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455

  “……随着美国舰队的加入战局,我们的宁波战场已经垮了一半。陈毅同志差一点被战列舰炸飞,十六门野战炮被毁,直接损失兵力超过两千人……虽然毛泽覃军团长在凌晨时分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由于在承受了美国舰队的炮击之后,十二军团的通讯指挥系统严重紊乱,很多部队没能及时收到命令……”
  上海浦东的红五方面军司令部里。方志敏捏着一根小木棍,对着一张军用地图解说着当前的战况。“……因此在天亮之后,滞留在海边的部队又遭到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轰炸和扫射,被打得彻底溃散。而从宁波战场撤退的红十二军团主力部队,因为猬集在几条公路上,目标过于明显,也挨了好几回炸弹。
  虽然我军用单兵导弹和高射机枪先后打下了二十多架美国飞机,但剩余的重装备却被摧毁了一大半,接下来,行驶在杭甬铁路上的一列军火列车也被美军飞机炸毁,一度瘫痪了我军的铁路运输,导致红十二军团的后勤供给出现一定困难。更不利的是,大约两万原本驻守在福州的原国民党中央军,与进占福建的陈济棠所部粤军达成了妥协,主动放弃福州,在美国舰队的掩护之下,乘船走海路抵达宁波港。
  这支加入战场的生力军,大大增强了敌军主将俞济时的兵力,使其在依靠美军的火力支援,成功守住了宁波之后,立即就能够主动出城,并且咬着红十二军团的尾巴发起了反击。相反,由于金华、丽水、象山、温州等新占领区相继出现反革命暴动,我工农红军的作战兵力却是捉襟见肘,到处受挫。
  幸亏周建屏同志率领红二十四师从粤北地区赶来,及时填补了浙江南部的我军兵力空白,又消灭了几股最为猖獗的反革命地方武装,这才勉强遏止了局势的恶化,但只要正面战场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后方的形势就依然不容乐观——我党在浙江的群众基础毕竟是太薄弱了,远远不能跟江西和湖南相比啊!
  接下来,在撤离宁波之后,毛泽覃同志又设法组织兵力,在河姆渡跟俞济时打了一仗,但得到大量补充的国民党军队士气正旺,而毛泽覃同志只集结了不到五千人,背后还有若干地主团练进行偷袭,所以在苦战十几个小时之后,我军被迫继续撤退,河姆渡阻击战再次失败,整个浙东战场已经呈现出崩溃态势。
  为了挽回浙东战场上的危局,我已经让寻淮洲率领刚刚补充整编完毕的第十军团,从杭州渡过钱塘江南下,向绍兴、上虞一带运动,伺机收拢红十二军团的残部,同时坚决击退俞济时的进一步反扑……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杭州的第十军团一旦东进,那么整个杭州湾北岸,从杭州一直到上海的海岸布防就要变得空虚了!剩下的那一点儿零星小部队,根本无法抵御欧美列强的强行登陆。
  因此,如果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投入一支两万到三万人的部队,在杭州湾北岸登陆,切断浙江与上海之间的陆地交通,那么仅凭上海这边的一个严重缺编的红十三军团,即使有了未来世界的先进军械,恐怕也不足以重新打开交通线——万一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不得不放弃苏州,集结北线全部兵力与敌展开决战,而西线的国民党军队和侵华日军就没办法对付了。只能把他们放进上海来打……那样的话,我们的损失可就大喽!真不希望出现这种见鬼的局面……”方志敏有些忧郁地说。
  “……这个……我想您大可以放心,欧美列强能够一次投入中国战场的兵力非常有限。”
  王秋一边低头盯着地图若有所思,一边随口答道,“……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已经不是一战之前的英法。而现在的美国,还不是二战之后的美国……如果他们真的还有能力在距离本土上万公里的地方,随意挥霍数万兵力攻打一支别国的反政府武装,又何必还要拉上日本人当打手呢?”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帝国主义之惩戒(下)
  总的来说,这年代的帝国主义列强都跟黑帮混混差不多,非常流行“炮舰外交”,喜欢开着舰队满世界转悠,时不时就去恐吓一番那些“未开化国度”,向它们勒索各种好处,比如有价值的矿产之类。
  但问题是,“炮舰外交”是一回事,登陆作战就是另一回事了——动员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到地球的另一端上岸登陆,连年累月地艰苦作战,每一发子弹和炮弹都要从几万公里之外运来,其开支和花费之浩大,实在是让常人难以想象。对于眼下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空前浩劫之中,又早已被上次世界大战给打出了恐惧症的欧洲各国来说,更是足以让国内的左派激进分子掀起暴动了。
  更别提本次参与干涉作战的英法美日四国,彼此一向勾心斗角,上次干涉苏俄革命的时候,各国干涉军就把太多的精力用于互相拆台打闷棍,而只用了很少的心思跟布尔什维克打仗——比如中国北洋政府的干涉军就用了很多心思去挖坑折腾日本人——最后弄得那一场声势浩大的干涉行动虎头蛇尾、无功而返。
  而这一次干涉中国革命,自然也没理由不会出现同样的局面——英国人和法国人给自己的定位是监工,任务是督促日军和国民党军队尽快完成“剿灭赤匪”,恢复远东秩序的大业,而不是亲自下场给“长工们”代劳。所以他们虽然出动了声势浩大的远征舰队,权当是实战训练。但为之投入的陆上兵力还真是没多少。
  自从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大英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策略,就由于不被重视及缺乏资金支持而日渐败坏。因此。根据截获的电报来看,英国远东舰队总共只携带了三个营的步兵,还是从香港抽调的。而法国远东舰队也只是就近从西贡、海防、河内等地抽调了四个安南步兵营——这点兵力完全是象征性的。
  至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呃……严格来说,此时的美国并没有“太平洋舰队”这个编制,只有常驻菲律宾的亚洲舰队。而常驻夏威夷的美国舰队,在1940年之前都只算是本土舰队的一部分——在此次干涉作战之中,美国人确实是雄心勃勃地想要争夺领导地位。但窘迫的军事现状却严重制约了美军的野心。
  虽然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美国在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天然壁垒提供的优越国防环境,国内孤立主义和厌战情绪盛行。全部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编为4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和1个预备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辆,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算是世界第七。
  当然。美国海军的阵容要比陆军强得多,但军舰毕竟上不了岸。而且,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他们也无法发动本土的力量,只来得及动员夏威夷和菲律宾的驻军。偏偏这几年美国正在策划让菲律宾独立——合众国素来没有经营殖民地的传统,想办法成立一个听话的傀儡国家,再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剥削,才是华尔街大亨们更喜欢的“间接统治”方式——在菲律宾驻扎的美军大批撤出。数量已经跌到了最低点,总共只有大约两万人。其中超过一半还是菲律宾土著士兵……这点兵力是做不了什么大事的,况且还不能抽光。
  所以,尽管连关岛和威克岛的守备队都抽走了,侵华美军还是只凑出了区区几千人的陆战部队而已。
  “……在这次干涉行动之中,欧美列强能够投入中国战场的地面部队,按照番号来算,满打满算也只有不到一万人,所以他们不得不沿途到处拉壮丁,连福州的两万国民党中央军都要拖上来凑数。”
  根据截获的无线电报,王秋很淡定地向方志敏解释着帝国主义列强色厉内荏的纸老虎本色,“……既然眼下美军已经投入了浙东战线,跟俞济时搅和在一块儿,那么他们就没有力量再开辟更多的登陆场了。
  当然,如果英法美荷四国竭尽全力,抽空他们在马来亚、安南、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的全部驻军,甚至把印度驻军也拉到中国来打仗,那么就算二十万大军也是能凑出来的……可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疯狂地堵上棺材本?别忘了,如今的印度也不安稳,甘地和他的同志们正在整天鼓捣着独立运动呢!”
  “……唔……总共不到一万的登陆部队,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投入了浙东战场……这点洋鬼子确实不足为惧,但它们的大舰巨炮又该怎么办?”方志敏继续追问,“……我们的炮根本够不着它们啊!”
  “……在最终解决方案能够付诸实施之前,暂时也没什么合适的对策。在上海周边毁灭敌舰队的办法有很多,但问题是我们不仅要确保消灭敌人,还得尽量控制战争成本,免得把自己给搞到破产。”
  王秋无奈地耸了耸肩膀,“……所以,让吴淞口的岸防炮兵先撤下来吧!反正上海的精华市区都在黄浦江边,沿海地区基本没啥可炸的东西。大炮来不及拆卸也没关系,我们不缺火炮,但这个时代的炮兵可没那么容易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市区的防空——请放心,帝国主义能够在东方嚣张的时间,已经没剩多少了!”
  ※※※
  3月10日,美国干涉舰队结束了宁波炮击战,进驻舟山岛稍事休整,受到当地国民党政府的热情欢迎。在补充了一些淡水、蔬菜和新鲜肉类之后,美国舰队再次拔锚起航,驶向挑起这场战火的上海市。
  同时。为了在跟美国人竞争中不落下风,英法两国舰队抢先抵达上海周边,对吴淞口发起了猛烈轰击。
  ——雷霆万钧的“帝国主义之惩戒”。终于降临到了这帮胆敢挑衅帝国主义威严的中国革命者头上。
  黎明的水面上,突然窜起两枚鲜红的信号火箭。然后,伴随着英国舰队司令的一声令下,“马来亚号”战列舰的庞大身躯抖动了一下,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喷吐出长长的桔红色火焰,照亮了幽暗的苍穹。沉重的弹丸在空中划开一条赤色弹道。跨越了十几公里的漫长距离,最终落在了吴淞口的滩涂上。
  接下来,其它几艘巍峨巨舰也相继发泄出了它们的火力——在这场一边倒的对岸炮击之中。五艘英法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舰身横侧,几座炮塔喷烟吐火、交替射击,巨大的炮声在长江口的水面上隆隆震荡。让水天之际的朦胧晨曦之中,骤然亮起了无数绚丽的光团。仿佛几十个太阳陡然升起!
  紧接着。在永兴岛上临时设置的英军炮兵观察哨,用无线电向舰队报告战况数据,帮助炮兵修正弹道——为了避免守军的反击,保证舰队的绝对安全,这些战列舰是隔着一个永兴岛在向吴淞口打炮,充分发挥了己方舰炮的超长射程,来欺负工农红军的“短腿”岸炮。
  当然,让原本应该驰骋于大洋之上的战列舰。贸然深入密布着浅滩和礁石的长江口,显然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但很可悲的是。对于长江口的水文条件,这年代的英国人恐怕比中国人还要更加清楚。
  又过了一会儿,那些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舰炮也纷纷开火,相继加入了合唱。无数钢铁的弹丸划过海面,落到泥泞的芦苇滩上和水稻田里,腾起猩红色的火光和烟团。没多久,巨大的烟云就把吴淞口给罩了起来,只是偶尔从烟团的缝隙中看到炮弹爆炸的闪光,其景象实在是蔚为壮观。
  成千上万发各种口径和类型的炮弹,就这样在一个初春的黎明时刻,在全中国最大的一座城市郊外呼啸轰鸣,演奏着一首不怎么协调,但却杀气腾腾的战争交响乐。
  突然,岸上亮起了大爆炸的强烈闪光,估计是打中了吴淞口炮台的弹药库,让英法水兵们一阵欢呼。
  然而,相对于水面上的热闹非凡、炮声震天,陆地上的工农红军却保持着诡异的沉默。自始至终,直到弹药库中炮爆炸,吴淞口的岸炮都没有射出过一枚炮弹,让人不由得怀疑红军是否早已不战而逃。
  所以,在肆意地倾泻了一个多小时的火力之后,感到无聊的英法干涉舰队逐渐停止了轰击,并且从战舰上放下了若干艘小型交通艇,组织了几十名陆战队士兵抢滩登陆,并且平安无事地踏上了吴淞口的泥滩。
  这支被丢出去当成探路石的小部队,借助堤坝和弹坑的掩护,在岸边走走停停,不时胡乱放几枪给自己壮胆,但却一直没有任何敌人向他们开枪开炮……最终,他们成功穿过弥漫的硝烟,闯进了吴淞炮台的废墟,只看到一堆扭曲的炮管和破烂的零件,而没看到任何一具完整或残缺的尸体,更别提什么活人了。
  很显然,中国的布尔什维克并没有他们在宣传之中吹嘘得那么勇敢,而是早就已经逃之夭夭了。
  这个发现让原本有些忐忑的英法两军高层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帮传说十分凶残,甚至充满了科幻色彩的中国布尔什维克,似乎也不过如此——先前,在愕然得知上海陷落的噩耗,又搞到一堆骇人听闻的赤色分子宣传品之后,欧美各国纷纷通过自己的各种渠道,企图向莫斯科打探远东这支神秘的共产国际纵队的底细,但却更加惊讶地发现,克里姆林宫似乎对此也是一头雾水……而另一些较迟过去打探消息的家伙,则发现克里姆林宫方面似乎知道些什么,但却对此讳莫如深,甚至十分纠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经历了整整半个月的大冒险之后,从上海驾驶着一艘可怜的十五吨机帆船毅然出航,千里迢迢回归祖国的正牌共产国际特派员们,终于艰难地穿越了对马海峡和日本海。半死不活地成功抵达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并且把穿越者同志们的信笺和礼物送到了克里姆林宫,那位“钢铁”大叔的办公桌上……)
  所以,在这场干涉作战之中。联军的作为就犹如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数人自然对低劣的“黄皮猴子”嗤之以鼻,觉得那些宣传品不过是搞出来吓唬人的假货。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对此忧心忡忡,甚至发表各种不合时宜的悲观言论……幸好,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人的表现还是像以前一样无可救药。
  下一步,按照英法两国这么多年来满世界打殖民地战争的习惯,联合干涉舰队开始把法国的安南步兵营。英国的印度火枪兵,还有从江北南通等地强行拉来凑数的国民党军队,乱糟糟地陆续投送到岸边一处残破的小码头上——这点兵力自然是不够一路打到上海市中心的。但至少可以给敌人的炮台废墟插上属于胜利者的旗帜,宣示“文明世界”的胜利,甚至或许还能在这里构筑一个桥头堡,随时威胁敌人的腹地。
  又过了一个小时。法国的一位安南殖民军上校也离船登岸。攀登到了遍地弹坑的吴淞炮台废墟上。他先是趾高气扬地在早已飘扬的米字旗旁边,插上了法兰西的三色旗,然后摸出望远镜,朝着前方极目眺望。只见苍茫的天地之间一片空旷,平坦的田野间长着蔬菜和庄稼,夹杂着几簇稀疏的小树林和一些池塘,隐约还看见不少村落和房舍,展示出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但却怎么也看不到敌军的身影。同样也找不到飘扬的红旗,只能看到两艘银白色的飞艇在远处飘浮。气囊上醒目的镰刀锤子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概是布尔什维克的空中观察哨……”上校低声嘀咕着,“……他们看上去似乎有些好装备。”
  此时此刻,在吴淞炮台的四周,还在不时传来零落的清脆枪响,间或有几声手榴弹的爆炸,但都是登陆部队胡乱打的,结果只是徒然浪费了弹药而已。就在这时,后方舰队发来信号,询问是否要提供火力支援,而上校则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岸上根本没有目标,一开炮就伤了自己人!”
  当然,虽然视野之中看不到任何一个敌人的步兵,但天上的那两艘布尔什维克飞艇多少也是个威胁,可惜它们全都远在舰载高射炮的最大射程之外……所以,上校只能吩咐士兵架起高射机枪,准备防空作战,同时联系后方的旗舰,询问是否能派出舰上的水上飞机,驱逐或击毁这两个令人讨厌的大玩具。
  与此同时,似乎是受到吴淞炮台被轻易攻陷的激励。一支由快速汽艇和小型炮艇的突击船队,也从吴淞口冲进了黄浦江——前面是扫雷艇,用于清理布尔什维克可能在河道里布置的水雷;后面是炮艇和运兵船,用于提供火力掩护和抢滩进击——它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形,沿着静静流淌的蜿蜒河道溯流而上,企图沿着昔年鸦片战争的攻击路线,直扑上海的腹地,从而再次夺得这颗远东的璀璨明珠……
  然而,这场战争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同了,中国人的抵抗力度也不可能像百年之前那样软弱。
  事实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对英法联军的反击,绝对称得上突然而又猛烈,让联军根本来不及防范。
  ——突击船队仅仅从黄浦江口上溯了不到两公里,远方的地平线上就亮起了刺眼的红光!
  紧接着,伴随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声,一片犹如迁徙候鸟群一般密集的火箭弹,仿佛流星火雨似的轰然落下,覆盖了原吴淞炮台的旧址,在千疮百孔的炮台废墟上,又炸出许多新的弹坑。猝不及防的登陆部队当即死伤一片,因为在这样一片光秃秃的瓦砾焦土之上,他们根本是连躲都无处可躲!
  ——冲天而起的橘红色火焰,撕裂空气的尖锐呼啸声,震撼大地的剧烈晃动……铺天盖地的火箭弹,顷刻间就把这片方寸之地打成了熊熊燃烧的火海,上千名登陆部队被钉死在滩涂上,每分每秒都在伤亡。垂死者的修叫声甚至压过了火箭弹的爆炸轰鸣,胳膊、大腿和肚肠被炸得七零八落,几乎到处都是,场景恐怖得骇人!炽热的火海熊熊燃烧,把死者的肢体烤出一股难闻的人油味。
  而沿着黄浦江溯流而上的突击船队,也遭到了突如其来的猛烈轰击,可怕的炮火砍入了船队完美的队形,让它们陷入了混乱。每一艘船上的士兵们,都心惊胆战地看到无数火箭弹仿佛冰雹般袭来,打得水面就好像开了锅。每一条小艇的前后都不断升起水柱。有些火箭弹在空中爆炸,弹片纷飞,打在钢板上,发出刺耳的噪音。有些火箭弹直接打到了船只的甲板上,当即就炸开一个个冒烟的黑窟窿。
  仅仅是眨眼间的功夫,就有三辆交通艇、一艘扫雷艇和一艘浅水内河炮艇被击毁掀翻。残余的小艇只好赶紧掉头后撤,偏生却又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一片混乱里忙中出错,出了好几起碰撞和擦伤事故……幸好,这支小船队并不是红军的重点打击对象,这才让剩下的大多数船艇逃了出去。
  接下来,又一轮明亮耀眼的橘红色火流星,呼啸着降临到了远方的英法联合舰队各艘主力舰身上……
第一百一十九章
布尔什维克之铁拳
  “……仗着射程远,想跟我们玩非接触作战?好啊,就让你们看看,谁才是大炮兵主义的专家老手!”
  距离吴淞口三十公里外的某个火箭炮部队发射阵地里,林深河少校狞笑着再次敲下了键盘上的回车键。
  下一刻,一阵令人心颤的撕裂空气般的凄啸划破天际,无数的绚丽的流星在铅灰色的阴郁苍穹之下拖曳出,数十枚火箭弹从发射架上冲天而起,呼啸着扑向远方的帝国主义入侵者,向他们打出正义的铁拳!
  ——这些威力彪悍的火箭炮,乃是穿越者们上回在浙江昌化溪谷大显神威的“流星雨”智能化四十管短程火箭炮的升级版,北方重工的另一款出口型廉价大杀器:“超级流星雨”二十管中程火箭炮!
  这套升级版的玩意儿跟原版的“流星雨”相比,除了同样的价廉物美、简单易懂、皮实耐操之外,最主要的改进项目就是把最大射程从二十公里提高到了一百公里,战斗部装药则从十公斤增加到了二十公斤。
  但问题是,以现代穿越者的外行人素质和本时空红军战士的知识水平,原本暂时也就只能进行覆盖式火力打击。想要让这帮人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把火箭炮的熟练度刷到如臂指使,指着哪儿打哪儿,依然是基本办不到的。尤其是视距外的超远程炮击,在准确度方面很是令人诟病,经常有严重偏离目标的囧事……
  幸好。民国时代的上海地形跟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地形是基本一致的。就算有不一致的地方,也能通过历史地图和实地调查,很容易地勘测出详细数据——所以。热心的技术人员在获得了火箭炮阵地的高精度地理坐标之后,索性直接为这个阵地做了个专用智能操作软件,把整个上海周边地区的地图资料都纳入轰击范围之中。当真正开战之后,火箭炮的实际操作者只要坐在电脑桌前,把敌人的位置在电子地图上标识出来,接下来就会有电脑自动计算弹道,测算风力影响。调节发射方向和角度,最后点火发射……在一百公里的有效射程范围之内,射击误差可以控制在五米以下。简直就像玩游戏一样轻松。
  所以,在穿越者们依靠两艘遥控飞艇上挂载的侦察设备,精确测算出敌人的登陆地点之后,可怜的英法联军士兵就开始倒霉了——“超级流星雨”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从天而降。瓢泼般的弹片和钢珠将整个登陆场覆盖在了火焰与浓烟中。停靠在码头上的几艘汽艇化成了剧烈翻滚着火焰的残壳。掀起的泥浆里裹着死亡的弹片到处飞洒。大批印度人和安南人士兵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打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
  “马来亚”号战列舰上的英军指挥部看见形势突变,岸上的炮火甚是猛烈,赶紧下令尚未登陆的后续小艇全速撤回。于是,若干艘原本正在水面上慢吞吞行驶的小汽艇,立即就跟摸了红烫煤块的猫儿似的,丢下还在岸上挣扎的殖民地炮灰士兵,以最快的速度掉头缩回来。试图退到那一片钢铁巨舰的阴影之中。
  另一方面,英法舰队也在忙着放下船尾挂载的那些水上飞机。准备让它们升空出击,去摧毁天际边那两艘画着镰刀锤子图案的飞艇——虽然还没找到布尔什维克的炮兵阵地到底在哪儿,但基本可以确定他们的炮兵观察哨应该就是这两艘天上的大玩意儿,只要把它们揍下来,红脑壳们的炮兵自然也就成了睁眼瞎。
  ——这个想法不可谓不正确,但问题是,就在第一架水上飞机起飞之时,成串火箭弹已经呼啸而至。由此激起的粗大水柱,迅速击中了这架脆弱飞行器的机翼,把它狠狠地打回水面,摔得粉身碎骨。
  再接下来,一艘不幸中弹的驱逐舰上,突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它的一座炮塔像玩具一样被掀到了五十多米高的空中。各种钢铁构件、人肉碎块、扯烂的水手服之类,则是被崩到了更高的地方,然后纷纷落下,有的就掉在了其它战舰的甲板上……紧接着,这艘几乎被炸得支离破碎的驱逐舰,就迅速进水倾斜,大火和浓烟在炸飞的炮塔基座位置上翻滚腾飞。几艘驱逐舰和炮艇赶紧围了上来,有的喷水灭火,有的张罗救人。可惜还没等火势被扑灭,又一轮根本无法阻截的火箭弹轰击,再次凶狠地呼啸而至,把这艘奄奄一息的驱逐舰彻底送进了水底,顺便也把其它几艘轻型舰艇揍了个半身不遂。
  一时之间,浓密的黑烟覆盖了阴郁的天空,满是油污的水面上漂着残缺的尸体,场面甚是凄惨。
  然而,那些作为主要轰击目标,挨了更多的火箭弹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却十分从容地沐浴在火海之中,巍然不动——在这些钢铁巨兽的厚重装甲面前,“超级流星雨”火箭弹区区二十公斤的战斗部,就很有些不够看了:这年代各国战列舰的主炮炮,每一发就有至少半吨重,登峰造极的“大和号”战列舰,主炮的炮弹更是重达一吨半。不说炮弹里的装药爆炸,哪怕是打实心训练弹,光是靠初速就能砸飞驱逐舰。
  但是,在这些皮糙肉厚的钢铁巨兽互相放炮对轰之际,就连上述这种比小轿车还重的炮弹,都略嫌威力不够,比如德国的俾斯麦号就足足挨了四条鱼雷和英国战列舰的上百发炮弹,才因为全船燃起大火无法扑灭,不得不凿船自沉,可见其坚固耐打的程度——所以,在这场看似流星雨一般绚丽可怖,其实每艘战列舰充其量也就能摊到一两发火箭弹的覆盖式轰击之中,英法各舰根本就是如沐春风、不痛不痒而已。
  当然,上海红军这场气势慑人的火箭弹反击,多少还是让英法侵略者变得清醒了一些,不再那么趾高气扬、无视军事常识——从根本上说,战列舰是驰骋大洋的利器,本来就不应该贸然深入内河作战。
  眼下这支战列舰编队之所以悍然深入长江口,结果反而在星罗棋布的滩涂和狭窄的航道之间,弄得缩手缩脚,缺乏机动空间,以至于被动挨打,根子就在当年白种人那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上:从理智上,他们知道上海的这支中国红军非同凡响,恐怕有几招杀手锏,但从感情上,他们又不肯相信这些一向不被自己放在眼里的“黄皮猴子”,能够在自己所向披靡的大舰巨炮面前玩出什么花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4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