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612

  也不说话,在众人呆愣的目光之下,坐下就吃,甚是霸道。
  赵维搭眼一看,就知道这货办成了。否则,也不可能这么嚣张啊!
  心里好奇,还真让他办成了?不太可能吧?
  这事他也知道难度系数有点大。
  眼珠子一转,心说,兔爷这回是真不容易,得让他爽,否则下回不出力了。
  挑眉戏谑,“回来了?别上火,没办成也没关系。其实我们都想过了,这事儿确实有点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别往心里去哈!”
  后世网络小说里怎么说来着?你得衬托,得有反差,得让主角装个逼打个脸啥的,他才能更通透嘛!
  说完,赵维大嘴一撇,“放心,这事交给我了,回头我亲自去办,不劳你操心。”
  现在赵维就是反派,衬托兔爷的绿叶儿。
  赵孟禧果然受用,赵维越这么说,他那张脸上拧的越掉粉儿。
  瞥了赵维一眼,“你?爷办不成的事儿,你就行了!?”
  一手端着碗,一手探入怀中,抽出一摞文书,啪的拍在桌上。
  “拿去!”
  那架势,赵维得亏和他中间隔着人呢,否则非拍赵维脸上。
  赵维一看,心说,你倒是再端一会儿啊?还没到高潮就泄气了,一点都不像爽文。
  当下也不装了,“哟!真办成了啊!?”
  把一摞文书拿起来一看,顺嘴念出了声儿,“重庆府码头前街甲六号,铺面六间。”
  赵孟禧那边加了句,“正对两江码头,背靠罗汉寺,重庆最好的旺铺。”
  “嗯,不错。”
  赵维点头,又拿第二张...酒權。
  大元四川行中书省民造司签发的酒權,而且是十年的长约。
  “可以啊!”赵维大赞一声。
  想到赵孟禧肯定是办成了,可是真拿在手里,还是不由感叹,这货是真有两下子。
  却不想,兔爷一点都不接赵维的美言,把碗放下,“你再往下看!”
  “往下看?”
  几位相公对视一眼,也把目光凑了过来。
  只见赵维把酒權拿开,下面确实还有两份文契。
  搭眼一瞅,“哦操!!”赵维差点没给扔出去。
  瞪着眼珠子看着赵孟禧,吓的着实不轻。
  “你...你这都办成了!?”
  那是两份秘密签订的股本分成文书。
  是一个叫马小乙的大商之子,与元朝重庆制置使董方德,还有重庆万户所首将切不鲁花,签订的酒坊分成协议。
  三家之中,马小乙占四股,董方德和切不鲁花各占三股。
  不但酒坊得利三家共分,所有酒坊走私到钓鱼城等地的物资、贵货所得之利,也是三家分帐。
  而且还是...还是军舰往来。
  酒坊从重庆采购的物资,直接上码头的军船,由切不鲁花的人运到碚州江边,交给钓鱼城这边接应。
  赵维都看傻眼了,这特么也行?
  ......
第161章
罗汉寺夜会
  前两份还能接受,可最后这一份,是赵维怎么也接受不了的。
  怔怔地看着赵孟禧,“你是怎么办到的啊?”
  “怎么办到的!?”赵孟禧冷笑一声,猛的一瞪眼,“还特么不是你逼的!”
  放下碗,掰着手指手吐槽,“又要拿到酒權,又要往回倒腾物资,还得不被元人怀疑。”
  “我一想,除非重庆府衙门是我家开的,否则神仙来了也不行啊!”
  “所以就..就只能奔着重庆府是我家开的这一条路走了呗!”
  赵维的得脑瓜子嗡嗡的,“所以你就..就贿赂了重庆的军政要员?”
  只见赵孟禧咧嘴一笑,“还好不太难。”
  “重庆现在那个万户切不鲁花,之前在成都就是个大贪,正好他有个亲信千户已经被咱们买通了。”
  “我就通过千户的关系,把二爷推上去了。二爷的父亲马老爷子在湖广很有名,切不鲁花一看来了个大金主,自然暗喜。”
  “之后,马小乙就说他有一桩酒坊生意,肯定能赚大钱,但需要钓鱼城的土豆。现在钓鱼城那边的宋人已经搞定了,可以暗中提供土豆。”
  “这货一听,都没用咱们开口,就说既然要从钓鱼城采买土豆,那还不如倒卖些紧俏财货进去。”
  “原来,他听说钓鱼城这边布比金纸,铁当银使,早就心存捞一笔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门路,咱们这是正撞到他怀里去了!”
  “......”赵维听得一愣一愣的,心说,到什么时候都不缺卖国贼哈,发国难财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那...政事衙门那边你怎么搞定的?也是个大贪?”
  没想到,赵孟禧一摇头,“不是,那是个好官,油盐不进,很是清廉。”
  赵维:“那你是怎么搞定的?”
  赵孟禧,“简单,换个肯贪的董方德不就得了?”
  “噗!!”赵维喷了,“什么意思?董方德原来不是重庆置制使?”
  赵孟禧咧嘴一笑,“副的。正的死了,他就转正了呗!”
  “......”
  赵孟禧那一脸的粉还没洗,笑起来有点瘆人。
  不过,不得不说,赵孟禧真的是越来越像个大特务头子了。
  困扰了赵维这么长时间的大问题,让他用这样的手段就给解决了。
  拉着重庆的文官武将一起走私,亏他想得出来。
  总之,不管怎么说,这条对大宋六城至关重要的走私线路算是建立了起来。
  重庆酒坊开张的日子定在两个月之后,不过为了避免太过张扬,酒坊的酿酒地点还是选在了重庆,而不是钓鱼城。
  也就是说,钓鱼城这边在台面上只出售土豆,交由重庆酿造。
  将来就算元廷查下来,也只能说是宋人方面粮食过剩向处出售,而且价格不高,对宋六城的民生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第一批两万斤的土豆很快就运了出去,这个时候,重庆酒坊连灶台还没搭起来的。
  但,却不是赵维心急,而是切不鲁花着急。他急于把外面的东西运到钓鱼城来售卖,好早分钱。
  对此,钓鱼城这边当然是求之不得。
  而且,这第一批土豆还是赵维亲自运到碚州,交到碚州元军手里的。
  甚至宁王殿下还搭了个便船,坐着元军的军船,大大方方地进了重庆城。
  而这次进城,也不是“视察”酒坊,乃是去见一个人。
  自重庆府的两江码头下来,赵维对这座城颇有几分好奇,毕竟两世为人却是头一次站上重庆的土地。
  只见除了码头的一小块平地,剩下的不是上陂就是下陂。
  出了码头更有意思,房顶在脚下,头顶上跑大车,山城之称名不虚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