蒋介石的上海龙华司令部,积极策划清党方案,连日商讨罗列需要抓捕的人选名单,之后又一次次地公开宣言,要对共党和左倾分子斩草除根,坚决不肯停止清党,一直到蒋介石失势下野为止,怎么看都是一个杀气腾腾的冷血屠夫,而不是什么上当受骗的老好人。最极端的时候,蔡元培甚至把他自己的得意门生柳亚子(同样是国民党监委),也列入了清理和通缉的黑名单。
  鲁迅在他的杂文中,也对当时国民党的清党有过这样的评价:我平生从未见过有杀人杀成这样的!
  一时之间,各地国民党员人人自危,发现自己全被视为共产嫌疑犯,随时有被抓枪毙的危险。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索性投了共产党拼死一搏……
  这也是共产党人能够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短短几年间,发动上百次武装起义,迅速建立起许多根据地的原因——跟前面所说的那位黎族世袭峒长王国兴一样,很多原本不是共产党的家伙,随着清党的扩大化,也纷纷“被共党”了,害得他们是不想革命都不行了……
  总之,如此这般地一通清理下来,基层国民党员几乎被高层领袖们杀戮一空,剩下的也纷纷脱党溜走,或是直接投了共党,等于是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了……说实话,像这种比黑帮还要恐怖的党组织,也实在是没法呆了,哪有连个罪名都不找,就随随便便杀光自己一大半基层党员的道理啊!
  ——有人说,中共之后的整风、肃反之所以如此残酷,很大程度上也是跟蒋委员长学习的。
  而且,中共肃反虽然同样冤案颇多,但也从来没有哪次会一下子杀掉过半党员的……
  因此,在一场血腥清党之后,共产党固然是损失惨重,但国民党更是被自己人铲除了整个根基。北伐前后各省建立的国民党县乡基层组织,在清党后基本瓦解,恢复得十分缓慢。直到1933年,全国仅有17%的县建立有县党部,更不要说下面乡镇的党组织了。
  更糟糕的是,国民党的清党工作不是一次了结,而是反复闹腾了许多次,对象也不仅仅是针对共产党——别看蒋介石对胡汉民、汪精卫这些大佬们似乎很客气,但对待下面的小卒子,可就是一律砍头枪毙没商量了。光是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的国民党内反对派元老骨干,就多达百余人,被害时全都高呼三民主义万岁,孙中山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打倒叛徒蒋介石。
  偏偏蒋介石也同样也有失势下野的时候,这时候就轮到蒋介石派系的国民党员被清理了——所以民国中期的国民党员,无论投靠哪一个派系,同样都有沦为清党对象的危险。
  哪怕是在蒋介石打赢了中原大战,已经初步建立了稳固统治之后,“思想恶化”(国民党关于左倾的代名词)仍然是挂在每一位国民党员头上的达摩斯克利剑,就犹如特殊时期时期的“敌特”和“反革命”一样,乃是可以随便乱扣的大帽子。
  只要有人被扣上了这顶大帽子,接下来又没有大人物肯出来担保的话,恐怕什么证据都不用找,就能随意枪毙——在三十年代的湖南和江西,甚至有中学教师因为写简体字,而被当局以共匪嫌疑抓捕的荒唐事。闹到后来,连吴稚晖这个铁杆反共屠夫都看不下去了,对此向蒋委员长发出强烈抗议。
  总之,1927年以后,中国虽然是蒋介石的天下,却不是国民党的天下。
  相反,基层国民党员在很多时候,都是被迫害和提防的对象。
  蒋介石虽然是国民党总裁,但由于党内资历比他高的元老太多,难以完全掌握党务,所以他实际上真正信任的只有黄埔军校的嫡系,普通国民党员并不能因为国民党的执政而获得多少好处——另一方面,那些被收编的兵痞流氓,倒是很容易就能披上一层国民党员的外皮,甚至连考核都可以省略。
  既然国民党员的身份这么容易就能弄到,那么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如此一来,由于既受排挤又不被信任,在巨大的失落感驱动之下,国民党内部对蒋委员长的忠诚心自然高不到哪里去。从而给了共党以极大的渗透空间,搞到了“哪儿有国民党,哪儿就有共产党”的程度。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甚至被渗透到了如此骇人听闻的局面:蒋委员长下令剿共-->共谍郭汝瑰制定剿共计划-->共谍刘斐审阅剿共计划之后上报-->共谍沈安娜记录一些临时的修改并整理上报-->共谍韩练成负责保管已确定的剿共计划-->剿共计划经由几乎全是共谍的南京军话总站下达-->出兵剿共……
  更神奇的是,哪怕后来知道了这些人是共谍,党国的诸位将领依然表示不信,认为这是共党的离间计。因为按这些共谍搞出来的原始版本作战计划,就算打不了胜仗,至少也不会输得太惨——因为做地下工作的人心中至少还有一个度,不敢搞得太出格,生怕露出马脚——而被蒋委员长亲自下手令修改过,又用电话直接打到每个团里遥控指挥的作战计划,才是导致党国诸军屡屡惨败,一溃千里的不二法门……
  由此可见,蒋公这位“千古伟人”、“当代岳武穆”的战术水平,究竟有多臭了。
  所以,如果你不是黄埔生的话,在蒋公手下当国民党员,恐怕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小结
民国很黑的,大家不要萌它
  在中国,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有其盛世和末世,唐宋明清皆不例外。
  而民国的悲哀就在于,它始终就没有出现过什么盛世,总是在从一个末世到另一个末世的泥潭中挣扎。
  现在的文化界有一种很荒唐的思潮,就是对民国的疯狂崇拜。许多“砖家叫兽”认为如今的中国很不好,而解放前的旧社会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天堂——这些自称喜欢民国的人,既不看民国时期的国民实际生活情况,也不看国民时期的经济统计数据,只关注少数精英们诗情画意的优雅生活。
  所以他们总是说,民国好多好多文化大师啊,民国知识分子待遇多么高啊,民国的言论多么自由啊,民国对地主多么多么人性化啊,总之民国的一切就是好!新中国的一切就是坏!
  ——当屁股决定脑袋的时候,常识就会被丢进马桶。
  事实上,如果你想要体会风云激荡的时代狂潮,感受先烈志士们的高尚情操,那么民国的历史虽然黑暗而又屈辱,但也确实是一个社会变革最剧烈,最能激动人心的年代,有着无数令我们后世之人热血沸腾、可歌可泣的精彩传奇——就如同欧洲有很多人爱好中世纪的城堡与骑士传说一样。
  但问题是,西方的中世纪爱好者,从来不曾把中世纪吹成天堂,而中国的民国粉丝们却偏偏这么做了。
  有关具体的民国风貌,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一些,基本上,所谓的“民国范儿”可以和大烟、梅毒、溃兵并称民国四大特色,下面再讲一点整体的情况。
  一、民国经济啥都好,就是没有工业——解放前的中国,顶多只能生产一点肥皂火柴之类的小玩意儿,一个用机器磨坊加工面粉的人,当时就算是大企业家,这在今天简直就是笑话!而能够生产点暖水瓶和胶皮鞋的厂家,就已经算是高科技企业,老板都可以跟政府要员们平起平坐了。
  想想现在中国的“世界工厂”头衔,再想想民国年代一大串带“洋”字的词汇:洋枪、洋炮、洋米、洋面、洋油、洋火、洋烟、洋钉、洋布、洋车(单车)、洋灰(水泥)、洋碱(肥皂)、洋奴……唉,到了现在,前面大部分带“洋”字的叫法早已作古,不过最后那个“洋奴”倒是一直后继有人,从未绝种。
  二、民国政治啥都好,就是没有主权——各地租界林立,洋人享受治外法权,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英国和日本炮舰横行长江……当然,如果有人还是坚持认为中国应当被灭亡并殖民三百年才好,就算我没说。
  三、民国生活啥都好,就是没有活路——很多公共知识分子总喜欢拿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三千万人”来给共党抹黑,殊不知民国年代的此类饥荒更是家常便饭。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曾经统计过,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整个民国时代更是累计饿死过2亿以上的人口。遇到灾荒年头,上海街头每天都要用卡车运走成百具的“路倒”尸体,有时候卡车上堆叠的尸体太多,在拐弯的时候把尸体甩了下去,司机也没有发觉。于是,路边店铺的老板早上一开门,就看到门口多了具僵尸……
  那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比现在非洲人的平均寿命高5岁。而到了1979年,中国人均寿命是68岁,比同一年代的印度人高14岁。试问那些把民国时代吹上天,把当代中国踩下地的公共知识分子们,莫非你印象中的老家常逃荒?时常要卖儿卖女?乡亲们一辈子从不刷牙?既不通电,又无自来水,连热水瓶都没有?一人分不到一床被子?
  事实上,就算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大师和小资们,到了民国末期的时候,很多人也不再有好日子过了。例如在1949年的时候,就有北大教授饿死在宿舍里的事,被发现的时候,两颗眼珠子已经被老鼠啃了——没办法,那年头用金圆券发的工资根本就只能点烟用,而美国的救济面粉在经历了层层克扣之后,也只会发给胡适这样的顶级大师,其他等级稍微低一点儿的专家教授们,就是哭着喊着也还是吃不上。
  四、民国军队啥都好,就是没有胜仗——截止到抗美援朝为止,中国人连自己的家园都守不住,更别提真正打败过什么强国了。
  就算是抗战后期,远征军光复缅甸的那一系列最出彩的战役,也是用15:1的绝对优势兵力压着日军在打,还有美军的空中优势,但依然打得险象环生,异常吃力,怎么看都谈不上什么世界强军。
  至于远征军先前从缅甸撤退的时候,更是创下了一个战场记录——1942年夏,在完全占领缅甸之后,日军快速部队约3000人越过中国国境,以10辆坦克为先导,继续挺进云南。5月2日向驻守畹町的第66军两个师发动进攻,3日继续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再占遮放、芒市,4日下午进入龙陵城,5日就到了金沙江畔的惠通桥边上,在四天内前进了300公里,但是楞没追上国军……真不愧是转进如风的伟大军队啊!
  唉,能与国军相比的,惟有数十年后的中国男子足球队了。或许,正是出于对历史上近代中国各路军队的极端轻视,麦克阿瑟才会在朝鲜战场上对陌生的志愿军掉以轻心,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全盘崩溃吧!
  五、当代砖家啥都好,就是没有节操——现在网上和社会上有很多不知是真是假的大地主,总是自豪地宣称自己家在解放前是多么多么的富有,然后就咬牙切齿咒骂夺走了他们家祖产的邪恶政府……但说实在的,就算如今还是那个旧社会,你就真能保住那份家产吗?
  就以我本人的家庭往事来说,我曾祖父原本也算是个大地主,还曾经当过区长和县教育局长。但是在1947年的时候,竟然坐在自家院子里被一发流弹打死——似乎是某个士兵在行军的时候胡乱放枪,最后也没查出来是怎么回事——之后,家里的田产和房子,立即被几个坏亲戚巧夺豪取,当时尚未成年的我爷爷和他的几个兄弟顿时成了赤贫户,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但是等到解放之后,那几个侵吞田地的坏亲戚全都被划成了地主富农,吃够了苦头,而我爷爷和他的几个兄弟倒是清一色的贫下中农……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有某位“精英”曾经大放厥词说,民国的乡村肯定不是天堂,但也不是地狱,试想都是乡里乡亲,哪有不给人活路的呢?假如一有矛盾就非得要搞流血革命才能解决,那得有多大的仇?所以中国革命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贫穷,而是苏联在煽动和策划左派……
  我真的很想对他说,别提什么乡里乡亲的鬼话了,当年那几位真正血脉相连的亲戚,在买通官府谋夺我家田产的时候,又有谁想过要给我爷爷留一条活路?
  实际上,我曾经接触过好几位在民国时代出生的老地主、老资本家,他们普遍认为,就算是民国时代的富人,也更希望生活在当今这个和平繁荣的新社会,而不是军阀混战不休,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的民国时代。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不仅仅是穷人过的穷苦不堪,大多数富人也仿佛是在炼狱中煎熬。
  当时,只要你有了一点儿钱,黑白两道三教九流土匪流寇就会很快找上门来,用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来迫使你就范,乖乖把金钱奉上。而各种苛捐杂税也让人疲惫不堪——各路军阀和流寇也是需要生存和壮大的,自然必须搜集资金。那么资金从哪里来?穷人就算是榨干了也榨不出几滴油,当然就只有榨富人了。所以别再想当然地认为旧社会的富人何其潇洒,真正的富人在旧社会一样过着朝不保夕的坏日子!
  那年头除了极少数留洋回来的大知识分子,其余的绝大多数人,包括富人在内,都不会去关心什么民主自由之类的玩意儿,而只关心人的生存问题——当时各地土匪恶霸横行,死个人就跟死个蚂蚁一样,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安全保证都无法得到满足,纵然拿到了选票又有何用?
  莫非,在土匪和兵痞的子弹朝你飞来的时候,只要把选票贴在额头上,高呼三声“民主纠错机制快快显灵”,就能刀枪不入了么?
  在那些从民国过来的老人看来,现在的中国人各个丰衣足食,吃饱了还能胡侃乱吹,就已经是极大的幸福了,还要奢求什么权利,实属大逆不道。那时候,就是地主老爷想要天天吃上饱饭,都是很困难的事。
  自由和人权固然是个好东西,但前提却是国家主权得以维护。没有了主权,在敌国的军靴与刺刀之下,在可怕的饥饿与瘟疫面前,人们连命都保不住,还奢谈什么自由与人权?
  例如,1946年的湖南某位小地主,就给身在陕北的儿子写信说:“……现在捐税比10年前增加百倍,加租既没人种田,家中四人日食不过2斗,依旧无法自给,想教旧学,无人请,教新学,六十九了,学不上,讨米呢,太出丑,寻短见呢,奈何还有几个人,只有寄望你们快快来解放了,否则无生产的人家全要打人字桩(自杀之意)……”
  现在这个时代的富人们,虽然失去了对百姓为所欲为的权力(最起码成本是大大提高了),但是也无需年年支付大笔的钱财去应付各路军阀兵马的搜刮劫掠(绝对比任何贪官污吏都要狠),不需要重金豢养许多保镖来护卫自己的府邸,也用不着胆战心惊跟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对保护费讨价还价,出门的时候更不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生怕被人绑票……这都是新中国才有的好环境。
  就算是在城市里搞情调玩玩客厅沙龙,写些小资文字的“民国范儿”们,在这个战火动荡的大时代里,除非出避海外,否则也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安乐窝——不知当他们在生了病也没有疫苗的时候,在家族产业被国民政府接收大员敲诈到破产的时候,在出门探亲被土匪绑票百般拷打勒索的时候,在被日本皇军的飞机投弹问候的时候;在躲到租界里眼看着外面的同胞被虐杀的时候;在日军扫荡的炮火和弹雨中亡命狂奔的时候;在因为被扣上了“思想恶化”的罪名,而被特务们天天“伺候着”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的时候;在看着熟人、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失踪”的时候……心中又是怎样的感受?
  说真的,我们在闲暇之余,谈论分析今日社会的不足,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很多人在厌倦或失望于现实的时候,却并不是把希望和理想投放在将来,而是深深地怀念着想象出来的美好过去……这就有些过分了——就算你对我国宣传部门忆苦思甜的老套路有些腻了,也不能当真去怀念那年头的苦难啊!
  总之,民国年代是很黑的,大家不要萌它。
  最后,再附上一句对某位伟人的评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民国时代的一个定论。
  ——当他出生的时候,这个国家被视作一个美丽而羸弱的女人,只要喜欢谁都可以上她的床,当他离去的时候,却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轻言对中国开战的话题了。
全篇总结
时代总是在向前发展的
  喵呀~~~~~~~~(翻译:惨叫……),综上所述,古代生活实在是让我辈身娇肉贵的现代人吃不消哇!
  事实上,如果你能够安安稳稳地生活在现代,那么绝对会是远比穿越到古代要美妙无数倍的事。
  至少,你不需要面对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合胃口的饭菜,没有消炎药,甚至没有卫生纸,只能学印度人用手擦屁股的悲催境地。
  ——毕竟,时代总是在向前发展的。就目前看来,除非发生什么毁灭人类文明的空前大灾难,例如全球核战争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之类,否则普通人的生活都只会越来越好,而不会越来越坏。即使是民国时代的生活,多少也要比中世纪强一点儿,至少有电影可看,有广播可听……只要你有钱的话。
  而我们现代很多都市小白领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空调、冷饮、反季节蔬果、汽车、飞机、全息电影、网络游戏,更是古代的高官显贵都享受不到的东西。如果有一位汉朝的小县令穿越到现代来,恐怕就是招待他吃肯德基喝可乐看电影玩网路游戏,对方也会觉得仿佛天堂一样幸福了。
  ——汉朝的时候,中国可是没有汉堡包、没有薯条、没有番茄酱,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也没有味精和辣椒,更没有碳酸饮料。娱乐手段更是贫乏,就连皇帝最多也只能欣赏一下歌舞和杂耍。现在我们身边许多司空见惯的东西,例如玻璃杯、万花筒、望远镜等等,放到那边就会变成万金难求的无价之宝。
  当然,前提是他要有一颗足够坚韧的自尊心,以及随时可以丢掉的节操,这样才能忍受住无数的讥讽与嘲笑,还有他人看待珍禽异兽或原始人一般的诡异眼神……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个人来说,一般总是意味着更轻松的工作、更舒适的生活和更丰富的娱乐,还有更完善的医疗保健与更便利的交通。
  就算是那些推崇“三代之治”,认为后世不如古代的腐儒们,若是让他们当真穿越到尧舜禹的年代,跟华夏先民一起披兽皮打野兽住草屋,恐怕也坚持不了几天就会崩溃了。
  如果一定要穿越的话,至少也要穿越到未来星际时代或者异界魔法文明之类干净便利的地方才行呐!
  好了,关于我们应该穿越去哪里的探讨,至此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主角的脚步,去谱写一曲充满了爱与正义、科学与进步、忠诚与奉献的激扬战歌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