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612

  先生慢慢地走着,满是皱纹的老手抚摸过高楼的每一个角落。
  “东瀛...千年所藏...尽收于此!”
  赵维则是掐着腰,满眼的阴郁。
  “先生啊,这可不是什么千年所藏那么简单啊!这是东瀛文启之宝库,此后千年立世之根本!这还是个借鸡生蛋的摇篮,借我华夏的鸡,孵东瀛的蛋!”
  说到这里,赵维都有些哭笑不得,小声嘀咕:
  “他奶奶的,算你倒霉,让爷给遇见了。
  我看你们还叫嚣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还怎么大言不惭地吼叫说中华正统在东瀛?
  老子今天就算一把火给你烧了,也不给小鬼子留!”
  叠山先生那边,前面没听见,却听着最后一句。
  一听赵维要一把火烧了,登时吓的六神无主,“烧不得,烧不得啊!这是祖宗留下的宝贝,烧不得啊!!”
  那这本愿寺后山到底是什么啊?让谢叠山和赵维都如此失态?
  是.——书!
  成千上万,甚至十数万册之多的古书。
  这是东瀛自汉朝开始,历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两朝,万里迢迢从中原之地运回到东瀛的古代典籍。
  这其中,有秦之前的春秋古卷,也有魏晋两汉的贤士著作,还有唐宋大家学说。
  不仅仅有儒释两教的传世之学,甚至天文地理、农工医匠,无所不包。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乃是在中原都已经失传的孤本绝册,其价值无法估量,就好像叠山先生此时抱在怀中不肯撒手的《群书治要》。
  这是唐初,李世民命当世大儒、虞世南、魏征、褚遂良等人整理资政史料,汲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编纂成的一部鸿篇巨制。
  可是,唐末乱世使之失传于中原,甚至未留下半片纸墨。多少宋儒宁愿以命相抵,也要换来一观此书全貌。
  没想到,竟在东瀛人手中。
  ......
第105章
臭不要脸
  不得不说,在保存文物,尤其是保护中原汉文化上,东瀛人要比我们做的好太多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瀛人就比我们优秀,其中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一来,自徐福东渡,东瀛便开始接触汉文化。唐朝时,与中原一战,东瀛被彻底打服,对汉文化从戒备变向痴迷。
  之后的一千多年,无论偷也好、请也罢,总之不遗余力地从中原向东瀛输送各类古籍和人才。
  再加上,东瀛本就孤悬海外,每一张纸墨都要远渡汪洋,得来不易,所以必然万分珍惜。
  二来,则是汉民族自身的原因。
  我们这个民族本就多灾多难,从未停止过内外战争,而战争又是文化的最大天敌。
  从汉末黄巾之乱,到唐初一统天下,整整四百多年的战火。唐末的五代十国,又是一甲子的相互绞杀。无数先人巨著,皆泯于战乱。
  像是,华佗医书只剩半部《青囊经》。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是后人自民间口述拼凑而来,原本早已失传。
  甚至连儒家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都是伪作,原书不在。
  还有:
  唐代巨著《群书治要》、前秦政典《商君书》、上古奇章《黄帝外经》。
  万经之源的《易经》本有三部,却只留下《周易》。夏之《连山》、商之《归藏》,成了千古疑案。
  后世人说,华夏之古无音乐之能,那是因为传世的《乐经》丢失了。
  总结下来,我们的民族在几千年的战争史中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但也在几千年的战争中遗失了太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很多东瀛留存下来的东西,是我们淘汰下来的文化。
  没错,淘汰!
  《周易·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为: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能不断地发展。
  被冠以刻板的儒学也有孔圣之训:智者乐水。
  智慧的人应该如水般懂得变通。
  于是:
  难度太大的“八尺”,被笛子取代了。
  费工耗财的“漆器”,被瓷器取代了。
  辇茶成粉的“抹茶”,被清茶取代了。
  助长奢靡的“歌舞伎町”,被遗弃了。
  没有实战意义的“相扑”,被遗弃了。
  当然,还包括从鱼脍而来的寿司,从唐直刀而来的武士刀。
  ......
  而这些,最后都成了东瀛的标志性文化。
  在中原势弱,被万国蹂躏的那段日子里,甚至超越了汉文化,成为亚洲文化的象征。
  当然了,这不是酸,更不是赵维想要一把火烧了,也不留给东瀛的小心眼儿来源。
  事实上,你学去就学去了,没关系,后世的华夏人恨不得全世界都说中国话,都用筷子,都正视汉文化。
  哪怕你说成是自己的,也行!谁让咱们自己不要了呢?
  人家给传了下来,那是人家的本事,怪只能怪自己不争气,顶多心里难受些。
  可是,你拿去了,说是你自己的,最后还说我们一大家子的祖宗传承都是你,那特么就过分了。
  后世的东瀛学术界高喊:“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学汉文化的正统在东瀛。
  这就是脸都不要了!
  这就好比,两家邻居,一家穷一家富。富家有块地收成不好不要了,让穷家拿去种,时间久了,那块地就成了穷家的。
  又过了许多年,风水轮转,穷的变富,富的变穷。
  这时候,变富的穷家说,“你们家所有的地都是我的!不信你看那块地,之前是你家的,后来归我了,所以你家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
  因为你们祖宗的这块地在我手里,我才是你们祖宗的合法继承人。”
  这特么是什么道理!?
  别觉得可笑,这就是后世东瀛侵华的底层逻辑,是包裹在野心之外的正统宣传。
  而这个荒唐逻辑的支点在哪里呢?就是这个金泽文库!
  这里面收藏着自徐福东渡开始,一千多年来,东瀛从中原运回来的所有文化传承。其中有相当多的古籍,在中原都已经失传了。
  所以,再过几百年,东瀛人才会拿着这些我们失传的古书和文化说:
  “这块地是你们祖宗传给我的,所以我就是你们的祖宗,中国就该是我的!”
  就赵维这个脾气秉性,特么不给你烧了等什么?从根儿上就给你断了。
  他却没想到,这可不光是把后世东瀛祸害华夏的根儿给断了,这是把东瀛上千年的努力,还有往后千年的发展根源,给连根拔起了。
  东瀛文化就是汉文化的衍生,你把这些古籍全烧了,他还衍生个屁!
  也难怪北条时宗对金泽如此重视,更难怪他不告诉赵维这里面有什么。
  这可比石川的刀匠金贵百倍、千倍、万倍!
  幸好叠山先生多了个心眼儿,觉得佛经不可信,这里肯定有什么不简单的东西。又怕赵维这个莽夫看不懂,所以就跟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