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612

  “既然如此,那小王恳请陆相,在大宋脱险之前,不要再动理学的心思,也别把自己当好人!”
  “啊!?”陆秀夫有点懵。
  赵维:“陆相,玛雅有几十个城邦,加上阿兹台克,再加上库斯科,我们要面对的外交问题十分严峻。”
  “这就是我说礼部也要变的原因。对这些印第安人,再不能一概以蛮夷视之了。若还那般,我大宋必亡!”
  “因城而异,各出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收服各部。否则,我大宋必亡!”
  “然而收服之后呢?如何团结这些新宋民?如何让他们真心依附大宋?这就不是外交了,而是对内宣传。做不好,离心离德,我大宋必亡!”
  “就算礼部做的好,手段齐出,收服各城各邦;就算礼部做的好,让各城各邦人人心向大宋。可是,这就够了吗?
  “元朝加上四大汗国,这可是五股强大的力量,大宋不靠手段,只是硬碰硬的猛打,能赢吗?”
  “与五个对手如何周旋?这又回到了外交之策,做不好,大宋还是九死一生!”
  “而且,我还有意把另外一个重任也交到礼部手里——锦衣卫!”
  “锦衣卫不能独立出来,也不能被抬的太高。一个情报侦缉部门,地位太过超脱必成大患!尽管我是锦衣卫的大统领,但却不能给后世埋下祸根。”
  “所以,放在礼部最合适。正好与外交和内部宣传相辅相成,互为支点。”
  “还有,越来越复杂的外交环境,使得外交内宣,已经不仅仅的文人的外交、文化的外交。将来,军战上的对外交往、宣传,技术上的交往、宣传,也能带来不小的利益。”
  “礼部还要有武官,要有技术上的评估能力。什么能往外传,什么不能,什么要藏着,什么拿出来威慑,礼部若不懂这些东西,能做好这个工作吗?”
  “所以,礼部不但要承担文武之交往、上下之宣传、民心之走向、局势之判断,礼部还将起到连通兵部、工部等各部配合协同的功效。”
  “现在,陆相还觉得本王是在吓人吗?”
  “......”
  听赵维说完,陆秀夫冷汗都下来了。
  这,这也太可怕了吧!?陆相公怎么感觉...感觉自己有点顶不住呢?想想都是头皮发麻。
  这...我...我来礼部不是养老的吗?不是被边缘化的吗?怎么...怎么整出这么多事儿来?
  陆秀夫突然不想干了,这太难了啊!弄不好,是真要亡国的啊!
  你...你这也太看得起我陆秀夫了吧?真不行啊!会累死人的啊!你还是换人吧!
  而赵维看着陆相公冷汗哗哗的往下落,换了一个真诚至极的脸色。
  “陆相公,小王知道,陆相公对小王还是有怨气的。”
  “认为我一回来,就搞了这么多事情,架空了相公,还有些逾越之嫌。但是,小王今日要与相公说几句心里话,小王真的只是为了大宋!”
  “让相公辗转筹政司,又到礼部赋闲,本意也不是要架空相公。”
  “小王的本意,其实是要把这最重、最难的担子,交到相公手里啊!”
  “在我大宋,也唯有相公才能担此重任了!”
  “我.....”陆秀夫憋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虽然感觉赵维这番话一点都不像真的...你把老夫弄的这么惨,就是专权,就是打压我,好不好?哪有你说的那么高尚?
  但是,赵维说的太大义凛然了?弄的陆相公明知不是这么回事儿,可心里怎么...怎么还有点小激动呢?
  心里有另一个陆秀夫,另一个嘚瑟到不行的陆秀夫正在呲牙,“对嘛!这就是对了嘛!!老夫乃大宋第一忠相,这么重要的任务,舍我其谁!?”
  不受控制地向赵维一礼,“承蒙殿下不弃,老臣定殚精竭虑,纵死无怨!”
  赵维则是神情凝重,亲手将陆相公搀扶起来。
  “那就拜托相公了!去准备吧,半月之后,本王与陆相一同去那基里瓜走一趟。看看那些土人到底有什么本事,我二人联手还怕拿不下他们吗?”
  “好!”陆秀夫一口应下。
  而赵维拉上马二爷,转身就走。
  搞定!
  出了礼部大门,看了眼身边的马二爷,“看见没?这就是那种明知是假的,还甘心闭嘴的那种骗。”
  马二爷直咧嘴,这回算懂了。
  可是,随后又道:“四哥不会真把这么多事儿都扔给陆相吧?真能累死个人啊!”
  赵维一笑,“你不是说他顶得住吗?”
  “悬!”马二爷长叹,“真悬!我听的都瘆的慌。”
  “悬也没办法啊!”
  赵维是真的没办法,正如他之前说的,与时俱进。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宋的各个职能部门都要跟上,可不仅仅说是工部什么的,其实最重要的是礼部。
  有一句话他没撒谎,把陆相公放到礼部不是架空他,相反,是把最重要的交给他。而且,也只能是他!
  要知道,礼部将来的方向,就是后世的外交部、宣传部和国安的集合体,哪一项都是要命的职责。
  当然,当这些职能正常运转起来,肯定是要进行拆分的。
  比如,外交和宣传会分开。
  可是,分开之前,谁来开宗立派,却只能是陆秀夫。
  只有他有这个本事,也只有他有这个威望和必成的信心。
  累点就累点吧!大宋现在谁不累?谁不是在拼命?
  目标只有一个:
  杀回中原!复我山河!!干死忽必烈!!
  ......
第230章
坦诚相见
  陆秀夫真的让赵维吓到了,礼部向来是一个说起来很重要,但实际上又没那么重要的部门。
  可是现在,怎么让宁王说的那么可怕呢?
  陆相公越琢磨越心惊,越琢磨越认为赵维说的对。
  本来嘛,单外交这一项就很有搞头,好吧?
  而且在这一点上,大宋朝比任何朝代都有发言权。
  因为两宋三百年,就是靠外交撑过来的啊!
  虽然这个外交成果不值得夸耀,但是,大宋却是从中实打实得到好处的。
  从辽、夏开始,然后是金,再到蒙古,大宋习惯花钱买和平,以岁币的屈辱换取边境的和平。
  面子上确实不好看,但是陆秀夫最知道,账可不是那么算的。
  就拿辽国时期来说吧,大宋每年付出相当于三十万两白银的代价,换取了近百年的边境太平。
  省下来的战争费用有多少?远超岁币所出。
  而且,这个钱不是白给。
  事实上,每年与辽国互市赚回来的钱,三十万只是个零头。
  一口宋朝的铁锅,运到北方,价值多少知道吗?
  文银一百两!
  这个价钱,造银锅都能造四口,就是这样的暴利。
  当然了,有利就有弊。
  与北方民族的温和外交,成就了富宋之名,也使得大宋成为最窝囊的一朝。这无可厚非。
  但是,正因为陆秀了解对北方民族的外交手端,知道利弊,他也能够更好的避免,不是吗?
  总结前人之弊,发扬前人之利,历史啊,确实很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