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455

  如果说,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还觉得只要推翻了满清皇帝,这个国家就会很快变得好起来。那么等到袁世凯病死之后,眼看着天下彻底陷入军阀混战。很多中国人心中的最后一点盼头也没了,认为祖国已经永远失去了希望。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描述的那样:“……因为中国对外战争的几次失利,真象倒霉的人一样。弄得自己不相信自己起来了。有些人简直没有一点民族自信心,认为中国是沉沦于万丈之深渊,永不能自拔,在帝国主义面前。中国渺小到象一个初出世的婴孩!”
  面对这样绝望的情况。山东农民出身的热血青年王耀武,毅然南下投考黄埔军校,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和大革命,一度以为打倒军阀、驱逐列强的胜利曙光已经遥遥在望。但结局却是国共分裂,大革命中途夭折,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王耀武十分忧郁地发现,自己在这些年里冒着生命危险。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虽然让自己的官职得到了晋升。给国家带来的后果却是更多的黑暗和苦难!
  但王耀武又能怎么办呢?各地军阀的统治已经被证明了失败,走不出一条脱胎换骨的新路;而那些赤色分子的激进思想,他又完全不能认同……事已至此,他除了把希望放在蒋委员长身上,又还能如何?
  然而,在太湖之畔的这座帐篷里,在彩色放映机的幕布上,破天荒第一次,王耀武少将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是健康兴旺、朝气蓬勃的;这个中国是意气风发、傲视全球的;这个中国是繁荣富庶、百业兴荣的……这个中国有着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实力,这个中国有着繁荣兴旺的城市和乡村;这个中国的人民脸上总是带着自信的笑容,这个中国的军队让大半个世界为之颤抖……
  ——这个红旗下的新中国,就是如此的令人沉醉,光彩夺目……但想要把它从梦幻变成现实,必须首先彻底摧毁掉如今这个飘扬着青天白日旗的中国,才能让新中国从旧中国的尸体上浴火重生!
  上述的认知让王耀武感到愈发迷茫,他还是无法认同赤党的激进理念,但又无法否认对方的正义性。
  接下来,当宣传片进入尾声之后,方志敏首先站了起来,举着喇叭开始发表讲话。
  ——跟鲁迅一样,方志敏也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虽然在昌化会师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被注射了链霉素进行治疗,而变身狼人之后,也让他的体质更加强健,但眼下还是没有完全痊愈,故而很难高声说话。
  于是,穿越者们就给了方志敏一只迷你型扩音喇叭——就是小贩常用的那种——以便于在大会上发言。
  “……嘟——同志们,你们都看清楚了吧!这就是革命胜利之后的新中国,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
  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光明的前途也已经出现,就在我们的红旗之下!
  看吧,来自未来的同志已经向我们证实,中华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只要我们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了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整个社会的面貌就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也都会消失得干干净净!
  看吧,等到革命胜利之后,在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国的重生,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忍受苦难和屈辱,而是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强盛国度里,请你们务必要拿出拼命的精神,举起红旗勇敢地战斗吧!”
  ——片刻的沉寂之后,临时放映棚里猛然爆发出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呐喊。
  “……只要能够打出这样一个新世界,咱们就是死也值了!”
  “……为了将来的新中国,咱们拼了!”
  ※※※
  “……王秋先生,我想问你们一件事,你们难道打算就这样一路打到南京去吗?”
  电影散场之后,王耀武在临时放映棚外面拦住了王秋,有些急切地问道,“……且不说你们在歼灭了四十九师和二十一旅之后,南京城此时肯定已经是集结了大量兵力,戒备森严。而且中国的情况不同于俄国,你们也不是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即使你们成功地打下了南京,也并不意味着就这样掌握了全国政权……”
  “……这些基本的常识我们当然明白,所以我们根本就没准备去打南京。”王秋不以为然地答道。
  “……没准备去打南京?”王耀武傻眼了,“可你们就在通往南京的路上,难道要走回头路不成?”
  “……当然也不是走回头路,这只不过是为了制造一种假象,调动敌人的兵力,减少真实攻击路线上的阻碍罢了。”王秋撇了撇嘴,“……少将阁下,难道你竟然觉得,我们的红军就只会用两条腿走路?”
  ——次日上午,一支飘扬着红旗的庞大船队突然出现在了太湖之上,劈波斩浪地驶向东方……
第五十六章
姑苏古城一夜破(上)
  冬日的暖阳照耀在浩瀚的湖水上,折射出一片熠熠生辉的粼粼金光。
  银白色的快速轮渡船犁开平静的湖面,掀起一串翻滚的浪花和白沫。
  依靠王秋从现代世界传送过来的一百多艘内河轮渡船和砂石船,正当国民党竭力搜罗兵马,在首都南京布防之际,红十军团却已经从夹浦镇登船出港,从西往东横渡太湖,朝着敌人防御空虚的苏州直扑而去!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苏浙两省交界处,是华东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水域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到3米,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
  由于太湖的水深实在太浅,滩涂又甚多,因此虽然有足足七十多条河道连接太湖和长江,但此时却罕有国民党海军和列强舰队在湖面巡逻——如果硬是把巡洋舰和炮舰开进去,只怕很快就开不出来了!
  在后世,就连区区五百吨的大型砂石船,跑到太湖这个“浅碟子”里面,也时常在厚厚的淤泥里搁浅。
  于是,利用敌人的这个视觉盲区,红十军团巧妙地完成了一次战术佯动,在表面上让所有人都误以为红军即将直扑南京,但其实却是金蝉脱壳,走水路杀了一个回马枪,矛头直指东边的苏州和上海!
  “……吃水这么浅,续航能力还要超过一百五十公里的大船,在咱们那个时代可实在不太好搞啊!很多画舫和观光船的航程都不够!亏得咱们那边的苏州水上交通部门刚好要搞更新换代。在上海订购了二十多条中型轮渡,然后还没交货就被咱们打着国防部的旗号截了下来……否则大家就只好去挤砂石船了!”
  在一艘明显有些超载的轮渡上,王秋同学一边皱着眉头看地图。一边对身旁的粟裕将军说道。
  ——经过几轮扩充之后,红十军团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万八千人之多。虽然为了给敌人制造假象,以及发动群众扩大游击区,大约两千名红军战士被留在了太湖西岸,负责迷惑敌人。
  但问题在于,光是如何把剩下的一万六千人运到太湖的对岸去,就让可怜的王秋同学差点没愁白了头发——红军的重装备、弹药和粮秣物资。固然可以暂时先送回到虫洞的对面,等到登陆之后再拿出来。但仅仅是这一万六千条无法穿越虫洞的棒小伙子,算上他们的随身行囊。就是超过一千吨的重量!
  当然,如果在现代世界,这些人员只要一条海军登陆舰就能塞得下——反正跟现代的两栖登陆战相比,跨越太湖的航渡距离很短。不用给他们安排铺位和饮食。只要找个地方蹲一蹲就成了——可问题是,首先是太湖的水很浅,大型海船根本没法开;其次是王秋的跨位面传送能力有限,虽然已经增强到了单次一百多吨的运量,但对于海船来说还是太小了,只能传送内河轮渡和砂石船……而这些船的吨位和载重都挺小。
  于是,尽管王秋同学想尽办法七拼八凑地弄到了九十多条船,对于一个军团来说还是显得塞不下。
  为此。穿越者和红军指战员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用上了近代西方航海家贩运黑奴的办法。命令战士们在船上按次序挨个的坐好,每个人的地盘不多不少,正好能坐下屁股并且能稍微活动手脚,最后连走廊和甲板上都挤满了人,除非下船登陆,否则根本动弹不得。吃饭喝水则依靠水壶和压缩饼干来解决——蔡蓉同学还建议学习印度经验,让一部分臂力好的战士“买挂票”,可惜船只不是火车,“挂票”太多会沉的……
  至于大小便的问题……在上船之前,王秋给红军战士们每人发了一包瘫痪病人专用的成人纸尿裤。
  这种几乎掉光节操的运输方式,让王秋同学感觉很是有些尴尬,好在广大红军官兵对此并没有什么怨言——既然是造反搞革命,那么肯定是比较艰苦的,而且这年代客运轮船上的通铺,论环境也宽敞不到哪里去……依靠政委同志的宣讲和激励,以及中华民族特有的坚毅和忍耐力,他们全都默默地忍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红十军团东进主力一万六千人的总兵力规模,还是超过了这些船只的最大运力极限。
  最后实在没办法,王秋从上海的战略物资储备仓库里翻出四百艘冲锋舟——就是抗洪抢险常用的那玩意儿——这东西操作起来十分简单,即使是以文盲为主的红军战士,稍微训练一下也能用。而这种冲锋舟在加满了燃油之后,最大续航能力也有两百公里,最起码装七八个人跑个单趟横跨太湖,应该是足够了。
  解决了运力问题之后,下一个导航问题就被提上了案头——这年头可没有海事卫星和GPS导航定位系统,而红军和穿越者也都并非熟门熟路的太湖土著……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找了几个在太湖上摇了一辈子小船的老渔民,放在“旗舰”的驾驶室里负责指路,而后面的船则统统跟着旗舰走,只要别跟丢了就行。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海军的一个舰队只有一个人会用六分仪,结果也是这样“集群出动”的。
  至于跟在后面的几百艘冲锋舟,同样也是跟着大部队走,按道理怎么样也能到达登陆地点……当然,若是中途发动机熄火掉队,或者转弯太快翻了船,还有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导致两船相撞等等,那可就没办法了——结果还真有几个特别倒霉的班,稀里糊涂地漂到了西洞庭山岛,变成了一支“红色湖匪”……
  总而言之。在夹浦港进行了一天的操演和训练之后,红军船队就于12月22日黎明时分起锚出航了。
  ※※※
  虽然红十军团这次“渡湖作战”组织得不是很完美,但在战术上确实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就在红军船团已经驶过了超过一半的航程。前方隐约可见苏州辖区内的大贡山和小贡山岛的时候,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还在用她缓慢妖媚的嗓音,努力为首都南京的官绅市民鼓劲打气。
  “……沙沙……中央广播电台,各位听众……据中央通讯社消息,赤匪第十军团方志敏部翻越天目山后,于前日强攻湖州不克。被我国府之忠勇将士包围于浙北平原,猛力夹击,匪尸遍野。血肉模糊……计是役毙匪在四千以上。俘获尚在清查中。据俘匪供称,方志敏部匪首被炸死者甚多,有一位大头目于湖州城下中炮毙命,死时匪部全军皆大哭。其尸首用红绫缠裹扛抬。尚未掩埋,疑为匪首方志敏本人……
  又据当地人士透露,赤匪悍将寻淮洲身负重伤,危在旦夕;赤匪军团长刘畴西在雨夜逃逸时摔下河沟,当场毙命……因攻打湖州受阻,党国各路援军即将汇集,匪军为免被困,不得已转向西窜。欲犯江苏地界。我二十一旅奉命自国都南下剿匪,于长兴县予敌正面痛击。击毙叛匪上万之后,从容转进溧阳布防……
  ……行政院汪院长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方志敏部赤匪虽貌似猖獗,其实已是强弩之末,盼望京畿百姓勿要受到惊扰。蒋委员长于南昌行营发布电文,曰各路援军已从江西、湖南陆续往南京调集,国府将士有信心保卫首都平安……蓝衣社于南京街头组织募捐,声称将用于修筑京郊工事,号召全体市民为保卫首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南京警备司令部宣布首都戒严,敬告各位市民勿要在晚上出门,触犯夜禁……”
  “……呵呵,有趣!真是有趣啊!在我们那个时代,很多人都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只报喜不报忧,过于浮夸……真该让他们听一听国民党的新闻联播,这简直是在编写战争幻想小说了!”
  听着收音机里内容荒诞至极的南京中央广播电台新闻快讯,王秋同学忍不住“嘿嘿”地笑了起来。
  “……习惯就好,国民党的报纸和广播就是这个调调,十句话里面起码有五句话是假的。”
  刚刚被国民党宣称“摔下河沟,当场毙命”的刘畴西军团长打了个哈欠,不以为然地说道,“……如何从假话、套话和空话里面推敲出真实内容,是我们和敌方指挥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否则很可能就是被人活活坑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现在已经快要抵达对岸了吧!靠岸位置还算正确吗?”
  “……我们船队的航路在大体上还是正确的,只要接下来的登陆作战不出什么问题就好。”
  王秋挑了挑眉毛,如此答道,并且在《太湖水域地图》的东北角落,铁路线距离湖岸最近的地方用拳头重重地砸了一下,“……在登陆之后,我们一定要尽快控制苏州辖区最北端的望亭镇,在这里埋设炸药破坏京沪铁路(指南京到上海的铁路,不是未来的北京到上海),阻止南京方向的敌人利用铁路赶来救援。同时组建冲锋舟突击队,沿着大运河南下,直插到苏州城内,彻底打乱国民党反动派的防御体系……”
  ——在红十军团登船出发之前,众人就对渡过太湖之后的地点进行了讨论,并且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虽然苏州敌军的驻防兵力极为单薄,但由于之前红军在湖州地区的佯动,苏州的国民党当局可能会集结起仅有的一点武装力量,在苏州以南,湖州以北的交通要道上设置工事和防线,跟红军的进攻制造麻烦。而且,只要连接苏州和南京的铁路没有被切断,南京方面就能在八个小时之内派遣军队乘火车赶往苏州救急。
  因此,在登陆地点的选择上,红军索性反其道而行之,从苏州北面的望亭镇登陆。一上岸就捣毁连接苏州和南京的铁路线和电报线(距离湖岸只有大约两公里)。然后,一边让大部队在望亭镇依次登陆集结,一边组织大约一千人的精锐突击队。乘坐冲锋舟从太湖闯进跟铁路线平行的京杭大运河,以最快速度走水路直扑苏州市区,抢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就狠狠地捅进苏州国民党当局的心窝里!
  ——从登陆开始,为了不给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势力任何准备的机会,红十军团必须跟时间赛跑。
  在这支精锐突击队的指挥官人选上,穿越者们原本最中意的对象是无畏猛将寻淮洲同志。但这一次。粟裕却坚持要求自己来带队,理由是寻淮洲的红十九师已经当了很长时间的开路先锋,而他的红二十师却还没在江浙打出什么名堂——粟裕目前的职位。是红十军团参谋长兼红二十师的师长,但经常因为参谋长的工作,被迫丢下自己的直属部队——他本人也需要一些战功来让部下服气,所以坚持要得到这个任务。
  因此。在经过一番商讨之后。粟裕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个先锋官的职位,以及一支“冲锋舟舰队”的指挥权。等到整个运输船队成功靠岸,并且给燃料耗尽的冲锋舟补充过燃油之后,他就要带队出发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粟裕的坚持要求下,王秋哭笑不得地给每一艘冲锋舟都挂上了未来的中国海军旗。
  “……鄂豫皖边区的四方面军总喜欢吹牛说,他们是全中国第一支有飞机的红军队伍!是红色空军的创始人!我们红十军团就要跟他们比一比,建立起中国的第一支红色海军!”
  换上了一套白色海军礼服的粟裕将军。一脸振振有词地说道,“……这衣服穿在我身上还挺帅气的吧!”
  ——粟裕将军。你就这么想要抢走肖劲光的头衔吗?嗯……也罢,论功劳,他确实是排在你的后面……
  (注:1930年2月16日,国民党空军的一架双翼飞机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迫降在鄂豫皖边区,被红军俘获。飞行员经教育后参加红军,将该机修复后命名为“列宁”号,开始帮助红军作战,曾到汉口投撒传单,并且轰炸国民党阵地。最后,在红四方面军转移之前,“列宁”号飞机被拆散埋入大别山中。)
  “……中国的红色海军?呵呵!口气倒是不小。”看着粟裕这副神气活现的样子,王耀武少将忍不住讥笑起来,“……莫非你们就要用这样的小船,跟驻扎在上海的大英帝国长江舰队开战?”
  “……如果是在广阔的外海,这种小艇自然不是列强炮舰的对手。但在黄浦江甚至苏州河,结果可就很难说了。”王秋挑了挑眉毛,“……再说,到了咱们的那个时代,英国佬恐怕连这样的海军都凑不出来呢!”
  此言一出,非但本时空的红军将领们完全不信,就连之前没有跟着王秋去英国出任务的蔡蓉,也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这个……英国在叛乱之后的处境虽然是很惨,但也不会落魄到这种地步吧!”
  “……怎么不会?俗话说得好,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王秋撇了撇嘴,然后掰着手指给同事进行解释,“……朴次茅斯军港的那几艘护卫舰都被我国远征舰队给代管了,首都伦敦依然被各国军队分区占领,滞留在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舰艇,又被地方分裂主义者强行控制。英格兰的西部和南部海岸则全部被爱尔兰军队接管……眼下伦敦白厅的海军部还能控制哪一条船?好像连皇家游艇都被法国人拖走了!”
  “……天呐!有这么惨?”蔡蓉小姐顿时惊讶地倒吸了一口凉气,“……照这样看来,伦敦白厅海军部万一哪一天被逼急了,说不定就会启封纳尔逊勋爵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让它重新披挂上阵了……”
  “……或许吧!如果白厅还能找到那么多会操纵木头帆船的水手的话……”王秋翻了个白眼,“……此外,恐怕还得赶紧熔了纳尔逊的铜像来铸24磅炮……现在那条船上的舰炮已经都是木头做的样子货了。”
  “……我想这恐怕要求助于亡灵魔法师的骷髅水手了……”蔡蓉叹息着摇摇头,“……不过没关系,我记得之前去英国旅游的时候,还看到那边保存有一艘勇士号,就是历史上的第一艘蒸汽铁甲舰……”
  “……勇士号?那东西眼下根本就是个浮动仓库,动力机械早就被拆光了,实际上也就跟迪斯尼乐园里的海盗船差不多。呃,在泰晤士河上好像还有艘‘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不过同样也是个空壳子……”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4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