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灵帝国(校对)第10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0/1251

  “她是凑热闹的。”我一边说着一边顺手把小人偶放到地上,后者立刻好奇地跑到安瑟斯面前,打量起那个头发花白的陌生人,安瑟斯头一次看到这么袖珍的小姑娘,显得十分惊奇,他应该没见过炼金人偶这种生物,也丝毫没对小灯有些肆无忌惮的打量有丝毫不满,只是啧啧称奇:“哦,你们还发展出了这样的成员么,可爱的小家伙。”
  “她不是希灵使徒,这是我闺女,另外别被她外表骗了,会咬人的,”我在安瑟斯对面坐下,希灵军事部门的休息室充斥着使徒们简洁务实的风格,这里没任何装饰,也没任何娱乐用品,房间中除了一些功能设施之外,就只有座椅和矮桌:而且座椅还是在当初林雪的要求下才被换成小沙发的,这单调的地方让我觉得有点不妥,“这里是不是太朴素了点?希灵军人倒不在意享受,你们应该还是……”
  “不,这里已经很好了,”安瑟斯淡然说道,“总比我生前的那些日子好。”
  “额,”我一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展开话题,先祖看上去过于平淡了,他似乎对自己的复活没任何欣喜的意思,也没表现出多少欲求,对这种淡然的老爷子,我感觉是最不好打交道的,“安瑟斯——我这么称呼没问题吧?你现在觉得怎样?身体上没问题吧?”
  “就和生前最好的时候一样,”安瑟斯淡淡地说道,“我已经听珊多拉说了一些关于历史——我们死后的事情,你们走到今天,真不容易,你们现在的成就已经远远超出我能想象的程度了。”
  “还不够好,”珊多拉缓缓摇头,“深渊仍然威胁着一切,我们最大的失败也仍然来自深渊,故乡世界的坐标也被遗失了,甚至使徒群体都陷入了分裂……很抱歉,先祖,这么久的时光之后,却要让你们看到这样的一副残局。”
  “我说过了,叫我安瑟斯就行,”安瑟斯摆摆手,只有在这个问题上,他显得很坚持,“你不要这么拘束,这让我也挺别扭的——你是这个帝国现在的统治者,我只是一个从远古不小心活过来的鬼魂,刨除掉中间那亿万年的时光,我只算你的臣民吧。”
  珊多拉对这个说法有点不能接受:“但你们创造了……”
  “路是你们自己走的,我们把自己的文明全盘交手给你们,就是希望你们能完全,彻底,不留任何顾虑地代替我们这些老家伙,从那天开始,创造者和被创造者的关系就结束了,”安瑟斯说完转身看着我,“给我讲讲你们是怎么分裂的,我还没听到这部分。”
  安瑟斯等于是有些强硬地打断了珊多拉的执着——一般人可没这个胆量。我觉得自己有点猜到刚才休息室里低沉的气氛是怎么回事了,珊多拉对先祖的特殊对待反而让安瑟斯感觉很不舒服,后者显然很难对自己死后这万亿年光阴的沧海桑田有切实感触,他适应不了这种“没来由”被供着的感觉。
  历经坎坷磨难,最终毅然决定将自己的整个文明都让给原体的先祖,或许也有着和普通凡人种族不一样的地方吧。
  “分裂源于一次灾难性的事故,”我看了珊多拉一眼,知道她在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肯定会很尴尬,倒是自己这个半吊子的希灵皇帝,和先祖交待当年的事情会没啥心理压力,“那是旧帝国全盛时代,希灵使徒开始尝试破解虚空……”
  接下来将近一个小时我都在和先祖讲述当年的事,珊多拉则在旁边不时补充两句,填补我记忆中的缺漏。一开始我和珊多拉还打算等先祖醒来之后和对方打听事情,现在看来情况却反了过来:在找先祖了解情况之前,还要先让后者搞明白现在的局面才行。
  “是……这样么,”安瑟斯表情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突然露出一个复杂的微笑,“你们看,我几乎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东西,你们复活我有什么用呢?”
  “您为什么这么想?”珊多拉一脸不解,“复活自己的创造者需要理由么?”
  “你们不需要,但我需要,”安瑟斯突然叹了口气,“我需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希灵人接受不了没有价值的生命,我想这一点也作为遗传,被铭刻在你们的灵魂深处。其实从昨天醒来,直到刚才,我都一直在尝试了解这个我不认识的陌生世界,努力将它和我们当初创造的原体联系起来。最终我得出一个结论:你们其实并不需要复活什么先祖,这是无价值的行为。”
  我和珊多拉愕然地对望了一眼,万没想到安瑟斯心中所想的竟然是这些,事实上自从复活先祖的项目开始以来,就没有任何人这么想过:先祖自己是否希望自己复活。我也不过是从普通人的一般想法来揣测,觉得活着总比死了好,却没想到老祖宗复活之后思考一宿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活着毫无用处!
  “安……安瑟斯,”珊多拉生硬地直呼先祖之名,她调整一下心情,总算恢复成平日里那个坚定不移的女王陛下:这样她才能说服自己无视先祖的想法,“或许将你们贸然唤醒有些鲁莽,但现在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有太多谜团想了解,想知道故乡世界的事情,想知道使徒起源的故事,还想知道当年摧毁了故乡的那次深渊爆发到底是什么情况。而且不管您相不相信,我们最近掌握了一些证据,故乡世界起码在两万年前仍然存在着,故乡还在,我们还有可能找到它!以希灵使徒现在的实力,净化一个世界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完全摧毁深渊之门早就是一项可以操作的技术,所以……”
  “你说故乡世界还在?!”
  安瑟斯打断了珊多拉的话,他对这个消息难以置信,瞪大了眼睛:“你们确定?当年我亲眼见证空间撕裂,宇宙群星在冲击波中成片地熄灭,毁灭的力量超过光速,而且随着不断蔓延愈来愈强……那个宇宙不可能保存下来!最后一艘方舟离开的时候,那个宇宙已经只剩下十分之一的空间尚且完整了!”
  “千真万确,”珊多拉用力点头,“事实上我们能找到您所乘坐的方舟残骸就和这个情报有关:我们找到大量从故乡世界喷射出来的物质,那些物质穿越世界屏障的时间距今不超过两万年,所以现在我们迫切想知道当年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如果您不知道怎么判定一座深渊之门的能级,那就尽可能详尽地描述灾难爆发时候的景象,深渊力量扩散的速度,还有第一批被感染的范围有多大,这些都是重要情报,如果能精确掌握那次深渊爆发的规模和特征,或许我们能从神族的资料库里找到故乡世界的一丝痕迹:神族总在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每一次世界末日,哪怕是他们从未关注过的世界,只要被确定灭亡了,他们都会派出观察员,所以您的情报至关重要。”
  “好吧,”安瑟斯终于从那种低沉状态脱离出来,他的脊背慢慢挺直,“看样子我总算还有自己能做的事。不过我打算给你们讲一段很长的故事——从希灵文明还在自己母星上的时候开始讲起。”
  我和珊多拉相视一笑,洗耳恭听。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最初的故事
  在故事最初的最初,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世界,一颗普普通通的星球,一个普普通通的开端。
  它是无尽星空中的一个小点,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如同每一个诞生了生命的星球一样,幸运眷顾了这颗由岩石、金属、富硫矿物组成的固体行星,在某次太阳风暴吹拂大地之后,带电粒子和强磁场穿透地表岩层,第一个具备自我复制能力的硅-硫大分子从行星地表浅层的热泉中被巧合地组装出来。这个硅-硫大分子成为了行星上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化合物,也成为整个故事的开端——它幸运地在热泉物质变化中幸存,幸运而精确地完成了第一次复制,幸运地在热泉温度变化中保持了自己的稳定。在缓慢而纯凭运气的“繁衍”中,它用数千万年才铺满热泉的岩底,然后慢慢向外蔓延。它逐渐聚合,变异,与周围的其他物质或者其他变异大分子融合。共生,争斗,妥协,生命的种子生根发芽,在单纯地复制了数亿年之后,第一个可以被称作“细胞”的生物才从这些不断复制的硅-硫浓汤中演化出来。
  母星的原始生物圈,是从地下开始的。
  又过了数亿年,这个由高分子硫化物构成外壳的细胞才慢慢“学会”怎么与其他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更加复杂,更加适宜生存和迁徙的复杂生物,并第一次自由地游走在黑暗的地热浓汤中。
  最初的地下热泉已经随着时间推移而濒临消弭,但母星的地下“水”系呈网状结构,学会了自由移动的太古生物从枯竭的热泉游向另一个富含养分的热泉,并慢慢接近某条通向地表的浅层地下河,最终,这些懵然无知的小生命定居在一个古老的露天湖泊中,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复杂化,并为那命运的一日——踏上地表——进行它们并不自知的准备。
  最初在母星大地上奔走的,是一种匍匐在地的小生命,或许它们有点像被压扁的蜥蜴,或许它们长有尾鳍退化而来的尾巴,或许它们还有尖锐的小指甲来扒住光滑的温泉岩床——即使先祖也只能依靠猜测和遗骸修复来幻想这些远古小生命的模样。他们猜测这些最早的母星生物会拥有蓝白色的鳞质皮肤,硅化物构成它们的骨骼,纤维状硫化物构成它们柔软的内脏,它们还没进化出眼睛,因为黑暗的热泉和湖底都不需要这种器官——这些盲眼的爬行生物曾经离开古老的地热源,又离开养分日渐稀少的地下河,现在它们又离开了一成不变的湖泊:一段史诗般的冒险传奇。它们用自己脆弱的肢体谨慎地抓住干燥的地表岩石,爬上地面,原始母星浓重的大气卷起寒风吹拂在这些小生物还有些湿润的皮肤上——可能有些胆小的个体退却了,但谢天谢地,它们中的勇敢者仰起头,迎接这前所未有的干燥气流,这一刻,距离当初在母星上播种生命的那一次太阳风暴,已经过去了二十亿年。
  在这些小生物奔走于原始母星辽阔苍凉的大地,并逐渐繁衍、扩散到相当大规模的时候,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出现了:先祖安瑟斯将这个转折点称为大风暴纪年。
  希灵人的原始母星是一颗体积巨大的行星,根据先祖提供的数据,它可能有地球的三倍大小,而且拥有一颗动力十足的液态内核,上古时期的剧烈地质活动导致它表面遍布着在地球上无法想象的超大规模山脉和裂谷:这些山脉和裂谷连绵不绝,在整个地壳上蜿蜒前行,几乎如同分隔式养殖箱中的瓦楞纸一般将整个星球切割成数个部分,在地壳整体凹陷的地方,山脉和裂谷无法延续,却又有巨大的海洋阻隔,就这样,原始母星被天然地分割成数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环境都截然不同,区别最大的地方甚至宛如两个星球——这种高落差地表会导致大气积累过多湍流,配合母星旁边那颗过于活跃的太阳,这带来的是母星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剧烈的气候变化,以及在地球上无法想象的各种超大范围气象事件,原始母星的台风规模和强度都是地球上的数倍,一次高对流强风甚至会蔓延五分之四个星球——尽管每次这种现象之间的周期很长,但每次发生,都导致星球天翻地覆。
  而这一次,母星上就酝酿了一次空前绝后的风暴:规模超过星球有史以来和从此以后的任何一次风暴——它席卷了全球,引发世界性的降雨和飓风天气,母星面积最大的风暴海洋中心部分下降了数十米,引发的冲击性海啸摧残着周边大陆,洪水滔天,并涌向内陆,命运似乎都打算给这颗正在天翻地覆的星球来一脚,于是它在北半球山脉最多的地方引发了大范围的地壳冲撞:高耸的山脉出现裂口,来自沿海地区的洪水长驱直入,配合着飓风和强降雨,这次大洗牌般的气象事件持续了将近半个母星年。
  原始生物圈在这次洗牌中损失惨重,但并没有完全消亡——奇迹般地,这反而成为后来希灵人那截然不同的文明结构的原因之一:原始生物被送到星球各个角落,并在那些天差地别到近乎异星球的环境中重新开始进化。硅-硫基的生命适应力顽强,对温度和湿度的耐受力往往是碳基生命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它们在母星的各个角落顽强生存,并最终进化出了十余种不可思议的生命系。
  每种生命系之间的差别,简直像外星生物一样!
  然后就是希灵人的故事了——由于之前的“大风暴纪年”,全球生物进化出了十几个近乎完全隔绝的谱系,而其中一半的谱系都先后产生了智能生命,这就是原始的希灵人:没错,希灵人并非单一人种,他们在母星诡异的环境中独立进化,所诞生的是数种有着本质差别的生物,尽管他们都有着人的外形,直立行走,但那是被星域信息扰动的结果,如果你将两个母星时代分属不同部族的希灵人放在一起研究,你绝对会以为他们是来自两个星球的外星人!
  这或许也是如今的希灵使徒产生“支族”的某个古老诱因吧。
  希灵文明是比较罕见的“多物种混合型文明”,即多个截然不同的智慧物种在同一颗星球上起源,并先后达到开化阶段,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开化文明,他们是同胞,是同一个文明下的兄弟姐妹,但其生命形态已经达到了互相以为对方是外星人的地步——就是这么夸张。
  此类“多物种混合型文明”在地球人的常规世界观里恐怕十分新奇,但对我而言,这个概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看看救世军的物种组成吧:他们就是来自同一颗星球的。希灵人就是这样,他们由数个截然不同的智慧物种组成——这些智慧物种同时也是日后希灵使徒的起源模板。
  和很多普通种族一样,原始母星上的各大种族在初次接触的时候也爆发过战争,而且由于生命形态的根本性差异,这些战争异常惨烈——先祖安瑟斯在谈及这段历史的时候不断提起一些名号:天蝎,萨法,风暴——这些都是在上古时代的母星族群,在希灵文明还未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时候,这颗星球被数个同样开化的物种分割占据着,其分裂和对立情况甚至远胜于地球上最混乱的年代。
  但也如那些坚持到宇宙时代的普通种族一样,在经历了一开始的战争-融合之后,希灵人还是成功地由互相对立的族群变成了统一文明,并开始探索他们的宇宙。
  “多物种混合型文明”有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在科研和探索领域发展更快,因此希灵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掌握了高超的宇航技术,并在接触到物质世界极限后开始研究如何跳出他们的宇宙——而灾难,就是在这时候突然降临的。
  在一处内陆殖民地中爆发出来的深渊,几乎瞬间摧毁了这个充满希望的文明,而且短时间便越过了母星的最终防御线。
  这次深渊爆发同时也是希灵使徒的“起源仇恨”最初的源头。
  尽管希灵人顽强抵抗,但以他们的力量还完全没做好与深渊这种敌人抗衡的准备,再加上当时原始母星所面对的深渊力量规模庞大,希灵人最终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他们的宇宙正在缓缓崩溃,任何舰队和火炮面对那种无以名状的敌人都是无效的。
  希灵人用最后的资源和拼死争取来的时间制造了可以跨越虚空的方舟,在原始母星被深渊完全覆盖的那天,他们开始逃离自己的故乡宇宙:这是希灵文明有史以来面对深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族溃逃,而希灵使徒的诞生就是在那之后不久的事情。
  “我们在与深渊作战的过程中节节败退,那是一种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敌人’,无形无质,无法分析,”安瑟斯用了很长时间才把母星历史的前半段讲完,现在他终于讲到了深渊战争和希灵使徒的诞生阶段,“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是某种明确的邪恶敌人,亦或者只是宇宙中不可抵挡的自然现象,我们只知道最终一切都变成了敌人:与深渊战斗越久,我们所要面对的敌对力量就越发强大,这是一场从开始就不可能获胜的战斗,最终联合政府不得不决定放弃家园,跳出宇宙。”
  “这在当年一定是个很冒险的举动。”珊多拉点着头说道。
  “是的,冒险,极端冒险,”安瑟斯呼了口气,“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跳出世界的技术——关于多元宇宙的精确模型,多元宇宙之间的那种难以描述的险恶环境,以及如何在世界之间进行可控航行,这些技术全都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刚刚知道自己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刚知道怎么用数学率设备来产生一个可以让自己在虚空环境中生存的秩序场,对深渊的战争就到了不得不逃亡的阶段。
  第一批方舟出发之后再无音讯,我们为它配备的大功率通讯天线在虚空中坚持了很短时间便出现故障,第二批方舟使用了新的不连续通讯技术,它在离开故乡之后与基地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连接,但很快也失去音讯——似乎跳出宇宙的尝试与自杀无异,然而别无他法,我们必须不断发射方舟。已经没时间去研究稳妥的航行方案,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发射更多的无人试验船了,联合政府早已放弃了母星防御圈,最后那段时光里,希灵全族龟缩在银河的另一端最后一片殖民区里,看着整个宇宙在自己眼前慢慢崩塌,深空探测器传回来的星光一天比一天暗淡,星云之间的光影一天比一天扭曲疯狂,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把手头所有东西制造成方舟,不管这些简陋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在虚空中坚持到抵达下一个安全世界,都要义无反顾地跑出去……”
  “故乡世界可能位于虚空象限的分界点上,”珊多拉突然低声说道,“在象限内航行和跨象限航行唯一的区别就是通讯方式,第一批方舟的通讯系统肯定是为了在‘连续虚空’中工作而设计的,因此在跨越象限之后,那些方舟就失踪了……不必在意这些,请继续。”
  安瑟斯点点头,他知道自己多半也听不懂珊多拉的解释:“最后情况终于有所好转——种族灭绝的压力可以让凡人崩溃疯狂,也可以让我们获得绝境逢生的爆发力,我们终于摸清了在虚空中航行的要诀,并且制造了粗糙的导航装置——听起来很可笑吧?最初发射的方舟是连导航装置都没有的,就好像原始人制造的、连舵和帆都没有的独木舟一样,在虚空中只能漂流前行,这就是原始方舟。”
  “新技术出来之后立即变成了载人飞船:就像刚才说的,我们没时间和资源去进行无人试验,深渊步步紧逼,任何新技术一经出现就必须立即转化成实物,然后将一批勇敢的志愿者送出去。那时候我们还掌握不了深渊传播的规律,它的非线性传播导致每一天都可能是灭顶之灾,因此我们只能这样一有机会就把人送出去,以防止错失最后一个‘安全窗口’。最后,我们觉得最后时机已到,那股毁灭力量距离最终屏障仅有半光年,已经没时间研发新的航行技术或者制造新船了——联合政府决定发射了所有制造出来的飞船,满载着能带上的所有人,跳入了虚空。”
  “借着先驱者用生命换来的经验,最后一批方舟在虚空中勉强前行,我们甚至和几艘更早发射的飞船取得了联系,并与他们成功汇合,但更多的早期飞船还是音讯全无——它们就好像被投入湍流中探测水势的浮球一样,早就被虚空卷走了。”
  “从那天起,希灵的故乡时代结束了,联合政府宣布重组,在全民通过的情况下,我们放弃了温和的联邦和议会制度,整个文明转入帝制——希灵帝国在方舟上成立了。”
  “为了生存,我们决定放弃自己身为个体的利益,以绝对的效率、服从、团结、忠诚和勇猛来武装自己这个流浪文明,所有人都很清楚,作为一个随时可能覆舟的流浪文明,只有这种不近人情的方式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
  “尽管逃离了母星,但希灵人复仇的怒火从未平息过,我们记着家园被毁的惨痛历史,并且一直在尝试找出那场灾难的真相——科学家坚信导致宇宙崩溃的并非自然现象,故乡世界是被某种不正常,而且不属于我们那个宇宙的东西摧毁的,在长时间的研究中,他们终于确定这种东西来自世界之外,来自虚空深处,而且在方舟舰队遭遇了一些宇宙残片之后,他们确定被这种力量摧毁的世界不止一个。最后这点很重要:我们原以为那种毁灭力量在摧毁了故乡世界之后就跟着一起消弭了,但它竟仍然存在,而且是多元宇宙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让希灵人在艰难的流亡中能有一个持续不断的动力:复仇。”
  “最终,科学家们决定把这种力量称作:深渊。”
  “仍然没人知道深渊的属性,不知道那种依附于二维平面的花纹到底是物质还是能量亦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但至少复仇的对象前所未有的明确起来。这时候也发生了其他的一些事情,我们发现自己身为凡人的诸多缺点将导致自身无法在流亡中坚持太久,我们会恐惧,会退缩,会随着时间推移失去斗志,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和其他人百分之百的坦承,人与人之间难以绝对信赖,这些缺点随着流亡持续越来越明显——就这样,对深渊的定性,以及对自身缺点的正视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终于让新政府决定:制造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将希灵文明的一切资料都输入这些新生命中,让他们来接管火种。”
  “其实原体这个计划早在故乡世界就已经开始了,”安瑟斯顿了顿,提起更多秘辛,“那是在故乡世界与深渊作战的时候,我们发现深渊更容易感染意志脆弱的普通人,所以曾有人提出制造一种冷酷无情的战斗兵器来代替普通人士兵与深渊作战,原体这个名字也是在那时候提起的,所以可以认为‘原体’是在故乡时代就被提出的项目。只不过由于战争态势急转直下,我们最终没能来得及制造出这种理想生命,而在流亡初期,由于生存高于一切,这个计划也被暂时搁置着,直到后来我们稍有喘息的机会,制造原体的计划才重新启动。”
  “这就是希灵使徒的由来了。”安瑟斯呼了口气,有些疲惫地说道。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那不是深渊之门!
  “以上,就是希灵使徒的诞生了。”先祖安瑟斯呼了口气,一次说这么多东西似乎让他有些口干舌燥,毕竟是凡人之躯,他在某些细节总是要受制于自己身体状况的。
  原体,最初只是设计用来对深渊作战的兵器,这点丝毫没有出乎我和珊多拉的预料,事实上在希灵使徒的核心记忆中,也有模模糊糊的与之相关的印象,使徒第一使命:与深渊作战,这几乎如同种族本能一样深深铭刻在他们的思维核心中。希灵使徒本身的生命形式也佐证着这一点:他们的各项天赋和思维方式都为战争效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专门用于战争的、被精确定制出来的物种,所以我丝毫不惊讶原体最终被设计出来的目的。
  只不过这原本只是用于对深渊作战的机械士兵,最后却变成了取代旧希灵人的文明接班人——当年一定发生了很多事情。安瑟斯轻描淡写地提起了当年这个将文明转手相让的决定,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决定是何等惊人,它需要的不但是远见卓识,更需要整个种族对黑暗末路的觉悟。
  你能想象地球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制造一种比现有人类更加强大的人造人,然后抱着全人类一同离开文明舞台的觉悟,将人类文明交给自己的创造物么?当年的希灵人就做了这样的事。
  “这个决定确实很艰难,”安瑟斯当然知道我和珊多拉脸上的表情是怎么回事,他坦然点头,“新政府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民众也是。谁都知道这是必要的,但谁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这很容易理解:我们也是人,我们怕死,怕被遗忘,怕失去至今为止好不容易才创造的一切,没有人能坦然放弃自己整个种族的文明成果,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然后潇洒地退场——没有人能,连圣贤也做不到这点。我们制造出了原体,他们的表现比预料的更出色:高效,勇悍,强大,坚韧,天生具备精神连接的能力,而且以惊人的速度完善自身,但一想到这些新生物种就要接管希灵文明,而我们这些创造者必须退场……说实话,很多人都怀着矛盾的心理。”
  “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了?”我没办法想象当年那种流亡是何等艰难,因此有此疑问。
  “你说的话,当年很多人也说过,”安瑟斯无声地笑着,“‘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不能和原体一起共生么?’‘旧人类必须消亡,没有替代方案么?’——这样的问题在很长时间里被反复提起,新政府中不太坚定的派系都差点动摇,但就是这种动摇,让坚定派更确信一件事:凡人缺点诸多,难以摒弃感情,眼下的争论恰好就证明意志脆弱的旧人类必须退场,否则希灵文明绝无可能战胜深渊。”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安瑟斯看我正在思考,突然笑了起来,“这是在原体即将研制成功的时候发生过的一件真事,它几乎导致希灵文明在逃亡的路上彻底崩溃——”
  “其实在逃离故乡世界之后,我们也一直处于深渊如影随形的威胁之下,没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深渊力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肆虐,舰队不能停下,我们不断遭遇被深渊摧毁的世界残骸,在数百年中,我们从没有冲出深渊污染的区域。”
  “可能是一次大型的深渊之门引发了周边世界的共鸣,或者是几个宇宙同时爆发污染。”珊多拉在精神连接中对我解释道,“以当年的先祖技术,在虚空中航行应该是很慢的。”
  “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舰队有过几次险遭毁灭的情况,”安瑟斯继续着,“很嘲讽,我们宣布复仇,不过在当年,我们连逃跑都要拼尽全力。最危险的一次,方舟舰队的十四号舰被卷入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宇宙残骸……”
  “它被深渊污染了?”珊多拉小声问道。
  小人偶终于不再跑来跑去,她蹭过来抓着我的胳膊,小姑娘在听母星历史的时候觉得很无聊,但现在,她好像被新的故事吸引了注意力。
  “是的,重度污染,活跃程度最高的深渊污染事件,十四号舰几乎瞬间就成了一个剧毒巢穴,一半人口眨眼间变成了怪物,剩下一半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定……”安瑟斯露出苦涩的表情,“你们如此先进,肯定知道深渊污染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信息交流来传播:如果是足够活跃的深渊,就能通过任何形式的信息交流来扩散,不管是声音,文字,图画,还是眼神和手势,只要是与另一个个体进行交流,就有传播的可能,这些交流自然也包括求救信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0/12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