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612

  你就算知道他是陆君实的孙子又怎么样?
  反倒是遮遮掩掩的,万一让赵维知道是他干的,更让人产生歧义。
  这就是个阳谋。
  陆元朗就摆在明面儿上,就让宁王知道,知道也拿他没办法。
  而且,下次再算计陆君实,你得琢磨琢磨,别事后难受。
  陆君实这边,既报了被忽悠的仇,给宁王添了堵,又埋了颗炸雷,还威慑了一下宁王。
  你说,江钲能不咧嘴?
  想想都脊背生寒,心说,以后得离这老货远点,不好惹啊!
  也就陈宜中那二傻子,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
  .....
  那陈老爷就真是二傻子?喜怒好恶都写脸上?
  废话!他要真是二傻子,就活不今天,也混不成相公。
  他陈老爷之手遮天的时候,陆秀夫还不知道在哪呢?
  他这回确实失算,玩了一辈子鹰,到了被鹰啄了眼。他也确实失了心智,被宁王回宋诱惑的荤了头。
  但没办法啊,那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可是,这不代表陈老爷没心眼儿,那天大庆殿的门一锁,他就知道上当了。
  宁王这次回来不是回来遛弯儿的,他是回来干大事儿的。
  什么大事?
  东瀛进了扶桑,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忽必烈在四岛备战,也不是不清楚。
  再加上,宁王在四川打了那么大一场胜仗,为什么不顺势拿下重庆?
  他去了两年几乎一个月一个样儿,巴蜀飞速发展,为什么突然就缓下来了?不但不急,甚至直接扔给了张珏,领着文天祥他们来了扶桑?
  陈老爷把这些前因后果一连起来,瞬间就明白了,宁王这是想把与元人的战场转移到扶桑,在中原则是采取缓行慢走的策略。
  而扶桑,或者说西雅图,才是他准备和元人决战的战场。
  为什么?
  很简单,巴蜀也好,周边的甘陕荆鄂也罢,那都是祖宗地,是汉人的根。
  虽然被元人占了,但是看过巴蜀惨状的赵维,可不想整个中原重蹈巴蜀的覆辙。
  在元人手里不假,可打烂了,就算拿回来,还得汉人自己建,吃亏的还是自己。
  他想在扶桑决战,在扶桑吃掉元朝的主力,这样再回到中原驱逐元人。
  就算还是要打,但起码中原的损失会小很多。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都还早,大宋没有能力说“决战”二字,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
  但刚刚也说了,宁王可是张简之和谢叠山的高徒,还有个老丈人王应鳞,包括文天祥、亲爹赵与珞都是他启蒙之师,也都不是一般人。
  他看的远,早做准备很正常。要是不这么做,反而不正常了,都愧对这么多人的耳濡目染。
  所以,陈老爷比陆相公看的还远。赵维这回可不是单单干掉你的理学那么简单,他是势在必得。
  可是,话说回来,你回来要干大事儿,不能踩着老爷的屁股上去吧?把老爷拉下来算怎么回事儿?
  老爷我进了大庆殿,一点都不比苏任忠他们差好不啦?
  老爷我也是没原则的好啦?你瞧不上理学,觉得我们慢了,你说啊,兴许我就信了呢?
  说都不说,直接就给撸下来了,你还算个人了?
  陈老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我就不说话,我就装傻,反正陆二傻子比我急,也比我倔,他肯定给你使绊子。
  老爷我,看戏就行了。
  养济院这边一开建,陈老爷就盯上了。等陆元朗那小子一出来,陈老爷就知道这是场大戏。
  好看,一定好看!值得来现场看一出。
  看着赵维咧着个大嘴在那睁眼说瞎话,陈老爷抱着个膀子,“忽悠吧,使劲儿忽悠!”
  刚刚官家差点就成功破局了,问我们能不能化解。江钲不知道,陆元朗那孩子出来见人的时候少。
  但是你只要一张嘴,让老夫去解决,那不就完了?老夫重新得到重用,还能把陆君实这个局解了。多好?
  不对!!
  陈老爷心说,比起重不重用,他怎么更愿意看戏呢?
  要是赵昺让陆秀夫站到养济院门前,那你说多好玩儿?爷爷战孙子,孙子坑爷爷......
  啧啧啧,好看啊!肯定好看。
  现在好了?就信得着你皇叔,你看宁王怎么办,正好掉陆君实的坑里。
  不过,现在也行,陈老爷往这一站,不用出力,看着赵维被陆君实坑,还不用惹祸上身。
  不比你什么阴谋阳谋的强多了?
  低调,低调才是王道啊!
  现在多好,这把火怎么烧也烧不到我陈宜中头上。天塌下来有陆秀夫顶着,再不济,江钲那二傻子还能帮把手呢。
  那边赵维。
  赵维还真不知道养济院这个坑是有人故意为之,更不知道面前这个很有“前途的人才”是陆秀夫的孙子。
  不过,这个坑,他是早有预料的。
  之前说过,每个朝代都在纠错,都在改正前人的弊政。而靖康南巡也就一百多年,还不隔朝隔代的呢,当然得提防着。
  所以,建养济院、济医堂这些措施,在大庆殿里一提出来,所有人几乎都想到了这一点,也想到如果真的一意孤行,会有反弹。
  至于怎么解决?陆相公想错了,陈老爷也想错了,赵维不是没法解决,而是不需要解决。
  ......
  当下,夸了那少年文士说的好,说的妙,又说自己是不学无术。
  随后,话锋一转,“诸位大宋忠义,我想不用本王多言,你们也听到了,在东方故土,本王大闹元大都,到后来四川所得之战果的一些传闻。”
  百姓们一愣,怎么转到这儿来了?不过,这个事儿可是比养济院更让人上心。
  一个个皆被吸引,纷纷点头。
  赵维一见,“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都是怎么来了?”
  大伙儿面面相觑,“当然想!”
  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只知一个大概,要是能听宁王详说其中曲折,那谁不想听?
  “好!!”赵维眼珠子一亮,“那本王就好好...给大伙儿讲讲!!”
  “话说,祥兴四年春,浊浪排空,黑云盖日,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凶煞之日。”
  “大历(黄历)有曰:此日地煞西南,大凶!祭会友、征伐!易见血光之无妄!“
  “而就是在已经息战两年的崖山海岸一偶,国舅杨亮节所率之义士,已到穷途末路之时。”
  得!!
  远处的陆秀夫、陈宜中和江钲,齐齐甩的一甩手:“切~~!”
  这位又开始了,怎么还说起书了呢?
  再说了,那天你说书是为了忽悠我们哥仨儿,这回你说书有个屁用!?把中原那点事儿说的再精彩,养济院怎么解决?你还是解决不了啊!
  就陆元朗那么一句,不可重蹈高、孝二帝之覆辙,你就没、法、说!
  但是,赵维可不管,百姓也不管。
  以往听书,可是得花钱的。这白给你听书,还是宁王亲讲,讲的还是归国之后的事儿,怎能不好好听呢?
  别说他们津津有味儿,随着赵维的词调沉浮,情绪渐紧,一些过往的印第安人也没见过大宋话本评说啊!
  他们哪有这娱乐?站大街上给你讲故事?讲的还这么带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