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灵帝国(校对)第8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3/1251

  “咳咳,说点我能听懂的。”我尴尬地挠了挠头发。
  塔维尔耸耸肩:“也就是说,这个简单的钥匙其实工作起来相当复杂,根据它产生的每一个声调与周围岩壁的共鸣关系,以及绿星地表这层绿色物质的密度,还有钥匙本身的固有频率,这组‘锁’蕴含了十的十七次方个密码组合,假如将所有频率组合都用上的话……这至少是一支长达三十分钟的曲子,而且拍子快的吓人。”
  莉莉娜哇一声就哭出来了:刚才她自告奋勇要用自己的音乐细胞来破解大门来着。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用数学模型模拟出最接近的密匙,”塔维尔看了正干嚎的莉莉娜一眼,“属下已经找到共鸣规律,既然钥匙是给智慧生物使用的,这组共鸣规律必然遵循某种‘韵律’,属下已经完成计算,只有一种组合方式。”
  为了演算出准确的共鸣顺序,塔维尔专门动用了一台希灵主机,在主机强大的运算性能下,只用半分钟不到我们就得到了密匙,令人欣慰的是这段密匙的“容错率”相当高,也就是说每个音节只需要大致准确就能引发共鸣现象,看来当时的设计者已经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将来负责开启大门的人说不定是个音痴,你总不能因此让人家打不开门吧……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负责吹奏这首乐曲的是珊多拉——她自告奋勇。
  对希灵使徒而言,音乐并不是困难的事情,他们只需要将每个操作步骤下载到思维核心中,就能完美再现任何一个音乐家的声音,而且希灵主机破解出来的“乐谱”也只有同样的希灵使徒才能直接读取,我们即便看到了这个乐谱,要在没有训练过的情况下将其演奏出来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对任何一个希灵使徒而言,重现音乐家的声音都很简单,但对他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要理解这背后的“艺术”恐怕就困难点了……
  稍作准备,珊多拉站在晶莹的岩壁前,微微闭上眼睛,开始演奏那曲特殊的“钥匙”。
  当清丽悦耳的鸣响回荡起来之后,我们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影响到钥匙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首曲子——真的有一种让心共鸣的力量。
  欢快,婉转,悠扬,急促……一个个截然不同的变调飞快地切换,但每一次变调却都出人意料的和谐,毫无突兀,那其貌不扬的黑色方块竟仿佛蕴含着不可思议的魔力,即便只是一组组简单音节的不断重复也能让人心情沉静下来。
  或许这段乐曲不仅仅是一组打开大门的密匙,更是在诉说什么?
  我忍不住这样猜想起来,而后视线落在正吹奏出这一曲乐章的珊多拉身上。
  金发的少女身上,战场公主,千古帝王,种族领袖,这一切沉重的光环都在渐渐消散,当她微微闭起眼睛,沉浸在乐曲声中的时候,静谧的如同清晨沐浴在朝阳中的精灵,她站在岩壁前,用万年前的笛声叩响古老的门扉,此时此刻,我竟被这个朝夕相处的女孩弄的有些不知所措。
  真美。
  然后莉莉娜就蹦出了最强的一句话:“要吹整整三十分钟啊……”
  我:“……”
  我想揍她,行么?
第一千零六章
用脸着地
  有些时候很多事情都没法深究,尤其是在它们初看上去特了不起的情况下,比如坐在黑暗王座上等着勇者推来推去的大魔王们,你能想象丫平日里难道二十四小时不休息地就穿着那身脱下来都要仨钟头的铠甲坐在椅子上放王八之气么?那些站在高山大川之巅披着大氅迎风高歌的英雄豪杰,难道回去脱战袍的时候发现绳子打了死结就不上火么?那些羽扇纶巾器宇轩昂的才子俊杰,小时候也有被爹妈追杀十里长街的惨烈回忆,武则天厉害吧?她不也每个月来次大姨妈!
  再比如现在,晶莹剔透的翠绿色水晶崖下,微闭双目奏响一曲精灵乐章的金发少女,看着多美好啊,这一幕你看第一眼绝对能迷醉半拉钟头,但你要看半拉钟头绝对就给替她累得慌了……
  一曲“密匙”长达三十六分钟,乐曲轻快,而且百分之八十的篇章都急促密集,差不多不给人换气的时间,我估计要是换了普通人,为打开这么扇大门至少得训练个一年半载,也幸好珊多拉是希灵使徒体质卓越,要不绝对就活活憋死了……
  “阿俊,你绝对联想了相当失礼的东西。”
  我正这么想着呢,迎面突然砸过来一个黑乎乎的方疙瘩,砰地一声让自己回了神,原来三十六分钟的解锁过程已经完成,珊多拉正叉着腰气鼓鼓地看着这边,嘴角有点抽搐:累的。
  “不解风情的弟弟啊,”姐姐无奈地笑着,突然凑过来低声而飞快地说了一句,“女孩子肯为你展示一样东西的时候,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至少要夸奖几句知道么?”
  我一愣,然后大惭,不好意思地上前挽住珊多拉的手,憋了半天才认真道:“挺好听的,你底气真足……”众人:“……”
  我趁着一圈人都在无语,而珊多拉偷偷坏笑的时候才微微倾过身子,飞快地在金发少女脸颊吻了一下,弄的后者忍不住脸色一红,然后才抬头看向原本浑然一体的峭壁:“于是,这是打开了?”
  三十多分钟前还和周围毫无二致的岩壁现在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明亮光线,这些好像线路板一样的平直、复杂线条形成了一副边长十几米的网格,这些网格是在钥匙和岩壁产生共鸣的过程中慢慢浮现出来的,这说明塔维尔破译出来的密匙绝对有效,绿星确实打开了一扇大门。
  “大裂痕底部的报警系统已经关机了,”塔维尔看了看手上的仪器,“确实是一扇大门,而且可以让访问者安全通过。让属下试试这个能量频率……”
  她说着,一边走上前去,将手放在网格上,顿时,从塔维尔的手掌和岩壁接触的位置散发出了淡淡的白色光晕,明亮的网格线条迅速以接触点为中心向四周消散,随之一同消散的,还有阻挡在众人眼前的绿色水晶墙壁。
  一个边长十余米的方形出入口出现在我们眼前。
  “通道稳定,内部没有高能反应,似乎是正确的入口。”
  塔维尔的声音有些激动,作为一个科学家,她的探索之魂好像已经燃烧起来了。
  珊多拉向这条散发着淡淡微光的通道里面看了一眼,点点头:“大家一起进去——等等,最好是换个交通工具,这条隧道看着可不浅。”
  通道很宽,十余米的宽度已经足够小型运输机或者穿梭机进入,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拿出了七千亿,不管这玩意儿造型如何,至少丫性能还是相当凑合的,而且其内部夸张的空间扩展能力也足够塔维尔带上所有她想带上的助手团队,最终我们一家子领着至少两百个穿白大褂的科学家钻进了宝马良驹七千亿深入绿星入口,那些科学家真不愧是塔维尔钦定的助手,各个都带着相似的气质:向未知领域出发的时候表情跟喜当爹似的。
  通道的最初一段非常单调,四面八方只有光滑的水晶状墙壁地面和天花板,它们有着和绿星表面一样的绿色色泽,但质地不再柔软,而是如同星际合金般坚硬,我们行驶在这样一条晶莹剔透的走廊里,四面八方都是折射出的无数影子,情景着实诡异,浅浅看了看车窗外面,突然冒出一句话:“这么多破车堆在一块啊,心里平衡多了。”
  ……她看问题的角度永远是这么新奇。
  “前方道路平直,向下倾斜,”珊多拉看了七千亿车载的雷达一眼,上面显示出前面的道路信息,一条平直的通道,沿着一个倾斜的弧度一路向下,“不会直接通到地心吧?”
  我耸耸肩:“天知道,反正没有急转弯的话我就要加速了——七千亿,加速穿过地壳区。”
  短短的几分钟后我们就通过了这段单调的水晶走廊,雷达画面上终于出现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正在靠近地幔,嗯,类地幔,绿星的结构很奇怪,这层网格状的结构绝对是人工制造的,而原本应该存在的地幔已经全部被改造掉了,”珊多拉慢慢降低了车速,车窗外飞快掠过的光影逐渐稳定成不断向后倒退的长廊,水晶质的四壁已经渐渐变化,反射度降低,也不再看到无数被折射了好多遍而层层叠叠的破车画面,墙壁从光滑的镜面慢慢变得如同毛玻璃一样模糊不清,透过那些半透明的屏障,能隐隐约约看到对面有光点在移动,我们已经进入了绿星活跃的地下世界,雷达显示附近到处都是能量反应,然而这一次,绿星的报警系统没有启动,“看样子咱们用钥匙进来之后就被当成合法访客了,我原以为咱们会被一群浮游炮包围呢。”
  “注意,长廊尽头,进入开阔地带了。”塔维尔看了一眼雷达,突然出声提醒道。
  话音刚落,我们已经冲出了这条几十公里长的走廊,就好像穿透了一层厚厚的玻璃壳一样(这是绿星地壳的古怪质地给人带来的联想),七千亿突兀地进入一片空旷的地下空洞。
  车载主机已经在之前计算好了突入时间,当我们冲出走廊,掉入地下空洞的同时,它启动了反重力装置,七千亿开始以悬浮模式慢慢下降,一边搜索其他的通道。
  浅浅趴在车窗上往外看着,喃喃自语:“真漂亮……”
  我们进入了一片被柔和的绿色或白色光晕所笼罩的地下世界,四周的空间广阔,看不到边际,上方是地壳底层形成的恢弘穹顶,穹顶由岩石和凝胶晶体混杂而成,延伸到天际再缓缓下沉,那些贯穿了整个地壳的水晶簇从穹顶中探出头来,散发着或明亮或黯淡的绿光,宛若满天繁星,整个穹顶因此看上去仿佛一个巨大无比的歌剧院屋顶,上面镶嵌着高高的灯光。
  眼前这一幕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流亡舰队,他们的母星下面也有这样的空洞,但绿星地壳下的空间明显比那座钢铁避难所要美丽许多。穹顶下面是一大片整整齐齐的网格,平铺在地面上:大地被无数高大而厚重的墙壁分割开,形成了蜂窝一样的结构,蜂窝的质地接近地表那种晶体,但更加剔透,而且散发着微光,让地下世界显得十分明亮。
  七千亿慢慢下降,一直到降落在一个蜂窝小格的顶部,我这才意识到这些墙壁究竟有多厚:至少二十米,七千亿的车身在上面停着显得异常宽绰。
  而之前我们进来时候的那条通道,与这个地下空洞比起来,几乎就是个针眼。
  “能量反应活跃,但没有对访问者的到来产生激烈活动,”塔维尔小心地调高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雷达系统的频率,发现并没有引发报警,“我们应该已经获得某种访问许可了,理论上是这样。”
  珊多拉推开门走了出去,四处张望,两百多个科学家则跟在塔维尔身后鱼贯走出,七千亿这时候显得格外不科学,尤其是在塔维尔从它的后备箱里掏出一堆雷达基站的时候……
  “这些蜂窝小格真不小,”等我走近之后,珊多拉指了指十几米外的天坑:那是一个蜂窝结构的“小格子”,“每一个格子有数公里宽,六边形,垂直深度超过三公里,不过只有这一片是蜂窝状,再远一点的地方我探测到了其他形状的网格,四边形,五边形,还有三角形竖井,似乎地壳下面以不同的网格单元划分出了许多个区域。”
  “这里距离地壳——我是说上面那个天顶,得有多高?”
  我抬头看了看,上方只有一片漆黑,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闪烁的光点,那是贯穿地壳的水晶簇在散发光亮。
  “不平均,最高的地方大概十几公里,最低的地方不到两公里,绿星地壳内层本身是个均衡的球体,只是我们脚下这片网格大地有很大的地形起伏:恐怕这里才是绿星原本真正的地表,”珊多拉突然停了一下,“我想起那些流亡舰队了。”
  “对,那些螳螂人的流亡母星,他们就在自己的星球外面修建了一个外壳,把原本的地表给包裹起来了,这里也是,这恐怕是艘流亡星舰。”
  “很可能,不过这里的乘员都上哪去了?”珊多拉奇怪地说道。
  科学家们正在忙碌,我们这些外行看也看不明白,只好随意转来转去,脚踏在这些温润的晶体上,便泛起一圈圈漂亮的光环,这让我们兴趣大增,幸好那帮小的没来,否则这时候应该已经乱成一团了。绿星地下是个神秘的新世界,浅浅很喜欢这种探险的感觉,这时候已经跑没影了,不过也不用担心,她知道事情轻重,不会随便破坏这里的东西。莉莉娜说她感应到一些奇怪的东西,这时候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我来到姐姐身边,和她一起看着远方的水晶大地,四周寂静无声,然而不知是不是错觉……
  “总感觉身边有很多东西,”姐姐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然后扭过头来,“阿俊,你也感觉到了吧?”
  “毛骨悚然的,”我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不过还真有这感觉,好像四周有东西。”
  话音刚落,从后面突然传来了浅浅兴高采烈的声音:“阿俊!阿俊!阿俊阿俊!我们发现一些东西!”
  我一回头,看到浅浅和莉莉娜正飞快地跑过来,这俩不知什么时候凑一块去了。
  “老大老大,在下面,最深的地方,好些棺材!”莉莉娜上蹿下跳地试图吸引我的注意力,她很成功,她和浅浅惹出来的动静已经吸引了十好几个科学家了,还包括塔维尔。
  “在这下面,”浅浅拉着我们来到蜂巢隔墙的边界,指着下面说道,“刚才莉莉娜掉下去了,然后砸出一个洞,就发现……”
  莉莉娜低头捂脸:“别说的这么详细嘛……”
  一个探索小队在浅浅带领下找到了她们发现的地点,位于不远处的一个蜂巢小格底部,这里的地面不像上面那样坚硬,而是一种很容易破坏的普通结晶体,莉莉娜砸出的坑很壮观,几乎形成了一片蔓延好几百平米的龟裂纹,我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丫头从三公里高的地方掉下来,难道就没想过减速?这么一头栽下来?
  “当时人家感觉四周有很多奇怪的生命反应,走神儿了,”莉莉娜解释道,“落地之后我才反应过来自己掉下来了……”
  众人:“……”这丫头脑袋真硬!
  塔维尔让人清理了坠落点附近的大部分水晶碎片,露出下面的埋藏品,数个整齐排列的长方形休眠舱,棺材模样的。
  “很有你的风格。”我看着塔维尔说道,对方顿时面色尴尬:“陛下,这种设计方式在很多地方都很流行,不一定是属下专用的——而且这种设计确实有很多优秀之处。”
  我没让塔维尔继续阐述这些棺材状的休眠舱有多优秀,而是让工作人员赶快清理事故现场,莉莉娜砸下来的时候已经破坏了这里的结构,不知道这层脆弱的结晶地面是不是下方休眠舱的支援设施,假如是的话,恐怕休眠舱的功能已经被破坏了。
  正在这时,一个低级助理技师突然紧急汇报:“有一个休眠舱破损了!内部物质正在泄露!”糟糕的情况果然发生了。
  发生破损的休眠舱正好位于莉莉娜掉下来时候的中心点,可以说是受到直接撞击,专业的技师们很快就找到了这种简易休眠舱下方的固定装置和各种维持管线,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抬出地面。这是一个由金属和水晶构成外壳的长方体容器,有着银白色的光泽,长度在两米左右,宽度和高度不到一米,下半部分被固定在一个复杂的合金框架里,工作人员们将这个框架也一起切割了下来,休眠舱侧面有数条用途不明的管线,一个助理技师正在分析管线中的流通物,试图给它准备一组外接的维持系统。休眠舱的上盖裂开了几条狭长的裂缝,白色的含氧气体从裂缝中正不断飘散出来,我上前看了一眼,在几条裂缝汇合的地方,是一张挺熟悉的面容印记……“你是脸先着地的?”我看了看莉莉娜,后者直接去旁边的水晶碎片堆刨了个坑把自己埋进去了。
  休眠舱已经破损,假如里面有沉睡者的话现在情况应该已经相当危急,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摸了摸口袋,手中传来小小身躯微微拱动的触感,然后叮当从口袋里钻了出来:“阿俊,该吃饭了?”
  我看着助理技师们飞快地拆卸休眠舱盖板,一边低声说道:“准备救人,你家大主教干的好事,用脸把人坟给砸了。”
  不远处的垃圾堆里莉莉娜一下子钻出个脑袋,头上还顶着好些水晶碎片,满脸酡红地嚷嚷:“不带这么欺负人的!自家萝莉摔的晕头转向你不关心也就罢了,怎么还揭人短呢!”
  ……萝你妹的莉!萝莉有用脸着地的品种么!
  被挖掘出来的休眠舱采用了我们不认识的结构,即便是帝国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为了防止对立面的沉睡者造成进一步损伤,几个助理技师用了将近五分钟才将舱盖完全打开,随着一阵加压白气冲出密封口,沉重的舱盖滑到了一旁,我们几个立即凑上前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3/12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