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612

  其实说简单点,东瀛的铁匠工艺离不开中原汉族的影子。
  本身就是从中原传过去的,经过了完全的舶来仿制,到归化汉人工匠,再到本土工匠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只不过,似乎倭人自古就很擅长抄袭,然后慢慢唬弄成他自己的东西。不光是兵器制造,文化、语言、文字无不如此。
  到了宋末时期,东瀛的制刀工艺已经是完全脱离中原的制刀方式。
  他们不但吃透了汉人古法炼钢的秘密,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深入研究,形成全新的武士刀制造流程。
  而且,也是先汉人一步发现,木炭炼钢要比石炭,也就是煤,更能提高钢材品质这个规律。
  也就是含硫量对钢材强度的影响这个问题。
  最后才是汉人铁匠,准确地说是宋代铁匠。
  既没有拿得出手的世界名刃,也把老祖宗留下的百炼钢、龙泉剑这些牛逼货扔的差不多了,看上去好像有点废。
  但是,汉人的冶铁技艺却恰恰是这四大匠人之中,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
  因为中原匠人解决了一个优质钢铁锻造史上最大的难题——量产。
  没错,无论是大马士革刀、还是克力士剑,又或者东瀛武士刀,繁复的工艺、苛刻的冶炼条件,都大大制约了这三大利器的普及,即使再完美也没办法人手一把。
  也正因为少,所以才珍贵。
  唯独中原铁匠,利用独创的“炒钢法”,把钢铁产能提升一大截的同时,还降低了钢铁的冶炼成本和难度。
  不说白菜价吧,但起码可以标准化装备全军,这其中的意义可比另外三家大得多。
  赵维的心态很明确,如今的美洲大宋不缺汉人铁匠,只是铁资源匮乏,但总有解决问题的那一天。
  他就不信了,南北美洲那么大的地方找不着一个铁矿。
  退一万步说,就算找不到,等航海技术成熟之后,不还有个澳洲大陆可以当矿场呢吗?
  到那个时候,他要是把东瀛的武士刀冶炼方法、东南亚的焊钢法都弄过去,再从保定偷几个大马士革匠户过去,那......
  那场面,当世最强的四大冶炼工艺聚首,会是什么效果?
  特么就算没有技术大融合,摆在那当吉祥物也很赏心悦目嘛。
  ......
  ——————————
  正和叠山先生吹着海风,相互打趣,却是船舱之中缓步而出一名女子。
  五官立体,身段袅娜,乃是不可多得的色目美女。
  来到近前,“侯爷,叠山先生,丞相请二位到观楼议事。”
  赵维一愣,抬眼看了看位于舰船末尾最高处的观楼,皱着眉头缓步走到美人之则,一把揽过。
  “爷就不去了吧?让先生去听听就好了。走吧,黛西娅,陪爷回舱。”
  好吧,美人正是黛西娅,赵维算是把纨绔演义到了极致,大军出征也得带着侍妾在旁。
  至于什么议事,那更不在纨绔的实力范围之内。
  可惜,黛西娅显然猜到赵维会是这般无赖,不着痕迹地挣脱开来,“丞相有言,侯爷也要列席。”
  “嚓!!”赵维小声嘟囔一句,却是不敢像骂阿丹那般得罪伯颜。
  一摊手,“那没办法了,走吧!”
  说着话,在黛西娅的屁股上重重地捏了一把,这才与叠山先生一道向观楼行去。
  黛西娅自然满眼厌恶,准确地说,是幽怨。
  这个赵维就像抽风一样,别看在外面如此不堪,极尽龌龊。可是一回到舱里,尤其是夜深人静二人独处,却像变了个人。
  虽然还是言话不堪,但却老实的很,出来这两个月,都没怎么碰她。
  仔细一想,哪里是两个月?自黛西娅入宁国侯府,除了头几天夜里表现还算生猛。之后,就再没了激情。
  人都说,夫妻多年才会畏妻如虎。他倒好,“多天”都没坚持住,就萎了。
  以至于黛西娅在纨绔、浑人、恶心之外,又对赵维多出一个“不中用”的印象。
  ......
  伯颜立于高楼,眼见船头谢叠山和赵维的一举一动,尤其是那浑人调戏婢女的不堪举动,让伯颜无语笑出了声儿。
  喃喃自语:“这么一个浑人,也不知陛下为什么留着他?”
  他是实在想不通,忽必烈留赵维,包括那个赵孟禧,到底图什么?
  一刀砍了,兴许更得民心。
  待二人来到观楼,伯颜也收拾神情,迎到门前。没办法,看在谢叠山的面子,也不好表现太过。
  “邀二位前来,主要还是日近敌都,想与先生商量一下进兵之径。”
  看了眼赵维,“宁国侯毕竟也为副使,要一起听一下的。”
  赵维尴尬一笑,一副谄媚之色,“丞...丞相,客气了吧?叫我小维就好。”
  软的欺负,硬的怕,却是演义的不错。
  伯颜自是心如明镜,也只是走个过场,所以客气完,也就客气完了。
  与谢叠山展开山河图,指着其中一处,“明日清晨,我水军船队便可入倭国的相模滩。”
  相模滩,赵维来过一次,自不陌生。
  东瀛的“滩”其实就是海湾的意思,北条时宗的老巢镰仓就在相模湾北岸。
  伯颜继续道:“我的意思是,于馆山岸边登陆一军,迅速设立回回炮阵和军塞。大军主力则于横须贺全部登陆,站稳脚跟。”
  “此地,俯视倭国军港横滨,距离只有百里。离时宗首府镰仓亦不出二百,天皇所在的京都更不在话下,乃是倭国命门!能得此地,不出一个月,镰仓与京都皆为囊中之物。”
  早从十来年前,元朝第一次攻倭开始,元廷就不遗余力的培养“日奸”,招降倭国百姓和渔民。
  十年谋划,这些被元朝收编的东瀛叛国者,不但将东瀛的底细全部透漏给元朝,并充当攻倭的带路党,更提供了详细的东瀛地图。
  有了这么详尽的情报,东瀛这个四岛小国在伯颜这个百战名将眼中,那就和没穿衣服的小娘一般,任其宰割。
  只不过,这些话听在赵维耳朵里,着实是为“时宗大兄”捏了一把汗。
  心说,一个月就把时宗给灭了,那特么还玩个屁?得帮时宗大兄撑住啊!
  于是,不得不撇着嘴冒出一句,“丞相急个啥哟?”
  伯颜一愣,眯眼看着赵维,“宁国侯此言何意?不急...难道还给倭国喘息之机吗?”
  赵维抄着手,扭捏蹭到图前,好好看了一眼。
  “啧啧啧,陛下把这美差派给咱了,一个月就拿下了?白瞎这么大块地方了啊!”
  “......”
  伯颜被赵维过于直白的话语给说懵了,本能的怒喝一声:“大胆!你这是贪念作祟,误国误事!”
  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道:“好像..有点道理哈!”
  怔怔看着山河图,这么大一块地方啊,一个月就拿下了,确实有点浪费!
  好吧,伯颜有点明白忽必烈为什么留着赵维了,起码现在有点用了。
  ......
第98章
就这么定了
  赵维现在开口的用意在于,不能让元军用这么短的时间解决东瀛。
  这不单单是给北条时宗争取时间的问题,还关系到在这场战争中,能让两国消耗多少国力。
  原因很残酷,那就是:大宋打不过。
  这是一个极为尴尬的现实,即使赵宋已经成功越洋,到达了美洲。
  即使美洲的发展看起来十分顺利,可是不争的事实还是——赵宋依旧处于苟延残喘的状态,无论是精气神,还是硬实力,都难以对抗蒙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