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无敌(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455

  更可怕的是,在市区各处爆发出来的大火,正迅速蔓延开来,把一切能烧的东西都烧了起来;连水泥建筑物也着了魔似的腾起火舌。火焰在夜空中狂乱地扭动,忽大忽小。从火海中传出一连串的噼啪爆音。风挺大,火越烧越红。由火焰森林变成了巨大的火焰瀑布,仿佛托住了闪着奇异光芒的辐射云层,映出焦黑建筑物残骸中的扭曲钢筋束。让整个东京变成了一个烈焰冲天的炙热地狱。
  就连松林环抱,雅静幽深,古树郁郁参天的明治神宫和赤坂离宫,这两处在关东大地震都未曾损毁,被全体日本国民景仰的“圣域”,也在这场焚城浩劫之中被点燃,宛如蒙上了一层火焰的云彩。
  一些侥幸从房屋废墟里逃出来的人,跑到街上又要承受烟熏火燎之苦,霎时间就浑身都是火烫的血泡。最后甚至被烧得只剩一把灰。而更为悲惨的,还要数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的话,这些人说不准还有获救的可能,但眼下却只能压在层层叠叠的瓦砾之下,一点点地被高温烤死、被浓烟熏死。
  即使跟最近的火场还有一定距离,石原莞尔少将也感到了一股仿佛来自于熔铁炉里的那种凶焰和灼热,他坚持拍完了一卷胶卷之后,就感到肠胃里好一阵翻江倒海,似乎恶心得就要呕吐,只得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扶墙,脖子上挂着相机,跌跌撞撞地钻回地下室休息。
  ——石原莞尔少将不知道的是,他此时已经承受了严重过量的辐射,很快就要开始掉头发了。
  在石原莞尔的背后,明亮的火焰瀑布已经升到天上,变成了一座遍体通红的火焰之山,无数金蛇在整个东京市区里舞动,制造出大片炙热的焦土和瓦砾堆,下面埋着一堆堆蜷曲焦黑的尸体。
  然而,降临在这座七百万人口之都城身上的劫难,才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
  古人有云:“水深火热”。
  当半个东日本上空的大气,都被氢弹的力量搅动翻腾了近一个小时后,以富士山为中心的方圆上百公里核爆区,就开始落下淅淅沥沥的雨点——被袅袅上升的蘑菇云带上去的水蒸气。就足以在高空凝成雨点,然后粘上无数致命的放射性尘埃,哗啦啦地洒落下来。与映红了天际的蘑菇云相映成趣。
  于是,正在地面被火海和热浪炙烤的人们,就看到一阵粘稠的黑色雨点飘落下来,散发着奇异的气味,还带着古怪的触感——这一阵看起来神秘可怕、几乎是超自然的“黑雨”,使幸存者吓得魂飞魄散,看着这反常的黑雨。他们都疑心这是某种粘在皮肤上会慢慢地杀死他们的毒油。但同样有一些早已饱受烟熏火燎之苦,渴至极点的人们,却不管不顾地张着嘴喝起了这些打在身上都痛的高辐射雨水。
  这阵极为致命的、让人感到世界末日降临般的黑色大雨。在持续下了十几分钟后,就变成雾蒙蒙的黄色毛毛雨,顺风向西北扩散,但依然远远没能熄灭城中的火头。而裹挟在雨水之中的大量放射性尘埃。更是给几乎整个关东平原的上千万日本人宣判了死刑……或者说死缓……
  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天皇御所。同样没能逃过这一劫难——昭和天皇裕仁的寝殿在第一时间就被冲击波掀翻,而刚刚就寝不久的天皇夫妇,也被倒霉地压在了废墟下面……亏得传统日式建筑有个好处,就是建筑材料普遍轻薄,即使塌下来了也多半压不死人,所以天皇和皇后总算是逃过了一劫,只是受了点皮外伤。
  而在他们被幸存的侍从宫女们一起七手八脚地扒出来之后,众人又在第一时间把天皇夫妇送进了宫中最坚固的御文库(皇家图书馆)地下室。从而避开了接下来的焚城之火和辐射之雨……
  事实上,可燃物众多的天皇御所。同样也在恐怖的火焰风暴之中被点燃。尽管幸存的侍从和禁卫军官兵奋勇地一起灭火,用麻布袋扑灭四处乱窜的火苗,砍断起火的雕梁画栋,从烟熏火燎的宫室内拯救贵重文物……但他们还是无法阻止大半个皇宫化为灰烬,甚至一个个在烈火中被烧死或窒息而死。
  于是,等到惊魂未定的裕仁天皇裹着绷带,在黎明时刻钻出地下室的时候,他还是不得不面对一个极为残酷的现实——东京,这座德川幕府时代的“天下第一城”,已经沦为了一片凄凉的残垣断壁!
  ——市区内曾经鳞次栉比的的高大建筑,顷刻间土崩瓦解,让整个东京一下子变得低矮空旷了许多。数以十万计的市民在火中化为焦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人肉被烧焦的刺鼻臭味。没有人知道,那一堆堆、一片片的灰烬之中,究竟曾经包含着多少鲜活的生命……而在很多偏远的街区,烈火依然还在熊熊燃烧之中,东京消防队员早已宣告无能为力,因为水电供应尽皆断绝,连消防车也不知为何变得难以发动起来。
  原先棚屋林立、杂乱无章的贫民区,被“清理”成了一片视野非常良好的平地,站在那里几乎可以一眼望出去好几公里,地面上只剩了一些不知道原本是什么的焦黑残骸。透过弥漫的烟雾,可以还看到一些焦头烂额的市民,依然徘徊在散发着焦糊味和尸臭的废墟上,努力地翻找着什么——可能是为了收敛亲人的尸骸,但更大的可能是试图找到一些还能够利用的东西,因为他们已经一无所有了。
  更多的人则默默地伫立于灰烬和瓦砾之中,宛如行尸走肉一般,只是愣愣地注视着已经消失的家园,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他们的眼泪早已流干,他们的精神早已麻木……
  灾区内幸存的军官、警察和官员,在最初的惊恐之后,开始试图在混乱中建立某种秩序,一方面严厉弹压市面,直接处决所有趁火打劫的暴徒;一方面把那些衣衫褴褛、目光呆滞的东京市民组织起来,让他们清理瓦砾遍地的残破道路,同时在废墟中寻找着新的尸体、幸存者以及一切可以使用的物品。
  ——此时此刻,东京人只能完全依靠自己来熬过难关了。
  在经历了如此一番浩劫之后,东京的有线电话和电报自然是统统断了,无线电也一样全部失灵,铁路公路运输同样一起中断。使得东京仿佛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也让天皇陛下一时间跟外界失去了联系。但仅仅是天皇在视野中能够看到的惨状,也就是东京的损失,便已经让整个日本帝国一蹶不振。
  天皇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见到现在的情景。一座彻底沦为废墟的东京。日本帝国最繁华的城市就这么被毁灭了,在震撼天地的强大力量之下,日本人民过去数百年的辛苦建设,一瞬间就变得毫无意义。
  除此之外,肯定还有更多比东京更靠近富士山的城镇被毁灭了,而同时被毁灭的还有帝国追求世界霸权的梦想。明治维新以来这个国家取得的一切成就全都化为了乌有。
  霎时间,裕仁天皇只感到一阵万念俱灰。仿佛往昔的皇图霸业都成了一场空,而那些豪言壮语则都成了一场笑话。宫墙四周嘈杂的人群、鼎沸的声息和绵延的烟火,还有正在遭逢灭顶之灾的日本列岛。似乎都跟他没有了关系。他只是带着木讷的表情,愣愣地望着这座毁灭的城市,在心中冒出一个不祥的念头:
  “……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在如今的这个时候?难道是神明看不得日本一统寰宇,称霸亚洲吗?”
  ※※※
  富士山核爆导致的灾难。不仅发生在陆地。同样也出现于海洋。
  ——威力堪比十二级台风的核爆冲击波,不仅裹挟着大量辐射尘埃横扫陆地,把城镇和乡村夷为平地,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席卷海面,涌起排山倒海的滔天巨浪,狠狠地冲击着东京湾的沿岸。
  此时,畏惧于火灾的人们正纷纷涌向东京、横滨等地的海滩和码头。谁知就连此时的大海,也一下子失去了文人笔下的温柔和浪漫。变成了狰狞可怕的恶鬼——足有十几米高的巨浪在海湾之中轰然掀起,仿佛铺天盖地一般涌来。以每小时七百公里的速度扑向海岸,瞬间就将数以万计的人群吞没。
  有的人被卷到了最深处的海底,有的人被大浪抛向半空,还有的人则被巨浪砸向陆地,粉身碎骨。
  同样的道理,停泊在东京湾内的大部分各类船只,也都在凶猛的冲击波和浪涛之中,不是被拍碎、击沉,就是相互碰撞成一团。脆弱的港口码头设施都在浪涛中被扫荡一空。等到狂暴的大海好不容易恢复了平静之后,整个海滩已经变成了特大号垃圾场,到处都是木制房屋的屋顶、床板、门窗、船只的碎片和人畜被泡涨的尸体。东京、横滨、横须贺、千叶、静冈、滨松等地的大小港口、码头统统瘫痪。
  更可怕的是,因为东京湾畔的标准石油公司及其油库,均被核爆的冲击波损毁。于是伴随着一串巨大的爆炸声,大约二十万吨石油泄入东京湾,并在水面上引起了熊熊烈焰,几乎把大海都要烧沸了!
  于是,在东京的无线电和有线电路通讯尽数中断,公路和铁路交通瘫痪之后,就连海路都走不通了。
  因此,直到灾难爆发三天之后,东京的中央政府才跟外界取得了联络,并且通报了各种灾情——日本陆军的精华,常驻东京的第一师团和近卫师团,在灾难之中的死伤超过六千人。至于死去的平民、警察则已经多到无法统计。甚至就连御前会议上的内阁成员也缺了半数:不是死了,就是失踪了,要么重伤卧床。
  而对于日本海军来说,这场被认为是“富士山大喷火”的浩劫,同样是在给他们血淋淋的伤口上补刀——正在横须贺镇守府船坞进行现代化改造的金刚号和比睿号战列舰,以及总吨位高达十八万吨的其它各类舰艇,全都在这场灾难之中成了废铁垃圾,给日本海军本已十分虚弱的力量又狠狠放了一把血。根据法国驻日海军武官的刻薄评价:“……仅仅隔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日本就快要变成一个没有海军的国家了!”
  ——在很多“国际观察家”的眼中,如今屡遭灾祸的日本帝国,已经被暂时赶出了列强的队伍……
  至于接下来就要在整个日本东部大爆发的辐射病,更是不晓得还要夺走多少条日本人的性命。
  但在身为“始作俑者”的上海苏维埃政府的眼中,不管这枚核弹给日本帝国造成了多么恐怖的损伤,只要世界舆论依然坚信这是天灾,就无法产生真正的吓阻效果,不能改变中国工农红军举世皆敌的逆境。
  “……我早就说过,同志们,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核弹可不能停啊!”
  在六月份的作战会议上,马彤学姐再次挥舞着拳头,如此说道,“……下一次咱们可不能为了省钱,再弄些什么过期淘汰的老式核弹来凑数!而是一定要舍得花出血本,正大光明的建立起发射场,给日本鬼子来个一发入魂,并且邀请各国记者全程观摩,好让帝国主义列强真正明白,到底什么叫做‘虽远必诛’!”
第一百五十一章
摧枯拉朽的进军
  1935年6月25日,南京,紫金山。
  在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声中,英勇的红军战士犹如潮水般涌过敌阵,一面面早已被硝烟熏黑的青天白日旗相继倒下,而一面面绘制着镰刀锤子图案的鲜艳红旗,则在各处山头上迎风猎猎升起。
  刚刚开始不到四十八小时的南京之战,至此已经完全没有了悬念。
  “……目前,国民党军队的紫金山防线已经完全崩溃,中山陵和明孝陵两处据点相继不战而下,但在紫金山天文台,还有大约一个团的顽敌在坚持抵抗,我军不得不使用重武器进行摧毁……
  此外,如今还有少量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散落在城郊乡野坚持抵抗。粟裕同志准备在紫金山休整两天到三天,完全清理干净这些残敌之后,再对南京市区发起总攻……在此之前,平海号巡洋舰已经对南京下关码头进行炮击,以截断城内残敌逃过长江北上的退路,为下一步渡江作战减轻压力……”
  设置在上海浦东的红五方面军司令部内,方志敏一边向诸位穿越者简述着最新的战报,一边在最新用3D打印机打出来的南京战场沙盘上,逐一移动着几面小红旗、小蓝旗。
  在这个沙盘上,整个江南大地已经是一片赤红,而江北的运河以东地区,也同样被插上了红旗。
  除此之外,在这个战场沙盘没有显示出的地方,工农红军的旗帜也在以惊人的速度狂飙猛进。
  ——当这一年的日历翻到六月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策划的“上海包围网”,已经呈现出土崩瓦解之势。
  虽然极度鄙视“支那劣等民族”的日本帝国,迄今依然没有把发生在自己国土上的核爆浩劫。与上海红军宣称的“秘密武器”联系起来,但这对侵华日军造成的沉重打击,却已经在战场上逐渐表露出来——倒了八辈子霉的“南支那派遣军”,先是在太湖战场遭受当头一棒,随即又一脚踏进崇明岛的绞肉机里,被打掉整整三个师团,硬生生地放干了血。如今虽然还保持着一个军的建制。却仅仅剩下了不到半个师团的兵力,重炮、坦克、飞机等技术装备损失殆尽,连弹药都消耗得所剩无几了。
  面对这样的窘境。不肯服输的南支那派遣军先是企图拖人下水,用日军特有的“腹艺”,向参谋本部请求“作战指导”——即求援的隐晦说法。可惜如今的东京帝国陆军参谋本部都已经被核爆和大火给搞成了废墟,参谋军官非死即伤。对外通讯完全中断。南支那派遣军就是叫破了喉咙也没人搭理。
  就在这一片不详的沉默之中,最后困守在崇明岛上的日军第五师团弹尽粮绝,师团长小矶国昭中将在“奉烧”了军旗之后切腹自尽,残余日军则发动了自杀性冲锋,旋即全速“玉碎成神”了。
  又过了两天,好不容易恢复了联络,但是对于江南战场的困境,军部眼下也是无可奈何——日本东端的东京都和西端的九州岛一起沦为炼狱。军工生产、物资运输、兵役征发等事务统统成了一团乱麻,连陆相、参谋总长和参谋次长这些手握大权的高官显贵。也是一个个非死即重伤,陆军上层机构早已彻底瘫痪,根本指挥不动各路兵马,也无法再协调指挥中国大陆上的战事了。
  即使在参谋本部的幸存者里面,还有那么几个狂人想要咬牙把侵华战争打到底,可是站在这样一片焦土之中,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向中国大陆战场上增兵?兵员在哪里?弹药在哪里?后勤辎重在哪里?运输船队又在哪里?就算真能凑出这些东西,又为什么要丢到大海对面,而不是用于东京本地的救灾呢?
  所以,在听着“支那共产军”沿着长江步步进逼的噩耗,极度焦急地等待了良久之后,位于南京的“南支那派遣军”司令部,就收到这样一封令人心凉了半截的回复:“……自从富士山大喷火以来,关东各县已成炼狱,天皇圣驾亦遭惊扰。对于长江流域战场之窘境,军部一时也是无能为力,不仅援兵无处筹措,弹药给养也无法维持供给,且无船队可供运输,前方将士还请自谋出路,尽力现地调达粮秣……”
  同样的道理,对于“南支那派遣军”请海军提供火力援助的要求,也被海军省给毫不客气地驳回了。
  于是,彻底绝望的“南支那派遣军”司令部,只得不顾汪精卫的一再哀求,在“南京无血开城”近四个月之后,于1935年6月5日黯然下令放弃江南据点,从镇江、南京、芜湖等地再次渡江北上,撤退到徐州、连云港一带,进行大幅度的全面战略收缩。而倒霉的汪精卫虽然见势不妙,却已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也只得一条路走到黑,带领一票党羽跟着日军撤出南京,到北方日占区去组建“流亡政府”了。
  这样一来,当上海的红五方面军结束了崇明岛血战,开始发动大规模反击的时候,便惊喜地发现前方敌人已经呈现出土崩瓦解之势——残余日军已经撤退,而被抛弃的南京国民党军队则陷入了内部崩溃:他们都知道在英法美日四国联军一起出手,都完全打不过赤匪的情况下,留在江南完全就是等死。
  所以,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中的一部分铁杆汉奸,选择了跟随日本主子渡江北上。另一部分死硬分子则再次背叛了何应钦与汪精卫,沿着长江溯流而上,前去武汉投奔似乎更加有前途的老主子蒋介石。还有那么一些心中怀有爱国情操的官兵,则一方面震慑于红军大破全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联军的赫赫威风,一方面因为看到了中华崛起的希望而心驰神往。故而在地下党的渗透和工作之下,索性直接倒戈挂起了红旗。
  总而言之,当粟裕率领红十三军团。胡天桃率领红十一军团,合计约六万生力军,从江阴、宜兴一线发起西线反击的时候,阵地对面的国民党军队逃的逃,降的降,几乎没能组织起任何有效抵抗——从无锡、常州、丹阳、溧阳,一直到溧水和镇江。整个反击行动都只能用一路势如破竹、沿途箪食壶浆来形容。
  一直当红十三军团进逼南京郊外的时候,才遭遇到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较为激烈的抵抗。但是,随着南京防御部队的中坚核心。国民党中央军87师、88师的至少一半官兵临阵倒戈,至关重要的雨花台防线顷刻崩溃,据守紫金山阵地的顽敌也陷入前后夹击,在抵抗了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后即宣告崩溃。
  此时此刻。首都南京已经犹如一个脱光了衣服的美女。完完全全地暴露在了红军的面前。
  “……我看,如今的情况是兵贵神速,还是让粟裕同志辛苦一下,再加一把劲,趁着敌军一片混乱的机会,立即对南京市区发起进攻吧!后路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毛泽覃同志的红十二军团已经赶上去了。”
  王秋和林深河等解放军代表商量了一会儿之后,转身对方志敏说出了他们的建议,“……虽然红十二军团在崇明岛损失惨重。目前仅剩不到一万可战之兵,但只是扫清战线后面的残敌的话。应该已经够用了!
  很遗憾的是,此次攻克南京的政治意义,恐怕没有原先想象中的那么大——汪精卫已经在前天逃到北平,宣布将北平重新改名为北京,就此筹建北京国民政府。所以,两个国民政府和一个伪满洲国政府跟苏维埃政府对峙的局面,恐怕还要在中国继续持续一段时间,而各国外交人员多半也会跟着反对派一起撤走。
  在这种情况下,工农红军不能等着南京城内撤完了才攻进去!因为我们需要寻找一些用得上的西方新闻记者,来见证下一枚核弹的发射!若是只靠苏联记者的报道,恐怕会嫌说服力不够……”
  ——事实上,诸位穿越者和红军领袖都没想到的是,此时没有选择撤退,而是留在南京等着跟他们进行接触的外国人,要比想象之中更加“大牌”得多。
  ※※※
  南京,三牌楼娄子巷,德国公使馆。
  一面黑红两色的“卐字旗”,高高飘扬在使馆门前的旗杆上,再加上站在大门两侧、牵着大狼狗荷枪实弹的白人士兵,让这座建筑物矗立在一片混乱的南京市井之中,显得格外宁静。
  德国驻华军事代表团总顾问,曾经的德国国防军总司令,被誉为德国“国防军之父”的汉斯?冯?塞克特上将,正站着使馆三楼的一扇窗前,听着远处呼啸的炮声,俯瞰着街道上混乱不堪的车流和人群。
  此时此刻,被日本人和亲日派同时放弃的南京城,就仿佛一个被灌进了洪水的蚂蚁窝,仿佛每一个人都忙着往外涌。街道上到处都是塞满了行李的卡车,把城内那些富豪阔佬、达官贵人们积攒的各种家私往外转移。而许多对红军怀有恐惧心理的市民,也用棍子挑着包袱卷儿,扶老携幼地奔逃出城。
  叫骂声、吵嚷声、哭泣声等等各种嘈杂的声音交织成一片,组成了某种灰心绝望的末日氛围。
  眼神犀利的塞克特上将,甚至还看到一辆停在某个政府部门大院外面的卡车,在装运行李的时候出现了可怕的混乱,因为每一个佣人都想抢先把自己主人的行李安放好,以至于互相扭打起来。还有不知死活的小偷试图趁乱抢劫,结果被卫兵当场开枪击毙,脑浆和鲜血都溅落到了电线杆上。
  当然,面临着这样的混乱场面,同样也有人在用合法的手段发财——城里每一辆马车的租金已经涨到了十块银元,而汽车若是没有人脉关系的话,就算是拿再多的钱也租不到。除此之外,人力车、手推车、旅行箱、藤筐,甚至是扁担都被卖到了惊人的天价。就连最蹩脚的樟木箱子也能卖出两块银元。
  除此之外,从各处城防战线上逃出来的溃兵队伍,也让人看得触目惊心:大多数士兵都丢了军装。穿着有些破烂的平民衣服,背着行李卷儿,臂上挎着一枝生了锈的古董火枪,似乎还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上帝啊!何应钦到底是从哪儿搜刮来这些不堪一击的部队,并且把他们驱使到城郊工事去打仗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4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