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612

  等元将再次把那天的经过完完整整讲了一遍,阿难答又看着他带到开城的证物,却是不得不信了。
  那是一支箭头没能燃烧的火箭,和一发已经变成铁饼的炮弹。
  火箭倒没什么说的,只是箭头的燃烧药有些特别,是硝石粉、硫磺粉和一种未知东西的混合物。
  首先,硝石就很不一般,不是元朝任何一地出产的硝石。
  找火药工匠来看,说这种硝石比元军用的硝石纯度要高得多,好用得多。这已经不是硝石了,而是另一种比硝石更好的药料。
  至于那种未知之物,则更让众人不解。
  有点像树胶,软黏易燃。而且极为耐烧,少少的一点就能烧半天,且极易附着。
  这管燃烧药炸开,借这个未知东西的附着力,可以烧尽方圆近一丈的范围。
  阿难答和工匠不知道,那种硝石,在后世名叫智利硝石,与中原硝石确实不一样。
  而未知之物,其实叫橡胶,也是扶桑独有。
  他就算研究一百年,只要不去美洲,也弄不明白到底是个啥。
  当然,比燃烧药更让阿难答震撼的,其实是那个已经变成铁饼的炮弹。
  那可是一个实心铁丸啊!
  得多大的力量才能让其从江心发射到岸边,射出近一里的距离,摔在石头上,还能撞成铁饼?
  阿难答意识到,他极有可能低估了赵维手中的底牌。
  “命重庆府暂时不要围困钓鱼城,在将这两种火器弄清楚之前,不要去招惹他。”
  “另外,凌霄城不能留了!命速不答自陕西点兵十万入蜀,陈兵宜宾,准备拔掉长宁军。”
  “最后......”沉吟良久,对工匠道,“此二物,你们先拿回去继续探查,过一段再送到大都去吧!”
  他和忽必烈到底还是祖孙,只是权力上的博弈,大元的整体利益还是没差异的。
  于情于理,都应该让忽必烈知道宋人有这两种火器。
  可实际上,阿难答有点自作多情,或者根本就被忽必烈给坑了。
  他还不知道,这些火器,赵维在沿海早就用上了,证物样本也早就被忽必烈拿去给全国的匠城,命匠人研究仿制。
  只不过是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罢了。
  而且,忽必烈封锁了消息,以免军中恐慌,算是结结实实的坑了阿难答一道。
  阿难答要是知道赵维有这玩意,说什么也不能让他入蜀啊?
  当然,让重庆守军谨慎对待,陕军入蜀围攻凌霄城,这些都是入秋之后的事儿了。
  回头再说赵维。
  回到钓鱼城,睡了一天一夜,才算缓了过来。
  刚一醒,就听院中闹闹哄哄。
  王立、曹琦、谢明、赵与芮、赵孟禧,还有张起崖等,凡是有资格进这个院儿的将领,全都围在院中,正抱着一门小钢炮听谢明在那吹牛呢!
  连文天祥、王应麟也在,而且听的津津有味儿。
  ......
第134章
给匠人扫盲
  赵维所居之处,乃是钓鱼城帅府所在,也就是后世钓鱼遗址中的石照县衙,位于钓鱼城正中偏南的位置,距离南城墙只有不足百米。
  这里原本是历任钓鱼城守将的居所和军政中心,可是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内城本就不大,哪有地方给赵维这些人单独辟出独院豪宅来?
  所以,帅府后院几乎就是一个大杂院,三面的围院。
  赵维和黛西娅住最西边的一个套间,只有一个小厅和卧室。
  然后,就转着圈的排吧!
  福王赵与芮一间、赵孟禧一间、文天祥一间、叠山师父一间,王应麟和王瑜父女住正房的一个大套间。
  王老爷子睡里屋,王瑜则只能挤在下人住的小间。
  张珏这些将领则是发扬风格,都住在军营里。
  杨亮节父子三人则是睡在庙里。
  至于福王、文天祥、叠山师父这老臣,起码得配个佣仆随从什么的吧?那么高的身份,又那么大岁数。
  呵呵,没有!全由王瑜一人承担几个老人家的起居。
  就连黛西娅已经六个月身孕,平时需要有人照应,也只是请了一个当地老妇帮忙,还是住在帅府外面。
  享受什么的,不是时候,也没有那个条件。
  对此,几个老爷子也是开明得很,愿意做出表率。
  而且,这种别样的杂院生活,在他们看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就像现在,一众年轻人聚在一处,别管是读书的,还是提刀的,都抱着一件新奇之物侃侃而谈。老人家在后面听着,不由感叹,年轻真好!
  ......
  “我跟你们说,这玩意别看它小,就一百来斤,可威力你们那是没看见啊,一炮,就把突烈忽儿那老小子给轰没了!”
  ......
  谢明正在那吹的天花乱坠,却是赵维推门而出。
  伸了个懒腰。一听他吹的正欢,插言道:“别听他胡吹!扶桑回来的,属他炮打的最烂。”
  大伙儿一看赵维睡醒了,还拿谢明打趣,哈哈一笑,都围了上来。
  “殿下,这炮真那么厉害?”
  赵维笑道:“以后还有更厉害的,只是咱们现在还做不出来。”
  张起崖则道:“那这种能做吧?到时把咱们城头,还有船上都装备上,打到重庆府去。”
  不想,赵维遗憾地摇了摇头,“难!”
  小钢炮别看结构简单,可也非钓鱼城当下的环境可以生产的。
  一是,他没从美洲带熟练匠人回来;
  二是,光那种钻炮膛的钻机,就很难在钓鱼城实现。
  大伙一听,“也就是说,就这十门了?还是可惜了。”
  曹琦苦脸,“看来,咱们还得受回回砲的气啊!”
  没有小钢炮,回回砲还是当世最强的战争机器。
  赵维皱眉道:“我看那回回砲也不是太复杂,咱们不能造吗?”
  曹琦道:“以前试过,也缴获过一架打烂的回回砲,可是咱们的工匠都是代代相传的。说白了,就是父辈怎么教,咱就怎么学,到底是咋回事儿,他们也不知道。”
  “你把他们造了一辈子的虎蹲砲换个样式,都要挠头半天,更别说回回砲上那么多道道儿了,”
  “反正费了半天劲,造出来的样子挺像,可一用起来就露馅儿了,不是那么回事。”
  赵维:“......”
  一阵无语之时,却是文天祥、王应麟走了过来,也加入讨论。
  “殿下不知,咱们的匠人不是没有高人,只是高人太少了。”
  “大多数匠人都是传自父辈依葫芦画瓢,你让他这里加一尺,他要想好久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加一尺,为什么不按原来的做。”
  “而且,这里加一尺,别的地方也跟着加尺寸,多数匠人连字都不识,更不会算帐,就弄不明白了。”
  “哦。”赵维了然,说出一句,“就是工人都是文盲,素质太低呗?那教不就完了?开个扫盲班,专教匠人读书。”
  众人一怔,王应麟想了想,“大概正是殿下说的这么回事。可是,有这个必要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