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612

  “迟迟未渡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忽必烈很谨慎,对渡洋船只,还有沿途探索的要求很高,以保证万无一失。”
  “另一方面,则是元朝国力之限,无法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渡洋作战。忽必烈需要先稳固江南等地,平息叛乱,将战区化为粮产区之后,才有底气出动。这几年,他也一直在做出努力,对江南等地百姓温和很多。”
  “如今,随着罗平义军,还有德庆义军出走四川,湖广、江浙的叛乱基本平息。估计最多两年,便可成行。”
  “而且,忽必烈深知此行甚远,所以60万元军不但携带了战争兵械,还有大批牛羊,以及农垦物资。他是打算一步一个脚印地蚕食扶桑!”
  “另外,北条时宗那边,有军二十万、民三十万。自祥兴四年渡洋登陆之后,三年间一直在深耕广植。之所以没有向南进兵,甚至探索都没有,正是因为全民都在屯田,无暇分身它务。”
  “目前,北条时宗最深入内陆的一个城镇,已经接近大陆的中心地带。因为有大面积草场的缘故,他从东瀛带过去的虾夷马、东瀛马种已经在壮大,开始组建骑兵了。”
  这些东瀛的情报不是赵维自己拿来的,而是得益于锦衣卫在元朝的布置,从元人手中得来的,比扶桑宋廷还要详细。
  不得不说,忽必烈在情报工作上,也下了不小的力气。
  谢先生一番详报说完,众人先是沉默半晌,随后都生出一丝明悟——不可能!
  不是不可能如成王和谢先生说的那样,而是宁王的那个战略目标,在这样的态势之下就不可能达成。
  两年...50万!
  事实上,即便没有那么多阻碍,也不可能有50万啊!
  扶桑水陆之军全算上只有7万兵,哪给你变出50万去?
  每个人的脸上皆有阴霾,甚至有点绝望。
  没办法,差的太多了。
  别说蒙元大军,就连东瀛倭国也没法比。
  赵维看在眼里,也不着急。
  这是必然的,按照正常的思维,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是,话说回来,巴蜀一战不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事在人为!
  事实上,昨夜,赵维和文天祥等人就讨论过这个局面,也拿出了一个粗糙的初步计划。
  只不过,没有扶桑诸臣的支撑,还有他们对印第安人的了解和对扶桑各种资源的了然,那个计划还施行不了,得继续完善。
  今天把这些人锁在殿中,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而且,赵维还不能现在就把计划拿出来,因为张世杰等人还没适应这个状态,他们的思路还是偏向个人的。
  就是自己在心中推演,觉得这些事不可能,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性。
  但是,参谋议会最大的特点,也是优势却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只能算是一块拼图,个人智慧只在于把拼图拼起来。
  最后形成的完整计划,可以说没有任何个人色彩,甚至没有感情可言。不能说完美,但一定是漏洞最少的选择。
  “不急。”看着大伙儿的士气低落,赵维出声安慰,“说好了,今天就只听个详报,大伙喝喝茶,尽管放松,明天再说正事。”
  “对了。”赵维又想起一个事来,“如果实在放松不下来,想先思考对策也可以。外面所有衙门的正副长官随时待命,需要任何详细信息,可以随传随到。”
  “现在举朝待命,咱们睡在大殿里,他们比咱们还苦命,只能睡在大殿外。”
  说完,赵维不再理会众人,他先开个头,把户部侍郎叫了进来。在他那个不完善的计划之中,还需要大量的户部数据的支撑。
  结果,殿里面的没怎么着,却把外面的户部侍郎吓了一跳。
  进来一看,眼珠子没掉出来。
  就见:
  文相公躺在地铺上。
  福王脱了衣服,坐在地上正在那和成王斗茶。
  官家四仰八叉地躺在龙床上,望着天。
  张世杰则蹲在角落里,支着下巴,一脸的苦大仇深。
  户部侍郎心说,这是闹的哪一出?好好个大庆殿,怎么弄的跟刑部大牢一样?
  等到和宁王聊完,汇报完新崖山的民籍状况和民生各态,出了大殿。
  呼啦一下,什么陆相公、陈相公,以及苦逼等在外面的各衙职臣,全都围了上来。
  “怎么样?怎么样?里面在干什么!?”
  户部侍郎一苦,“不知道。”
  大伙一听急了,“什么叫不知道?”抓着户部侍郎就不放了,“把话说清楚!”
  户部侍郎也急了:“真不知道啊!”
  把里面的情况一说,众人一听更迷糊了。
  这是干啥?
  陆秀夫和陈宜中则是琢磨着宁王问户部侍郎的那些话。
  都是民生百业,户籍点校的小事儿,和关门之前说的那些什么两年大计、筹兵50万,也不搭边儿啊?
  “不行!”陈宜中忍不了了,“老夫要进去!老夫乃大宋少师,自当在列!”
  结果,户部侍郎赶紧把他拦了下来,“宁王有令,擅闯大庆殿者,严惩不怠啊!”
  陈宜中:“......”
  ......
  接下来一夜,有了赵维打样儿,殿内的众人也都慢慢放开。
  虽然还是个想个的,但时不时就有人给外面传话,一会儿是殿前司的将校,一会儿是工部、兵部的职臣。
  问的问题,也是越来越稀奇古怪。
  以至于殿外的职臣一个个开始冒冷汗,怕答不上来啊!
  没办法,兵部被问的最多。兵部侍郎两次进去都灰头土脸的出来,最后发了狠。
  “我这个侍郎不睡,你们底下的人还想睡?都给我叫起来!抬着兵部文案和造册就给我在殿外办工。里面问什么,我现查总行了吧?”
  有了兵部在前,别的衙门口儿那就都跑不了。
  被骂说的吸取教训赶紧摇人,没被问住的有备无患也开始聚拢人员。
  天刚擦黑的时候,大庆殿前的广场挤满了,可谓灯火通明。
  传旨大监叫到谁,谁就小跑进殿。
  隔一会儿跑出来,在殿门前高声嚎叫,“给我查!新崖山有土人、女工几何?”
  底下必有一个角落,哗啦啦的开始翻户册,一个一个的算人头。
  到最后,外面全乱了。
  各个衙门口儿,你一堆儿我一堆儿,眼珠子都是红的。人挤人不说,有的时候还找不着人。
  “你是哪的?”
  “刑部大牢!”
  “狱卒也跑来了?那你看见登闻鼓院在哪边了吗?”
  “好像是...那边!”
  “你又是哪的?怎么提着刀?”
  “尚医局的郎中。”
  “郎中跑来添什么乱!?还有你!怎么还提着菜刀啊?别跟我说是尚食局的厨子。”
  “正是!”
  “好吧,那你知道登闻鼓院在哪不?”
  ......
  ——————
  PS:西雅图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来自印第安语,以一位印第安酋长的名字命名。
  所以就不改了,起个新名字,作者浪费脑细胞,读者时间长了也记不住是哪儿。
  以后也是,除了一些特殊的地理节点要改成“华夏特色”,剩下的标志性地名还是沿用后世吧,否则没有地理概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